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渡赤水
红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发现红军并非强弩之末,战力犹存,于1935年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
3月5日,朱德、******以前敌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开始长征以来第一次联名发报,下达《前敌司令部关于消灭萧谢两师(萧致平第九十六师、谢溥福第五师)的部署》,指示各军团:一、判断周(浑元)纵队肖谢两师共七个团明六日有由长干山向枫香坝、白腊坎前进,万师六个团则有向长干山前进模样。黔敌何知重部三个团将由石坑坳口向大黑水前进。
前敌司令部准备首先消灭肖谢两师,对6日各军团的行动进行细致部署:****的一军团及干部团为右纵队,于拂晓取道花苗田向长干山、枫香坝之间攻击,其第一师应绕至倒流水、李村地域突击敌后尾,以第二师向青坑地域之敌侧击,干部团随第二师前进,统一受林、聂指挥。前敌司令部随一军团司令部前进到白腊坎。三军团为左纵队,以主力三个团经温水沟绕过温水大山西端向倒流水、青坑、养马水,由南向北攻击,以一个团扼守九龙山、白腊坎,正面吸引敌人东进。还明确指示三军团派出小部至太平场以南迷惑并钳制何敌。五军团为总预备队,进至白腊坎附近待命。
****及前敌司令部率领红一军团部队经马坎、八里水向鸭溪前进,顺利进驻乐门城。3月6日,红军一军团与三军团、五军团向长干山、白腊坎开进,结果竟然没有找到周浑元部的影子!3月4日和6日,红军两次诱引鲁班场的周浑元部出击,试图将其引出工事后伏击歼灭。但是老道的周浑元看出了危险,不但按兵不动,还命令3个师立即靠拢并且开始在鲁班场抢筑工事。
****鉴于周浑元不肯出击,提出立即转兵攻打打鼓新场的黔军。****认为,现在黔北形势非常严峻,并没有中央估计的那么乐观。单靠红军的现有实力很难击退中央军的四面堵截,红军不应该急于与中央军火拼,而是应该火速击溃在打鼓新场的黔军,打通从西南到云南的道路,从而摆脱****30万大军的围追,从云南境内渡过长江。这个观点受到大部分红军高层的支持,后来的事实证明,****的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3月10日1时,红一军团****、聂荣臻一个“万急”电报建议中央红军改驻打鼓新场(时属黔西县,今金沙县城)的国民党追剿军王家烈纵队(黔军)。红军总司令、前敌司令部(3月4日根据****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提议成立的)司令员朱德认为:打鼓新场是黔北首镇,又是通往毕节的要塞,黔军比国民党中央军好打,打开打鼓新场有利于中央红军拓展川滇黔边根据地(****中央政治局扎西会议决定创建川滇黔边根据地)基础。
但是,******坚决反对攻打打鼓新场。至于是否因为如果打了打鼓新场,就意味着红军从西南方向突围到云南,这实际就是对******提议的一渡和二渡赤水做了全盘的否定?不好说,反正******坚决不同意发动这场战役,理由是:打鼓新场是固守之敌,红军打了就是攻坚战,不符合运动战的宗旨。******的原话是:“这样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但是,******同时还提出强攻鲁班场!那里驻守周浑元纵队的三个整师——这就不是啃硬的?
周浑元纵队有三个主力师。其中,谢、萧两师共七个团,万耀煌十三师下辖两旅六团,总兵力13个团,比乌江边上作战的五十九、九十三师共六团兵力超出一倍多。周浑元纵队中的谢、萧两师为蒋介石嫡系,其战斗力自不必说,而其中第十三师尤其有特点。这个部队是一支很老的部队,最早的时候与黄埔第一师一起为蒋介石所倚重,它原为鄂军,官兵军龄长,作战经验丰富,现任师长万耀煌为湖北黄冈人,与****同乡,年龄上要长****半辈,是一位身经百战、深通谋略的骁将。该师早已归于蒋介石嫡系,运动作战并不见长,但极善防守,过去在大别山长期与红四方面军交锋。红四方面军在大别山时的作战特点一是运动战,二是攻坚战,最为著名的战术是围城打援,攻坚作战不论其战术运用还是其攻坚能力都在中央红军之上。尽管如此,红四方面军在与敌第十三师作战时,只要它处于防守状态,从来就不敢掉以轻心。
候补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部分中革军委局以上首长开会,专题讨论进不进攻打鼓新场问题。会议从早上开到夜间,******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其余参会首长都赞成****、聂荣臻“万急”电报建议。******来了脾气,对主持会议的张闻天说道:“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了!”(《大长征》·****党史出版社2006年第1版195页)。在座的首长毫不客气地回答******:“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81页)。******离开会议,张闻天搞了个举手表决(电视剧《长征》中有这个场境),结果把******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表决掉了。深夜,******独自一人打着马灯,去到周恩来住处,要周恩来晚一点下发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说服周恩来后,又同周恩来一起去说服朱德。
1935年3月11日一早,周恩来提议继续召开20多人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撤销进攻打鼓新场计划。经过争论,******、周恩来、朱德终于说服参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革军委委员。会后,******向周恩来提出:成立中央新三人团,代表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周恩来将******的提议转达给张闻天。
