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燕山石化公司聚酯厂
聚酯厂原称长征化工厂,1978年7月破土动工兴建,先后建设了缩聚装置、苯二甲酸装置、聚酯增粘装置。以上装置主要从美国阿莫柯公司成套引进专利,由西德鲁奇矿物油有限公司承包建设,合同总价5700万马克另加662.5万美元,主要产品是精对苯二甲酸。其次,是从联邦德国吉玛股份公司成套引进的聚酯缩聚生产装置,合同总价2820万马克,主要产品为涤纶树脂切片。以上3条生产线先后生产出合格的聚酯切片产品。但是,该厂从1979年9月开始建设的苯二甲酸生产装置,到1981年末先后进行3次试车均未成功。后经过改造,到1982年9月才试车投产。1984年11月2日,又与美国E.N.WEN公司签约联合开发,对高黏度聚酯装置进行改造。
聚酯厂为大型二类企业,有职工1600人,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
(五)燕山石化公司化纤地毯厂
化纤地毯厂原称东风化工厂,1970年9月破土动工兴建,总占地面积5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东风化工厂以干气和苯为主要原料,并通过自产中副产品的相互利用,安排合成氨、浓硝酸等8个项目。其中,1971年4月开工建设空分、合成氨、浓硝酸和硝铵生产装置。1973年12月建成合成氨生产装置,1976年9月同时建成硝酸生产装置和硝酸铵生产装置。主要产品有合成氨、氨水、硝酸、硝酸铵。
1980年6月,东风化工厂分别从意大利斯卡姆公司、意大利地毯背衬公司、美国劳尔金公司,比利时范德·维尔公司引进长丝技术装备、背衬技术装备、栽绒地毯和机织地毯4项技术装备和专利,由意大利斯梯普公司承包建设。以上4项技术合同总价为3376.4万美元,可年产聚丙烯地毯500万平方米。1985年3月,长丝、背衬、编织地毯、栽绒地毯四个车间全部竣工并先后投产。1986年在调整产品结构期间,合成氨、硝酸和硝酸铵装置相继停产,增加了丁苯胶乳装置。1990年10月6日又从美国APNI公司引进了空分装置二手设备,生产氧气、氮气,合同总价126.2万美元。
1987年,随着中国石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东风化工厂改名为燕山石化公司化纤地毯厂,有职工2200余人,有生产地毯、丁苯胶乳两套装置。主要产品有编织地毯、栽绒地毯、背衬、丙纶色纱、氧气和氮气,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出口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
化纤地毯厂主要产品有簇绒地毯、机织提花地毯和丁苯胶乳。该厂共有两套长丝生产装置,第一套采用意大利斯卡姆(SCAM)公司的技术与装备,1985年4月投产,年产膨体地毯纱4500吨。第二套丙纶长丝生产装备,是1994年4月,出资200万美元以租赁方式从意大利普兰太克斯公司引进,包括全部技术和装备,生产能力比第一套装备提高1倍。栽绒地毯生产装置采用美国劳尔金公司的生产技术,原设计年产栽绒地毯400万平方米,1985年12月投产,产品为各色毛圈、割绒、高低毛圈三类栽绒地毯。1993年,又从美国塔夫特考公司引进能生产高低圈的簇绒地毯,图案控制由光电系统改造为电脑系统,填补了中国电脑技术应用于簇绒地毯生产的空白。
机织提花地毯(又称编织地毯),以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二厂生产的3702纤维聚丙烯为原料,采用意大利斯卡姆(SCAM)公司技术与装备,采取一步法工艺生产聚丙烯连续膨体长丝地毯纱;以聚丙烯连续膨体长纱地毯纱和膜裂纱为原料,采用比利时范德维尔(VANDERWIDLE)公司技术,生产机织提花地毯。
1996年燕山石化公司又从德国引进双剑杆织机,从广州订购了新的喷丝板,开发出具有国际流行色的新颖图案,产品规格增加8个。1998年9月,该地毯厂又试产出羊毛混纺地毯,面纱采用新西兰128羊毛与锦纶纱混纺而成。同年12月,地毯厂又与新西兰羊毛局联合开发纯羊毛地毯,填补了国内空白。
燕山石化公司生产的地毯还被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确定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使用的地毯。从2008年4月5日起,燕山石化公司集联公司控股的北京双泉燕山地毯有限公司开始在奥运会场“鸟巢”铺设地毯,到8月7日止,开幕、闭幕式及主甬道、引道需用的地毯全部铺设完毕,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
