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慢腾腾,煲一碗尘世的汤
49064700000028

第28章 走出低谷,乌云之上总有晴空高照(1)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想成为光彩夺目的珍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裸露在外,经历一次次的打磨。我们可能会面临低谷,但是每一个不懈怠的人都会得到命运的垂青,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1.玫瑰不怕赞美,强者不怕压力

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命运即将发生改变的时刻,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否极泰来。

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口大锅,当走到锅底的时候,只要肯向前,无论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锅底法则。

永远不要咒骂低谷的到来。对于一个人来讲,能否在低谷中站立起来,主要取决于他能否把握住低谷的价值。人生起起伏伏,遭遇低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要想从低谷中走出来,首先要相信自己每向前迈一步都是从谷底往上前行的节奏。

他出生在美国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一家人勉强供他念到了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他找到了一份杂志社的差事,并且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这个时候的他如同所有以文字写作为生的年轻人一样,雄心勃勃,渴望成就一番事业。

好几年过去了,他虽然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是离成名的距离还相差太远。在思考之后,他认为整天写豆腐块是没出息的表现,于是考虑写长篇小说。

28岁那年,他终于写出了一部属于自己的长篇小说,但作品出版后,反应平平,既没有赚到钱,也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名声。他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祸不单行,正在这个时候,他和杂志社的老板产生了一些矛盾。老板一怒之下炒了他的鱿鱼。可是恰逢经济不景气,四处求职也没有什么结果,他变得越来越穷困潦倒。偏偏这个时候,一场人生的灾难向他降临,他病倒了。

治病的日子是异常难熬的,他成天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感到全身都变得空洞。他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为了让自己的脑子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想,何不找些轻松的书籍来阅读,譬如推理小说之类的呢?

他是一个较真的人,真的找来几本看起来,就这样看完就换一批,看完就换另外一批。两年后,他出院了,竟在不知不觉间看了两千多册推理小说。或许是潜移默化的原因,总之,他渐渐喜欢上推理小说,最后,他干脆写起推理小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他觉得自己竟然很适合写推理小说。

没过多久,他就写出一篇推理小说,小心翼翼地送到编辑手上。让人深感意外的是,这篇名叫《班森杀人事件》的推理小说一出版就大受欢迎,他由此迅速走红。

他叫范达因,美国推理小说之父。他创作的《菲洛·万斯探案集》成为世界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巨著,全球销售量达8000万册。

由此可见,很多看似已经跌落谷底的事情未必是一件坏事。在很多时候,只有当一个人完完全全跌到人生的谷底,远离了当初的欲望和喧嚣后才能彻底地看清楚自己,才知道自己究竟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跌到谷底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一旦身在谷底,其实也就变得无所畏惧,这种无所畏惧恰恰是一名成功者所必备的心理素质。

此外,经历过黑暗的人才懂得光明的珍贵,经历过谷底的人才会知道成就一番事业的艰辛。没有人愿意长时间待在谷底,但是身在谷底绝对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打开的是未知的大门,它唤起的是心底的勇气,而它成就的是强者的胜利。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有的只是懒惰的脚步;也没有无法到达的高峰,有的只是在挫折和困顿中的自怨自艾。

有些人叫嚣着无知者无畏,总是企图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开成功的大门。事实上,一个人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所需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包括自己的知识储备水平。

一个人在顺利的时候,往往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地前行,但是一旦遭遇不幸,身处困顿之时,又该如何去做呢?很多人尝试着摆脱这种局面,但是结果常常收效甚微。有人则利用这些困顿的时间认真地进行着知识储备,最终在恰当的时机得到了用武之地。

有这样一个男孩,他的学习成绩实在是太过糟糕,一路上跌跌撞撞,直到21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毕业之后,他入伍参军,在山西大同当了一名工程兵。在那个时候,他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听到脚下的黑水哗哗作响,抬头不见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自己已走到了谷底。

