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海外育儿
49110500000005

第5章 以你为傲

我家的宝贝

——生活在日本的中国娃娃

佑妈

姐姐佑希

2007年1月9日出生

性格-活泼好动

弟弟佑泰

2008年10月13日出生

性格-憨厚老实

我们是一个完全由中国人组成而长期漂在海外的家庭。我们这样的家庭和国际联姻的家庭又不同,国际联姻的家庭会让自己多一个祖国、多一些亲人。而我们,越是生活在海外,越是觉得孤单,越是思念我们唯一的祖国和亲人,从而越是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个暂时漂泊在外的四个人相依为命的小家。

佑希九个月就开始独立行走了。从此以后人生开始坎坷,跌倒又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在这期间,妈妈没有伸过一次援助的手,跌跌撞撞中,一岁的佑希已经走得十分稳健了。

我回忆起这些年来,她带给我的,居然比我给她的要多得多。

佑希已经长成个大姑娘,一双和她年龄不相称的大脚,常常吓到我们。唯一不变的是嘴巴和小时候一样,像抹了蜜一样甜,“妈妈是美女”、“爸爸是帅哥”、“妈妈我爱你哦”、“爸爸我想念你”,常常是被她气得昏头的时候,她总能说出点让你没办法继续发火的话。

最让我安慰的是,她对书的喜爱,一点都没有因为成长而减弱,即使把她带到琳琅满目的玩具店,她一旦发现书架,也会取下绘本,不受周围的干扰,安静地读书。

佑希头发越来越长了,双眼皮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多了,每次出现的时候,我和佑爸都要盯着她看,恨不得把我们眼前的这个小天使含进嘴里还怕化掉。

我们总是亲吻她,以至于她也习惯了,没事的时候突然跑过来撅着小嘴说:“妈妈来,亲一个。”

“谁也别想从我这里抢走我的女儿。”佑爸常常看着佑希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在和不知道多少年后才会出现的准女婿宣战。

佑希无论在各方面都是让我们骄傲的孩子,虽然我们从来没和其他孩子比较过,我们认定了,她一直会,永远都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女儿。

感情细腻,有一点骄傲任性,自尊心强,一颗敏感的心,这就是佑希。

生命的延续真的是一件好奇妙的事,我好庆幸上天从我这里拿走很多,却给了我一个最大的补偿。即使再多拿走些我都欣然接受,因为让我拥有了那么一对可人的儿女。

谁说天上的月亮妈妈不能摘给你们,妈妈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你们。就像佑希浇灌的那盆小花那样,爸爸妈妈也会一直一直浇灌你们,守护你们,支持你。即使将来你们也为人母为人父,妈妈仍然会把你们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代替。

你们就是最棒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宝贝。

我家的故事

中国人学中文

我们家的小姐姐,两岁的佑希刚来日本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扯着嗓门对着意外发现的金发老外大喊:“外国人,外国人”,殊不知自己也是地地道道的外国人。

很多这样中国家庭的孩子,会因为上学后生活圈子都是外国人,而抗拒说中文。虽然父母都是中国人,却不会说中国话,你如果用中文和他对话,他却只能用非中文来回答你。

我和佑爸都不希望佑希、佑泰也那样,我们宁愿他们不会说日文,也希望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当然,我们更希望,既然有这么好的语言环境,何不让他们同时掌握两门语言。于是我和佑爸决定,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对话,完全采用中文。自从佑希进入保育园后,日语飞速进步,整天嘴里冒出的全是日文,但一回家则被要求用中文说话,否则爸爸妈妈都不搭理她。

很多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开口说中文,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没有努力教过孩子中文。我之所以那么有信心说我的孩子即使生活在海外也一样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那是因为我每天都在努力给她营造那样的一个语言环境,除了每天用中文对话外,我从中国带来很多中文绘本每天读给她听,即使是日文绘本,我也会不仅用日文,也要用中文读给她听一遍。所以每次拿到一本新绘本,我都会自己先悄悄试着翻译一遍,然后再会用组织好的中文语言讲给孩子。光靠日常会话学习语言完全不足以吸引孩子,孩子无论学什么都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好听又好看的绘本是学习手段的首选。

