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48867400000019

第19章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2)

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责任。首先,要加强流入地、流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各自在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职责,将其就学管理落到实处;其次,要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公安部门做好本地区流进、流出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向教育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人事、劳动部门应禁止经商办厂或从事其他劳动的组织或个人使用童工,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学校收费情况等;最后在教育经费中专门分类设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弟学校或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改善其办学条件与质量,经费来源依靠财政拨款。

二、兴办学校,加强管理,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搭建一个有多种选择的大舞台

政府为保障我们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除了出台政策外,最核心的还在抓好学校的兴办和建设。把承担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学校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政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不断地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给以农民工子女选择的余地,有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为此政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办学潜力。要让农民工子女有更多机会进城读书,要求公立学校进一步扩大招生名额,降低招生“门槛”。同时,政府鼓励民办教育,特别是鼓励公益性的民办学校敞开大门招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另外还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

政府正按照“高中向城区和县城集聚、初中向建制镇集聚、小学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集聚”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新一轮各类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把他们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内。

1.充分利用公办学校资源

公办学校可以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当生源数减少时,将其实验设备、运动场地、图书、等硬件设施支援给农民工子弟学校。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分散的村校被撤消、合并后的教育资源(例如校舍、师资)将其改造为民办公助学校,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并制订政策鼓励和支持公办学校的富余教师流动到民办的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任教。另外,还在公办学校鼓励成立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班级。

2.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就学

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儿童教育权的平等。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之所以把子女带到城市,就是为了子女能够接受城市的较高质量的教育。所以国家逐渐把教育投资重点转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机会,缩小质量差距,吸引一部分儿童在本地就学。

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发挥社会力量,鼓励支持社会团体、个人举办服务于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在土地、办学条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这些学校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营造此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氛围。而且,采取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等形式,壮大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

4.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

政府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强调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共享城市文明。

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常规管理,这不仅包括对办学者办学行为的管理,还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籍、学习质量等的管理,是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它们的督导评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农民工子弟学校特点的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并把其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中。使他们由地下转为地上,由无证转为有证,由无序转为有序。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激活用人机制,拓宽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来源渠道,利用一些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学校任教。

5.努力改善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

当前,一些地方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比如,完善寄宿制中小学,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降低入学门槛,方便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有些农民工将子女留守而不选择举家迁移,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难有直接联系。由于户籍所造成的二元体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入学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这成为农民工子女不能随迁的一大障碍。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

2008年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来三年(2008-2010年)上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和目标、工作举措等。

——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把66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管理。

——降低了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条件。

——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试行自主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

三、加大投入,多种补助,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大舞台

在我国,流动儿童的家庭有1/3处于城市贫困人群的范围内。教育经费是外来人口家庭花费的重要部分,仅孩子上学的赞助费用就已占到其家庭收入的10%左右。根据一项调查,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大体在不到2000元,有的只有几百元,而在子女上学费用方面的高额支出,往往成为外来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的沉重负担。据全国人大代表华岩调查,目前,由于经济原因,我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子中,小学入学率为85%,初中入学率仅为20%,也就是说,约有100万农民工子女处于失学、辍学状态,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分城乡来看,城市的公共教育机构获得的资源远远多于农村的公共教育机构。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政府正在制定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体制的框架下,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教育待遇。因为之于目前的状况,教育还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国家财政对教育投资总量不足的现状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要让社会各阶层的成员公平更为重要。对于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国家正在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一些特困的农民工子女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设立专项资金,充分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1.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2004年3月,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明确提出,除按规定标准收取杂费、教材费、作业本费外,禁止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同时规定,“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读的各项政策,制止各种形式的乱收费和歧视行为,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200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整顿教育收费减轻农民工子女教育负担的通知。

令农民工“揪心”的子女上学难问题在今年得到有效解决:河南全省32.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农民工子女,今年秋季新学期入学率达到99.6%,其中进入公办中小学的学生占85%,基本实现“应入尽入”。

记者12月5日从河南省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为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河南省教育厅规定,输入地政府要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按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应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一视同仁。

河南省还规定,公办中小学接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农民工子女一律免收借读费,同时对应缴纳的课本费、学杂费等实行分期收取的办法。并要求各个学校对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形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据悉,仅免收借读费一项,河南省就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超过1亿元。河南省会郑州市市区就有8万多名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为确保教育资源满足需求,郑州市3年来已投入6亿多元,新建了35所中小学校。

2.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合理整合资源,竭力增加投入,尽量降低成本,全面提供援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一是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教学资源,兴办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二是将农民工子女纳入教育招生计划,实施农民工子女入学关爱行动;三是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线,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赞助费”;四是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基金,施行“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全面救助失学农民工子女入学。五是提供“富有爱心”的平等教育,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2.改革户籍制度,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

1958年颁布的《户口管理条例》将城市与农村居民划分为两个在权利、义务与社会保障上不对等的社会群体,造成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民承担着更多的义务。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进城谋生,但其边缘身份并没有变化,至今尚无一项特别的法规承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保障他们的权利,户口成了他们在城市中公平的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打破教育二元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实行适应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户籍制度。随着这一制度的完善,强加在人们身上的城乡等级差别将不复存在,人的自由、合理流动才有保障,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消除义务教育的不公平,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才能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教育是社会公共产品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公共产品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主要靠政府主导而发展,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与政府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力量。

§§§第二节社会的举措

我们的社会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已逐渐形成共识。首先,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成千上万地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一、全民关注,群策群力,建立一套帮助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社会化网络

整个社会正在对我们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注,社会方面,正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地方党委、政府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桥梁与纽带作用,逐步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网络。

1.组织社会志愿者队伍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以妇联组织为纽带的“爱心妈妈”关爱队伍;以关心下一代协会为纽带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关爱队伍;以组织部门为纽带的党员关爱队伍;以教育部门为纽带的教师关爱队伍。这些“爱心妈妈”和“义务家长”志愿者主要是担负起配合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引导、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上得到鼓励、生活上得到关爱、经济上得到资助、思想道德上得到教育,从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哺育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2.建立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村(社区)监管网络

在农村社区建设还未完善的现实层面上,要整合社会一切资源,县(区)、乡(镇)、村委会应帮助减轻“空巢”儿童的劳动负担,并对他们的安全提供保障措施。对外出家长长期不回的贫困“空巢”儿童要提供经济补助。社会各级青少年维权服务网络也把农民工子女摄入自己的视野,不应该忽视这一群体,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3.建立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

中小学随着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问题的日渐凸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占农村儿童总数10%的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农村千万个家庭的未来,关系到众多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于“三农”工作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为广大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