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参考(2013-2014)
48867900000033

第33章 舆情报告(2)

另外,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还包括3万名在美国及海外为该机构工作的军事和非军事人员,以及2.5万负责对军事机构进行电话、电波信号以及雷达的监听和拦截工作的人员。多家西方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内部设有一个名为“梯队”的监听系统,用来分析搜集全球通信信息。

美国国家安全局在远程电子监控方面的能力是巨大的,但在某些时候,中央情报局会更有效。这就是所谓的“秘密潜入”行动。过去10年来,受过特殊训练的中情局行动人员在世界各地实施了逾百次行动,目的均为渗透外国政府、军方及大型跨国企业的通信和计算机系统。通过间谍软件可以秘密渗透进信息服务商系统内部,安全的电话线路将被窃听,光缆、线路及数据转换中心及电脑的硬盘等都不再安全。换句话说,中情局就是美国建立监控网络的核心。

事实上,从“9·11”事件发生之日起,不少学者就断言,这一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将彻底改变国际政治格局和公众对国家外交政策的看法。“9·11”之后,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趋于保守,以反恐为名在海外发动多起战争。“反恐”一时间成为美国政府百试不爽的“通行证”。在监听领域,民众对恐怖主义行动的担忧也从另一方面给予政府过多权力。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马修·艾德研究美国情报体系长达25年。他认为,之所以美国历届政府都对这种有违美国宪法和法律的监听手段听之任之,是因为美国政府过于依赖监听做出决策,每天上报总统的安全简报中有超过60%情报源于监听。

“9·11”后,小布什政府裹挟“反恐”借口,启动了非法的秘密窃听行动。随后,小布什还推动制定了新的法案,为“棱镜”等项目的开展解除了法律障碍,而奥巴马政府批准这一法案延续,实际上保证了国家安全局在监听的“高速公路”上继续前行。

大数据应用涉及整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链,美国在大数据应用上的领先程度由思科、微软、谷歌等跨国IT 公司的实力所决定,其他任何国家难以完全超越。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上,美国政府和大公司领先新兴国家至少20年。

美国作为军事和科技超级大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网络战概念,近年来更是大力发展网络部队,在网络进攻能力上下足功夫,在实践中也率先对其他国家发起了网络攻击。

2002年12月,美国海军率先成立海军网络司令部,随后空军和陆军也相继发展起自己的网络部队。2010年5月,美军建立网络战司令部,统一协调保障美军网络战、网络安全等与电脑网络有关的军事行动。

2011年5月和7月,美国相继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宣称“攻击网络即战争”,发出强硬威慑,这无疑让人联想到冷战时期的战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正式把网络空间当作一个新战场,并开始建立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军事威慑战略:拥有网络武器、制定网络武器研发计划、规定网络武器使用范围。

为了给网络空间的扩军寻找理由和假想敌,美国一些人不断宣扬“数字珍珠港”威胁,即美国的电网等重要基础设施可能因遭受网络攻击而瘫痪,并将其他国家树为威胁。例如,近年来美国政府、媒体和企业多次“合唱”,炒作所谓“中国黑客威胁”。但实际上,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在网络空间的攻击能力远超任何国家。

美国情报委员会发表年度报告称,网络空间已成为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新战场。中国军事专家韩旭东对《环球时报》说,网络本是无边际的,何为防御?何为进攻?不用说去打一场网络战,美国掌握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现实本身已构成威胁,美国的技术优势就是一种控制力。

据透露,“棱镜门”与美国的“大数据战略”有着必然联系。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最高国策,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将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作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能力。另一方面,美国以反恐名义,更希望大数据能有所贡献。大数据应用涉及整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链,美国在大数据应用上的领先程度由思科、微软、谷歌等跨国IT 公司的实力所决定,其他任何国家难以完全超越。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上,美国政府和大公司领先新兴国家至少20年。

斯诺登披露的“棱镜”计划,缘于美国政府的“星风”监视计划。

2004年,布什政府通过司法程序,将“星风”监视计划分拆成由国家安全局执行的4个监视计划,除“棱镜”外,还包括“主干道”“码头”和“核子”。

其中,“棱镜”用于监视互联网个人信息。“核子”则主要负责截获电话通话者对话内容及关键词。“主干道”和“码头”分别对通信和互联网上数以亿兆计的“元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元数据”主要指通话或通信的时间、地点、使用设备、参与者等,不包括电话或邮件等的内容。

一份绝密总统令显示,奥巴马已经下令美国国家安全和情报部门的高级官员为美国的网络攻击起草一份潜在海外目标清单,列举美国发动网络攻击的潜在海外目标。

《卫报》获得的一份绝密总统令显示,奥巴马已经下令美国国家安全和情报部门的高级官员为美国的网络攻击起草一份潜在海外目标清单,列举美国发动网络攻击的潜在海外目标。这份18页的“第20号总统政策指示”是2012年10月发出的,但从未对外公布。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表示,这份文件的目标是设立好使政府能够就网络行动做出决定的工具和框架。“20号总统政策指令”中对“网络攻击效果行动”的定义是,由美国政府指挥并代表美国政府的网络空间的“行动或相关程序或活动”。

这份绝密指示明确表示,进攻性和防御性的网络行动都是美国战略的核心。奥巴马进一步授权在“美国国家利益和权益”需要时,可以在没有得到相关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在外国境内实施进攻性网络攻击。该指示多次提到让美军采用进攻性网络攻击手段。指令称“网络攻击效果行动”要求,为实现美国在全世界的国家安全目标,可以动用独特的和非常规的武力,在事先不进行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发动攻击,攻击的效果既可以是轻度的,也可以是重度的。另外,该指令还表示,美国的网络攻击行为不仅可以针对外国目标,也可以针对美国国内的目标,但没有总统的命令,除非情况紧急,不能发动此类国内攻击。

2013年1月,在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Keith Alexander)将军的主导下,五角大楼宣布大举扩充其“网络指挥部”。该部队负责发动防御性和进攻性网络行动。美国安局正在大力招募“网络探子”,实施“数字网络开拓分析师培养计划”。网络司令部今后开展的行动将以网络小组为中心。卡特对五角大楼新网络小组的描述是,最细致的也是军方最紧密掌控的计划之一。网络小组将由基思·B·亚历山大上将指挥,他还统率国家安全局和美国网络司令部。除了美国之外,目前其他国家甚至都还没有网络部队建制。

日本2013年3月28日宣布,将从4月1日起在东京、大阪、福冈等共13个都道府县的警察总部内设立“网络攻击特别搜查队”。在《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框架下,美国可以名正言顺地把网络战部队派入日本的基地,也不排除日美将其列入军演内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认为,美国在互联网领域追求绝对安全,势必迫使其他国家也不得不发展网络力量,否则只能被美国控制。“美国精心一步步设局,公开寻求互联网霸权,这可能引发互联网军备竞赛”。

网络“冷战”全面升级 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互联网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跟汽油、坦克和最初使用空中火力联系在一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战略轰炸,首次使用核武器。那些技术帮助定义了我们人类,影响我们的经历和政治,形成我们现在的恐惧。那么,今天的冲突是什么方式?”对英国《卫报》社论提出的这一问题,欧洲新闻网给出了答案: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互联网上。美国《旧金山纪事报》说,如今我们已经深陷网络间谍构成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是一场混战,各种报告显示,俄罗斯、伊朗、朝鲜、罗马尼亚等都在积极利用网络攻击。

德国IT专业网站称,美国已将恐惧气氛传染给他国,各国都在加紧网络军备竞赛。德国《柏林日报》引述专家的话说,目前,全球有近150个国家推出了网络战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