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4898500000077

第77章 6 知一切之人而通天下情

第十二章6 知一切之人而通天下情

圣人能够把各种心理都容进来,他都有,所以他是最能了解一切的人而通天下之情。

——《真理与错误》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纵然人生只是一场梦,圣贤也是在清醒地看着这场梦是如何结束的。所以他们也往往能够看清那些昏睡者是怎样的,也能理解他们在不自觉的状态下犯下的愚蠢的错误。这种理解,就是悲悯。

梁漱溟先生说,自己因为了解人身上那种难以根除的“机械性”,觉得实在可悲悯,可同情,所以对人的过错,口里虽然责备,而心里责备的意思很少。

口里责备,是为了让对方能够悔过;心里不责备,因为他懂得人是多么容易犯错。梁先生认为,在帮助别人的忏悔之中,一面要深深地痛责,一面也要同情人类原来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不要怪他。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

“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

“‘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的是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本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白马亦是马,若能站在高处,那么山下无论是壮观的瀑布,还是险恶的峡谷,都能一以纳之。就像这个老和尚一样,他懂得坏人其实也是人,只不过被另外的一些东西遮住了,而那些遮住人本真的东西,虽然人自己也负有责任,但有时那些过错都是不自觉的。

梁先生认为,对方所犯的毛病,其实自己也很容易犯,“我只是个幸而免”:“例如在男女的关系上,发生什么不规则的行为、不对的事情,我回头看我自己,只是幸而免;因为这样的念头我都动过,不过没有成了事实,仅是幸免而已。”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在深山中修行的一个禅师,探讨关于美德的问题。此时,一个强盗也来拜见。年轻人很吃惊,禅师却像接待他一样接待了这个强盗。

强盗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一生中犯了很多罪过,这些年来一直因此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寝食难安。这次我来找你,正是恳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淡然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能是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做过的坏事未必比你少。”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每次闭上眼睛我都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天良。”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以前所做的那些灭绝人性的事。”

强盗愕然地看着禅师,然后鄙夷地说:“既然如此,你怎么还能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呢!”

禅师微微一笑。

于是,强盗起身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走后,他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很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你失去信心了吗?”

禅师说道:“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样更能让他弃恶从善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美德!”

远处传来了那个强盗欢乐的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彻响了山谷。

禅师自然是没有犯下那些错,但是他懂得人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他自己没犯,或许只是幸免,既然这个强盗有悔过之心,能出泥潭,何不助他放下?既然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那么何不给他一个接受新自我的机会?

梁漱溟先生因此劝告世人:“人原来如此啊!你自己原谅自己罢!大家也都各自原谅自己罢!”圣人因为了解,所以宽容,因此我们才称之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