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自行车1978年31.01辆,1995年151.29辆,2007年84.06辆;摩托车1986年0.81辆,2007年49.79辆;黑白电视机1982年1.18台,1997年63.60台,2007年22.84台;彩色电视机1986年1.77台,2007年76.32台;洗衣机1984年1.04台,2007年36.65台;电冰箱1987年0.24台,2007年28.32台;影碟机2000年3.60台,2007年21.94台;电话机2000年15.07部,2007年41.48部;移动电话2000年0.33部,2007年42.19部。
住房面积: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985年为12.72平方米,2000年为17.25平方米,2007年为22.45平方米;房屋质量,2007年22.45平方米人均住房,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有人均1.18平方米,砖木结构人均8.60平方米,两项共9.78平方米,占住房面积的43.56%,其余12.67平方米住房为土坯房。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978年为3.5平方米,2000年为20.06平方米,2007年为20.38平方米;房屋质量,2007年城镇居民住房中楼房占82.6%,平房占17.4%;独用自来水占97.1%,公用自来水占0.9%,井、河水占1.5%,其他0.4%;无卫生设备占4.8%,有厕所浴室占68.1%,有厕所无浴室占21.3%,公用占5.8%;暖气占84.7%,其他取暖设备占15.3%;炊用燃料,管道天然气占53.3%,液化石油气占37.3%,煤占7.9%,其他占1.5%。
据《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提供的材料,目前,全疆设市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为97.86%,县城为87.18%;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为51.2%,污水处理率为6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6%;城市燃气普及率为89.33%,县城为66.67%;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0.49%,绿地率为26.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94平方米。近年来,南疆库尔勒、和田、喀什、阿图什、阿克苏、墨玉、洛甫、疏勒等23个县市的30多万户各族群众用上了清洁且价格优惠的天然气。目前,南疆地区天然气新用户以每月上千户的规模增长,“砍胡杨、烧胡杨”正在成为历史。
3.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支持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为新疆各族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改善饮水工程。南疆改水工程,就是党中央亲自抓的、深受群众称赞的“民心工程”。199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新疆视察,他在喀什地区疏附县浩罕乡布齐村同当地干部群众座谈时,农民们一致反映,现在吃的穿的基本解决了,就是饮水问题还没有解决,还有一部分农牧民至今仍饮用不清洁的“涝坝水”。李瑞环马上接过话茬说:“我认为自治区、地区、县、乡各级党委、政府、也包括村领导人,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首先应该解决好水的问题。”接着,李瑞环又考察了和田地区和田县布扎克乡农民的饮水问题。他站在一个涝坝旁,看着不断泛着气泡的浑水,听着自发围拢上来的维吾尔族农民的诉说,他脸上的表情严肃起来。他提高嗓门告诉乡亲们:饮水问题一定要解决,也一定能够解决。他与和田县的领导商量“采用自建公助的办法,打一口井补助两万元”,他表示回北京后设法筹集1500万元,先解决和田县的改水问题。他对陪同的领导干部们说:
“大家一定要认识,改水防病是我们为群众办的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一定要认真地加以解决。”
回到北京后,李瑞环立即向江泽民总书记汇报,并委托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动员社会各界捐款资助新疆的打井饮水工程,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就为和田县筹集到捐赠款1500万元,李瑞环全家带头捐款2万元。1994年10月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一行,受李瑞环的委托,专程由北京来到乌鲁木齐,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赠送这批打井饮水工程专款。
199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来新疆考察,主要是到南疆解决改水问题。朱镕基在察看改水工程时,他告诉广大干部群众,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南疆地区的改水工程,临行前,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嘱咐要察看国家拨专款进行改水工程的进展情况,实地看看群众是不是喝上了清洁的饮用水。朱镕基到和田县布扎克乡,站在去年8月李瑞环考察时看过的涝坝旁,看见了“涝坝”一侧高耸着的水塔,又在“涝坝”旁的两个维吾尔族农民家,拧开水龙头,看到井水哗哗流出。当地农民终于结束了喝“涝坝”水的历史。朱镕基为此感到十分高兴。他要求南疆各族干部,加快改水进度,把国家和自治区拨的改水资金切实用好,任何人不得挪用改水资金,争取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南疆地区农牧民的饮水问题,把这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尽快办好。2000年9月,朱镕基再次到新疆考察,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告诉他,改水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花了15.4亿元,解决了760万人的饮水问题。朱镕基深情地说:“这是为新疆人民造福的一件很大的实事啊!”