心有不甘的他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只要是书,他都拿过来阅读。甚至在没有其他书籍可看的情况下,他借来《辞海》也津津有味地翻阅。书越看越多,他逐渐开始对古人产生兴趣。自小语文功课就不怎么好的他利用业余时间,用铅笔把碑文拓下来,然后带回来潜心钻研。这些碑文晦涩难懂,书本上找不到,既无标点也没有注释,全靠自己用心琢磨。吃透了无数碑文之后,不知不觉中,他的古文水平已经突飞猛进,再回过头去读《古文观止》等古籍时,就非常容易。

后来转业到了地方,他开始研究《红楼梦》。正赶上那个时代《红楼梦》研究热。由于他的史料基本功扎实,见解比较独到,他很快就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在一次“红学”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从《红楼梦》谈到曹雪芹,又谈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联想起康熙皇帝,随即有人感叹,关于康熙皇帝的文学作品,国内至今仍是空白。言谈中,众人无不遗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决心写一部历史小说。

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此后,他的创作就像迎春的二月河一样,多年的积累喷薄而出。

毫无疑问,假如没有在部队时拼命自学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后来名满天下的“二月河”。他在21岁那年坠到了人生最为困顿的时期,但正是这一时期的积累让他在不惑之年步入了人生的巅峰。

在困顿中,也许一时看不到光亮,但是必须要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如果在困顿中无法进行储备,那即便是一时脱离了困顿也不会走得更远。

乔治的父亲辛曾经是一名拳击手,曾多次获得过拳击比赛的冠军,如今年老体衰,只能病卧在床。

有一天,父亲的精神状况不错,看着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儿子,对儿子说了某次赛事的经过。那是一次拳击冠军的对抗赛,他的对手是一位人高马大的选手。由于体型的悬殊,辛的个子相当矮小,一直无法反击,反而被对方击倒,连牙齿也被打出血了。

在中场休息时,辛的教练鼓励他说:“辛,千万别怕,你一定能挺到第12局!等你撑到那个时候,你也就快要接近成功了。”听了教练的鼓励,他也说:“我不怕,我应付得过去!”

于是,满身是伤的他跌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后又被打倒,虽然一直没有反攻的机会,但他却咬紧牙关支撑到第12局。第12局眼看要结束了,对方打得自己心里都没有底气了,仿佛辛是永远也打不倒的人一样。正当比赛快要结束,对手愣神的时候,他发现这是最好的反攻时机。于是,他倾全力给对手一个反击,只见对手应声倒下,而他则挺过来了,那也是他拳击生涯中的第一枚金牌。

当困顿让自己的生命逐渐丧失光彩的时候,请千万记得这是积累力量的最好时刻。在通往最后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也许做不到招招制敌,但是可以做到一击制胜。

被日本人推崇为“经营之神”的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历过卧病在床、发不出薪资的窘境。他在《 路是无限宽广 》一书中回忆这段日子时说道:“只要我们本身具有开拓前途的热忱,从心灵深处拜各种事物为老师,虚心去学习的话,前途依旧是无可限量的。”

当停止抱怨,让自己的内心在困顿中沉淀出惊人力量的时候,那也是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前兆。

3.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

一粒种子之所以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是因为它将自己的根深深埋进了土里。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同样需要这种放低姿态的累积。

很多人都向往着能够达到人生的巅峰,可是,如果没有从低处的积累和进步,哪里会有最终的“高就”呢?

没有一条道路平整到毫无坑洼,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坑洼而拒绝前行;也没有一种人生会不经历任何挫折,只有在坑洼中沉得住气,在挫折中认真总结,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加的宽广;只有在低谷中积蓄力量,有朝一日才能登上另一个高峰。

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往往不在于个人真实的能力,而是在于面对低谷时期的选择。无论是生活上的困境还是精神上的磨难,这对于一个有着强大精神信念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财富。这些事情并不能影响他们走向成功,因为这是他们所必须要经历的。

在我国的射击界,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名字,那就是王义夫。他在奥运赛场领奖台上上下下,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英雄。

