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克强指数”看中国经济
2013年以来,由巴克莱资本公司创造的新词“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正在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热词。它被用来代指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首的新一届政府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其核心内容包括: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
而早在2010年,英国着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曾推出一个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克强指数”,同样以李克强的名字命名。该指数是三种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自推出后,得到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认可。
“克强指数”的由来及计算公式
2007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告诉来访的美国驻华大使,他更喜欢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2010年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编辑受李克强谈话启发,将李克强所言的三项指标予以综合,带入一个程式,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克强指数”。“克强指数”是三种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贷款发放量的结合。该杂志认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数字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在花旗银行编制的“克强指数”中,铁路货运占25%,银行贷款占35%,用电量占40%。通过简单的回归分析,把GDP增长速度和这三个指标增长速度间建立一个模型,来对比拟合程度。在这三个指标里,用电量是影响经济走势的最重要指标,之后是银行贷款和铁路货运。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饱受诟病,“克强指数”显示出一名高层决策者的清醒、实在,也展现出他的专业功底和专业精神。李克强的专业精神,既来自系统的学术训练,也来自从工业、农业两个大省再到中央的实践磨炼。
“克强指数”更能精确地反映经济现状——现代工业生产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故而“耗电量”的多少,可以准确反映中国工业生产的活跃度以及工厂的开工率;铁路作为承担中国货运的最大载体,故而“铁路货运量”的多少,既能反映经济运行现状,又可反映经济运行效率;而对于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高达84%的中国而言(银行贷款又占到中国间接融资的绝对大头),故而“贷款发放量”的多少,既可反映市场对当前经济的信心,又可判断未来经济的风险度。
“克强指数”反映经济现状的精确,不仅体现在上述三个指标更切合中国经济特征,还体现在具体数据的易于核实上。与GDP的统计相比,由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涉及电网、铁路、银行的具体业绩核算,与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关系不大,也近乎没有作假掺水的空间和动机,故而所取得的具体数据更为真实,同时也更真实反映经济的走势。
除此之外,通过耗电量权重占比高达40%的“克强指数”,还可以减少对宏观经济的误判。中国经济的“数字增长”,很大程度上由行政主导式的投资刺激所导致,但是,行政主导投资在牵涉“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两个指标较多的同时,却与权重占比最大的“耗电量”牵涉不大,故而“克强指数”对经济状况的反映亦更为客观。
“克强指数”传达出一个很积极的信号,中国的决策者不再依赖某个单一表面数据,他们在研究经济的内在动力、组织结构,通过这些更细微、更专业的观察,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经济的走向。
2012:“克强指数”透视的中国经济现实状况
我们就“克强指数”中关键的三个指标与内地各省(区)市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克强指数”透视之一:新疆发用电量增幅稳居全国第一,GDP排名前移10位
在“克强指数”中,工业耗电量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工业生产的活跃度以及工厂的开工率,即使在某些时候,经济增速与用电量并不同步。例如,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仅5.5%,增幅创2008年经济危机后4年来新低。分产业看,用电占比超过70%的第二产业用电大幅回落,其中重工业同比增速从2011年的12.4%回落到3.8%,轻工业同比增速从9.3%回落到4.3%。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10月份以来用电量情况开始持续好转,传递出经济复苏和回暖的信号。从分省区的用电情况与经济增长对比来看,2012年新疆用电量增幅稳居全国第一。其中1-11月新疆工业用电增长34.7%,重工业用电量增长了37.2%。与之对应的GDP增长12.95%,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排名前移12位,居全国第11位,西部排名前移5位,居第8位。
2012年,贵州以13.6%的经济增长率与天津一起并列第二,而其工业用电量增速也达到了9.45%。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两会的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上,当时的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会同国家电监会、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部门有关人员一起回答媒体提问,所讲到的第一个数据就是2012年1-2月,贵州省的用电量增长了9.5%,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了14.4%,比上年同期提高13.9个百分点。2012年年终交卷,贵州以13.6%的经济增长率并列排名全国第二。而在2012年年中,贵州还专门召开工交生产紧急调度电视电话会,省市县联动采取工业扶持措施,鼓励企业放心用电,每月省市县共计支出的补贴资金接近800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达到5500万元左右。
当然,工业用电量也并非童叟无欺。从2012年用电量增速排在后三位的看,湖南、吉林和重庆三地区2012年工业用电量分别为810万千瓦时、122.42千瓦时和469.39万千瓦时,三地工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下降了0.3%、0.76%和1.1%,但是2012年三地区的GDP呈现出增长态势,分别为11.3%、12%和13.6%,排名分别位列第17位、第10位和并列第2位,也表明“工业用电量增幅”这个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从近几年的经济情况看,“克强指数”中把用电量作为经济走势以及GDP的晴雨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专业人士也常以此判断真实的经济增速。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年底,中国内地的用电量明显地传递出了经济复苏的信号,“从没有像2009年2月份这样,它的发电量和用电量数据被翘首以待”(《21世纪经济报道》2009/2/24),这是因为,一般而言,电力需求增长0.8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就增加1个百分点。当时的数据显示,在正面迎击危机的中国经济最繁荣地区的江苏、上海以及工业大省辽宁,用电量同时出现逆转,而这刚好是中央4万亿投资第一批1000亿下发的紧急实施阶段。
