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领略一下毛泽东的文章精美迷人的开头艺术。
一、揭示主题的开篇
揭示主题的开篇,就是用简短语言揭示文章主题的开头方法,可以称之为直截了当,开篇点题。毛泽东采用的这种开头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的作文法。请看以下实例。
《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这样开头:今天是五四运动的二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延安的全体青年在这里开这个纪念大会,我就来讲一讲关于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的几个问题。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能直切正题。这样的开头多么简洁明了、轻松自然啊!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为延安整风运动专门撰写的三篇重要文献之一,旨在号召全党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承载着这么重大主题的一篇文章,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没有“穿靴戴冒,云山雾罩”的那种习惯,也不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一套。只是一句话就把文章的主题点明了,真正是落笔入题,一目了然!
《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一文,开篇只有一句话:关于土地法的实施,应当分三种地区,采取不同策略。
这种开头,毫不隐晦,一望便知其宗旨所在。
《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开头第一段这样写道:两条路摆在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军政人员的面前:一条是向蒋介石战犯集团及其主人美国帝国主义靠拢,这就是继续与人民为敌,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蒋介石战犯集团同归于尽;一条是向人民靠拢,这就是与蒋介石战犯集团和美国帝国主义决裂,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立功赎罪,以求得人民的宽恕和谅解。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就这一两句话,指出了国民党政府及其军政人员面临的一生一死两条道路,何去何从看着办,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这几篇文章开头方法,给我们一个共同的印象,就是单刀直入,起句点题,爽快明朗,就像明代诗人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一中所说的那样“起句如爆竹”。其意思与主题对应得严丝合缝。它们虽然只用了简短的一两句话,却能够强烈地吸引读者,激发起人们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一看便知文章的核心内容。这种开头的好处是能够直截了当地揭示文章主题,让读者明确把握全文主旨,用不着读者再去费神分析和揣摩,更不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或误差。
毛泽东的这种开头方法很值得学习。运用好这样的开头方法,关键是要准确揭示和高度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特别是要抓住标题以及标题中的关键词做文章。由于文章的标题紧接开头,那么在文章开头部分运用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无疑可以强化标题给读者的印象,收到突出主题的良好效果。一般来说,演讲稿、论说文或应用体裁的文章很适合这样开头。如今的文章作者都能够如此的话,真是广大读者的福气了!
二、交代背景的开篇
为了增强文章的针对性,毛泽东经常在文章开头部分交代写作的时代背景、目的或原因等,为进一步表现主题做好必要的铺垫,以便人们更深入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请看毛泽东下面几篇文章的开头方法。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1929年12月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所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
毛泽东在文章开头写道: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指出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方法,号召同志们起来彻底地加以肃清。
很显然,毛泽东是在开头交代文章的行文背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创建,到1929年12月,经历两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东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总结与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的经验,肃清旧式军队的影响,真正把红军建成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人民军队,就必须认清党内错误思想的来源及其严重危害。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毛泽东写下了这篇对于建党、建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是毛泽东于1942年9月7日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
为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说明实行精兵简政的重要意义,文章开头就摆出了对待这个政策的两种不同态度与做法。毛泽东这样写道:
自从党中央提出精兵简政这个政策以来,许多抗日根据地的党,都依照中央的指示,筹划和进行了这项工作。晋冀鲁豫边区的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做出了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但是还有若干根据地的同志们因为认识不够,没有认真地进行。这些地方的同志们还不理解精兵简政同当前形势和党的各项政策的关系,还没有把精兵简政当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看待。关于这件事,《解放日报》曾多次讨论,今愿更有所说明。
交代清楚文章的背景,增强了文章的针对性。对于人们更好地领会精兵简政这个政策,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建立报告制度》,是1948年1月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开头写道:为了及时反映情况,使中央有可能在事先或事后帮助各地不犯或少犯错误,争取革命战争更加伟大的胜利起见,从今年起,规定如下报告制度。
就是这简短的几句话,把建立报告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初衷说得清楚明了。这对增强各级党组织执行报告制度的自觉性,切实保证行文效果,实现下情上达,具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的这种开头方法,主要表现为交代写文章的形势与时代背景,或说明事件的起因、写作意图与目的。这有助于烘托文章主题,强调论点的重要性以及提出论点的必要性,具有高屋建瓴、启迪思想、有益于领悟文章主题的表达效果,为展开阐述论点做了必要的铺垫。采用这样的开头方法,关键是要贴切得体,恰到好处,不能牵强附会,故作姿态。如果是为了铺垫而铺垫,往往游离文章主题,搞得不好甚至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那样将有损于主题的表达。
三、提出问题的开篇
