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怎能不懂博弈学
48974200000002

第2章 人生处处皆博弈(1)

博弈无处不在

8岁的男孩问父亲:“爸爸,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父亲回答:“很简单。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因为德国入侵比利时……”

在一旁的妻子立即打断他的话:“你讲得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有人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了。”

丈夫听了一脸不悦,冲妻子不耐烦地说道:“是你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我回答?”妻子听了也是满脸的不高兴,她转身跑出起居室,砰的一声将门关上。紧接着,从厨房传来碗碟猛摔在地上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整个屋子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男孩眼眶里含着泪水,轻声说:“爸爸,你不用说了,我知道战争是怎样发生的了。”

夫妻二人以一种两败俱伤的方式,使自己的孩子明白了战争的发生和夫妻两个人吵架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国家之间一步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机制,同样也正是同一屋檐下夫妻失和的原因,那就是博弈。

博弈论是由美国的冯·诺曼和摩根斯坦在20世纪中期创立的。用专业术语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

对具有博弈性质的决策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甚至更早。

20世纪20年代,法国数学家布莱尔用最佳策略法研究弈棋和其他具体的决策问题,并从数学角度作了尝试性的分析。

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会形成互为影响的关系,一个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在人与人的博弈中,你必须意识到,你的商业对手、未来伴侣乃至你的孩子都是聪明而有主见的人,是关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和中立的角色。一方面,他们的目标常常与你的目标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当中包含着潜在的合作因素。在作决定的时候,你必须将这些冲突考虑在内,同时注意发挥合作因素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与“边际分析”和“凯恩斯革命”并列的重大“革命”,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论和思维。

除了经济学领域,博弈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界在运筹学的博弈概念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和策略学等原理,逐步形成国际关系学的博弈论。这既是研究国际冲突的策略理论,也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实际手段,能够为行为者在面临危机和冲突时设计出各种合理选择和理性决策。

为了自己,也为了与他人更好地合作,你需要学习一点博弈论的策略思维。正是因此,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博弈论说来有点绕嘴,但是内容还是很好理解的,那就是每个对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也要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对他的可能影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人生是个大游戏

一个参加了海湾战争的美国飞行员回国后,有人问他对战争的感想,他回答道:就像在玩电脑游戏。事实上,现在很多电脑游戏已经被应用于军事训练。

微软的一款飞行游戏曾经受到了关注,因为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体验驾驶飞机在纽约等大城市上空飞行的感觉,甚至可以从世贸大楼中间穿过。人们担心:恐怖分子可以借助这个游戏获得练习机会,或许他们已经这样做了。

“博弈”这个词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它就是“游戏”的意思。更准确点说,是可以分出胜负的游戏。博弈论如果直译就是“游戏理论”。不妨说,博弈论是通过“玩游戏”获得人生竞争知识的。

游戏是什么?简单地说,游戏是人生的抽象。比如国际象棋,有这样几种角色:国王、皇后、骑士、主教和小兵,俨然是一个小王国。当然,比照人生,这个模型是太简略了,但是一样可以反映人生的某些道理。而且,唯其简略,这些原本被生活的复杂表象所掩盖的道理才更清晰可见。

面对复杂事物时,人们常落入见树不见林的陷阱,被细节压得喘不过气来,找不到重点。而在游戏中,可以反映出一些现实世界的问题,并将干扰因素减至最低,是一种很适当的决策入门方法。

围棋可能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游戏,它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但直到现在,我们也未必真弄懂了它。最简化的棋盘——纵横各19条线编织成的一张网;最简化的棋子;最简单的规则,一个对围棋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在几分钟内学会,可是它的玄妙深奥又超过了任何一种棋类游戏。如果你对围棋下过一些工夫,你就一定能从中领悟某些哲理,例如“不输就是赢”、“流水不争先”、“乱中求胜”、“过犹不及”等等。在这一点上,游戏有些像我们从小阅读的寓言故事,我们不正是从这些“小中见大”的故事中学会生活的道理吗?

不要小看游戏,它的确是人生的模型。从小我们就是从游戏里学习怎样生活、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适应并利用这世界上的种种规则,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人格。因此,千万不要低估游戏,它确实能反映真正的人生。

游戏是学习的好方法。击败了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曾说过:“滑铁卢之役的胜负是在伊顿公学操场上决定的。”平时勤于练习技巧和战术,在危急时才不致慌了手脚,这个原则适用于大多数的比赛或游戏。

最妙的是:在游戏过程中,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当然除了部分自尊外,即使是输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在大富翁的游戏中,你可以从一眨眼输掉几百万元的经验里,学会如何精明地买卖房产,事后又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游戏各不相同,对游戏者的要求也不同。有些人长于思考性的游戏,但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决策智慧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策略思维从你的基本技巧出发,考虑的是怎样将这些基本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公平是博弈出来的

游戏不只限于两个对手,有很多游戏是多人参加的。如果后果要由许多人共同承担,那么整个决策过程将会更加困难,因为你将面临不同成员与不同目标的排列组合。而关于多人决策,可以通过小组对抗的模式来了解,在这类竞赛中,好的决策可以创造胜利。

真正的多人决策有许多不同的形态:有时候虽然参与决策人数众多,却只要一种意见,这是理想委员制;有些是两人共同参与决策,但处于对立的状态,如角力、下棋、击剑、网球单打等;另外还有多人多意见的决策形态,如国会、联合国、扑克牌局、政治党派等。姑且不论生活品质高低,这些决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人类在地球上的永续生存。

