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48859400000058

第58章 实 战 篇(51)

“要把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壮大为市场主体;把国有、集体企业改造为市场主体。”—— 1997年《元旦献辞》。

“改革必然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做 10件事,有一件错了,9件事上头不一定全了解,而错事肯定知道,因为有人会去上访,会去传播。”因此,要“在外界争议中扬名,在内部不争议中发展”。——1998年8月22日《焦点访谈》曝光沭阳后。

“凡是政策没禁止的,先上车,后补票”—— 2002 年初的“软环境整治会”上。

“我体会现在改革的阻力,不是体制,也不是机制,而是来自领导者的障碍,这个障碍包括能力、思维、处事方式、方向感等各方面。改革其实是革命,革既得利益者的命,是利益再调整、权力再分配。而往往权力拥有者首先是既得利益者,所以总会舍不得,会不自觉地去维护,就成为了阻力。”—— 2004年接受媒体采访谈改革阻力。

二、 仇和改革之行

环境治理:1996年12月,仇和接任沭阳县委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被勒令充当“清洁工”。

整饬会风:在沭阳和宿迁开大会,每个与会的干部编号,设迟到席。每次会后,通报迟到缺席者,并勒令次日到纪委交检讨,罚款 50—100元。

“政绩工程”修路:每个财政供养人员扣除工资总额 10%,每个农民出8个义务工,组成修路队;高峰时,扣款达到20%。

“招商引资”: 1998年,宿迁市下属的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结果引起集体罢课,此事被央视《焦点访谈》披露。

“小城镇建设”:这项工程要求各乡镇沿街的房屋改建为贴白磁砖的二层楼房,一楼作商用,二楼作住宅。同时要求,3年内将城镇化的水平提高到20%,用优惠政策吸引20万先富农民进小城镇。

强行拆迁:划定为拆迁的范围,居民限时必须搬完。为此,沭阳县动用了铲车、吊车、公检法和居委会的干部,采取了强制举措。

国企改革“一卖到底”:从一开始的出售国有单位的门面房,到所有国企改制“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可谓“一卖到底”。

催生官商:2002年,宿迁推行1 / 3干部离岗招商、1 / 3干部轮岗创业,政府催生了上千“官商”,引起媒体集中轰炸。

强推教改医改:2003年,宿迁市强行推进教改医改,变卖幼儿园和医院,引起激烈争议。从7月12日至10月2日,短短一个半月时间,《焦点访谈》三次聚焦宿迁。

三、 仇和改革之果

整顿社会治安:1997年,沭阳查出5年来非正常保外就医、非法取保候审人员达1884人。其后,沭阳一夜之间调动41个派出所长异地轮岗,对嫌犯展开追捕。仅1997年一年,全县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656起。

反腐风暴:1997年,查处前任县委书记黄登仁卖官案。当年,该县共查处党员干部243人,其中副科级以上35人,副处级以上7人。

修路:沭阳用 3年时间创造的奇迹:黑色路424公里、水泥路156公里、砂石路1680公里,分别是1996年底的9倍、11倍和8.5倍,一跃成为苏北交通最好的县。

信访问题亲历亲为:仇和在沭阳县的4年间,一共亲自处理群众来信1.2万件,交办9300件。

四、 仇和改革之评

沭阳县赶步村一位村民:黄登仁也‘收钱",收了就没有了,仇和也‘收钱",但他用这些钱给我们办了事。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眼里的仇和:治安好了,经济发展了,他是个好人,办了不少实事。

沭阳一家小裁缝店的一副对联:“求天求地不如仇和,治脏治乱不如治安。”

一位基层官员的评价:环境确实改善了,但我们的利益也受损了,这叫享受并痛苦着。我也知道全国不少地方扣工资,但哪个地方像我们这里,扣得简直像苛捐杂税?