3月12日,张闻天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提议成立了****中央政治局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1943年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说:“在打鼓新场,洛甫每天要开二十余人的中央会议。洛甫提议要我为前敌总指挥……以后组成三人团(毛、周、王)领导”(《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页)。1959年初努力纠正已发现的“******”的一些“左”的错误的时候,******在讲到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时说:“大多数人也可以搞错的,而一两个人可能是正确的。列宁那个时候有这种情况。我也有许多经验。比如,苟坝会议,我先有三票,后头只有一票,就是我自己。我反对打打鼓新场;要到四川绕一圈,全场都反对我。那个时候我不动摇,我说要么听我的,我要求你们听我的,接受我的这个建议。如果你们不听,我服从,没有办法。散会之后,我同周恩来讲,我说,不行,危险,他就动摇了,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开会,听了我的了”(石仲泉·《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2页)。
苟坝会议成立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935年3月13日,******命令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指挥红十团、红十三团由枫香坝奔袭驻遵义县第十二上区西安镇(今泮水镇西安村)、泮水镇黔军犹禹九旅周相魁团、宋华轩团,佯攻黔西县打鼓新场,是******实施把滇军调出来战略计划之始,目的是把固守在仁怀坛厂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引出来聚歼。彭雪枫指挥红十团、红十三团一举将黔军周相魁团、宋华轩团驱逐到打鼓新场,驻进遵义县第十二中区岩孔场(今金沙县岩孔镇),开展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权。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倾巢而出,向打鼓新场开进;前锋行进到三元洞,发现主力红军没有去进攻打鼓新场,急返鲁班场修筑碉堡、工事固守。
3月15月2时,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和军委干部团各部由现驻地向鲁班场运动,对国民党军周浑元纵队3个师形成扇形包围,拉开决战态势。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因为决策者******热切盼望打一个好仗。由于敌军兵力集中,工坚地利,并不时派预备队反击,红军虽多次突入敌方阵地但始终无大进展,又遭反击退出。激战至黄昏,全军伤亡惨重,疲惫不堪,又得知敌援兵将至,并且,更为严重的是,国民党军第十三师师长万耀煌通过一天战斗,已经摸清了红军的实力,他在以一部固守阵地的同时,亲率一部向东北迂回****右后翼。战局趋于危急,红军不得不撤退。此战的结果,一种说法是:红军毙伤俘敌400余人,自身伤亡达1500余人,其中阵亡480人。还有另一种说法,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清理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达一千余具。总而言之,它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得不偿失之战。
这是******的又一次“走麦城”。上一回土城失利,******认为红军兵力不够集中,这回他吸取教训,集中了兵力,而且几乎是集中了中央红军的全力来打一场攻坚战,可不幸的是,还是进入了一个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误区。
但是,噩梦还没有完,周浑元在鲁班场损失不大,与增援的中央军会合后,开始火速追击红军。
此时,川军则乘着红军打鲁班场兵力不足的时候,一举攻陷了遵义城,中央军其他各部也向红军压迫过来,黔北看来是待不住了。中革军委认为:鲁班场不胜,导致建立黔北根据地的计划失败。为了甩掉中央军的追击,中央决定再次渡过赤水,寻找战机。
3月16日18时,中革军委发出了三渡赤水的行动部署:“我野战军决于今16日晚和17日12时以前由茅台附近全部渡过赤水河西岸寻求新的机动”。鲁班场战役的失败,导致红军被迫第三次渡过赤水,甩掉中央军的追击!三渡赤水,这肯定是******为主决定的!******的最伟大之处,不在于指挥部队多么“用兵真如神”,而是灵活机动的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修正既定的军事尤其是政治方向,最后找到正确。
1935年3月16日、17日,中央红军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县。
四渡赤水
但是渡河之后,红军发现赤水以西形势比鲁班场一带更为严峻!
此时川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叙永,古蔺一线全部县城近一个月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在此处一线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工事,红军北上再渡长江根本没有可能。往南,滇军孙渡的3个精锐旅在扎西,镇雄一带的云贵边境严密布防也有一月,从此处前往云南,然后北渡长江虽然并非没有可能,只怕也没那么容易。严格说,从这时起,红军才算真正于绝境中开始争取主动!