博弈不一定是坏事,也未必不能取得好的结果。我们今天享受的丰富的物质生活,都是来源于自由市场的竞争——同样也是博弈的结果。亚当·斯密在1776年所发表的经典之作《国富论》,其中关于自私行为与市场运作的两段,是经济学上被引用得最多的名言。

“很多时候,一个人会需要兄弟朋友的帮助,但假如他真的要依靠他们的仁慈之心,他将会失望。倘若在需求中他能引起对方的利己之心,从而证明帮助他人是对自己有益的事,那么这个人的成功机会较大。任何人向他人提出任何形式的交易建议,都是这样想:给我所需要的,我就会给你所需要的——这是每一个交易建议的含义;而我们从这种互利的办法中,所获的会比我们所需的更多。我们的晚餐不是得自屠夫、酿酒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我们认为他们给我们供应,并非行善,而是为了他们的自利。”

“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资本来争取最大的利益。一般而言,他不会有意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关心的仅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作出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作出的大。”

政治领域同样如此。尽管美国的民主政治并非像某些人鼓吹的那样完美,但立国200多年的实践,还是可以说明这个体制有很多可取之处。

美国的民主制度最为关键的基础是1787年的制宪会议。参与该会议的55位代表都是当时的有识之士,但是他们并不是圣人,这是一个集体博弈的例子。一方面,他们富有远见,希望创造新的政府形态以避免两件事的发生,一是独裁,他们早就受够了英国王室的专制;二是混乱,大伙儿一致认为这比独裁还要糟。他们建立复杂的制衡制,目的就是试图在两个极端中寻找平衡点,消弭大小州之间的差异。但是同时每个人又代表着各自的集团利益,在政治、经济利益分配方面各有立场,争吵不休。最终形成的美国宪法可说是“远见”和“妥协”的综合成果。事实上,很难说究竟是前者的远见卓识,还是后者的争权夺利对美国的政治体制贡献更大。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你的选择将会得到什么结果,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的行动者的选择。每个决策者与选择方案的组合都自成一个系统,成就的决策好坏不一,也有:些组合则完全无法运作。

破坏规则是愚蠢的

银行大盗总有某些传奇色彩,可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家告诉我们:抢劫银行可能是最不划算的人类行为之一。其成功率之低、风险之大(包括漫长的法律追溯期)、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之多,简直令人怀疑还要做这事的人是否具备正常的理智。

据一项统计:每1000起这类案件中,真正得手的只有110次,而且抢到的钱也少得可怜:平均不到2000元。按照一位长期研究银行抢劫案的犯罪学专家的意见,银行大盗们不该被送进监狱,而是该被送进疯人院。

那些企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人具有某种“创新”精神——他们试图在社会通行的规则之外另搞一套。社会的游戏规则固然是稳定的、安全的,可是来得太慢了。如果我能一下子弄到一大笔钱,为什么还要一分一分地挣?应该说,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是普遍的,可是为什么它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行为呢?

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生活这个博弈游戏自然也是如此,这就是法律、道德和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和惯例等。当然,这些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况的改变租人们的要求不断修修补补,但是只要规则存在,你就必须服从它,否则就要大吃苦头。

规则定得过死,游戏不好玩;可是如果规则宽松得形同虚设,游戏又玩不下去。制定规则的分寸,着实不好把握。好的规则是既能保证不出乱子,又能最大限度地给游戏者选择的空间。就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围棋,最简单的规则却创造了最复杂的艺术,即使在这个电脑时代,技术专家还是无法制造一台“围棋深蓝”打败人类,给我们的智慧保留了一些面子,为此不能不感谢这个“完美的制度”。

在人类社会中影响最深远的问题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也就是找到一种稳定且公正的方法来管理并分配各社会团体的所有成员,及其利益、责任、义务、权利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政府出现之前就需要处理的。

古老的政府形态都要确立一个领导人,他拥有绝对的权威,借用武力、共识、年龄、家世,或是宣称拥有神权以主导重大决策。在危急的情况下,一个受认可的领导者不论多么无能,都比完全没有领导人要来得好,所有的军队都明白这个道理。绝对权威也许并不公正,却可以发挥效用,特别当危机来临时更是如此。

权威体制的另一种形态就是交由法律管理,在这样的制度下会产生一套严格而概括性的规范,这套规范可能自古老传统衍生而来,像各种宗教经典及汉谟拉比法典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至于其他规范则来自于普遍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决策都只能达到最低标准,对置身其中的人可不一定是件好事。

此外,还有一些规范是来自多数人的约束。这些方式可能产生所谓的多数暴力,使得少数人的权益被牺牲掉。这个问题会因时间而变得微不足道,但在民主制度中是无法避免的。丘吉尔曾经表示,民主是无法避免的恶,这句话正说明了上述的两难。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犯罪为什么不是好买卖?风险太大算一个,不利于财富积累算一个,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这就是为什么罪犯不会适时收手的原因)也算一个。这些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点:作为个人,试图挑战规则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博弈的四个要素

博弈的目的是利益,利益形成博弈的基础。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就是“人的目的就在于使收益最大化”。参与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互相竞争。也就是说,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得利益的多少来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这就形成了博弈。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如果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而这种资源又具有稀缺性或者说总量是有限的,就会发生竞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竞争各方之间就会开始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