下属的评价:仇和从来不研究官员,他研究的是群众心理。

当地一位干部:仇和做事喜欢走极端,不重过程,重结果。

江苏一位学者的评价:各地搞改革,也在出售国企,但像仇和这样,敢把医院和学校都卖掉的书记,只怕不多见。

江苏省一位省领导的感慨:按常规方式,50年也办不了。(但在沭阳办成了)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在本案例中,对仇和这样一个“压缩饼干”式的激烈改革及其发动者,其施政效率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评论者认为“仇和现象”折射出的是民主、法治与效率的对立困局。请就这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知识链接:

1.民主与效率作为政治决策和管理中的两种价值体系,既有相互区别甚至矛盾的一面,又在深层次上存在着互相促进和保障的一面。在直接的目标和形式上,民主程序对于政治效率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牵制关系。但在深层次的互动关系上,民主对于效率又有保障和促进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不仅不和效率相矛盾,而且还是保证和提高长远的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前提条件。

众多的事实证明,把民主和效率简单的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实践是错误的。特别是以牺牲民主为代价来追求效率,很可能造成民主和效率都丧失。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了把民主和效率辩证地统一起来的重要思想,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主与效率关系的客观规律。既要发展民主,又要追求效率,二者不可偏废。通过发展民主,实现集思广益,集中全党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避免个人决策和“拍脑瓜”决策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重大失误。同时,高举效率的大旗,在法治和民主的轨道上提高政治管理和经济建设的效能,为民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2.法治和人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主张和方法。它是政治学和法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关于法治和人治的争论。法治论者和人治论者赋予法治和人治多种含义。在中国古代儒法两家的争论中,人治指的是主要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法治则是指统治者应主要依靠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在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争中,人治不仅指依靠道德高尚的人以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而且指对人们的行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指引,还指君主或少数寡头的统治。法治则不仅指依靠由不受人的感情支配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且还指用一般性的规则指引人们的行为。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法治主要指民主、共和制,人治则代表君主专制、等级特权等。

法治与人治相比较,主要区别一般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人治论提倡圣君贤人的道德教化,法治论强调依法治理;(2)人治论主张因人而异,对人的行为作具体指引,法治论强调对事不对人,提倡一般性规则;(3)人治论推崇个人权威,维护专制体制;法治论弘扬民主,保障共和体制;(4)当个人与法律不一致时,法治强调“法律至上”,而人治则是个人权威至上。

案例11:CAF与ISO104

材料一:厦门中国—欧盟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国际研讨会

2005年11月,在福建厦门召开的中国—欧盟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国际研讨会上,一套名为“公共部门通用框架”(简称CAF)的绩效评估系统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这个绩效评估系统根据政府公共部门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各个公共部门的通用绩效评估的模型,把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分成两大类九个要素,每个要素又细分为若干的标准。这样一来,公共部门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就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和尺度。

近年来,如何考核评估党政部门政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出了不少的考核指标,诸如GDP增长速度、财政收入、社会治安水平、失业率乃至计划生育完成情况等等,指标有越来越细化的趋势。

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党政部门绩效评估,仍陷入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的状态。哪些指标该列入考核、占多大比重、如何检验、结果如何使用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许多考核指标,仍然处于粗放状态。如对领导班子的评价,往往用“班子团结”、“作风民主”等抽象的定性语言,没有用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来衡量。

而CAF系统的绩效评估标准就很有可借鉴之处。比如对“领导力”的评价,仅对“如何指导组织的发展方向,提出并传达组织的愿景”一点,就列出了7个具体可操作性的要素:是否确立了组织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任务;是否为组织建立了价值体系和相应的行为准则;是否把发展目标转化为中期和近期的目标和措施;是否让利益相关者(如上级机关、服务对象等)参与本组织相关目标的制订过程;是否定期审查远、中、近期目标完成情况;是否根据外部变化调整目标与价值观;是否向组织的所有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传达了新的目标与价值观等。这些标准,几乎个个可以随时检验、打分。

材料二:全国第一家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信访单位━━青岛市信访办

2005年11月28日,青岛市信访办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信访单位。此前的4月份,浙江安吉县递铺镇政府成为第一家通过该体系认证的乡镇机关;10月份,江西铜业集团党建工作再次接受ISO认证机构评审,这是2002年江铜党建获得认证后三年一次的例行评审。

党政机关纷纷探新路,ISO能否成为党政机关工作的“质量保证书”?

最近,安吉县递铺镇的一项调查显示,实施ISO以来,公文的处理时间从原来的7天—15天缩减至3天—5天,2/3的文件当天办结,工作重大差错率为零、有效投诉为零。递铺镇党委书记陆为民说,“职责明确、效率提高”,是ISO带来的最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