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1929年1月初的柏路会议确定了“围魏救赵”的方针,即由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以解井冈山之围。实际上,由于攻守双方兵力悬殊,井冈山很快失守,红五军也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突围。红四军出击赣南没有实现“围魏救赵”的计划,但在转战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创建了新的红色割据区域,即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一)红四军转战赣南
1929年1月14日,寒风凛冽。一支身着单衣的队伍,即红四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军部特务营、独立团,共计3600多人,携1100多支枪,乘国民党“会剿”军尚未合围,冒雪从井冈山茨坪和小行洲出发,经过遂川县的大汾、左安向赣南进军,从而吸引保卫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南下,以实现“围魏救赵”。
进军途中,到处张贴由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布告以四韵文体写成,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红军的宗旨,号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起来,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此番计划,分兵前进,官佐兵夫,服从命令。平卖平买,事实为证,乱烧乱杀,在所必禁。全国各地,压迫太甚,工人农人,十分苦痛。土豪劣绅,横行乡镇,重息重租,人人怨愤。
……打倒列强,人人高兴,打倒军阀,除恶务尽。统一中华,举国称庆,满蒙回藏,章程自定。国民政府,一群恶棍,合力铲除,肃清乱政。全国工农,风发雷奋,夺取政权,为期日近。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布告四方,大家起劲。
布告由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共同署名,从此,“朱毛红军”
的名声开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开。
1月14日当晚,红四军歼灭遂川大汾的国民党守军一个营,突破了封锁线。接着,经上犹、崇义县境继续南行,击溃沿途的地主武装。22日,不战而占领没有国民党正规军设防的大余县城,在中山桥下河坝召开军民大会,把没收土豪的财物散发给贫苦群众,并在县城附近开展群众工作。由于红军的宣传,西华山矿部分工人参加了红军。
这时,红四军主力已脱离原有的根据地,周围环境和井冈山斗争时期完全不同:既没有共产党的组织,又缺乏群众斗争的基础,连报信的群众也没有。红军一时很难适应这种状况。
国民党的追兵却很快尾随而至,战斗力比较强的李文彬第二十一旅三个团,悄悄地逼近大庾(今大余)城,突然发起猛攻。红四军在水口寺、东山岭一带仓促应战,由于兵力分散,战斗失利。战斗中,红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身负重伤,独立营营长张威牺牲。红军乘着夜色主动撤出战斗。
红四军下山后首战失利,士气大受影响,在匆忙撤退时,在大余城筹集的一万元军费也丢了。大余战斗的失利,打乱了原定“围魏求赵”的计划,使红四军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为了摆脱敌人的紧追,红四军只得以日均90华里的急行军速度沿赣粤边境的山路迅速转移,经沙江坝进入广东北部的南雄境内。此后,红四军主力又辗转赣南的信丰、安远等地,于31日进入寻乌。
但是,脱离根据地后的流动作战毕竟是艰难的。正如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所说:“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5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国民党军队轮番穷追,红军耳目闭塞,连战不利。
2月2日凌晨,红四军军部在寻乌圳下遭遇赣军刘士毅旅四个团突然袭击。习惯于夜间工作的毛泽东和朱德等还没有起床,就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突围时,毛泽东曾同朱德等短时间失散。毛泽东跑出了危险区,同军部的一些人员会合,坐在路旁休息。见到别人吃饭,他才感到饿了,但带着饭的警卫员也跑散了,只得向曾志“讨饭吃”。此次战斗,红军折损很大,红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坠马牺牲,朱德的夫人伍若兰不幸被俘,于2月12日在赣州城英勇就义。
2月3日,红四军主力到达闽、粤、赣交界处的罗浮嶂山区宿营休整。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会议,总结四军下山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形势,研究斗争策略。会议决定,红四军开往东固,即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的根据地。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将团的建制改为纵队建制。
会议还确定了应对最困难局面的办法,就是万一部队被打散了,可以回大城市彼此用化名登报联系,并确定毛泽东化名“杨子任”,朱德化名“王楷”,其他领导人也都各自确定了自己的化名。为减少指挥层级,提高决策效率,会议还决定红四军军委暂时停止办公,由前委直接指挥军事行动。
一天的会议刚刚开完,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前来通知,“追剿”军正在前来保卫罗浮嶂。红四军主力立即向北折入瑞金。2月9日,红四军主力到达瑞金北部距县城约60里的大柏地山区。这天是旧历除夕,当地群众不了解红军,都跑到山上去了。紧紧尾追红军的刘士毅旅两个团孤军冒进,穷追不舍,分两路经黄柏、壬田进逼大柏地。毛泽东主持前委扩大会议,认为可以在大柏地打伏击战。决定布置成长形“口袋阵”,以主要兵力埋伏在瑞金通往宁都的道路两侧的高山茂林中,以一部分兵力引诱刘士毅进入伏击圈。当晚,红军各部进入预定阵地。
次日,战斗打响,红军一部把刘士毅部两个团诱进“口袋阵”底部,东、西侧伏兵向后迂回出击,扎住“袋口”。红军各部向敌军一齐发起猛攻,战斗十分艰苦,官兵在弹尽粮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人在血泊中搏斗,最终全歼被围之敌。此次战斗歼敌1500余人,俘获敌正、副团长以下800余人,缴获步枪800余支、机枪6挺。敌军残部退至赣州。大柏地战斗的胜利是红四军离开井冈山以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振奋了军心,赢得了主动。“追剿”的李文彬部闻悉刘士毅部在大柏地惨败,再不敢贸然追击。从此,红四军主力基本摆脱了敌军的追击,在赣南逐步站稳了脚跟。
随后,红四军为解井冈山之围,挥师宁都,13日进占宁都县城。接着又举旗东向,进入江西省吉安县境内的东固地区。东固地处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5县接壤处,离上述县城都有100多华里,群山重叠,中间有一片田地和村落,地势险要,只有5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早在1927年2月,这里已有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一些在吉安求学的共产党员回到东固,恢复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暴动,建立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力量后来发展成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和第四团,共有枪700支,在东固周围各县开展游击战争,主要领导人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原赣西特委秘书长李文林。他们从1928年4月起,曾多次派人送信到井冈山去,介绍东固的情况,沟通了这两块根据地的联系。
17日,红四军在东固南龙与江西红军独立团第二、第四团领导人会合。第二天,红四军及独立第二、第四团在东固螺坑举行会师大会。毛泽东称红四军是“铁军”,红二、四团是“钢军”。红二、四团为红四军解决了一些给养和弹药,红四军赠送了一批枪支给红二、四团。会师以后,红二团留在东固,红四团返回兴国、于都活动。
会师后,红四军在东固休整了一个星期。此间,毛泽东、朱德等得知井冈山已经失守,彭德怀、滕代远已率红五军突围到赣南游击。而且此时,“追剿”的李文彬部也已逼近。这样,1月初柏路会议确定的内线外线配合打破湘赣军队第三次“会剿”的计划,即“围魏救赵”之计,已经无从实施和实现了。
(二)创设赣南、闽西根据地
这时,赣军主力李文彬旅3个团向东固进逼,其他军队也对东固取包围之势。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会议认为此时若以东固为阵地同强敌作战是不利的,将会使这个地区原来秘密割据的优势完全丧失。决定抛弃固定区域之公开割据政策而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以对付敌人的跟踪穷追政策。为避免与敌决战,红四军于2月下旬经广昌、石城等地向闽赣边界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