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4898500000004

第4章 3 生活非只“谋生之道”

第一章3 生活非只“谋生之道”

生活者生活也,非谋生活也。

——《我之人生观如是》

如果说豺狼群聚一处,合力捕获食物是为了生存,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呢?辛劳的工作、与别人打交道,风尘仆仆地行走天地之间,是否都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呢?有人认为是的,但是梁漱溟先生不这么想。他说:“人类之结侣合群同心协力积极作为奋勉向前尤其豁露著明最可指见也。”

人的生活并非在于简单的“食色”二字——前者是为了维持生命,而后者是为了扩张生命。而人在进化之中,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人能够同心协力、奋力向前就是其中的一个标志。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一种积极前进的象征,是为了生活。梁漱溟先生还说:“生活者生活也,非谋生活也。”

谋生活的人,把生命定义在了“存在”于世界上,而没有意识到这存在本身具有另一重生命的灵动和美丽,那就是生活的趣味。孔子所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发奋到忘食的行为,很积极,很努力,旁人看来似乎很辛苦,但是这就是他所认同的生活之道,不需要再去追求其他的东西,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生活之境。

有一个旅游团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岛上旅游。在登岸渡口的大树下,有个老人专心地在那儿编制草帽。每一顶草帽都是纯手工做成的,而且彼此之间总会有些小的变动,很漂亮,而且别有一番风情。游客们争相购买。

有个颇具商业头脑的商人觉得这里面大有商机,就问老人:这些草帽怎么卖?

老人答:十美元一顶。

“那么如果我想买十万顶,你会给我便宜多少呢?”

老人抬起头看了他一下,又低下头干活了,说:“如果那样的话,就得十五美元了。”

游客以为自己听错了:“怎么可能?”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我的每顶草帽都是在悠闲之中完成的。我可以看看花,哼哼歌;觉得没意思时还能放下手头的活去干点别的事情。但是,如果我接下了这个订单,那么就意味着我必须夜以继日地赶制,原本美好的工作变得单调无味了,你不觉得这样的话我的损失会很大吗?

很多人的生活都是以这部分的努力去换取另一部分的享受的,把生活割裂开来:一部分是为了生存,另一部分是为了生活。但是这位老人则不然。在他看来,生活就应该是一体的,如果把它分割开来,那么就会付出昂贵的代价,失去生活本该有的趣味。

看现实生活中的人,青年人或汲汲求学于书海,或伏案工作到深夜。他们的奋斗总是会被自己或者别人误解为: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其实,每个人的努力本来就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应该能够从中得到快乐,这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如果只把自己的现在当做是为了未来而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无聊而干巴了。

有一个人去寺庙里寻求禅师诉苦说:“大师,我现在真的好累啊,孩子要上学,妻子又有病;我没日没夜地工作还要被老板责骂。我这样的辛苦努力,又有什么用呢?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禅师问:“那么,你每天最快乐的时候是什么?”

那个人愁眉哭脸地说:“哪有什么快乐的时候啊?累都累死了。”

禅师说:“既然你的妻子、孩子和老板都成了你的负担,那么你就把他们都抛弃吧,这样不就能让你开心了吗?”

这次,那个人认真地想了想,说:“我和妻子一起种下的果树今年就要丰收了,如果没有她,我怎么享受啊?孩子的成绩虽然不好,但是他一直很努力,我还答应今年夏天的时候教他游泳;老板虽然很严厉,但他总是那样,只要我工作出色了,他也会夸我。”

说到这儿,那个人抬起头,眼中闪着奇异的光芒。禅师没有开口,等着他说下去。

“我明白了,您是让我知道,那些所谓的幸福就藏在生活之中,是吗?虽然我忙忙碌碌,为生存而奔走,其实自己所渴望的幸福就在这些看起来很辛苦的事情之中,对吗?”

禅师满意地点了点头。

每一个努力地抓住时间想要让生活变得充实起来的人,在努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美化了自己的生活,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以为这只是一片待开垦的土地,只看到了土地的贫瘠、广阔和坚硬,只想着开垦之后种上庄稼可以养活自己,却不知道在每一次挥动锄头时,眼前都会绽放一道美丽的火花,拼凑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说:“自我言之,生命者无目的之向上奋进也。”

奋力向前,努力地去开垦发掘,这不只是为了生存的目的,而是因为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不需要问为什么。就像某个登山者说的,我们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从现在的落脚点到山顶,我们要走这段路程,不仅要看到挥洒的汗水,更应该懂得这份汗水闪耀着的年轻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