毛泽东非常善于提问。这是指采用设问方式的开头方法,具有很明显的提示读者和统领全文的作用。毛泽东经常在文章一开头就将论题或主旨提示给读者,以此做法牢牢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引导读者阅读。有人说,读毛泽东的文章,往往是不由自主地被他的问题牵着,一步一步地阅读下去的。其实,这就是文章提问式开头的妙处之所在。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这种开头方式。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是毛泽东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的报告。文章是从提问开始的。
毛泽东根据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议,对遵义会议上来不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作了完整的分析。为了阐明建立统一战线的重大策略问题,毛泽东在文章开头首先提出了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同志们!目前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了的形势,我们的党已经规定了自己的任务。目前的形势怎样呢?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以这个设问开头,除了具有明显的提示效果外,还造成了一种泰山压顶之势——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为后面详细阐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奠定基础。这样的开头必然强烈地震撼和吸引读者。中国人民怎么会不关注面临灭顶之灾的大事呢?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也是运用设问方式开头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毛泽东连续用了三个设问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门见山,切入中心论点,读者一下就知道了文章的宗旨。
以上文章均以设问方式开头,或单独设问,振聋发聩;或连续设问,步步紧逼。开篇伊始,波澜迭起。由于是设问方式,既向读者提问题,作者又来回答问题,告诉读者明确的答案,实现与读者心灵的沟通与共鸣。这种做法,一方面,不容人们不去深入思考,并且渴望在下文找到答案;另一方面,又自然地起到了统领全篇的作用。看来,开头运用设问方式,对于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是十分有利的。
四、提示读者的开篇
毛泽东写文章特别注意为读者着想。他经常在文章开头部分提请读者注意或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毛泽东于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有两个问题,同志们在讨论中没有着重注意,我觉得应该提出来说一说。
这样的开头,摆脱了许多党政机关文件中常用的程式化用语,使用直白的接近口语的语言表达。把文章涉及问题的数量(两个)、问题的范围(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的重要性(“没有着重注意”,实为应当着重注意)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应该提出来说一说),非常简要明确地提示给读者,然后依次说明这两个问题。这种“安民告示”一样的开头,让听众和读者对下面的内容心中有了数。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开篇第一段写道: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为了叙述的方便,分为十二个小题目。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
读过这个开头,似乎看到了文章的内容提要,提纲挈领,提示明显,告知文章的论述范围、主要内容和重点问题,便于读者把握全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部分。
在文章开头提示主要内容的方式,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便于读者准确把握全文要领,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这也是毛泽东写文章处处为读者着想的具体表现。
五、生动别致的开篇
毛泽东撰写的大量新闻类文章的开头都具有新颖别致的特色。
《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1949年8月15日为新华社写的评论文章。它的开头很有趣: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白皮书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表?司徒雷登的滚蛋为什么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这个问题提得尖锐,提得新颖,必然刺激人们关注新闻的欲望,引人阅读。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毛泽东1948年11月5日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消息。开头别具特色: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寥寥数语,不仅明确了消息的事实,而且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件结果等要素。特别是守敌“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等词语,写出了敌军溃败逃窜的情景,显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气势与无坚不摧的力量。新闻导语特有的冲击力强烈地吸引了读者。
六、饱含深情的开篇
文章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流露,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调动人们收听讲话或阅读文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表达效果,毛泽东还常常以感人肺腑的语言安排文章的开头。
例如,《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是毛泽东1945年1月10日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为了尽快解决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解放区粮食和工业品的全部或大部的自给和盈余问题,毛泽东号召各地党政军工作人员抓紧学会经济工作。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发挥在经济工作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英雄和模范的骨干带头作用。这一点必须让广大英模认识清楚。所以毛泽东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各位劳动英雄,各位模范工作者!你们开了会,总结了经验,大家欢迎你们,尊敬你们。你们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第一个,带头作用。这就是因为你们特别努力,有许多创造,你们的工作成了一般人的模范,提高了工作标准,引起了大家向你们学习。第二个,骨干作用。你们的大多数现在还不是干部,但是你们已经是群众中的骨干,群众中的核心,有了你们,工作就好推动了。到了将来,你们可能成为干部,你们现在是干部的后备军。第三个,桥梁作用。你们是上面的领导人员和下面的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群众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上来,上面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下去。你们有许多的长处,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你们切记不可以骄傲。你们被大家尊敬,是应当的,但是也容易因此引起骄傲。如果你们骄傲起来,不虚心,不再努力,不尊重人家,不尊重干部,不尊重群众,你们就会当不成英雄和模范了。过去已有一些这样的人,希望你们不要学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