截至2007年底,自治区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779.3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9.85%,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抗震安居工程。1990年国家制定的2000年16项小康目标,其中规定农民住房质量标准是砖混结构的房屋每人18平方米。到2000年宣布总体达到小康时,新疆并未达到农民住房的质量标准,新疆(特别是南疆)大多数农民住的还是土坯房,虽然面积达到了,但住房质量很差。一场强烈地震,将新疆农村工作的薄弱环节暴露了出来,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3年2月24日北京时间10时03分,新疆巴楚、伽师一带发生6.8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喀什地区的巴楚、伽师、岳普湖、麦盖提、莎车等5县和克州的阿图什市,共计37个乡镇931个村,受灾人口51万多人。地震共造成268人死亡,4852人受伤,其中重伤2058人。无情的地震使近2万户群众的房屋变成废墟,学校、医院、乡村公用房屋和公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遭到严重破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疆发生的破坏性最大的地震。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立即发来慰问电,胡锦涛等领导人及时作出重要批示,亲自打电话询问灾情,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切实抓好抗震救灾工作。3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的第一次出行,便来到新疆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的各族群众,转达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考察指导灾区重建工作。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国内外方方面面慷慨捐助下,很快筹集资金5.7亿余元,用于灾后重建工作。鉴于南疆是地震多发地区,而农民住的大多是土坯房,为了有效地抗震防灾,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帮助房屋倒塌的近2万户农民,建筑抗震安居房。
2004年2月24日,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区地震易发、多发地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通过群众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办法,让易震、多震地区的各族群众全部住上抗震房。当年,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在喀什地区进行试点推广,从南疆四地州20个县开始启动。2005年,自治区又将南疆四地州、伊犁州直和北疆重点设防的49个县、120多万农村特困户、贫困户、困难户全部列入自治区建房补助范围,政策扶持面分别占自治区县市、乡镇、行政村总数的59%、63%和73%,资金覆盖面占全区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总任务的62%,自治区先后三次提高南疆三地州贫困农牧民的建房补助标准,加大对地震多发区和重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对其他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市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鼓励。2006年9月胡锦涛在新疆视察时,在和田地区的山普鲁乡加依艾日克村察看了抗震安居工程,他指出,在国家支持下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是一项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实施好,一方面解决抗震防灾问题,同时也要努力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
截至2008年底,5年来,全区已累计完成投资412亿元,共新建、改造抗震安居房189.5万户,836万群众搬进新居,这相当于全区2000多万人口中,有四成各族群众住进了抗震安居房。抗震安居房已经经受过几次地震的考验,2007年7月20日,特克斯县发生里氏5.7级地震,但7600多户抗震安居房无一受损。2008年3月21日,和田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重灾区于田和策勒两县有2258间房屋倒塌,27104间房屋成为危房,而抗震安居房却安然无恙。因此,各族群众对住进抗震安居房很满意,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有的村群众自发在村口立碑,用维吾尔文和汉文书写“住进安居房,不忘共产党”;有的村给区党委、政府送锦旗,诉说住上抗震安居房,生活翻开新篇章的喜悦心情。
2008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对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中成绩显着的喀什地区等12个地州市、泽普县等77个县(市)、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个部门以及200名个人进行表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在会上宣布:从2009年起,再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剩余抗震安居房建设。
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了这些政策。2003年自治区实行减免农村税费政策,农牧业税税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2005年,新疆全面取消农牧业税、屠宰税和农业特产税。2005年,国家和自治区开始在全疆16个县市开展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补贴面积200万亩,补贴资金2000万元;2008年小麦良种补贴面积增加到600万亩,补助资金6000万元。2005年国家在新疆还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到2008年底,全区已有4万农民享受了3亿多元补贴款。近几年,国家和自治区还高度重视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中央累计投入4亿多元农村沼气国债资金,自治区安排2130万元配套资金帮助农民建沼气池、改水改厕。到2008年底,全区81个县(市、区)的1200多个村实施了沼气项目,18.73万户农民受益。
目前,全区农牧民享受到的国家和自治区的各种支农政策越来越多: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小麦棉花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助以及沼气项目等各种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支农投入资金从2003年23.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7.95亿元。
三、减少绝对贫困的成就极为显着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总人口的20%。新疆农村贫困人口约53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8.3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开始了艰难的减少贫困人口,逐步解决贫困问题的扶贫工作,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一)1979-1985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和提高农产品价格,使一半的贫困农民脱贫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改革开放前中国普遍的区域贫困和极端贫困,与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不符合中国实际,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行农民自己选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提高农产品价格,放开猪、牛、羊收购价格,恢复集市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增加了农民收入,并迅速使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贫困局面得到了改变,1985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到1.25亿人,比1929年减少了一半。新疆农民纯收入由1978年的199元提高到1985年的394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532万减少到1985年的249万,减少283万,减幅为53.2%,成绩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