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慢腾腾,煲一碗尘世的汤
49064700000026

第26章 包容失败,歌颂黎明也请拥抱黑夜(2)

1977年,他已经大学毕业了。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他开始仔细反省了一下自己在过去几年中的种种行为,将自己做过的亏心事细数了一遍。透过这些亏心事,他开始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开始意识到了自身性格中的不少消极因素,诸如怯懦、“随风倒”等。认清了这些消极因素并不是最终目的,他的目标是通过自觉的努力去克服它们,从而使自己的性格朝着有利于成功的方向发展。

在以后的人生中,这位作家把反省列为人生信条的首位,肯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通过自省,他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种种消极因素,自觉地抑制这些因素的扩张。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总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引起的。想要获得成功,一个人必须懂得不断地反省和总结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才不会老在原地打转或再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人只有通过“自省”,时时检讨自己,才可以走出失败的怪圈,走向成功的彼岸。

一个习惯从错误中不断总结的人是可敬的,因为他对胜利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也正是出于这种热爱,他才选择去尝试,在尝试中犯错,在犯错后总结。当错误都总结成经验的时候,那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早已经为他打开。

4.让心灵在宁静中自由驰骋

只有拨开世俗的繁华与迷雾,穿越偏见和浅薄,用心去看世界的时候,无论是待人还是接物,才能做到不偏不倚。

古人形容偏见有一句成语,叫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事实上,偏见就是这类人共有的标签。偏见不是不见,而是有选择性地见,这种见,往往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定。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篮球赛场上,绝杀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场比赛中,执行最后一次投篮的人往往会饱受争议:喜欢他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而不喜欢的人则会认定他打球太独,在最后一刻应该选择将球传给位置更好的队友。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马场里,有一匹谁也无法驯服的烈马。这匹马的暴烈让所有的骑手都望而却步。只要有人骑到它的身上,这匹马就会狂奔不止,一直将骑手摔倒在地才肯罢休。即便在平时,谁要走近它一步,它也会前蹄翻空,发出巨大的嘶鸣声。

所有的骑手都一致认为,这是一匹性格暴烈、无法被驯服的马。

但是没过多久,一个外地来的驯马人就很轻易地驯服了这匹马。其他的人都很惊奇,问及原因。这位外地的驯马人说,这匹马很胆小呀。我看见这匹马因为马棚里的一只老鼠就四处乱跑,它时时都处于一种紧张但无力自拔的恐惧之中。我慢慢喂给它豆子,给它梳理毛发。于是在你们看起来很烈的一匹马变成了天下最温和、最老实和最胆小的马。

有时候觉得生活在跟我们开玩笑,从最烈的马到最温顺的马,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的偏见。偏见的形成有很多种原因,或许是因为经历过一些事情,或许是亲朋好友之间的口耳相传。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心存偏见会让人显得浅薄。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奇妙,人们按照各自的需求来重新架构这个世界。当双方观点不同时,总会出现双方嘴皮官司不断的情形。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人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就像是盲人摸象,当为大象是像柱子还是像墙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还不如好好地想一想,不要让偏见和浅薄充斥着我们的大脑。

在纽约到波士顿的火车上,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座位旁边是一位盲人。当时正值洛杉矶种族暴乱的时候,因此话题自然也就谈到了种族偏见的问题。

在交谈中盲人说,他从小就生活在美国南方,认为黑人天生就低人一等。他家的佣人是黑人,在南方的时候,他没有和黑人一起吃过饭,也没有和黑人一起上过学。

到了北方念书,有次他被班上同学指定办一次野餐会,他居然在请帖上注明“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方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当时举班哗然,他还被系主任叫去骂了一顿。

他说有时碰到黑人店员,付钱的时候,他总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去拿,不肯和黑人的手有任何接触。

但是当他大学毕业后开始念研究生的时候,发生了一起车祸。最终虽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他的双眼却失明,什么也看不到了。在无奈之下,他进入一家盲人重建院,开始在那里学习如何使用点字技巧,如何靠手杖走路,等等。到了最后,他终于能够独立生活了。

盲人接着说:“我当时最苦恼的是,我弄不清楚对方是不是黑人。我向我的心理辅导员谈这个问题,他也尽量开导我,我非常信赖他,什么都告诉他,将他看成良师益友。有一天,那位辅导员告诉我,他本人就是黑人。从此以后,我的偏见就完全消失了。我看不出对方是白人还是黑人,对我来讲,我只知道他是好人,不是坏人。至于肤色,对我已毫无意义了。”

眼睛有时候并不能带给我们真相,甚至很多时候还会选择性地欺骗我们。有人说盲人固然不幸,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是用眼而是用心来看待这个世界。这个时候,他们往往能够将世界看得更加真切。而我们用眼来观察世界的时候,多半是不全的、浅薄的,而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才是完整的。

用心去看待世界,无论是身处逆境之中,还是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都能够通过表象看到问题背后的实质,看到未来的希望。而这也是一个人逐渐成长的过程,也是所有成功者不断积累自己的方式。

5.放开昨日,拥抱明天

选择爱心、选择宽容的人将会更为公正地看待一个人,也会更加公正地看待这个世界。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免不了要磕磕碰碰,会有各种利益纠葛。这种时刻,往往也就是矛盾最容易爆发的时候。当双方都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一种强大的武器叫作博大的胸怀。人们常说大爱无疆,只有抱着推己及人的心理,与人为善,最终才能用爱心融化自己的偏心。所谓“江河不择细流,海纳百川”说的其实就是这样的道理。

从前,有一位师父打发他的年轻弟子去集市买寺庙日常使用的东西。可弟子回来后满脸不高兴。

于是师父问他:“什么事让你这么生气?”

