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4912800000121

第121章 红四方面军(十一)

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留下了红25军75师两个团,红27师3个团共约5000人,以及桃花游击师、黄安等县独立师、团、营、游击队共约万人。这支部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各地群众的配合下,各自为阵,四处打击蒋军。后来形成一支单独的战略力量——红二十五军。

红27师师长徐海东(1900-1970)湖北大悟人。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军,任代理排长、排长,参加了汀泗桥和武昌战役。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回到家乡,任农民自卫军队长。后参加黄麻起义。历任黄陂县赤卫军大队长,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黄陂县独立营营长兼党代表,补充第6师师长等职。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他率27师转移至湖北英山县郊时,蒋军主力截断了他与师主力的联系。为冲出强敌包围,徐海东率身边的第79团退回英山以北。后又与英山独立团和六霍独立营等合编为1个师。不久,鄂豫皖中央分局来信,指示郭述申和徐海东组织鄂皖工作委员会,坚持根据地斗争。1932年10月上旬,鄂皖工委决定组建红27军,刘士奇任军长,郭述申任政治委员,吴保才任副军长,江求顺任政治部主任。辖第79师,徐海东任师长,王建南任政治委员。

1933年1月上旬,郭述申和徐海东率领红79师,带着10000多名干部和逃难群众,艰苦转战一个多月,于1月下旬回到老区。此时,红25军第75师之223团和第27师之80、81团在黄安附近活动,积极寻歼敌军。各地党组织还合编和扩编了一些地方武装。鄂豫皖省委委员、鄂东北游击司令吴焕先经过许多周折,找到了省委书记沈****,并建议省委迅速把分散在各地的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伤病员集中起来,组建红25军。1月29日,****鄂豫皖省委书记沈****在红安县檀树岗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决定重建红25军。30日,红25军正式成立,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全军辖两个师五个团和两个特务营,共约7000人。2月30日,鄂豫皖省委召开紧急会议,愤怒谴责张国焘的逃跑右倾机会主义,进一步明确了独立坚持根据地斗争的思想。会议决定红25军以师为单位活动,并决定以74师1个团,原25军一个营、27军一个团组成红28军,军长廖荣坤、政治委员王平章,全军约3000人,开赴皖西北地区坚持武装斗争。从1933年2月到4月,红25军连续取得了在郭家河全歼敌104旅近3000人,潘家河歼敌一整团,杨泗寨歼敌300余人的胜利,战后,红25军红28军在麻城大畈会何。****鄂豫皖省委决定,将红28军改编为红25军第73师,另将独立第6师第16团改编为第75师第225团,至此,红25军共有3个师10000余人。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戴季英、副军长廖荣坤。所辖第73师:师长廖荣坤(兼),政治委员丁少卿;第74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戴季英(兼);第75师:师长姚家芳,政治委员高敬亭;另重建第82师。被敌占领的鄂东北苏区的大部分地区又逐渐回到红军的控制中。1933年3月10日中央向鄂豫皖省委发出了《反四次“围剿”中的错误及目前军事形势任务的军事指令》,要求红25军夺取七里坪、河口、红安等中心城镇。疲惫无粮的红军,与优势装备的敌人拼消耗43天,未攻下七里坪。然而数十天的断粮,激烈的战斗、长期的露宿、初夏流行的瘟疫,使红军减员与日俱增,再加上当时的肃反扩大化,红军损失7000余人,而且所剩5000多人,也尽是饥疲病饿之兵,已无力再战。在这种情况下,省委被迫于6月13日决定撤七里坪之围。

这期间,红25军不但与敌激战付出了流血牺牲,而且在内部“左”倾错误战线指导下的肃反扩大化中,也付出了令人极为痛心的重大流血牺牲。从1932年10月到1934年11月,鄂豫皖苏区又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肃反”,在党内外大搞逼供信,乱扣帽子,随意杀人、捕人,无辜杀害大批革命同志。当时,鄂豫皖省负责肃反的沈****一次就把一个团从政委到排长都打成“反革命”,加以杀害。特别是在七里坪战役中,肃反扩大化搞得人心惶惶。仅在红25军中便逮捕了3900人,其中被杀2500人。沈****还杀害了红28军军长廖荣坤,皖西北游击司令吴保才,82师师长江求顺,75师师长姚家芳等。还一度解散了红73师和75师的党、团组织。不少被打成“反革命”的红军干部,被绑着跟随红军大部队突围,很少有人动摇和叛变。看到这种不讲政策的乱捕乱杀,红25军军长吴焕先十分气愤地说:“哪有这样的反革命?”副军长徐海东也气愤地说:“我们的同志在敌人的炮火中都冲杀过来了,现在却倒在了革命的枪口下!无辜杀害革命同志,这才是地道的反革命!”

