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48904200000003

第3章 绪论(3)

第五,新疆工业近60年来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以“大而全”为目标,采取了协调-倾斜式发展模式,一方面从无到有地建立了许多工业部门,力图在新疆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另一方面又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加速重工业部门发展的方式来实现新疆的工业化。改革开放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新疆原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工业体系受到冲击,工业发展道路逐渐发生转变,开始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工业发展模式逐渐过渡到倾斜式发展模式,根据国家的总体目标以及新疆的自身优势,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石油、石化、轻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工业,以实现新型工业化为目标。

三、本书的史料依据和基本理论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理论则对经济史研究起指导作用。本书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内部资料)、史志文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的有关新疆工业的档案资料。

新疆工业经济的统计资料包括新疆和全国有关新疆工业的统计年鉴,主要有:国家统计局编辑的《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有1978~2007年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统计数字,以及2007年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地区)工业发展情况统计;198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开始编辑的、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新疆统计年鉴(1986~2008年)》;199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开始编辑的、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兵团统计年鉴(1992~2008年)》;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编辑的、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88~2008年)》。此外,还有1985年和1995年第二和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汇编新疆卷的部分;国家统计局主编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199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经济情况统计)、《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统计资料汇编》(其中有1949~1989年新疆社会经济情况统计);1950~2008年的《新疆日报》和《人民日报》等。

新疆工业经济的内部资料主要指未公开出版的有关新疆工业发展的一些统计材料,如新疆石油管理局编辑的《当代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简史》、新疆军事工业历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辑的《新疆军事工业历史资料汇编(1898~198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写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统计提要(1949~1985)》。

本书对新疆工业的研究涉及历史学、经济学甚至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有:历史学理论,如吴承明所着的《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杨豫所着的《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发展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新发展经济学理论,如《新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教程》,这是中国着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根据他早年农业国工业化理论而提出的经济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从其影响因素、建立现代工业的基础条件、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工业化所造成的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还有谭崇台主编的《发展经济学》、何炼成主编的《中国发展经济学概论》等;区域经济学理论,主要有张秀生主编的《区域经济理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保平主编的《区域经济理论方法与政策》。新疆工业变迁是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工业发展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可以揭示近60年新疆工业发展模式演变的内在原因;相关工业经济理论,主要是工业经济管理、工业地理学等,如刘再兴所着的《工业地理学》。新疆工业的变迁不仅是工业生产力的增长,而且还包括工业结构、工业布局的演变,通过相应的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可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总之,在研究中,将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以便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

四、相关概念界定

本书涉及一些名词概念,为了更好地突出研究主题,在此对一些概念加以厘清。

关于“工业”的概念,中国着名的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工业只包括制造及机械生产;广义的工业可定义为生产一群同类商品的一群生产单位,此种商品的相同性为最大或者相异性为最小,各种不同工业的界限可以依照市场的替代性或生产技术的标准来划分”。在这里,张培刚先生所指广义的工业实际上是英文“industry”的意译,是产业的意思,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工业,也包括农业,而狭义的工业仅指制造业,采掘业被列入农业之中。中国学者对工业的定义是“以机器和机器体系为劳动手段,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002年10月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专门规定了工业行业的划分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T4754-2002),从2003年各地上报统计年报开始正式实施。这其中工业被划分为采矿业和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因此本书所研究的工业包含对象将遵循中国学术界和国家统计局的标准规定。由于手工业并没有随着机器工业的日新月异而销声匿迹,而是依旧大量存在着,在某些方面具有机器工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的一部分物质生活需求,因此,本书所研究的工业不仅指现代机器工业,也包括地方手工业。

“工业化”的概念,英文名词为“industrialization”。西方着名学者钱纳里认为,工业化“是以各种不同的要素供给去满足需求增长的变化过程,从生产要素供给的变化去考察技术经济结构的变化”。张培刚先生则认为:“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以技术变革为基础和前提,首先表现为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发生着连续的变化;然后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引起和决定其他生产函数的变化,并进而导致生产过程、经济组织、社会结构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变化。”从以上观点可知,对于工业化的解释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在狭义的概念上来讲,工业化是工业发展的进程;而广义上它的内涵包括了经济社会等一系列的进步过程。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总结的工业化特征:“(1)工业化就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社会生产力的突破性变革;(2)工业化引起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3)规模报酬递增的产业和部门无论是产值比重还是劳动力就业比重,都将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4)工业化必须能够引起整个经济体制或社会制度的变化……”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工业建设正是在工业化的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书的研究内容将借鉴张培刚先生的观点,不仅包含了新疆工业发展进程的研究,而且包含了新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研究。

