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48990000000007

第7章 争到,也同样失去

心不争,自清宁。

争,这是都市生活中最纷扰的一个字。这个世界的吵闹,喧嚣,摩擦,嫌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都是争的结果。明里争,暗地争,大利益争,小便宜争,昨天争,今天争,你也争,我也争,甚至恣意妄行,胡作非为。

然而,争又得到了什么呢?权钱争到手了,幸福不见了;名声争到手了,快乐不见了;非分的东西争到手了,心安不见了。也就是说,你绞尽脑汁,处心积虑争到手的不是幸福、不是快乐、不是心安,而是烦恼、痛苦、仇怨。

有一对要好的朋友出外旅行,在路上遇见了一位白发老者。老者说:“我是天上的神仙,见到你们非常高兴,我给你们准备一个礼物,如果你们当中的一个人先许愿,愿望就会实现,而另一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听完老者的话,这两个人心里都开始算计起来。一个人心想:“如果我先许愿,他就能够得到双倍的礼物!这样对我来说太不公平了,一定要等到他先讲!”而另外一个人也盘算着:“我怎么可以先说出愿望,让他获得加倍的礼物,那我岂不是很吃亏?”于是,两个人互相推来推去,谁也不肯先许愿,让对方占了便宜。

两人推辞了半天,其中一人生气地说:“你要是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掐死!”另外一人心想,既然你这么无情无义,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于是心一横,说道:“好吧,我先说出愿望!我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立刻,他的眼睛瞎掉了一只,而他的朋友两只眼睛都瞎掉了!

这两个人就是因为争好处,结果两个人的眼睛都瞎掉了,他们不但无法再继续他们的愉快之旅,而且也失掉了最宝贵的情谊。此后,两人的生活恐怕就只有黑暗和痛苦了。足见,争,就会有争辩、争斗、战争,就会有利益心、名利心、俗世心,就会玷污如水的心灵,实际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一言,使不争成为智慧的代名词。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有些矛盾,既然不争,怎么天下人都争不过他呢?事实上,这里的不争不是一种消极沉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与世无争,而是建立在知晓事物变化规律之上的豁达。其意在于:不争不该得到的,不争得不到的,不争得到了也没有益处的。

不就一事争长论短,不急一时较之高低,不较一时得失成败。“不争”是一种圆融、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保持心灵的平静,只有做到“不争”,才能摒除烦恼苦难,清除心灵繁芜,刹那间,万籁俱寂,恬静出尘。

一户人家找附近寺庙的一位僧人作法事,事后主人发现家中丢失了20两白银,他怀疑是僧人所为,便气势汹汹地到寺院问罪。僧人明白施主的来意后,并不多言,直接取出白银20两说:“施主请把银两拿回去吧。”

这个人抓过银子气冲冲地走了,谁知等他回到家中,妻子却告诉他,因为临时有急事,她拿走了银子没有及时交代。此人听后感到非常内疚,万分羞愧,连夜到寺庙送还银两,并向僧人道歉。

僧人接过银子只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一个有口皆碑的大师在被人诬陷偷银两时还能泰然处之、不怒不争、不计得失,这样的人生态度自然为人所敬仰与钦慕。由此可见,不战而自胜,正合乎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哲学思想。

初春,百花烂漫,桃李吐芳,鲜花傲放,姹紫嫣红,竞相争奇斗艳。然而,荒凉的一角里总有一株或几株兰花不争春,不斗艳,不妖娆,不芬芳,静静地绽放。这种与人无争,与世无争,是何等崇高的品行,是何等淡定的境界啊!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拥有这种品行和境界,而且我们有着无数个不争的理由:心胸开阔一些,争不起来;得失看轻一些,争不起来;目标降低一些,争不起来;功利心稍淡一些,争不起来;为别人考虑略多一些,争不起来……如此,你会发现,内心会一下子变宽,世界会一下子变大。

不争,这看起来简单的两个字,却往往需要人的一生去历练。英国诗人兰德直到暮年才写出了洞悉人生的《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佛陀也曾说:“我不与世间争,世间与我争。”这是平静安然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