沈****(1902——1933),浙江桐乡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中央宣传部张,1931年在****五届四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同年任****鄂豫皖省委书记,执行了王明“左”倾茂县错误方针和政策,在组织上实行肃反扩大化。红军主力转移后,他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11月,他代表鄂豫皖省委给****中央写报告表示,今后要“洗心革面,重新做起”。不久,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鄂东天台山。

七里坪战役以后,敌人更加猖狂。7月中旬,****鄂豫皖省委在大埠口附近召开会议,对红25军进行整编,撤销第73师,军辖第74、75师,共6个团,约6000人。会议还决定红25军立即转回鄂东北坚持斗争。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了第十四次常委会。程子华传达了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经过敌人四、五次‘围剿’,鄂豫皖根据地受到暂时失败,人力、物力、粮食已空,红25军应离开老根据地,另找地区发展新根据地。至于红25军到哪里开辟新区,中央不做决定,由鄂豫皖省委根据以下三个条件自行选择:第一、地形好;第二、敌人力量薄弱;第三、群众条件好。”部根据中央指示,省委决定留一小部分干部和地方武装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省委同红25军进行战略转移。同时,省委还决定整编红25军,撤销师一级番号,由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委,郑位三任政治部主任,副主任郭述申、供给部部长吴维儒、军医院院长钱忠信。全军3000人。辖第223、224、225团手枪团,全军共2980余人。11月16日,红25军在省委和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率领下,高举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实行战略转移。

蒋介石闻讯红25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北上,急令在鄂豫皖苏区围剿的115师和5支追剿队共20个团兵力跟踪追击;令驻河南的庞炳勋40军、湖北省肖之楚的44师共18个团兵力迎头堵击。企图乘红25军孤军远出之际,包围全歼。

红25军11月16日离开鄂豫皖根据地,飞速向北疾驰,一昼夜行程200余里,在信阳的柳林和双河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鄂豫皖省委立即和地方党组织——****鄂豫陕边区特委接上了关系。

根据特委书记张星江介绍的情况,省委认为:这里离武汉很近,离大别山也不远,且回旋余地小,四周敌人密集,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省委考虑再三,决定继续北上,向河南西部的伏牛山挺进。为了麻痹敌人,部队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由徐海东副军长率223团向枣阳县城佯攻,形成进攻武汉势态,以调动敌人。敌人果然中计,集40军大部、115师、44师和第3、4追剿队20多个团向枣阳攻来,妾图在枣阳与红25军决战,歼红25军与枣阳。可正当敌人锋拥而来时,红25军已调头东进,进入到驻马店西北山区。

就在红25军通过豫西平原时,蒋介石又急令其第40军、116师、35骑兵师115旅及5个追剿队3万多人,前堵后击,左右夹攻,向红25军扑来。11月25日,红25军到达距伏牛山50公里之遥的象河关,敌第2追剿队3个团及骑兵师一部已跟踪而至,向红25军后卫发起攻击。程子华军长命225团誓死阻击,战近2小时,敌人虽未突破225团阵地,但225团却伤亡100多人。程子华命223团接替225团为后卫,由徐海东副军长指挥,掩护全军行动;224、225团为前梯队,开路前进。

前梯队224团未走出十里路,刚到进入伏牛山通道独树镇,敌116师3个团和骑兵团及3支追剿队已先期到达,占领了独树镇及周围村庄,组成堵击线,向红25军前梯队猛烈开火。走在前面的224团,由于雨雪交加,能见度极低,发现敌情较晚,敌人开火以后,又由于地势平坦,224团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加上寒流的袭击,绝大多数战士手被冻得拉不开枪栓,零星打响的火力,根本不能有效的阻击敌人。224团一时手忙脚乱,难以招架,被迫后退。敌人见红军抵抗火力弱,立即发起冲锋,并从两翼向224团包围过来,企图乘224团混乱之机,一举消灭。在这形势十分危急之时,军政委吴焕先率领225团第3营赶来。双方混战在一起,殊死搏斗。

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生死攸关的一次血战。红军虽然人少,处于劣势,但红军不怕死,却是极大的优势;敌人虽然多,但他们没有红军不怕死的精神,又成了劣势。互相拼杀了两个多小时,敌人终于被压了回去,这就是平时说的一人拼命,十人难挡。当时一个红军战士要对付几个敌人,但红军胜利了,就是因为红军不怕死才过了生死关。