身为中国人,不能光满足于发音标准、语法正确。我们五千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整套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理念等令他国无比羡慕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人十分推崇孔子,在日本的书店和儿童电视节目上,经常能看到教孩子读《论语》的书籍和节目。外国人都那么崇尚我们中国的传统经典,我们作为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和教育自己的子孙呢?所以越是身在海外,越是应该注重传统经典的学习。佑希从8个多月开始,断断续续地学习《论语》,起初只是当背景音乐听,不要求她死记硬背,没想到就是那么不经意的学习,终于有一天,我无意间听到她自言自语地说:“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一字不漏呢。她当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不觉得两岁的她能背多少经典有多么了不起,我的目的就想让她养成一个习惯,读经和读绘本一样,听经典和听音乐一样,都是能使人愉悦和收获。如今经常可以看到她那么一个小人儿拿着《三字经》或者《论语》,陶醉地诵吟着,我们也不足为奇了。

姐弟

朋友家才诞生的小弟弟,长得胖嘟嘟,跟佑泰几分相似。我逗佑希:“看,这是弟弟佑泰哦,妈妈把弟弟送给阿姨了。”

佑希低下头,用力掐我的手,分明是满脸怒气。

我看着她快哭了,才说:“妈妈骗你的,不是佑泰,这是阿姨的宝宝。”

佑希听了我的话,不再掐我的手,翘着小嘴看着我:“这不是佑泰,弟弟在爷爷奶奶家。”她终于放心了,妈妈没有把弟弟送给别人,她最喜欢的弟弟安全地待在爷爷奶奶家呢。

当初对于弟弟佑泰的突然到来,佑希有段时间无法接受,不让妈妈抱弟弟,不让妈妈喂弟弟奶,她不能理解怎么突然有个小东西要来跟她一起分享一直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妈妈。然而,跟弟弟生活越久,佑希对自己已经做了姐姐的意识越来越强,早上起来就问:“佑泰呢?”看到妈妈抱弟弟她也慢慢能接受了,还抢着来抱,学着大人的样子,轻轻拍打安慰睡在小床上哭泣的弟弟,跟弟弟一起分享喜欢的绘本,甚至把自己喜欢的零食也非要喂给弟弟吃。她还喜欢弟弟胖乎乎的脸蛋,不停地亲弟弟,还说“弟弟好乖噢,我好喜欢弟弟哦。”

最记得去年圣诞,我和佑爸带她去成都,出发的早晨,奶奶给佑希两盒旺仔牛奶,叫佑希在火车上吃,佑希自己留了一盒,把另外一盒放在弟弟的身边,对弟弟说:“这是姐姐给你的哦,要谢谢姐姐哦。”

那时的她未满两岁,这样的话常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她怎么就能理解,就能那样狠狠爱。她是真的开始把弟弟当成一家人了。

现在我们把弟弟暂时放在中国,每隔两天,佑希就会通过视频和弟弟对话。常常两姐弟在镜头前互相敬礼,惹得全家大笑。弟弟佑泰才只有几个月,或许早已经忘记了曾经那么疼爱过他的小姐姐,然后在姐姐佑希心里,弟弟佑泰的位置是所有的其他的小弟弟都无法代替的。

佑希说,如果弟弟来了,她愿意跟弟弟分享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她的小被子、小牙刷、小碗、小杯子、小饼干。每次在电视上看到东京迪斯尼的画面,她总会安慰自己说:“等弟弟来了一起去米老鼠的家。”

她一定要等着弟弟一起去。

每当这时,我会催促自己赶快把弟弟佑泰也接来,一家人团聚。毕竟我们生下他,有个美好的初衷,我们希望他们姐弟要相依相爱在一起,不希望他们相隔一方孤孤单单地生活。我们希望他们体会到,即使哪一天爱情、金钱、地位、什么都没有了,还有血脉相连的亲人守护着彼此。即使未来有一天,爱他们的爸爸妈妈无法陪伴他们了,他们还可以彼此陪伴对方走更久更久。

