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4898500000040

第40章 5 但问行动,不求结果

第六章5 但问行动,不求结果

行动之后无悔难。

——《新年的感触》

都说青春无悔,但是当青春已过,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会留有遗憾。梁漱溟先生说:“从行动多悔中,一面固可见出自己向上心没有麻木,常常自觉,——觉得之后便不好过;一面也正可见出没有达到生命的和谐。”

后悔,本是反省的表示,说明自己在向前进步;但是为了过去的事情后悔,说明那时的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而自己已经错过了这样的时机。可见,悔是一面照见自己不足的镜子,而我们的生活就应该努力做到无悔——尽力而为,不让此后的岁月为此而后悔,因为后悔根本无补于事。

三十年前,有个年轻人毅然决定离开故乡,去外面的世界创造自己的未来。在动身的前一天,他去拜访了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了年轻人说了自己的志向后,就挥笔在纸上写了三个字:不要怕。

他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有六个字,今天我送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年轻人感激地点了点头,意气风发地走了。时光飞逝,三十年后,这个年轻人如今已到中年,他经历了很多事情,带着一些成就,也背负着一些伤痕和心事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乡后,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他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了。

他的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

这个还乡的游子这才恍然想起来,三十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带着族长的教诲走出了这个房间。那么,另一半的秘诀是什么呢?他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不要悔。这个当初的年轻人顿时热泪盈眶。

不要怕,就是放开自己去做,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去打造自己的未来;有了这样的前提,那么最后无论结果如何,都无须后悔,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发挥到了最佳的状态。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塑造了一大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良将:诸葛亮自从隆中对后,便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白帝城托孤,纵然阿斗难扶,依然兢兢业业日理万机;为完成先帝遗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六出祁山,最后星坠五丈原。刘备两大将张飞、关羽自桃园结义,生死追随,特别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只求胯下赤兔马随他追出曹营,更被奉为“忠绝”。他们都为刘备的帝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死,也没有看到汉室能够再度一统天下。

杜甫说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遗憾是有的,但是诸葛亮恪尽职守,看天下三分按着自己的预期发展着,心中是何等畅快;虽然最后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没能完成统一大业,但是他也是死得其所,可以无怨无悔了。

暴风雨过后,许多被海浪卷上岸的小鱼困在了沙滩的浅水洼里。虽然大海近在咫尺,它们却没有力量返回大海里了。用不了多久,这些小鱼都逃脱不了被干死的命运。

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看见了浅水洼里成百上千条垂死挣扎的小鱼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这时,他突然看见在他的前面有一个小男孩,一边走,一边把浅水洼里的小鱼捡起来扔到大海里。他走得很慢,每经过一个水洼都要停下来弯腰去捡鱼。

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对孩子说:“孩子,这水洼里还有几千条小鱼,你一个人是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说。他已经满头大汗了。

“哦?那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谁需要呢?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需要!”男孩指着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把它捡起来扔回大海里:“这条需要,这条也需要!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小男孩一边说一边继续往前走。

小鱼在乎,小男孩也在乎,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在乎,只要多捡一条,自己多尽一份力,就会少一份遗憾。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里曾写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也就是在为自己生命的价值而奋斗,这个时候,激情会燃放出最美的火花。只要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做了自己该做的,并且乐在其中,那么只要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即可。不用再去做“如果能再来一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诸如此类的假设,给自己徒增烦恼。梁漱溟先生说自己的内心生活常常不协调,就是从“行动多悔”中见出来的,但是他也在寻求“无悔”,那是一种达到和谐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