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连接关系。产业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后者还包括产业间不同企业间的相互关联结构。现在国际上通用的产业分类是三分法,即把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了第一、二产业之外的所有部门。本书的产业结构就是指狭义的产业结构概念。

工业结构,是指工业内部各个部门、行业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其中主要有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原材料和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能源工业和其他工业的比例关系等。一个国家的工业结构受该国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发展的水平、资源、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其他经济结构状况以及对外贸易发达程度等因素影响。本书所研究的新疆工业结构主要是轻重工业及工业各部门的关系。

工业布局也称工业分布,指工业生产的空间形式。任何工业生产,任何一个工业建设项目,总要落脚到特定地区、地点,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同其他工业、其他生产部门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地区经济、地区工业综合体。工业布局可分为工业枢纽布局、工业区域布局、工业部门布局、工业企业布局等层次。德国学者韦伯是最早提出工业布局理论的人。1909年,他撰写了《工业区位论》一书,认为运费和劳动费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而且由聚集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会对最优工业区位产生影响。后人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布局指向论,认为由工业企业本身工艺上和技术经济上的特点而产生的指向性是工业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工业指向包括原料、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科技指向等,这些都成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本书中新疆的工业布局主要指工业区域布局。其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自然资源、消费、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工业部门是由社会分工分离出来的、专门生产同类产品的许多工业企业的综合。其划分标志可分为:(1)按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相同而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2)按原材料性质和来源相同而划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其中加工工业可分为原材料工业和制造工业;(3)按照工业工艺和技术的相似性可分为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等。本书中所述的工业部门主要是指第一、三种标志,将新疆的工业部门归集为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化学、机械、建材、纺织、轻工等10个部门。其中,冶金部门分为钢铁、有色金属两大部门,食品、皮革、造纸及文教用品等属于轻工业部门。

工业发展模式就是由工业结构、工业布局构成的工业发展的总体格局。

一般而言,一国或一个地区根据工业化战略目标的不同所选择的工业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主要有:“(1)倾斜式发展模式,其特征是选择几个重点部门,从投资上、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通过加速这些部门的发展来实现工业现代化的目标;(2)平推式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使各工业部门以相同或较接近的速度平行推进、平衡发展;(3)协调-倾斜式发展模式,其特点是工业经济总体协调发展,重点部门倾斜发展。”新疆地区的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根据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采取的发展模式也不同。改革开放前,采取了协调-倾斜式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新疆工业发展模式逐渐过渡到倾斜式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按照狭义的解释,是指物质生产方面数量的提高,即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广义的解释是指经济和社会总体上的发展,着眼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不仅有物质生活的改善,还有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遵循经济发展的广义解释,“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包含的内容要丰富和复杂得多。当然,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就此而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在内的变化”。本书不仅论述新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工业经济规模的扩大,还包括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以及各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云龙认为:“经济结构是一个综合体系,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就业结构、内外贸易结构、积累与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价格结构、工资结构、利润结构、税收结构等,除产业结构外,其他结构更具有间接的意义。”张培刚在其早期的发展经济学着作《农业与工业化》中提出了工业化过程中结构调整与变动的问题,“第一,工业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资本的扩大利用的过程,资本利用在产业结构变动上表现为资本品工业逐渐取代消费品工业而占主导地位。第二,工业化是一个劳动人口结构发生变迁的过程。第三,工业化也是一个区域结构发生变动和调整的过程。”在其后期主编的《发展经济学教程》一书中,提出过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中包括“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产品构成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进等”。从中看出,工业化过程中结构变动包括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的变动和调整。具体而言,经济结构包括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等内容,这也是本书所要论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