因为他们有了彼此,他们将会学会分享,学会谦让,学会不光是得到,还要给予爱。

我家的经验

生活细节看教养

一天佑希最喜欢的朱阿姨接她一个人去阿姨家玩,后来阿姨告诉我,你家佑希真乖,一进我们家,我说这孩子怎么还不进来,原来她一个人弯下腰专注地摆放好自己脱下的凉鞋。她的这些小细节赢得了朱阿姨的芳心。

比起培养一个智商高的女孩,我更注重培养一个修养好的女孩。只有修养好的女孩,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宠爱。

所以我特别纠结佑希的生活细节:

垃圾是否扔进垃圾箱;看完的绘本有没有放回书架;玩完的玩具有没有收拾起来;一早起来有没有和妈妈问好;晚上睡觉前有没有和爸爸鞠躬道晚安;爸爸回家有没有说你回来啦,有没有帮爸爸取下公文包;递给她东西后,她有没有说谢谢。

回家即使家里没人,她都会大声说,我回来啦。饭前合上十指说我开动了,吃完饭一定要端正地又合上十指说,谢谢招待。吃饭的时候不要张开嘴巴咀嚼,也不要弄出很大的声音,要考虑同桌周围人的感受。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捂着嘴,吃容易掉渣的东西时要用另一只手接住。

不要在公众场合大声地说话,不要发出噪音影响别人的生活。在公众场合坐下的时候要用手或手绢遮住自己的短裙,千万不要曝光。用过的餐巾纸尽量端正地折起来,不要把脏的东西让别人看到。

这也不是一个小环境影响到她的,无论做父母的如何努力,如果整个大环境不好的话,全部都是纸上谈兵。我很庆幸能让她一出门就能看到一个干净的社会,整洁的街道,穿着得体的人们,互相谦让,尊老爱幼,没有人随地吐痰,没有人大声喧哗,没有人脏话连篇,公众场合没有人吸烟,吸烟都是到指定场所。大家自觉排队,哪怕是住家楼的电梯都互相谦让。交通工具上没有人打电话,大家都可以得到安静的休息和放松。日本人做事的原则就是,凡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我很高兴能让佑希有这么一个机会在这样一个人文素质极高的社会生活,让她学会忍让、谦恭。

我也常常好奇为什么日本小孩的社会礼节都做得那么好,都那么有礼貌。我想不光是小环境教育得好,大环境也有必然的关系吧。

我的孩子有着特殊的经历,她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是在自己的祖国出生;她虽然应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然而她的语言环境却是日文。她整个成长过程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一家老少都围着转,她身边最亲的只有爸爸和妈妈。在她的世界里,爸爸妈妈便是她的全部和信赖。而我们更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地强大自己,成为孩子坚实的依靠,让她感觉到安全和信任。我们更要给她比其他孩子几倍甚至更多的爱和关怀,当她有一天明白了自己是个异乡客时,她能坦然接受并庆幸这段难得的经历,而不是自卑和孤单。我希望她知道,无论身在何处,亲人的牵挂一直牵着她,爸爸妈妈永永远远都会守护她。

海外育儿经验

风靡日本的最新科学育儿法

最近日本有个70岁的老太太,把全日本所有的年轻父母都吸引到科学育儿的话题中来。她当然不是一般人,她就是日本脑权威久保田教授的夫人。我想稍微对早期教育有了解的父母,都或多或少听过这个人的名字,我这里就不多介绍久保田教授了,还是直接说她夫人吧。

据说这位夫人和久保田结婚后,闲来无事开始研究自己丈夫的著作,然后实践在自己的两个孩子身上,培养了两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又结合自己的育儿经历,独创出一套天才儿科学育儿法。媒体一曝光,电视机前的父母们连连叫好。

天才儿脑训练法(出生后三个月前最重要)

1.给宝宝换尿不湿时,一定要和宝宝说话。

我以前给佑希换尿不湿前会通知佑希:“对不起,妈妈要给你换尿不湿了,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不过一会就好了。”我当时只是站在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说的这些话,没想到也起到了训练大脑的作用。