化纤地毯厂还生产丁苯乳胶产品。这个产品是以丁二烯、苯乙烯及一元(或二元)不饱和羧酸为原料,采用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开发的乳胶合成工艺路线,经配制、聚合、汽提、过滤、加添加剂制成。丁苯乳胶产品具有张力好、黏度高、机械稳定性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地毯、造纸、建筑黏合剂、乳胶水泥及沥青改性等项目。
(六)北京塑料制品厂
1986年6月,从意大利斯梯普公司引进聚丙烯注射及热成型制品技术装备,合同总价395万美元,可年产2500吨注射成型产品。1980年6月,又利用奥地利伦青化纤公司专利,从意大利引进斯梯普公司聚丙烯编织袋生产装置,合同总价1041.6万美元,年产编织袋能力可达3500万条。
四、合成橡胶厂建设及产品
合成橡胶厂原名胜利化工厂,位于“东炼”南端的胜利桥,1970年4月破土兴建,厂区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建有碳四抽提丁二烯装置、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装置、顺丁橡胶聚合装置、一顺丁橡胶成品装置、二顺丁橡胶成品装置、异丁烯分离装置、三异丁基铝装置、丁烯脱氢催化剂装置、SBS、MTBE装置、溶聚丁苯装置、丁基橡胶装置等。主要产品为顺丁橡胶、SBS橡胶、溶聚丁苯橡胶、丁基橡胶等。由石油部、化工部、轻工部、北京市共同投资建设,当时来自各方面参加会战的人员达3万多人。
胜利化工厂是国内第一家生产顺丁橡胶的工厂,顺丁橡胶是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大通用合成橡胶。国务院及有关领导要求它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在1972年投产出胶。工程建设者们抢时间、赶速度,边科研、边设计、边施工,在1971年建成年产1.5万吨顺丁橡胶装置和三异丁基铝催化剂装置。它以“东炼”碳四馏分为原料进行生产,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开发的首套顺丁橡胶生产装置。但在1971年10月全面试车时,年产顺丁橡胶只有563吨,还出现了工程质量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烯氧化设备和管线经常出现被自聚物堵塞、聚合釜挂胶严重、污水和有害气体排放量超标等现象和成品胶质量差等问题,而且生产装置还开开停停。当时有人给这项工程总结了十个字:“一堵、二挂、三污水、四质量”。当李先念在一份文件中看到这种情况后,要求尽快找出原因加快解决。燃料化学工业部立即组成了工作组,首先对生产原料进行攻关,随后又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经过两年两次攻关会战,到1975年生产才转入正常,1976年产量超过设计能力。
自从中央领导作出石油化学工业开发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重大决策以后,国家从日本引进30万吨乙烯工程在燕化进行建设。与此同时,胜利化工厂在1972年底也从日本引进了成套丁二烯抽提生产专利和生产装置开始建设,促进了顺丁橡胶的产品产量。1976年5月,该厂又从日本引进了碳四抽提丁二烯装置,利用日本瑞翁公司的苯取精馏法生产技术生产丁二烯,年产能力达到5万吨。丁二烯主要用于制造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及ABS树脂等。
顺丁橡胶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及日常生活方面不可缺少的原料。到1978年4月,胜利化工厂的顺丁橡胶年产能力达到了4.5万吨,1989年增加到6万吨。在顺丁橡胶生产过程中,该厂还于1981年开发生产了顺丁充油橡胶,这个产品的次产品可以用于改善顺丁橡胶的加工能力和提高橡胶制品的抗湿滑能力,增加产量、降低成本。1983年,该厂又开始生产出少量改性顺丁橡胶,这个产品是利用化工二厂的无规物聚丙烯(ADD)和顺丁橡胶进行机械共混生产,改性橡胶还改善了顺丁橡胶抗湿滑能力。到1990年,胜利厂累计生产顺丁橡胶68.07万吨,其中改性橡胶110吨,共混橡胶1604吨,充油橡胶870吨。
燕山牌顺丁橡胶质量居全国领先地位,在1985年全国同行业10个品牌30个牌号的产品质量评比中,认为燕山牌顺丁橡胶质量达到了日本BR01的水平。产品除销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外,还远销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8个国家和地区。1975年到1977年,胜利化工厂的合成工艺和产品曾三次获得国家金质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别奖。胜利化工厂于1987年11月在石化改革中更名为合成橡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