“我到集市上的时候,很多人直勾勾地盯着我看,有些人还不停地嘲笑我!”弟子撇着嘴非常不满地说。

“哦?他们都嘲笑你什么呢?”师父轻声地问道。

“还能笑话我什么?笑话我个子矮呗!哼!可是,这些俗人哪里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心胸可宽广着呢!”弟子说完后依然一副气呼呼的样子。

师父听完他的话,什么也没说,转身拿起了一个脸盆,带弟子来到海边。

弟子一脸狐疑地跟了一路,不知道师父要做什么。当终于到了海边的时候,只见师父先用脸盆盛满海水,然后往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脸盆里的海水立刻溅了一些出来。接着,师父又捡起一块大石头,用力扔进前方的大海里,而大海却依然平静,没有任何反应,仿佛石头从来就不曾出现过。

“你说自己的心胸很大,是吗?可依我看,你的心胸不见得有你所说的那样宽广,人家只是说了几句你不爱听的话,你就生那么大的气!这和将石子丢进脸盆,水花到处溅的情形不是很相像吗?当你有一天,心胸真正变成大海那么宽广了,你就不会这么生气了。”

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和宽广的“大海”比起来,自己的心胸真的就只是像这个小小的“脸盆”一样啊!

一个人的心胸是否宽广,要看的方面有很多,其中最能反映的就是对待对手的态度。众所周知,人们最不愿意见到或者提及的人就是对手,在描述对手的时候,总是极尽羞辱之词,这其实就是一种偏心。

一个心怀大志的人最懂得博爱的力量,当一个人能够让自己的对手都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劳的时候,那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功的呢?偏心种下的后果只能是无尽的仇恨,而博大的爱心下面能够带来的将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襄公被杀的消息后,都急着要赶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快速返回到齐国的路上,遭遇到公子纠的师傅管仲的埋伏。管仲搭箭瞄准,小白应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中箭而亡,便放慢了前行的脚步,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事实上公子小白是诈死,他和自己的师傅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并当上了齐国国君,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下发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追杀公子纠,并把管仲缉回齐国治罪。

但是鲍叔牙却不赞同齐桓公的做法,大力向齐桓公力荐管仲。齐桓公感到非常气愤:“管仲拿箭射我,要不是我诈死躲过一劫,我的命就丧在他的手里,这样的人我怎么能用呢?”

鲍叔牙说:“那个时候的管仲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也是他的职责所在。现在这个时候,您刚刚成为国君,整个朝堂的根基不稳。论实际的治国本领,管仲远远在我之上。主公若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非常有用的人才。”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略有所悟,于是不但没有降罪于管仲,还立刻任其为相,让他管理国政。而管仲也确实对得起鲍叔牙对他的推荐,帮着齐桓公内整朝政,外开铁矿。齐国越来越富强,终究成就了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位。

赢得朋友的支持并非难事,而能够赢得对手的尊重才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取得,依靠的不是武力,而是博爱。爱一个值得去爱的人或者一件事是让人感觉愉快的事情;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不是一件难事。最难的是如何去“爱”我们不喜欢或者不喜欢我们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强大而博爱的心。

从小处来看,人们常说的冤家宜解不宜结;向大处着眼,志存高远需要大胸怀,海纳百川成其广,人纳百事成其大。没有生来的强者,有的是依靠自己胸怀不断吸引别人的成功者。

爱心并不显眼,但是爱心有着超乎寻常的力量。这种宽容和爱心比惩罚更有力量,是纠正自己偏心的最佳方式之一。人之所以会偏心,归根到底其实还是由于自己的内心无法容忍别人的错误,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

6.让心灵转个弯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不停地换位思考才能够让人们彼此尊重,才能让内心达到平和的状态。

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多种角色。同样的一个人,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又不尽相同。小时候,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眼中的靠山。而长大后,孩子又成为了父母的依靠。这个简单的事实说明了一个规律,这是一个人的身份不断变化的世界。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让人们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在得失之间找到相应的平衡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球王贝利是足球界人尽皆知的明星,但是他也是经历了从懵懂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贝利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足球天赋。随着了解贝利的人越来越多,许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开始和贝利打招呼,还向他敬烟。像当时所有的未成年男孩子一样,贝利喜欢吸烟时那种“长大了”的感觉。

有一天,当贝利在街上向人要烟时被父亲看见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小贝利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因为他害怕看到父亲失望的眼神。

父亲说:“我看见你抽烟了。” 贝利不敢回答父亲,一言不发。

父亲又说:“是我看错了吗?” 贝利盯着父亲的脚尖,小声说:“不,你没有。”

父亲问:“你学会抽烟多久了?”

贝利小声为自己辩解:“我只吸过几次,几天前才……”

父亲没有听贝利过多的解释,打断了他的话,说:“告诉我,香烟的味道好吗?我没抽过烟,不知道烟到底是什么味道。”

贝利嗫嚅地小声说:“我也不知道,其实感觉并不太好。”贝利说话的时候,突然绷紧了浑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捂去,因为他看到站在他眼前的父亲猛地抬起了手。按照贝利的想象,那将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但是父亲顺势把他搂在了怀中。

父亲说:“你踢球有点儿天分,也许会成为一名高手,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