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4900100000096

第96章 5你对朋友的信任度是多少

西郭子侨和公孙诡随、涉虚一起改装出行。夜里,三人翻过邻家的墙头。

邻人很厌恶,就在他们跳墙往来的地方挖上了坑,改为厕所。

一天夜里,他们又去跳墙。西郭子侨先掉进了茅坑,他一声不吭,反而招呼诡随,诡随也跟着跌进了茅坑。诡随刚想呼告涉虚,子侨赶紧捂住他的嘴说:“别出声。”

一会儿,涉虚跳下也掉进了茅坑,子侨这才对公孙诡随说:“我是不想让他笑话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被对手玩弄无所谓,但被朋友玩弄就有些难堪了,但恰恰被朋友玩弄的机会会很大,因为大家熟悉,人熟才好搭上话、贴上边、凑上前,被玩弄的几率也会更高。

在传统的社会结构里,对于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而言,他是轻易不会“杀熟”的,因为“杀熟”的成本往往要远远高出他的收益。人们的交际范围有限,重复互动的频率也很高,相互的利益联结也紧密,道德监督也相对容易,“杀熟”容易败露。一旦败露,就等于触犯了整个网络中的人情法则,代价不仅仅是个别关系的终止,更会影响到他在所属的关系网络中的声誉,所以无论是从“面子”方面考虑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杀熟”不是一个理性人愿意去做的事情。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原先的熟人之间的关系受到了挑战。原来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狭小的地域性社会,受传统和历史支配,讲究身份,个人很难基于自身特质来获得成就,而随着转型期市场经济制度的转轨,“杀熟”行为明显多了。

通过托关系,本想买点便宜货,结果买回来的东西比市场价还要贵,这是一种常见的“杀熟”。最厉害的“杀熟”大概要算传销了,我们经常听到传销引起的夫妻不和、兄弟反目的故事。

几年前,在西安到处可以看到“保安培训班”的招生简章,宣传小传单上把培训班吹得天花乱坠。陈程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子,家住咸阳附近,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再三保证下,他向亲友借了几千块钱,到西安去“学习”。没过几天,陈程就摇身一变,成了保安学校“招生办”的人,跑回来“大量招生”。结果陈程或远或近的亲戚、邻居都把孩子交给了他。后来大家才知道,陈程的“待遇”就是从亲自招的“学员”身上“提成”出来的;而所谓的“保安学校”,只不过是一个空壳子而已,结业包分配等承诺只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这是一桩典型的利用传统熟人关系“杀熟”的事件。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会充分借助于自己的熟人关系网络获取信息和资源,就像陈程的亲朋好友想充分借助陈程这个熟人关系来求职一样。陈程的那些亲朋好友认为陈程和自己都是“熟人”,相互间都值得信赖,而没有看到其中的风险,更没想到陈程会“杀熟”。陈程不但没有帮助亲朋好友们,相反,他还利用这个机会赚一笔,他通过“杀熟”这种非法手段来获取金钱。

通过上例,还可以进一步看出来,当人们在利用这种熟人关系网络,并把它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来经营时,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风险。

“杀熟”伤了感情,但更可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任感以及人际关系安全感成了最大的牺牲品。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有29.8%的中国人认为陌生人值得信任和完全信任,而对于熟人的信任度仅有20.6%。

人际关系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我们应该学会用一些方法保护自己。一是只要自己有疑虑,不管关系有多好,都要直接讲出自己的担心。二是必要时,不要害怕面子,要敢于撕破脸皮。当对方油腔滑调地反复说服你时,或者用“你不够意思”、“忘恩负义”的语言激你时,对这样的人,撕破脸皮可能是最好的办法。三是不怕啰唆,反复提醒。这适用于对方向你借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时,要经常提醒他还钱,不要觉得难为情,难以启齿。

其实,所有人都是自利的经济人。在与熟人交往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以理性的眼光去与人交往,不落入“杀熟”的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