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4900100000120

第120章 附录二 2用“中国的蒜”和“葡萄牙的酒”改变经济学世界

李嘉图1722年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并且之后成为伦敦的12位犹太经纪人之一。李嘉图14岁之前,和普通人一样接受了普通教育,14岁之后,他进了父亲的事务所工作,跟随父亲经商。

如果是这样一路下去,英国不过又多了个天才的证券经纪人而已,然而,李嘉图爱上了一个跟自己家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姑娘。父亲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年轻气盛的李嘉图跟父亲闹翻,21岁那年,父亲将李嘉图赶出家门,他由此走上白手起家的道路。

独立经营的李嘉图发挥了天才的理财能力,在朋友们的帮忙下,事业很快就上了正轨。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已经拥有80万英镑的财富(如果折合成现在的货币,可能价值数千万美元),每年还有2.8万镑的收入,成为当时的知名金融家。他的一个得意之作是在滑铁卢战役前4天,成功地买进大量政府债券,结果英军打败拿破仑,他大赚了一笔。

李嘉图的经济学才华是在他成为百万富翁之后显示出来的。在1799年,李嘉图在某地的温泉胜地养病期间,偶尔翻阅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由此引发了他对于经济学的兴趣,从此他一面经商,一面研究经济学问题,在1817年出版了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从27岁第一次接触经济学著作,到37岁发表第一篇经济学论文,李嘉图一发不可收拾,在14年短暂的学术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文章、笔记、书信、演说。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大卫?李嘉图算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奇才。

那“中国的蒜”和“葡萄牙的酒”跟李嘉图有什么关系呢?

这归根于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首先借用“葡萄牙的葡萄酒换英国(一种纺织品)”来验证,英国没有固执于将生产成本相当昂贵的葡萄牙放在国内生产,而是出口生产费用相对低廉的纺织品与葡萄牙的葡萄酒进行交换,这样,就可以增加国民的福利,这跟现在韩国将手机出口到中国,再与中国的大蒜进行交换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经济学上,比较优势主要是用来衡量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否则一个人就会在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人将在另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个经济学名词——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很好理解,就是指一个人或一个贸易方在某项事物处理或商品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

英国的比较优势是纺织品,而葡萄牙的比较优势是葡萄酒。虽然英国特别喜欢葡萄牙的葡萄酒,但它不需要自己生产,可以采取交换的方法,这样双方都因充分发挥相对比较优势而获益。其实,两国贸易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的基础上。

李嘉图的著作不像斯密那样结构严谨,行文没有斯密那样流畅,词句也不如斯密那样华美,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更为精练的理论架构,更加贴近现实的语言与例证,全面论述了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有学者说,他之所以在后来的著作中喜欢抽象的演绎推理,就跟他的犹太血统有关。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