红军三渡赤水仅仅三天以后,3月20日,中革军委以****中央和总政治部的名义向各军团发布命令:要求各部回师东进,四渡赤水。命令口气严厉:“我再西进不利,决定东渡。这是野战军此后行动的发展严重紧急关头,各军团首长要坚决迅速组织渡河,必须做到限时渡毕。”
此时的******已经接受了彭德怀等人的建议,已经决定南下绕过贵阳,渡过黔南北盘江,进入防御空虚的云南。彭德怀的理由是:此时中央军主力都在黔北,川军刘湘处于自私考虑决不会派兵南下,滇军主力又在扎西固守,红军一路不会遭遇强力阻击。
中革军委现在才意识到:由川南渡过长江是不可能的,那么,原来设想经过成都平原和四方面军汇合也就是个无法实现的战略目标了。所以红军必须进入云南,从那里渡过长江上游――金沙江,然后才能继续北上,经过西康省,绕路到川北和四方面军回合,建立川北苏区。但事情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从这时起******真正精彩的指挥艺术才表现出来。也是四渡赤水中唯一军事指挥上的出色之处。
新三人团命令****,派出一个团迅速占领古蔺县城,然后挥师西进,吸引川军和滇军的注意力。而红军主力自22日清晨从二朗滩,太平渡一带第四次渡过了赤水河,从川军和中央军的空档中突出了重围。
26日,红军重新迫近遵义,但是红军并没有在遵义附近停留,而是全军突然转身,火速南下,直扑贵阳。
27日,红九军团接到命令:离开红军主力部队,向西面打鼓新场一带急进,吸引中央军主力。此招极为有效,周浑元纵队被红九军团迷惑,率领大部分主力追赶“红军主力”去了。
31日,红军主力经过江口强渡乌江,中央军此处几乎没有军队布防。
4月2日,红军主力赶到了息烽一线,离贵阳近在咫尺。
好像命运开始照顾红军,此刻的贵阳城中竟然居住着蒋总司令!蒋介石是在之前的3月24日带着夫人宋美龄亲自赶到贵阳督战的,但奇怪的是,红军在3月25日便在密电中通知各军团:老蒋到了贵阳!现在看,当时的******有突袭贵阳,意图实施“斩首行动”的态势!
此时,****主力全部在黔北围剿红军,贵阳城附近只有中央军99师4个团的部队驻守。一些大路资料宣传的是蒋介石顿时慌张,准备逃走。其实不会是这样:蒋委员长的专机二十四小时待命,老蒋可以随时离开贵阳,用不着急于逃命。而且蒋介石何人?岂能判断不出红军没有攻打贵阳的可能性?贵阳城墙坚固,有近万中央军驻守,没有重武器的红军就算打,能打下来吗?再说,作为国民政府的军事领袖,蒋介石也不愿临阵脱逃,所以决定:坐镇贵阳,稳定军心。为了避免万一,蒋介石命令离贵阳最近的滇军孙渡部3个旅火速增援贵阳。
一些史载断言――尤其是回忆录、所有的影视作品――说******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是刻意把滇军孙渡部从云南边境诱引到贵阳,为红军进入云南让开道路。但仔细研究当时的军事布防图,就会发现:孙渡驻守的是云南最东南端的扎西和镇雄,而红军突破的地域是滇东的盘县,二地距离甚远。而且孙渡的目的只是固守滇东南,至于滇东昆明一带则由另外的滇军防御,所以孙渡是否北调入黔,和红军之后进入云南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贵阳的蒋委员长却是破船偏遇顶头风:4月3日,贵阳附近的部分黔军竟然哗变!开始攻打贵阳附近的飞机场。此时的蒋介石才真正有些急眼了,因为贵阳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夫人宋美龄和十多名中央高级官员,岂能让叛军给一锅烩之?于是,委员长亲自去检查城防情况,与此同时,心腹大将陈诚则找到贵州城防司令王天锡,让他立即准备两顶轿子和20名忠实可靠的向导,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
但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红军并没有攻打贵阳的计划。4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贵阳南下,18日渡过北盘江,6天后进入云南境内。最出彩的是作为诱饵的红9军团,竟然在周浑元纵队的尾追下击溃了打鼓新场附近的黔军5个团,随即火速西进,也一举摆脱了中央军的追击。
自此,红军四渡赤水行动结束,最终成功的甩掉了****20多万大军的包围圈,突入云南境内,四渡赤水的“落幕战”算得上精彩超常。
但是,红军第四次渡赤水之后,由于急行军数百公里,减员也非常严重:据史载,红军渡过云南金沙江的时候,全军大约剩下25000人,但是红军在云南并没有和滇军有过什么战斗。也就是说,四渡赤水的七十天内,红军损失了大约1万多人。其中战斗伤亡之外,估计不少于4000人都是在高强度的急行军中掉队或是累毙于途中!当然,非常时期,有少数开小差的也属正常现象。看来“四渡赤水”不是什么神机妙算,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用兵真如神”之事实,红军的最高统帅只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的变换决策。而且其中的许多决策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只是这种错误得到了及时的修正。
可以说,是******使红军又恢复了随机应变的战风,而彭德怀和****等人实际上为这种修正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