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六卷)
48916500000001

第1章 恩怨似浮云,抛却一身轻

《菜根谭》说:“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修身养德靠的是发自内心的反省和思索,需要的是一种宁静而致远的心境,而不是身处环境的感染和熏陶。

“原文”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周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释义”世间的怨恨会因为做善事而更加明显,因为,知道的人会发出赞美,而不知道的人就可能有所责难,所以行善不一定是一件人人都称赞的事情。既然这样,做了善事与其要人感恩怀德,还不如让别人忘记这些无谓的赞美和恩怨。仇恨是因为恩惠而产生的,而恩惠却不能施给所有的人,因此,得到恩惠的人将心怀感激,相反,得不到的人就将产生怨恨,与其这样,还不如将恩惠与仇恨统统都忘掉。

将恩惠刻在石头上,把怨恨:写在沙滩上

如果希望自己活得轻松一些,就要记住别人的恩惠,洗去对别人的怨恨,心灵才能自由。将不值得铭记的事情统统交给沙滩,当涨潮的时候,让海水卷走那些不快。

阿拉伯著名作家里拉邀二位朋友一同到野外游玩。其中一位叫拉安,另一位叫吉伯。

当三人抵达一个山谷时,拉安不小心滑倒,多亏吉伯眼疾手快才把拉安拉上来,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惊恐的拉安平静下来以后,便在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拉安一命。

不久,三人又到达了一个小溪边,因为一件小事吉伯与拉安争吵了起来,气愤之下吉伯动手打了拉安一耳光。一阵难过之后,拉安在沙地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拉安一个耳光。”

旅行结束后,作家里拉好奇地问拉安:“你为什么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上,而把他打你的事写在沙地上?”

拉安说:“他救了我的命,我将永远地记在心里,那是他对我的恩情;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让它随着沙滩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如果每个人能够像拉安一样,记住的只是他人的恩情,而将他人的过错抛到九霄云外,那么,生活中将会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友善。弃仇取恩,需要一种宽大的胸襟和深厚的涵养,需要一颗豁达的心。

宽大胸怀,安定大局秦汉群雄逐鹿,天下的豪杰无不各自选择明主,既是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是为了成功之后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因而,当时的贤能之士游移于各路诸侯之间,去此就彼的事时而有之,屡见不鲜。刘邦为成就帝王之业,也是尽力招揽贤才。这些人或为改换门庭而来,或因战败被俘,但刘邦都能不计前嫌,一律接纳,予以封赏,委以重任。有不少人甚至在“各保其主”的情况下,曾做过令刘邦十分羞辱的事。雍齿就是其中之一。

雍齿在丰城降魏,使刘邦处于困窘的境地。刘邦攻打丰城,未能攻下。艰难之际,雍齿的叛变使刘邦最为寒心,忌恨终生。刘邦时时想杀死雍齿以解宿怨,但总是念他功多,但更主要的是刘邦从大局出发,有豁达大度的胸怀,不念旧恶,这才使得雍齿并未遭到杀害。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分封诸侯。刘邦费了很大的力气,用了快一年的时间,在将军中封了二十个侯。剩下未能受封的人,日争夜争,就是把全部土地都拿出来分,也不能使他们满足。刘邦准备把这件事情先搁一搁。

一天,刘邦正在洛阳南宫理事,突然从阁道(又称“复道”,宫廷楼阁间的通道)上看见将领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草地上,交头接耳地说着悄悄话。

他问张良:“那些将军们在谈论什么?”

张良看了一眼,一本正经地回答:“他们商量着何时造反。”

刘邦吃了一惊,说:“天下刚刚安宁,他们为什么又要反叛呢?”

张良说:“陛下出身于平民,靠着这些人夺得天下。他们跟陛下起事,为的是能封官晋爵。如今陛下当了皇帝,受封赏的尽是萧何、曹参等亲近的人,被问罪的都是陛下平时不喜欢的人。军中将士扳着手指计算战功,认为陛下拿出整个天下也不够封赏。他们担心陛下既然没有力量加封,就会搜寻以往的过失滥加诛杀,所以大伙既生气又害怕,便聚在一起谋划背叛的事。”

刘邦听了,急得紧紧抓住张良的手,让他快快给自己出个好主意!

张良问:“陛下平生所最憎恨的,而又为群臣所共知的那个人是谁?”

刘邦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雍齿这个混东西!雍齿多次侮辱朕,朕正想杀掉他以泄胸中的闷气。”说这话的时候,刘邦牙齿咬得咯咯响,恨不得立即把雍齿一口嚼碎吞进肚子。

张良却哈哈笑起来,说:“请陛下立即下诏,封雍齿为列侯。”

刘邦听了,满脸迷惘。

张良说:“雍齿封了侯,就能让群臣心里安定。”

刘邦恍然大悟,立即摆酒设宴,当着众位武将的面,封雍齿为什方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并令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评定其他人的功劳,以便随后封赏。雍齿受宠若惊,对刘邦更加忠诚。其他将领也果然放了心,他们说:“连雍齿都封了侯爵,我们干吗还要发愁呢?”

刘邦封雍齿为侯,虽然是安定人心的一个策略,但也表现了其豁达大度,既往不咎的良好品质。

做人的智慧

鲁穆公文子思:“听说你做好事,不要别人称赞你,真是这样吗?”子思回答:“并非如此。我做好事总希望有人知道,这样便会有人称赞我,这也可以从中得到勉励,这只是我的希望,并非都能实现。雄鸡报晓是一件好事,若说雄鸡不倦地报晓不想让人知道,以免别人夸奖自己,说这话的人,不是虚妄便是愚蠢。”这里子思做好事为的是等人来报答,而且没有报答的勉励,他就会失去做好事的劲头。只能说明子思的修养不够高。因为,他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其实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积累了善行,修炼德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