2.每天和宝宝玩5次以上躲猫猫游戏(双手捂住脸突然打开的游戏,每个地方叫法不同,但都要声色并用),多做几次都可以,直到宝宝没兴趣为止。大人的面部表情一定要丰富,不要只限于一个表情,每次变换不同的表情,会让宝宝运用大脑猜想下一双手打开会是什么表情。

3.给孩子穿色彩鲜艳的衣服。

4.多背宝宝,有助于锻炼平衡能力,发达运动神经。

5.不要对宝宝用婴儿语言,直接和他像成人一样交流,如果非要说婴儿语言,也要和成人语言一起告诉他。

这一点我很是拥护,我教给佑希唯一的一个婴儿语言是汪汪(小狗)。如果家人有时对她说了婴儿语言,我也会当场纠正过来。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听不懂成人语言,其实担心都是多余的。你教他成人语言,他直接学会的就是成人语言;你教他婴儿语言,那么他学会的只是婴儿语言,迟早又要被淘汰,何苦!

6.一定要和孩子朝一个方向教他拿筷子和笔,而不是和孩子对坐,这样会让孩子混乱。

7.经常向宝宝提让他作出抉择的问题,比如“你喜欢哪个玩具啊?”,每次宝宝作出选择都是在刺激大脑的发育。

8.教孩子从10倒数到0,特别是要让孩子意识到零的存在。

我每次上楼梯时都会数数给佑希听,现在佑希能用3种语言从1~10数数(其中中文可以数到20多),虽然不是倒数。看来我现在要注意多让她倒着数。

9.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只有这样才会让你的孩子也学会守约。

10.给小宝宝玩手摇铃的时候,不要太快,而是在宝宝的眼前慢慢移动。

11.训练宝宝“停”,一旦听到停的命令能马上停下活动。

12.尽早让宝宝学会用吸管喝水。

佑希五个月开始使用吸管杯,不到两天学会了用吸管喝水。

13.对宝宝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她。

我在日本儿科医院的母乳室看到这样的标语:请妈妈给宝宝喂奶时,尽量视线和宝宝相对,表情要温和自然。

14.让宝宝闻各种味道,例如苹果、米饭……让宝宝听各种声音,例如流水、吸尘器……不要局限于音乐。

15.大胆地让孩子看电视,孩子会模仿电视里的人物动作,都是在活动大脑。连续看一小时后需要休息。

当然所看内容是需要大人来判断的,佑希从小喜欢看少儿节目,每到那个时间段就守候着电视,跟着音乐扭动屁股,现在2岁多了几乎能唱下节目里出现的歌曲,连下一个会出现的舞蹈动作都能准确跳出来。

16.让宝宝撕纸,报纸、餐巾纸等都行,撕得越细越好。

17.教孩子叠毛巾手绢,不是对折,而是分成三等份折。有助于孩子认识分量大小。

18.家里尽量使用分针秒针的时钟,不要用电子钟。

19.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过多干预,要注意动静结合。

这是我的记录,我的力量虽小,但是书的力量强大,我希望看到了这篇文章的你们,都把它带去给你的亲人、你周围的朋友,一同分享。为了我们祖国的小花朵们,我们都来贡献点力量吧。

我的感悟

全职妈妈的幸福生活

安顿说,大幸福与大痛苦原为一体。说得真好。

当你终于觉得可以离开孩子喘一口气的时候,却发现本以为可以得到的幸福便不再如所预期的那么有分量了。

这是我在把才只有两个月大的女儿扔给公婆照顾后最大的感悟。所期待的自由、空间、事业、追求、成就,就在女儿离开我的那一刻开始,全部都崩塌了。

经历了一番痛苦、矛盾地挣扎后,我流着泪回到公婆生活的那个城市,接回已经6个月大对我完全陌生的女儿,开始了我的全职妈妈生活。

那是一段完全的、真正的、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只有女儿和爸爸妈妈三个人的相依为命的生活。

我最大的转变就是从全职妈妈的生活开始。

那时候女儿小,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满屋子乱爬。我每天清晨6点起床,就是为了在女儿还没醒来之前,擦遍地板、家具、玩具,只要女儿小手摸得到的地方我都要通通清扫一遍。