1984年的7月29日,王义夫和许海峰一起站在了领奖台上,共同见证中国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只是那时,他比许海峰站得矮了一截,他是第三名。

1988年,他第二次参加奥运会,成绩一般;1992年在巴塞罗那,他用最后一枪创造了辉煌,获得了他个人在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

1996年的亚特兰大,当所有人认为王义夫将获得他的第二块金牌时,他却因病猝然倒地,被送往医院紧急输氧,最终以0.1环的差距丢掉了这块金牌,那一幕也成了中国奥运史上悲怆的一幕,英雄落寞的背影长久地留在了世人心中。

2000年,王义夫又来到了悉尼,复出后的他只获得了银牌。虽然包括他的预赛在内的大部分成绩都打得已经很好了,但很多人还是认为王义夫没有获得金牌,似乎就像一个失败者。

转眼间,到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8月14 日,王义夫又站在了射击场上,他成为了中国军团唯一的六朝元老,终于以一颗历练后极其淡定之心,凭借最后一枪获得了中国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的第二块金牌。

2005年3月,王义夫出任中国国家射击队总教练,同时兼任手枪队主教练。他说:“我愿把我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队员们,做一块基石,让他们登着我的肩膀迅速成长起来。”

没有人能够直接跨越低谷直达成功,身处低谷之时也不是永无跳出之日。如果把世界想象成平的,那么每一个低谷的背后其实就是另一座高峰。

对于成功道路上出现的低谷,与其咒骂、抱怨,不如脚踏实地,一点点从低谷跃出。当从黑暗的低谷走向地面的时候,也就是成功的时刻。要相信,低谷永远只是暂时的,它只是人们在前进道路上的一次磨炼和调整,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而非主题曲。在低谷之中,只有那些坚持不放弃的人,才能在风雨过后看到彩虹。

4.怀揣追求梦想的心

人活一口气,这种气其实就是支撑人们能够不断走下去的梦想。

在现实社会中,谈及梦想好像是一个非常遥远的事情。但是一个人可以被剥夺财富、剥夺健康,甚至剥夺自由,却永远无法被剥夺梦想。

梦想没有卑微高贵之分,农夫梦想着自己家的母鸡一天下两个蛋,国王则梦想着让周围的国家臣服。有梦想的人是可敬的,因为那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但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周围的一切并不会十分如意,可能会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难。有人将这些不如意看作是对梦想的毁灭,而有人则会将这视为实现梦想的阶梯。

被现实打弯了腰不可怕,可怕的是那根支撑自己的脊梁已经折断。只有屡败屡战,斗志才会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愈战愈勇,信心就会一次比一次更坚定。

有梦想很容易,实现梦想却很不容易。纵观古今,那些能够梦想成真的人,无一不是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走得十分艰难,但是他们最终都挺下来了。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光荣之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前女篮教练哈金斯到一所成绩很差的球队执教的故事。哈金斯是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人,他决心在NCAA里面闯出名堂,而且他的思想非常开明,他并不以肤色区分天才,在他的篮球队里,需要的只是胜利。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哈金斯从现实中组织了一群非常有篮球天分的黑人学生作为自己球队的核心,开始了他艰苦的光荣之路。在最初的时候,这些球员不知道职业篮球和街头篮球的区别,而哈金斯总是用梦想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

在经过系统的训练以后,教练哈金斯坚定的信心感染了球队里的每一个人,这支球队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一路闯进了决赛,最后在马里兰大学著名的Cole Field House击败白人先发的肯塔基,获得了1966 NCAA篮球比赛总冠军。这场比赛不仅捍卫了黑人的尊严,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使得美国大学篮球正式进入了黑白共存的时代。

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在美国篮球史上的真实事件。这一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篮球这项运动。当然,推动这一切的就是梦想的力量。因为有梦想,教练才愿意接手一支上个赛季只取得寥寥数场胜利的球队;也正是因为有梦想,在街头打球的黑人愿意承受大量的训练和众人的白眼;还是因为有梦想,最终在决赛中,球队的运动员选择了服从教练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