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4898500000046

第46章 5 成是天巧败在我

第七章5 成是天巧败在我

成功是什么呢?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败是什么呢?失败是我,是我的错误,我有缺漏。

——《成功与失败》

成功是一种圆满的境界,就像在人间看着天上的那轮明月,刚好是一个玉盘,没有丝毫的差错,然而也只是刹那芳华。早一秒或者晚一秒,都成了错过。梁漱溟先生说:“一事之成,都需要若干条件的凑合。百分之九十九都凑合了,一分凑不齐,便不成。”

席慕容笔下的那朵莲花不正是这样吗?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

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那时的莲花正是在最美丽的时刻,没有风霜,没有秋雨,也不再青涩,仿佛就该沐浴在生命中最光辉的日子里了。然而,那个自己在等待着的人,却没有适时出现;或者纵然出现,却无视地走过,那么即便等了五百年,也有可能只换来一地落英,只能叹一声无缘。

但是没有成功,没有美满,能怨谁呢?梁漱溟先生认为只能放在自己身上。因为虽然事情之成需要做好百分百的努力,但是这其中每一分的努力都是自己和外在条件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而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因此,他说:“失败之由,总在自己差失处,精神不照处,或是更大的错误,根本错误。”

聪明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断地去改进,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而愚蠢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像项羽那样,自刎之前还叹:天亡我也。他一直没有去反省自己的过失,在他看来,成由自己败由天!天命如此虚无,谁能与之对质?反而成了最佳的替罪羊。司马迁写他之前的妇人之仁、居功自傲、多疑自大等就已经为他的失败做了最好的注释。

梁先生认为,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相差多少有时很难看出来,只是因为成功,所以看不出其疏漏;而一旦失败,就难以掩饰而已。“胜败兵家事不期”,即便在成功的时候,谁能说自己做的事情无可挑剔呢?因此,梁漱溟先生认为“不以成败论人”是有道理的。成功虽难,但是其实成功者只是比失败者少犯了一些错误。

被日本国民誉为“练出价值百万美金笑容的小个子”、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最初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年轻推销员。他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收入仍少得可怜,为了省钱,他甚至不吃午餐、不搭电车。

一天,原一平来到一家名叫“村云别院”的佛教寺庙,他被请进庙内后,与寺庙住持吉田相对而坐,接下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这位老和尚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

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

原一平一下子泄了气。

老和尚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

年轻人哑口无言。

老和尚又说了一句:“小伙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接下来,年轻人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请5个同事或投了保的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 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很容易招致大家的反感……”、“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你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你的常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便能很快与客户寻找到共同的话题,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一次次“批评”、一次次坐禅使原一平开始像一条成长的蚕,随着时光的流逝悄悄地蜕变着。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 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量第一的好成绩。

成功不是不可能,而是自己身上有待提升的地方还太多了而已,既然自己尚未无巧手,怎能抱怨别人不送美玉让自己雕琢呢?梁漱溟先生说:“失败是我,我值其咎。”开始时,那个年轻人是败得其所。当他把自己慢慢地改造成器后,成功也就不远了。

当然,成功所需要的一百分并不是说在做的过程中,每件事情都做到至善至美,这也是不现实的;它容许有错误,只是这个错误是可以忽略的杂质而已。就像月满西楼时,谁能见到它身边其实也掩着淡淡的浮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