书城烹饪美食啤酒之河
48833900000017

第17章 发展中的中国啤酒业(2)

20世纪初,不少外国人来中国淘金,在东北和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建造啤酒厂。东方啤酒厂建于1907年,谷罗里亚啤酒厂建于1908年,上海斯堪的纳维亚啤酒厂(上海啤酒厂前身)建于1912年,生产上海牌啤酒 ,哈尔滨啤酒厂建于1932年,上海怡和啤酒厂(华光啤酒厂前身)建于1933年,沈阳啤酒厂建于1935年,亚细亚啤酒厂建于1936年。这些酒厂分别由俄、德、波、日等国商人经营。北平啤酒厂是1941年日本人建立的,生产“飞马”牌啤酒 ,当时全部作为日本人的军需物资,为日本的侵华战争服务。1945年日本投降后,北啤为北京市政府接管,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有,废除“飞马”牌商标的生产。北京啤酒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沉浮,几经周折,前几年最终为日本朝日啤酒公司收购,现已搬迁至北京郊区的怀柔建设新厂。

解放前旧中国,啤酒工业相当落后,而且大多数的啤酒企业操纵在外国人手里。沿海一些大城市,也有从国外通过贸易商行进口的啤酒,如日本人的多宝牌啤酒就是源和洋行进口销售的)。

1903年,哈尔滨建立的东北三省啤酒厂是中国人最早建立的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立了五洲啤酒汽水厂。1915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即五星啤酒厂) 。 1920年,山东烟台建立了醴泉啤酒厂 ,即烟台啤酒厂的前身。这些啤酒厂是中国民族资本进入啤酒业的开始,开中国民族啤酒工业之先河。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广州啤酒厂,这是华南地区最早出现的啤酒生产企业。1934年,主政广东的陈济棠将军筹资在广州西村建立了广东饮料厂,即现在的广州啤酒厂。该厂引进捷克斯洛伐克的啤酒设备和工艺技术,生产五羊牌啤酒和饮料。陈将军不仅为中国啤酒工业做了一件大好事,在政治上也有开明之举。正是这一年的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为突破蒋介石的封锁,委派何长工、潘汉年和陈将军的代表谈判达成秘密协议,红军借道陈将军的防区,得以顺利进入湖南。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啤酒厂率先引进锥形大罐发酵工艺,啤酒产量达到12万吨之多,是南方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20世纪70年代,啤酒工业开始起步,南方许多新建啤酒厂大多在广州啤酒厂接受培训。广州啤酒厂曾经创造过辉煌,为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3. 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

中国的啤酒——醴酒虽然早在商代就已出现,但是中国的啤酒工业却起步较晚,自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中国境内第一座啤酒厂开始,在其后的近80年时间里,中国啤酒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1949年解放前,中国只有七八家啤酒厂,绝大多数由外国人所控制,酒花和麦芽主要从国外进口,啤酒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在华的外国人,还有一部分上层社会人士,普通老百姓很少饮用。1940年,全国啤酒产量达到4万吨,其中大多数为日本侵略者作为军用物资。1949年,全国的啤酒年产量仅7000吨,还不足目前一个小型啤酒厂的年产量。全国解放后,啤酒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8年,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中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51. 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70多倍。然而,中国啤酒业大发展真正发生在1979年后,中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

20世纪70年代初,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又一次掀起了建设啤酒厂的热潮。轻工部广州设计院根据当时的情况,作了中国第一套年产2000吨啤酒、日产2. 8吨麦芽的定型设计。新疆、河南、福建、湖南等多个省市采用该套图纸建设了啤酒厂。从洋啤酒进入中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80余年,中国啤酒业均是采用德国啤酒生产工艺,正是教科书上所说的啤酒生产“传统工艺”。该套图纸即是按德国的“传统工艺”设计,糖化采用糖化锅、过滤槽、沉淀槽,即一锅两槽,发酵间采用双层冷库,楼上是前发酵,楼下是后发酵 。前发酵设计24个8立方米的发酵池,前发酵又称“主发酵”,温度8~12℃,时间8~10天;后发酵又叫“贮酒”,室温0℃。后发酵设计29个15立方米的发酵罐,主发酵后的嫩啤酒进入后发酵贮存30~60天。楼上楼下,前后发酵的通讯联系靠一根钢管。前发酵下酒进入后发酵罐,发酵工人通过这根管子喊话沟通。

轻工部广州设计院从设计年产2000吨啤酒厂开始,随后陆续设计了年产1万吨、3万吨、5万吨、10万吨、20万吨、40万吨啤酒工厂。是中国设计啤酒工厂最早最多的啤酒专业设计院,为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80年代,中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中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家,总产量达662. 8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1993年啤酒产量达到1225. 6万吨,已跃居世界第二;2002年我国啤酒总产量达到2374. 9万吨,结束了自1993年以来连续9年世界第二位,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

参考资料:顾国贤《啤酒工艺学》 ; 齐志道《我国啤酒工业发展简史》 ; 秦含章《中国啤酒业发展迅速》 。

1984年5月公布了国家制定的《1981~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 ,明确提出:酿酒主要发展啤酒、葡萄酒、黄酒、果酒;要求到2000年啤酒产量要比1980年增长15倍以上。 2000年啤酒实际产量2200万吨,是1980年68. 92万吨的32倍。啤酒产量迅速增长,白酒产量自1996年以后直线下降。1986年啤酒产量413万吨,而白酒产量是350. 7万吨,啤酒产量首次超过白酒。1996年白酒产量曾经达到创纪录的801. 3万吨,2004年下降到311万吨。

数据来源: 《今日啤酒》杂志。

数据来源:全国白酒行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草案)

近几年来,中国饮料酒消费已逐步和国际接轨。国际酒类产品结构大致为:啤酒占78%,白酒占10%,红酒占10%,保健酒占2%。2004年我国啤酒占了84%,白酒9%,黄酒占5. 2%,葡萄酒、果酒占1. 8%。不仅如此,96%的白酒酒精含量都在50%以下,40%以下的约占90%,酒精含量正在从高度向低度转变。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我国酒类消费已经与国际接轨。

中国目前人均啤酒消费22升左右,世界人均啤酒消费是25升,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啤酒消费是40升,2010年中国将有60%的人口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预计中国啤酒产量将达到4500~5000万千升,超过整个欧洲啤酒的产量。

中国啤酒工业经历20多年的大发展,现已进入到群雄争霸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我国啤酒厂家曾经达到800多家,现在已经减少过半,而啤酒产量翻了几番。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了以燕京、青啤、华润年产300万千升的啤酒大企业,号称第一集团。燕京啤酒地处首都,有天时地利的先天优势,高举民族品牌的大旗,在中国啤酒行业脱颖而出;青岛啤酒是百年老店,具有品牌优势,近十几年来,大量收购啤酒厂,实行低成本扩张,产能迅速扩大;华润是后起之秀,涉足啤酒行业时间不长,以收购沈阳雪花起家,依靠雄厚的资金优势,发展迅猛。

紧随第一集团之后,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哈尔滨啤酒、金星啤酒等10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企业属于第二集团。毫无疑问,第二集团正在奋力追赶第一集团。水无常态,其后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和残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