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
49130500000027

第27章 涤荡心灵,放下负累(1)

有的人在感情上总爱犯糊涂,生活中忙碌,职场中沉浮,人生中迷茫,皆因放不下那颗“执着”心。因为他们太过于执着,所以心中负担累累。他们需要放下莫名的执着,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放下爱恨情仇,让自己享受人生;放下生老病死,让自己活在当下……放下一切早该放下的烦恼,静下心来好好地洗涤心灵的污垢,让自己挣脱烦恼,享受自在人生。

给心灵洗个澡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外出化缘的小和尚回来了。刚走进寺庙,他就在禅房门口看到老法师正端坐在阳光下晒太阳。小和尚感到非常惊讶和不解,于是他走上前去,低声问道:“师父,您这是怎么了?坐在这儿晒太阳。”

“没怎么,我正沐浴、洗涤呢。”老法师心平气和地说。

小和尚一脸疑惑,就回寺院内转了几圈之后,又回到老法师的身边,凑过去问老法师:“师父,没看到您沐浴、洗涤呀!”

“我是在沐浴、洗涤自己的心灵啊!你当然看不到了。”老法师安详地说。

小和尚的好奇心上来了,他想探个究竟,长点见识,就又打破砂锅地问道:“怎么为自己的心灵沐浴和洗涤呢?师父能否开导开导弟子?”

老法师就说:“点燃一颗感恩戴德之心,在自己的心底煮沸半腔开水,再加入仁义、孝悌,甚至反思、忏悔等几味名贵心结,便可以为心灵药浴了。”

是的,在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人们的心灵难免会受到利益、名誉等各种各样的诱惑,使自己的心灵蒙上厚厚的尘埃。如果我们也能像老法师一样,经常自觉地、及时地给自己的身心沐浴,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不会迷失,我们的心灵就会亮丽如初、圣洁高尚。

如果我们常常为自己的心灵沐浴、洗涤,清洗风风雨雨的尘埃,就能让自己做自然的事,享平常的福,这是人生一大幸事。

人在尘世中穿行,怎会不染尘灰?手脸如此,心灵也如此。满脸尘灰难免不雅观,如果心灵上有了尘垢,则表情难免暧昧,行为必定乖张,一不留神就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所以,人需要洗手洗脸、洗衣洗澡,也需要时不时地去洗涤一下自己的心灵。

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日在佛堂里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在佛堂里打坐呢?”

“我参禅啊!”弟子说。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慧能禅师解释道。

“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定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又迷茫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象,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着于人间的物象,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象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象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变得模糊不清了。”弟子躬身问:“那么,我应该怎样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心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财富、成就、名位和功勋对于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的灰尘与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慧能禅师的话像暮鼓与晨钟一样唤醒了弟子。

心迷就会苦,心悟就自在。心善即天堂,心恶即地狱。人的观念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会错误。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炼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该执着的才执着

执着让一个人总是得不到解脱,古往今来,必定如此。执着在某些时候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执着未必是件好事。唐代著名高僧寒山禅师作的《蒸砂拟作饭》的诗偈,正含此意:

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

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

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

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

寒山禅师的这首偈中的“蒸砂作饭”、“临渴掘井”指出参禅若寻不得正确途径,即便是有执着精神,也必然是南辕北辙,一事无成。

神赞和尚早年在福州大中寺学习,后来外出参访的时候遇见百丈禅师而开悟,随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寺院。他的师父问:“你出去这段时间,取得什么成就没有?”神赞说:“没有。”还是照着以前的样子服侍老禅师,做些杂役。

有一次师父在洗澡,神赞趁给他搓背的时候说:“大好的一座佛殿,可惜其中的佛像不够神圣。”见到师父回头看他,神赞又说:“虽然佛像不神圣,可是却能够放光!”

又有一天师父正在看佛经,有一只苍蝇一个劲儿地向纸窗上撞,试图从那里飞出去。神赞看到这一幕,禁不住作偈一首:“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他的师父放下手中的经书问道:“你外出参学期间到底遇到了什么高人,为什么你访学前后的见解差别如此之大?”神赞只好承认:“承蒙百丈和尚指点有所领悟,现在我回来是要报答师父您的恩情。”

神赞见到师父为书籍文字所困,不好意思直接点明,只好借助苍蝇的困境来指出师父的不足。文字语言都是一时一地的工具,事过境迁再执着于文字,就如同那只迷惑的苍蝇一样总是碰壁。

如果一个人能够放下心中的那份不必要的执着,破除心里的固执念头,人生将会少许多烦恼、多些成功。相反,如果我们过于执着于那些本不该执着的事情,我们将会迷失更多的人生。

某大学里有一对大学同学,他们彼此深恋着对方,后来因为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闹翻了。毕业后他们天各一方,各自走过了一条坎坷的人生旅途。他们的婚姻都不太美满,所以时时怀念年轻时的那段恋情。如今他们都老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又相聚了。

他问她:“那天晚上我来敲你的门,你为什么不开门?”

