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属于自己的事儿,和他人无关。
心上风景,次第开
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心上。修好心之路,不计较是幸福!心花开,蝴蝶自来。
你买了一枚金戒指,我就要买一条金项链;你买100平方米的房子,我就要买150平方米的房子;你签了一份大订单,我就要拿下一张更大的单子;你升职为部门经理,我就要当级别更高的CEO……留心一下,生活中这种“比阔”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样的事儿,你有没有做过?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喜欢“比阔”,喜欢攀比未尝不是出于一种竞胜之心,可以激励一个人努力追求自己尚未达成的目标。但攀比之“陋”在于人们所比的总是那些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疏离精神价值,必然烦恼丛生。正如哲学家所说:“生活之累,一半来源于生存,一半来源于攀比。”
玛丽是一位都市白领,婚后一直和丈夫租房住。后来一位朋友买了新房,玛丽眼红心动,和丈夫吵着闹着要买房。由于资金有限,两人精挑细选后在郊区定了一套二居室的房子。住自己的家自然舒适又方便,玛丽心中乐开了花。
但是没过多久,另一位好朋友也买了一套房。装修好后,朋友打电话让玛丽到家里参观。朋友的房子地段好,而且房子还很大,里面装修也很高档,玛丽原本买到房的好心情被朋友“更好”的房子给冲击掉了。
再回到家,玛丽怎么看都觉得自己的房子不够好,再也没有舒适、方便的感觉了,后来她又劝丈夫“重新动动”,要在市区买房,而且还偏要和那位朋友住同一栋楼,夫妻俩为此整日口舌之磨、身心俱疲,好好的家庭从此变得鸡犬不宁。
这就是攀比心理作祟的后果!攀比,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别人身上,将幸福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之上,只要尝试过一次“更好”的滋味,就想寻求到更多的“更好”。有道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别人那里总有“更好”的,于是自己所得到的变得毫无生机和意义,这是一个多么傻的决定。
幸好,人是能够主导自己的。面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假如我们能够摆正自己的心态,学着不计较,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内心的不平衡感,获得内心的满足感。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永远存在,因此根本不具可比性,比或被比,都不是寻找这种美好生活的正确途径。
更何况,凡事就像一个硬币,有正的一面,就有反的一面。生活也不例外,它是公平的,你得到了什么,都要以另一种方式付出代价。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正是这个道理。别人的房子好,花的钱也会多,付出的辛苦也自然就越多,那就让他“更好”吧!自己不想太累,不想背负太重的经济负担,买一个舒适的就好,自己享受自己当下的惬意生活,有什么好比较的呢?
清朝郑板桥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他在《道情》中写道:“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这句话正是警诫我们:何必羡慕别人一时的幸运与眼前的煊赫?要知道,那种虚荣是不会久长的,还不如教书清高!
所以,当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请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正处于比较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如果是,请赶紧远离这种比较。与其攀比别人,不如汲取一些别人的成功经验,内化为自己的优秀品质,尽最大的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愉悦、安然和幸福的味道。
L小姐和M小姐是同窗好友,L小姐的能力及家世都好,步入社会后事业即一帆风顺,短短几年就位居某公司经理,有房有车,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而M小姐虽有才能,不知是努力不够还是运气较差,几年下来工作始终不如意。
M小姐一度眼红L小姐的优秀,心里不免有股怨气:“哼,以后我要买比你更大的房子”、“买比你更高级的车子”、“我要比你更有出息”……但是,很快M小姐发现这种攀比的生活方式一点也不快乐,于是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我的房子不大,但温馨就好;我的工作平凡,但找到自己的价值就好……”、“L小姐的生活虽然值得羡慕,但这些都是她一步步奋斗出来的。”
之后,M小姐不再与L小姐攀比,而是开始安心地做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培养自己的实力。她对于工作是极其认真的,稳扎稳打,最终凭借多年累积的经验、实力及资源,M小姐获得了施展的空间,事业渐入佳境。
看到了吧,幸福是属于自己的事儿,从来就好端端地在那里,不增也不减。保持平和的心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和别人攀比,尽自己所能,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他人、无愧于自己,那么,我们的心灵圣地就一定会阳光灿烂,鲜花盛开。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如果你真的想比较,那么不妨与那些不如我们的人相比。美国作家亨利·曼肯说过:“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事非常简单,就是与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