我一定要在她睁开眼睛后,第一个看到的是妈妈亲切的笑脸,并让她听到妈妈早安的问候。我每天都不停地跟她说话,把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正在做的都不厌其烦地说给她听,我一直以来都把她当成一个能明白事理的成人,就像一个朋友那样,她专心地倾听着,我尽情地倾诉着,彼此都没有嫌弃对方。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从一开始说话就发音清晰,在其他孩子还只会说一些单词时,女儿却已经开始说比较流利的句子,不到两岁就已经唱熟10来首中英文童谣了。

从她自己撑着物体站起来到她8个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支撑自立迈出第一步,她显得特别的勇敢,一个人不停地摔倒又爬起来,我见证到她独立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我比她还要为这一步而开心激动。

因为她,我关心起早期教育来,趁她熟睡的时候我就拼命地阅读这样的书籍文章。我觉得虽然我没有投身于工作,掌握工作上的技能,但是我却从另外一方面丰富了自己,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了解这个社会,我很庆幸生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不用像旧社会妇女那样封闭自己的生活。除了现实中的朋友外,我认识了更多五湖四海的同样战斗在育儿战线的父母,和他们谈天说地,交流思想,探讨人生。

就是因为这些朋友,我在淘宝开了个小店,业余时间做做小生意,不用太认真,女儿第一笔去英文班的学费就是我这个小店所带来的一部分收益。只能当一个业余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为了挣钱而忽略了女儿忘了自己的初衷,所以店开了几年规模依然如旧。

我为女儿写博客,把她的成长点滴,用文字记录下来,让我觉得十分充实。

我开始爱好起摄影,把老公也拉下水,如今的他比我还要痴迷着摄影,我们从拍女儿拓展到拍景色、物品。我们两个常常周末带着孩子去书店,我俩就找名家的写真集看,互相探讨,吸取精华。

所以,如果说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不如说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

我喜欢上烹饪、烘焙,每到周末就烤点小点心给老公和女儿作下午茶,以至于一直认为我没有什么料理天赋的老公对我也要刮目相看。每次看到女儿守在烤炉前那好奇的眼光,出炉时的兴奋,看到她和爸爸争着抢着吃完时还意犹未尽的样子,我都满心欢欣。

我常常带孩子去附近的图书馆,找精彩的绘本回来读给她听,从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到现在2岁都没有间断过每天给她读绘本。女儿现在非常喜欢看书,常常一个人看着绘本讲给我们听,努力把能表达出来的知道的语言都串起来,绘声绘色,让人忍俊不禁。

我开始对以前完全没有兴趣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汽车、传统经典、古典音乐、抽象画。我比女儿还饥渴地吸取着知识,仿佛她才是我的导师,引导我来到这个新鲜的世界,让我对什么都产生了好奇。

以前好像被蒙蔽了双眼一般,现在却豁然开朗。

虽然偶尔也会抱怨没有自己的空间,抱怨没有机会跟老公一起过二人世界,抱怨她为什么总是不停下来,但是我心里清楚,幸福要远远比痛苦多得多,幸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像一块玻璃,你常常会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它明明就在眼前。

我个人很崇尚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或者男主内女主外都不要紧。只是家里面一定要有一个打理好家的人,如果两个人都奔波在外,家便不是家,而是一个回来睡觉的旅店罢了。有了孩子更是如此,比起让孩子享受更多的物质生活,我更加注重孩子的精神生活,那就是妈妈对她的爱,无时无刻的关怀,只有得到足够爱的人,才会形成健全的人格。我非常支持王东华老师的观点,每个母亲都要像服兵役那样服3年母役。

真的,只有当你认真地服这3年母役后,你会发现你的蜕变,重生的幸福。

全职妈妈的生活是琐碎的,是平凡的。

但是如果你认真地担任起这项工作,你会发现它比任何工作都要任重,都要值得。

那并不是一种牺牲,如果你都觉得是在牺牲了,谈何而来的幸福。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在体会,体会并尽情享受着全职妈妈的这段难得的时光,跟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