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一步登上天,但是只有时机成熟了,才能达到一步登天的愿望;如果时机不成熟,再着急也是无济于事。做任何事情都要厚积薄发,时机未到时,静若处子,沉心定气,卧薪尝胆;一旦时机成熟,动如脱兔,灵敏应对,抓住机遇,扶摇直上。
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
人们都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流水在河流中缓缓行进,在碰到有抵触的暗礁或障碍物时,缓缓的流水的活力突然被激发释放,水流的流速反而加快了。坚强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一时失利时,也是这样顽强和充满活力。
从前,在一个偏僻深山的寺庙里,有位归省禅师,他担任这座寺庙的住持已经很多年了,可谓德高望重。住持,是一寺之首,故由年高德劭的归省法师担任。虽然他地位崇高,一般不负责实际日常工作。负责日常事务的是监院,俗称“当家的”,主管全寺经济收支。在这个寺庙里,法远和尚因为善于精打细算,能够合理安排膳食,归省法师就任命他做监院。
平日里,寺庙的僧人们受佛教戒律的约束,过着清苦禁欲的生活。饭菜品种,多为大烩菜,用植物油,杂以山药、豆角、白菜等,并佐以金针、蘑菇、粉条等,称为罗汉菜。主食以白面、小米、莜面、玉米面为主。
有一年,遇上大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这个寺庙的生计不管怎么精打细算,还是个大问题,因为没有进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平常时候,寺庙的少量土地大部分给当地农民租种,僧人也自耕自种,并且,常有善男信女布施钱物,寺庙僧众生活亦无困难。甚至还有余钱用于做功德善事,维修寺庙。
可是,眼下大旱时节,信徒们自己的生活都没有着落,哪还有多余出来的奉献给寺庙呢?寺里的僧人们只好每天喝能照见人影子的稀粥,吃从地里挖的野菜,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还有人出现了浮肿的症状。
有一天,住持出寺化缘。法远看众人都饿得眼睛昏花、少气无力,就召集大家拿出库里储藏的面,做起馒头来。馒头还没蒸熟,不知怎的,刚出门的归省禅师就回到了寺庙,僧人们吓得面色苍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归省禅师发现法远把应急的面粉都用来做馒头了,不由得发起火来:“谁让你们这么干的?这日子还过不过了?都一下子做成馒头了,以后还用什么斋?”
法远见老禅师稍微平静了些,走过来说:“这事是我的主意,弟子们都饿了这么多天了,面黄肌瘦,我看大家可怜,就把应急的面擅自拿出来做馒头,让大家增加些体力。我考虑不周,这样的大事没有请示您,而是擅自做主,请师父谅解。”
法远毕竟年轻,没有经历过饥馑荒年,不知道荒年应当怎么应对;老禅师却明白眼下形势的严峻,如果不勒紧腰带,恐怕难以渡过难关。老禅师刚才出寺化缘,想到一般百姓也在挨饿,才半路上折转回来。所以,老禅师严厉地发话:“依照戒规打二十大板,打出寺门!”
法远带着身上的伤,神情沮丧地离开了寺庙,他的身影渐远渐小,消失在了山雾中。
寺庙的僧人们继续在饥饿难耐的考验下苦熬。有一天,归省禅师偶然发现寺庙的后院墙外有个人躺卧着,起初还以为是附近的山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前些日子被驱逐出去的法远。
原来,法远那天并没有走远,他想来想去,还是没有下山,而是悄悄回来,在寺庙后院靠墙搭了个小棚子,在一个小角落栖息了下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冰雹雨雪,他都在诵经念佛,不曾有一日懈怠。
归省禅师看见是法远,便问他:“你在这里住了多长时间了?”
“少说也有大半年光景了。”
“这里是寺庙属地,不能白住。交地租了吗?”
“没有。”
“没有交地租你就这样胆敢常住!你要在此地住下去,就赶快补交地租!”
法远没有多说什么,他心中对老禅师充满尊敬,所以,老禅师这样吩咐了,他就努力想办法去。他托着钵默默地走向山下,走了不知多少天,到了人口密集的市镇,在那里为人诵经做佛事,得来的钱一分也舍不得花掉,都拿回来交了地租。
归省禅师看法远的行事,心中高兴。后来,归省禅师圆寂后,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成为了一代禅师。
生活中的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事情的成败以结果为断,中间的波折不足为论。人人都会遇到挫折,都会做错事,可是,在挫折和打击面前人们的态度大不一样。有的人十分脆弱,一次打击,就把他击垮了,从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愈挫愈勇,再鼓起勇气向前走,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成功。要结出甜蜜的果实,果树不仅仅需要阳光的恩泽普照,也需要在暗夜中温度低的时候将营养转化为糖分,白天夜间温差愈大,结出的果实越甜蜜。一个人良好品性的养成同样不仅仅需要关怀指导,也需要考验和困难的历练。
放下才能得到解脱
人生在世,几乎所有的苦恼都来自于拿不起,或放不下,或二者兼而有之!于情于事,于权于利,于人于己,皆是如此!这就是生活中,之所以有的人活得特别轻松,而有的人活得特别累的原因。活得轻松的人是拿得起、放得下,而活得特别累的人是拿得起、放不下。生活中有很多事不得不放弃,也不得不放下,放弃应该放弃的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人生在世,大致有如下几种活法:拿得起放得下,拿得到放不下,拿不起放得下,拿不起放不下。唯独拿得起又放得下,才能成就最完美的人生。
但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却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生活中不顺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让它过去,不放在心上。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财宝到处收购快乐,可是他旅游了十年,走遍千山万水,也没能买到快乐。
一天他在山路边休息,刚好有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于是上前问道:“我是个很有钱的富翁,世界上没有我买不来的东西,可我就是活得一点儿都不快乐。我已经走遍了世界各地,至今一无所获,你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快乐吗?”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慢慢地擦去汗水,舒心地笑起来:“快乐其实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啊。”
富翁顿悟:“原来放下身上的重负就是快乐,我背着这么多的财宝,到处旅游,总是担心被别人抢走,被别人骗去,从不敢放下,哪儿能得到快乐啊!”
执着这件事情是很微妙的,有时候是故意的,有时候不由自主。好比说,有的人,你每天都和他见面,却连他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都记不住;有的人,虽然你只见过他一面,却怎么都忘不了他,甚至一辈子都记得他,这就是执着!因为心里面有爱、有欲,所以对同样的东西产生了不同的念头。一旦你把世俗的杂念抛开,你就会发现,哪里有执着啊?
著名禅僧原坦山在年轻的时候就悟道很深,经常做一些别人看起来很怪异的事情。
一天,原坦山和一位师弟一起下山,经过一条小河时遇到一位漂亮姑娘。
因为刚刚下过雨,河水虽然不怎么深,却很混浊,也没有木桥,姑娘就被困在了河边。
原坦山看到姑娘一脸焦急而窘迫的神情,上前施礼问道:“请问姑娘,是想过河吗?”
“是呀,”姑娘点点头,无奈地回答,“水太脏了,我怕把衣服弄脏了……”
“姑娘莫急,”原坦山安慰她道,“贫僧抱你过河,好吗?”
姑娘等了好久才遇到有人帮忙,而且是个彬彬有礼的和尚,略一迟疑,就点头应允了。
于是,原坦山抱起姑娘就走。到了对岸,原坦山轻轻放下姑娘,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就若无其事地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