或许用电量反映增长的真实含义,还需进一步从经济的结构中寻找,尤其是当我们用GDP数据衡量整个经济产量时,必须明白,一些经济行为比其他行为可能对能源更为敏感。因此,这些年来,学界对于电力是否是经济晴雨表的写照的看法一直存在质疑。相关数据的实证也显示,中国1997年、1998年GDP增长分别为8.8%、7.8%,而电力消费增长分别为4.4%和2.8%,这甚至使人们对“GDP是影响电力需求的决定性因素”产生了怀疑。同时,由于GDP构成要素中的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对电力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因此直接根据GDP总量和电力消费之间的电力弹性系数来进行电力需求预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换句话说,用电量作为GDP指标的作用或许不能高估,“电力消费和GDP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紧密”(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LouisKuijs)。
事实上,在目前的实践中,还有很多指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情况。其中包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钢铁产量、经合组织先行指数等指标。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甚至曾经用挖掘机和轮式装载机的销量来作为中国经济的先行指标。但无论如何,用电量增幅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作为经济复苏的强信号,其意义已经不可替代。
“克强指数”透视之二:铁路货运量是个硬指标
铁路作为承担全国货运的最大载体,“铁路货运量”的多少,既能反映经济运行现状,又可反映经济运行效率。2012年,全国铁路货运量达39.04亿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7%;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从各地的数据来看,2012年甘肃、辽宁、河北铁路货运量分别较上年增长17.89%、7.1%和4.2%,GDP增速分别为12.6%、9.5%和9.6%。
2012年甘肃GDP增长12.6%,GDP增速排名第6位,较上一年提高10个名次,2011年甘肃铁路货运量为0.54亿吨,同比增长8.71%,当年GDP增速为12.5%。但从整体货物运送量来说三省份的货运量总体均偏小,显示经济总体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辽宁2012年铁路货运总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长7.1%),GDP增速为9.5%,较上一年下降2.6个百分点,排名由上一年的第20位下降至第26位。
另外,湖南、河南、北京、内蒙古四地的铁路货运量相比上年,均出现下降趋势,且降幅均超过10%,其中内蒙古降幅最大,达到19.2%,2012年内蒙古GDP增长11.7%,增幅较上一年下降2.6个百分点,排名由第5名跌至第13名。2011年内蒙古铁路货运量达到5.3亿吨,增长12.8%。
除了铁路货运量这一重要指标外,另外还应该和港口、民航等货运量因素结合加以考虑。比如,从港口吞吐量来看,海南、辽宁、福建港口吞吐量增幅均超过10%,分别达到了16.9%、13%和11.8%,但是从运输总量来看稍显逊色,不及江苏、浙江、广东。2012年,江苏、浙江、广东三省份港口吞吐量分别达到了19.5亿吨、13.2亿吨和14亿吨,分别较上年增长8.2%、7.8%和5.3%,作为外贸大省,港口吞吐量的增加显现出外部经济环境向好,在此影响下2012年江苏、浙江、广东三省份外贸出口额分别达到了3285.4亿美元、2245.7亿美元和5741.36亿美元,同比增长5.1%、3.8%和7.9%。
“克强指数”透视之三:新、琼、青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幅超20%
对于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高达84%的中国而言(银行贷款又占到中国间接融资的绝对大头),“贷款发放量”的多少,既可反映市场对当前经济的信心,又可判断未来经济的风险度。数据显示,2012年共有12地区的中长期贷款额增长超过10%,占总数的38.7%,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新疆、海南、青海的增幅超过20%,分别达到了23.4%、22.1%和20.6%,其GDP增长分别为12%、8.7%和12.3%。2012年,新疆中长期贷款4635.42亿元,增长23.4%,较上一年回落5.1个百分点,GDP增长12%,增速与上一年持平,排名由上一年的第23位升至第11位。
另外,金融机构贷款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各地数据显示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涨幅介于8%-25%。而各地民营经济也显现出应有的活跃,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成为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2013:“克强指数”折射出的中国经济四大问题
问题一:“克强指数”与中国经济的隐忧
通过前面的分析比较发现,“克强指数”中的三个指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情况。但是也有专家表示“克强指数”有两个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一,是用电量,指数中主要反映的是工业的用电量。而农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并没有反映出来。如果中国经济整个服务业占的比重提高,那“克强指数”中用电量的权重需要变得比较小。第二,从银行贷款来讲,因为现在整个中国融资里面,银行贷款只占50%。所以完全用银行贷款来反映信贷存在低估的可能。用社会融资可以替代银行的贷款增长,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社会融资没有余额数据,所以需要有一个对余额的估计。
无论“克强指数”是否如媒体所说的那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中国经济当前的运行,抑或是需进一步改善,“克强指数”都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去无限接近真实、客观地衡量中国经济的运行与发展。
例如,2013年是中国新一届领导的执政元年,但中国经济却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下行通道。同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又异常凸显,加之财政金融领域多种风险隐忧叠加,令外界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忧心忡忡。那么中国政府会再出类似2008年一揽子刺激经济的政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