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4898500000027

第27章 5 庸言庸行,不高明而极高明

第四章5 庸言庸行,不高明而极高明

道德并不以新奇为贵,故曰庸言庸行。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在《红楼梦》里,宝玉挨打是个重头戏,作为家长的贾政第一次大张旗鼓地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大骂宝玉荒废学业,流连优伶等。他所希望的是像贾珠那样勤勉奋进的孩子,对于宝玉实在是恨铁不成钢,在平时就没有好言语。而宝玉虽然风流儒雅,诗文俱佳,在他看来却是一无是处,见面必训斥。

贾政占据了道德的高地,也想把宝玉拉上来;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大概都会碰见这种居高临下对我们淳淳教诲的人。道德似乎变成了一件高远的、非普通人能及之物。但是梁漱溟先生认为,道德只是在寻常日用中,能够使生命和谐,生命有精彩,生活充实而已。

他说:“道德虽然有时候可以发挥为一个不平常的事;然而就是不平常的事也还是平常人人心里有的道理。”有的时候别人看来的庸言庸行,自己能够乐在其中,就是一种高明的生活方式。

宝玉的生活不快活吗?他在大观园里获得很快活,反而是希望他走仕途之路的父亲和一些姐妹让他感到了压力。他本就是看似“腹内草莽”,但实则是“骨格清奇”的青年公子。他借女孩子的纯洁世界里去逃避世俗——他不喜欢但是不能反抗的世俗,于是成了一个悲剧。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自己那些眼中的权威们失去了自己的逐渐,当他们用悲悯的目光看着自己时,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似乎是一团糟。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自己原来那简单的快乐就不复存在了。

20世纪的德国著名作家黑塞在《大蝴蝶》里讲了这样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非常喜欢收集蝴蝶,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每次接近蝴蝶,他都有一种紧张和狂喜的感觉。但是因为家里穷,他不得不把收藏都保管在一直普通的纸板箱里,把玻璃瓶塞切成圆片粘在箱底,用来插针。但是看到别人拥有的是带玻璃盖的木箱或者是更高档的容器时,他有些羞于展示自己的设备。有一次,他捉到了在当地罕见的蓝色希勒蝴蝶,做成标本后,他非常自豪地向园子对面一个牧师的儿子艾米儿展示。那个少年在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是个模范孩子,还能够把破碎损坏的蝴蝶翅膀胶补得非常完整。小男孩向那个少年展示时,少年以专家的姿态对蝴蝶做了鉴定,承认它确实属于稀有品种,但是接着就开始了批评。说标本差,又说蝴蝶有缺陷,使得小男孩大为扫兴。

两年后,小男孩依然对蝴蝶兴致不减。这时传开了艾米儿捕捉到天蚕蛾的消息,这是小男孩最渴望得到的。他既为自己有幸目睹这一罕见品种而欣喜,接着又有些嫉妒和愤懑。这个消息得到证实后,小男孩跑去艾米儿家,但是艾米儿却不在,而他的小房间没有锁。

小男孩想,至少得看一眼吧。那只蝴蝶果然还绷在制作板上。小男孩拔出插针,看见了蝴蝶那美丽的眼睛,突然产生了偷走它的欲望。当他用右手藏着蝴蝶走下楼梯时,听到有人在往上走,忽然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可耻,一种羞耻感袭了过来,于是把蝴蝶送回了回去。当看它第二眼时,发现它没了右前翅膀和右触须,它们断裂在口袋了,碎得无法再修补了。

当小男孩和母亲坦白了这件事时,母亲果断地让小男孩去向艾米儿寻求原谅。虽然不情愿,但是小男孩还是去了,但是艾米儿没有狂怒,没有叫喊,只是轻蔑地瞪着小男孩。小男孩表示愿意以自己所有的玩具为补偿,建议他接受自己的全部蝴蝶标本。但是艾米儿说:“谢谢啦,我对你?的收藏很熟悉。今天倒是又让我开了眼界,知道你是怎么对待蝴蝶的。”

这个时候,小男孩意识到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他跑回家中,取出自己收藏的蝴蝶,用手指将它们一只又一只地捏碎了。

如果没有艾米儿,小男孩依然会用心地呵护自己的蝴蝶标本,享受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但是现在一切都毁了。当然,最终作出这种决定的还是小男孩自己,所以他长大后说:“可惜我自己把本该美好的回忆败坏了。”但是艾米儿不也是有着决定性影响力的一个因素吗?

作者在小说的最后说:

艾米儿代表这个世界上99%的权威人士/他们从牙齿缝里吹出的一句轻蔑的话/就可能伤了你的自尊心/从而放弃自己无比珍视、热衷追求的梦想/就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亲自折断蝴蝶的翅膀,放弃收藏蝴蝶的梦想/然而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能折断自己的翅膀/不要亲手折断它。

生活只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自己觉得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那就没有必要向那些看似比自己高贵的人妥协。旁人的意见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必奉为权威。要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他人弃如敝履,我自可以敝帚自珍,只要自己觉得自己幸福就好了,无须太过在意别人。

道德本就是与生活一体的,很多看似高明的外在教导也许本就不必在意。就像梁漱溟先生说的,庸言庸行即好,只要自己能品得其中滋味,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