红25军进入伏牛山后,很快发现这里不适宜建立根据地。一是人烟稀少,粮食、物资资源极为缺乏;二是统治内乡地区,号称“内乡王”的河南军阀别廷芳在这里经营10多年,反动统治十分严密;发动群众难度大;三是国民党第40军和19路军60师及3支追剿队在周围虎视眈眈。因此,红25军很难在这里立足。省委和军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再向西北行动,到陕西南部山区游击。1934年12月1日,部队从伏牛山区出发,冲破敌人重重包围。越过了“七十二道水浴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翻越了1700多米高的蟒岭,历时一周,到达了陕南洛南县的庾家河。

12月10日,省委和军领导正在开会讨论通过拟定的创建陕南根据地方案,朱阳关堵击红军的敌60师和两个骑兵团向庾家河围攻过来。黄昏时分,凶恶的敌人终于被击退了下去。是役,虽歼灭敌人800多人,可是由于短兵相接,红军损失也很大,军长程子华左手被打断,副军长徐海东被一颗子弹从眼底射入,从后颈出来,重伤晕倒,营、团干部8人挂彩,全军牺牲190多人。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它是在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皖西人民的子弟兵,是几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成为长征先锋。长征途中,抗击了30多个团敌人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更可贵的是: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损失的情况下,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74师,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

红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20倍之敌的围追堵截,长驱千余里,于12月上旬到达陕南地区。1935年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在洛南县庾家河举行会议,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11日部队进行了整编,开始了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

进入陕南之初,红二十五军只有2500余人,在集中主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多次抽调领导骨干和部队去做群众工作,建立地方武装和基层政权。当时,蒋介石还未能统一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军队的指挥。因此,红二十五军抓紧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很快在鄂陕边区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初步奠定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并扩增红军400余名。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区燃起的革命烈火,引起了蒋介石统治集团的恐慌与不安,便急忙调动军队发动“围剿”。1935年1月,蒋介石令驻河南的第四十军两个团和驻湖北的第四十四师,在陕军第一二六旅的配合下,以11个团的兵力对鄂豫陕边区红二十五军发动第一次“围剿”。面对来势汹汹的进攻之敌,红军采用避其锋芒、各个击破的战术,以一部分兵力牵制敌人,主力则迅速由山阳、郧西交界地区北上袁家沟口,突然出现在敌人背后。经过蔡玉窑、文公岭两战,给单独冒进的陕军第一二六旅以重创。

战后,红二十五军乘胜在蓝田、商县、山阳、镇安、柞水5县边区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在陕东南开辟了第二块根据地。接着,又连克宁陕、佛坪两县城,在华阳镇东南的石塔寺附近设伏,歼灭陕军警二旅5个营。战斗结束后,红军在华阳地区建立了7个乡的革命政权,开辟了第三块根据地。4月上旬,红二十五军从华阳东返,在葛牌镇以南的九间房设伏,将一路跟踪追击的陕军警备第三旅两个团打垮,毙俘共1000余人。(杨虎城和途径陕西的红二十五军达成协议,互不进攻,放红二十五军通过陕南。但红二十五军居然违背协定,连续三次伏击,将杨虎城苦心经营的西安警备师的三个旅全部重创,将三个旅长打死了两个,重伤了一个,再一次歼灭杨部数千人。其中让杨虎城最无法接受的是,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处死了他的警备三旅旅长张汉民。张汉民是杨虎城最喜爱的年轻将领之一,是个老共产党员,在杨部期间为****做了好多事情。杨虎城派张汉民率领警备三旅尾随监视红二十五军,就是考虑到这点,认为都是共产党员会好说话,不至于火拼损失实力。但红二十五军在和张汉民达成互不进攻的协议以后,居然背信突然打了个伏击,将该旅几乎歼灭。最让杨虎城无法理解的是,红军俘虏警备三旅1000多人以后,问谁是共产党员,让他们站出来。在张汉民等20多名共产党员站出来以后,全部被以叛徒罪枪毙,而被俘的其他三旅士兵军官却毫发无伤的被放回。还是极左路线在作孽。)随后,红军攻克洛南县城,又在豫陕边区建立了一批区、乡革命政权。广大群众在红军战斗胜利和获得翻身解放的鼓舞下,革命情绪高涨,青壮年纷纷参加红军。红二十五军在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的同时,先后在鄂豫陕边区建立了4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5个县工委,初步建成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下辖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和2个县、13个区、48个乡、31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苏区人口近50万。鄂豫陕根据地的建立,使红二十五军得以休整,并不断发展壮大。到5月初,主力红军增至3700人,另外还有游击师、抗捐军等地方武装2000余人。