她说:“我在门后等你。”

“等我?等我干什么?”

“我要等你敲第十下才开门……可你只敲了九下就停下来了。”

现在一切都晚了,这个女人为这事后悔不已。她后悔自己过于执拗,她完全可以在他敲第九下的时候将门打开,或者在他离去时把他叫回来,这样她已经很有面子了。为什么非要坚持等那第十下不可呢?

这段遗憾仅源于女人过于执着那多出来的一次敲门而已。其实,人生有很多无谓的错过,有时是因为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诩为“执着”。我们执着于名与利,执着于一份痛苦的爱,执着于幻想的美梦,执着于空想的追求。数年光阴逝去之后,我们才枉自嗟叹于人生的无为与空虚。我们常常自我勉励:“我想当科学家”,“我一定要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可是很多时候,这些理想与追求反而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负担,好像冥冥之中有人举着鞭子驱逐着我们去追求一些我们可能永远也追求不上的东西。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选定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如果目标不合适,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蹉跎岁月,徒劳无功,还不如干脆放下。

星云大师说: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是的,执着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好事,只有在该执着的时候就执着,这才是坚持;如果在不该执着的时候还是执着,那就是固执己见。

放下精神负担

一位禅师与一位世俗人的对话:“禅师,你用功参禅打坐,是在修行吗?”

“是的!”

“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任何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是否也可以说跟你一样,算作修行呢?”

“不。”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吃的时候并不是在吃,而是在想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使自己被扰乱。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也不是在睡,而是做梦,想许多事情,所以他们与我不同。”

懂得修习禅定的人,首先要做到排除杂念。所谓万法归一,就是把许许多多的杂念收缩到一个点上,就在这一念集中处,寻找究竟。所以说,禅师在吃饭、睡觉的时候,杂念都被排除了。

临济宗的一位禅师有句名言:“无事是贵人,但却莫做作。”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无事”这句话,以表示“安然无恙”的意思。但在禅语中,却具有另一种特殊的含义。

从禅者的本意来说,是指不求佛,不求道,以及不向外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临济禅师所说的:“求心不歇即无事!”

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在佛典中,经常会见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心的锻炼,培养出刚直、纯真的人性,因此不必向外求,不要光谈理论,而要亲身去体验实际的感觉与情境。

其实,人生众多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强加上去的。佛之所以没有烦恼,是因为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下了,包括金钱、名声、色相、争执等,当然自身也就会轻轻松松、开开心心。

有一个年轻人背着个大包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说:“大师,我是那样地孤独、痛苦和寂寞,长途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了双脚和手,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地呼喊而沙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目标?”大师问:“那么,你的大包里装的什么呢?”年轻人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它,我才走到您这儿。”

于是,无际大师带着年轻人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年轻人惊讶地说道,“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于是年轻人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也比以前快得多了。

我们很多人都背着沉重的包袱过日子,这使我们痛苦不堪,要想摆脱烦恼,快乐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包袱。有些人同样是在吃、喝、睡觉、生活,但却没有烦恼,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放下的乐趣。

不要有挂念

人们之所以烦躁、不安,甚至有时候还会狂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精神的束缚,放下了,才能使精神得到解脱。

有一个吸毒者,被关在戒毒所里。他住的房子空间非常狭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不自在又不能活动。为此,他的内心充满着愤慨与不平,倍感委屈和难过,认为住在这么一间小房子里,简直就是人间炼狱,所以他每天就这么怨天尤人,不停地抱怨着。

有一天,这个小房子里飞进来一只苍蝇,直绕在他耳边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又加上这讨厌的家伙,实在气死人了,我一定非捉到它不可!

吸毒者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捉到它时,它就轻盈地飞走了。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一扑。捉了很久,还是无法捉到它。他这才慨叹地说:“原来我的房间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可见,外面世界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胸襟宽阔的人,纵然住在一个小小的囚房里,亦能转境,把小囚房变成大千世界;如果一个心量狭小、不满现实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楼里,也会感到事事不能称心如意。

正如无门禅师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们每一个人,不要总是计较环境的好与坏,要注意内心的解脱与宽容,所以内心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这些重担与压力,使很多人生活得非常艰苦。在必要的时候,放下不失为一条解脱之道。

熄灭心中的怒火

赵德龄在自己的花园里栽种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她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

赵德龄非常高兴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繁重的家务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赵德龄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的最底端剪去一小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