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江格尔》《玛纳斯》的搜集、整理出版和保护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史诗,早已饮誉世界。
《江格尔》记述和描绘了古代北方天国阿柔宝木巴的君主江格尔的成长及其统帅12位大英雄、35位豪杰和8000名勇士,为了保卫家乡,反抗侵略,与邪恶势力进行殊死斗争的历史。它产生的年代,大约在我国蒙古氏族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的西蒙古卫拉特部落。千百年来,《江格尔》一直流传在卫拉特民间艺人的记忆和传唱中,同时有一些零星的片断通过手抄本传世。
17世纪20年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流域,《江格尔》也被带到那里。1770年大部分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因河水未结冰,未能过河一道东归,继续留在那里,后被称为卡尔梅克人。1804年至1805年间,日耳曼人波·别尔克曼从卡尔梅克人那里记录了《江格尔》
的片段,并翻译成德文在里加发表。从那时至今,《江格尔》研究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其间,从俄罗斯联邦境内搜集出版了《江格尔》31部长诗的数十种异文;从蒙古国境内搜集出版了《江格尔》不同异文25种。
我国从1950年起,陆续出版了各种版本的《江格尔》10多种,大多是根据国外版本转译。作为《江格尔》故乡的新疆,理应对《江格尔》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作出更大贡献。1980年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专门搜集、整理、出版《江格尔》的工作小组,从1980年到1984年间,走访了24个县的100多位江格尔奇艺人,录制唱词磁带187盘(小时),经过整理,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3卷本托忒蒙古文版《江格尔》,共有72章、10万诗行。
与200多年来出版的各种《江格尔》版本相比,这一版本内容最完整、最多,其中有50章是国外版本根本没有的,另外,这一版本保持了原汁原味,是用卫拉特蒙古的母语和文字——土尔扈特方言和托忒蒙古文记录的,因而具有权威性。
到目前为止,相关文化部门已从我国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人当中搜集出版了70余部长诗的近200种异文,16卷《江格尔》托忒蒙古文资料本陆续问世。《江格尔》的学术研究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专题研究领域。我国于1988年、1996年、2006年先后召开了3次《江格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对我国《江格尔》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公约》缔约国,国内掀起了保护《江格尔》口头传统的新热潮,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江格尔》史诗传统。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正在建筑“《江格尔》文化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组建了“和布克赛尔《江格尔》田野研究基地”,新疆文联和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了“江格尔奇村”,成立了“江格尔奇培训基地”。
《玛纳斯》是讲述玛纳斯家族的8代人联合本民族各部和其他民族反对侵略、压迫的英勇斗争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柯尔克孜人的生活习俗、婚姻家庭、经济状况、音乐美术、语言文字等方面,是展现柯尔克孜人民生活的巨幅画卷,是认识柯尔克孜民族的“百科全书”。《玛纳斯》是世代口头传唱的民间文学,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起开展了《玛纳斯》的普查工作,发现了80多位《玛纳斯》演唱歌手,其中最有名的和能唱全部《玛纳斯》的,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居素甫·玛玛依,记录出版了居素甫·玛玛依背诵的柯尔克孜文《玛纳斯》,共8部18册,20多万行,210多万字;还出版了艾什玛特·曼拜特买买特的《赛麦台依》演唱本。目前,《玛纳斯》已有俄、汉、土、日、英、哈多种译文。
居素甫·玛玛依被誉为“当代荷马”,是唯一能演唱八部《玛纳斯》史诗的传奇大师,现任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2007年5月21日,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统巴基耶夫授予居素甫·玛玛依“玛纳斯勋章”。同年6月3日,居素甫·玛玛依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11月30日,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揭晓,居素甫·玛玛依获中国民间文艺终身成就奖。
20世纪90年代,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新疆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新疆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等集成系列丛书,使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乐舞艺术的各个门类以音、谱、图、文、像的形式全面集中保存下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新疆卷》的编纂工作也已经完成。
“六十二阔恩尔”(意为六十二套优美的乐曲),是一种以“篑”(器乐曲)为主的配以民歌、舞蹈、弹唱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成立专门机构搜集、整理、出版了《阿克鹄阔恩尔》(即白天鹅套曲)。
(三)古籍、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了一批少数民族的古典名着,如《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卫拉特历史文献》《古代维吾尔文献选》《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古代喀什噶尔的历史》以及哈萨克族医学名着《医药志》、锡伯族萨满教经典《萨满神歌》等等。
新疆有25部古籍选入中国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些国宝古籍是:
《诸佛要集经》、《弥勒会见记》、《金光明经卷二》、《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三国志·吴书·孙权传》、《纳依瓦诗集》、《谢赫麦石来布传》、《论语郑氏注》、《大唐西域记》、《孝经义》、《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麦鲁麻提阿帕克》(汉译:《世界通讯》)、《世说新语八卷》、《史记一百三十卷》、《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医学之目的》、《身心之康复》等。
2005年启动的“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5年内计划投资4.2亿元,对新疆2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救维修。目前,交河古城抢险加固、安全技术防范、防洪工程,高昌故城保护二期工程以及高昌故城考古清理,阿斯塔那古墓群安防工程,柏孜克里克石窟防洪工程,克孜尔石窟安防工程、消防工程等基本完工或正在施工。和田地区重点抢救项目尼雅遗址、安迪尔故城、热瓦克佛寺、山普拉古墓群、麻扎塔格戍堡遗址、买力克阿瓦提故城遗址、达玛沟佛寺遗址等已基本完成。七个星佛寺、楼兰遗址、米兰遗址、苏巴什佛寺、森姆塞姆石窟、艾提尕尔清真寺、阿巴和加麻扎等文物遗址的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中。
喀什是国务院批准有重大价值的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国家对喀什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取得重要进展。喀什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
重镇,城市风貌和地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但喀什处于地震多发区,老城区房屋大都简陋、陈旧,抗震及防火能力极差。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加强喀什老城区房屋的抗震性能,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喀什古城文化风貌,2009年2月国家正式对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计划立项,预计投入30亿人民币,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古城改造重视对原有风貌的保护,改造后的建筑形式将保留原有建筑特征和文化特色。
2006年、2008年新疆有《玛纳斯》《江格尔》、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6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4月12日,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文化厅审核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全区10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列入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八个类别。居素甫·玛玛依等48名民间艺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名单,他们每人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拨发的8000元国家津贴。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经济利益、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呈现多样化、多层次,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广泛开展了“三四五六学习教育工程”,这就是:“三个离不开”教育,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四认同教育”,即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的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六好”教育,即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军队好的时代主旋律。这些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的特点,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自从中共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以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组织编写了《新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百问》一书,本书以七章百问的架构、14万字的篇幅,联系新疆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实际,精选问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述党的创新理论。2008年3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文开展“推荐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活动,全国各地、各部门精心挑选报送86种图书接受评审遴选,经权威专家评审组的评审,《新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百问》脱颖而出,入选中央向全国推荐的6种优秀通俗理论图书之一。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一)建设和谐文化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现实要求,提出“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和世界有识之士的拥护。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客,又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主要精神支撑。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追求人类和平、人际和睦、世间万物和谐共生。对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来说,就是要使各族人民更好地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