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区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连战连捷,使鄂豫陕边区的革命烈火愈烧愈旺。蒋介石大为震惊,紧急调动原进攻鄂豫皖苏区的第六十七军和驻郑州的第九十五师开入陕南,会同第四十军、第四十四师和陕军一部,共30多个团的兵力,发动第二次“围剿”,并限令在3个月内将红军全部消灭。红军对敌人发动更大规模的“围剿”早有准备,决定以根据地作依托,针对敌军运动和补给困难等情况,采取“先拖后打”的作战方针,先诱敌深入,再调动、分散、疲惫敌人,打乱敌人部署,然后集中兵力歼敌一部。

6月初,红军以地方武装袭扰、牵制敌军,主力自郧西向北,转至外线捕捉战机,经商南奔袭荆紫关兵站,缴获大批弹药物资。当敌军蜂拥增援荆紫关时,红军又挥师西行,诱敌进至根据地中心区的袁家沟口一带。袁家沟口是一条长达10多里的深沟,两侧山高林密,我军在预选战场设伏待敌。7月2日拂晓,陕军警一旅进入伏击区,红军突然发起猛烈进攻。顿时,群山军号响,满谷杀声起,各种火器向密集之敌雨点般扫射,红军各连队勇猛插向乱作一团的敌群。经过约10个小时的激战,歼敌1700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缴获轻重机枪40挺、长短枪1600支。红军仅伤亡100余人。袁家沟口战斗后,红军得到了物资和兵员补充,乘胜东进,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致使正准备由西安开往天水的东北军第五十一军紧急改变计划,准备保卫西安。

红二十五军威逼西安的行动,不仅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也有力的策应了中央红军北上的行动。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的两次反“围剿”作战中,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使红军由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屡战屡胜,战果也愈来愈大,并能够在一次战斗中歼灭装备精良的整团整旅之敌,标志着红二十五军领导在军事指挥方面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

1935年7月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地下交通石建民由上海来到红25军军部,带来了党中央数日前发出的几份文件和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动向的消息。省委和红25军自长征出发以来,就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得知党中央和一、四方面军的消息后,鄂豫陕省委立即在子午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25军立刻西进甘肃,牵制敌人,迎接党中央和一、四方面军,并留下郑位三、晨光瑞在陕南坚持鄂豫陕游击根据地。7月16日,红25军约4000人在****鄂豫陕省委的率领下,从西安以南丰峪口出发,继续长征。

8月21日,红25军进至泾川县城西南,冒雨南涉泾川河。当部队刚涉过一半时,突然山洪暴发,咆哮的河水似野马奔腾而下。正在徒步过河的红军指战员不幸被急流卷走一些,军部直属队和后卫223团大部被阻于泾河北岸四坡村一带。徐海东令部队就地宿营,亲自带警卫员前去观察水势。冒雨行军,十分饥疲的红军还未安顿下来,敌马鸿滨的第208骑兵团1000余人,乘机由泾川方向突然围攻上来,企图把红25军后卫部队压在河边背水作战。情况紧急,军政委吴焕先立刻带着军部交通队一百五、六十人,直插敌人腰部,迅速抢占了一座制高点,把敌侧后截成两端。徐海东闻讯,立即跑步到团部指挥战斗。这时吴焕先在与敌争夺制高点的激战中,不幸中弹负重伤。徐海东十分愤怒,率部奋勇向敌人冲杀,敌团长马开基被击毙,骑兵团1000余人全部被歼。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吴焕先光荣地牺牲了。徐海东号召全军指战员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中央。随后,鄂豫陕省委决定徐海东代理省委书记和军政委。四坡村战斗后,红25军经华亭县北上,出凉平,渡泾河,向北前进。

9月7日,红25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今志丹)豹子川。****鄂豫陕省委决定,徐海东任红25军军长,程子华改任政治委员,率领红25军继续西进,与陕北红军会合。1935年9月9日,徐海东、程子华率红25军到达保安西南永宁山,与陕北党组织取得联系。稍事休息后,部队经4天行军于9月18日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平镇,全军3400余人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27军胜利会师。不久,在****中央代表主持下,****鄂豫陕省委和****西北工委在永平镇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撤销鄂豫陕省委和西北工委,成立****陕甘晋省委,同时决定三军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高岗任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75师、78师、81师,全军团共7000余人。红15军团成立后,徐海东、刘志丹、程子华指挥红15军团首战劳山,全歼敌110师,击毙师长何中立;再战榆林桥,歼107师1个团,活捉团长高福源,对第三次“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敌人以沉重打击,并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