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实例
(1)高考对于我这个农村孩子来说,是唯一‘脱掉农装换西装’的出路。经过高考战场的厮杀,我的成绩上了二本线,超30多分呢。老师说,你这个分数在二本里有优势,可以报个在省会城市的大学,而且还可以学个好专业。
于是,我把范围圈缩小,专挑以省级行政打头的大学,最后把目光锁在了山东的这所理工大学,因为我学的是理科呀,理科生当然要报理工大学了。
至于专业,想必学校既然叫理工大学,专业应该是都不错的,不是跟数理化有关系,就是跟工厂有牵连。看到招生计划中排在第一的是‘资源工程’,我就毫不犹豫地把它圈住了。
7月中旬,我收到了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才发现学校的地址不在济南,而在离济南上千里的一个小城市。唉,小城市就小城市吧,总比我们县城大吧。
军训了两个星期后,我们开始上课,这时候我才知道,所谓的资源工程专业原来是研究土地资源和环境面貌的,而土地资源实际上就是研究农村耕地利用、盐碱地的改造。唉,转了一圈我还是没脱离农村呀,打死我我也想不到,这理工大学怎么跟农田勾连上了。后来参观校史展才明白,这个学校的前身居然是一所农业工程学院,几年前才与当地的电大、职大、师专等几所大中专学校合并成大学……
(2)小孙是北京林业大学园艺专业的学生。当年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的理想是做园林设计工作。翻开厚厚的填报志愿名册,一看到“园艺专业”4个字,小孙高兴得不行了。在他看来,“园艺”应该是园林艺术的合意,就毫不犹豫地选报了园艺专业。
入学后,小孙才发现,园林专业与园艺专业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专业:园林是培养园林设计师的专业,园林设计师的工作是用植物来营造怡人的绿色空间,创造四时有景,三季有花的美好环境。园林专业需要学习建筑制图和园林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植物功底;而园艺指的是园艺作物。蔬菜、果树和观赏植物都是园艺作物,园艺是学习园艺作物的生产、栽培、销售及应用的学科。
实例分析
古人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以表达对自己姓名和信誉的珍视。然而眼下,不少高校专业由于自身发展和建设不足,或被迫或自愿地“改名换姓”,希望以此招徕优秀生源和方便毕业生就业。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高校随时可以给自己的院系改名。于是创意便纷纷涌现,特别是一些颇具时代感的专业,其名称大多是进入21世纪后才与时俱进的。改名的原因只有一个,希望通过改名来改变专业的“命运”——方便招生和就业。
实事求是地说,改名后的专业多数还是比较“名副其实”的,也就是说,考生看见专业的新名字,即使不能马上“心领神会”,起码也不至于引起误会。然而也有一部分专业,新名字充满了高科技的概念和术语,反而掩盖了专业实体的真实面貌。如果考生对此仍简单地“顾名思义”,就会像第一个案例中的考生一样,“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高校700多个本科专业中,也有一部分专业是从原有专业上衍生出来的“同胞兄弟”。如果单从专业名称上看,它们长得极为相似,往往只有一两个字之差。考生一不留神,就会把它们混为一谈。像第二个案例中考生小孙所报的“园艺”专业,属于“植物生产类”专业,而“园林”专业则属于“环境生态类”专业。
如果想避免“乱点鸳鸯谱”造成的遗憾,考生和家长就应该摒弃个人的主观臆断,多注意对院校专业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了解欲报专业的真正内涵。
吕老师提醒
1.专业改名规则
(1)小改大
例如:气象改成大气科学;新闻改成传播学;通信技术改成通信工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压力加工、粉末冶金、腐蚀与防护等专业,都改成金属材料工程;微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物理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专业,都改成电子科学与技术。
(2)土改洋
例如:贸易经济改成国际经济与贸易;思想政治教育改成国际政治;石油勘探改成能源工程;机械维修改成机械自动化;采煤改成安全工程;动画改成数字媒体艺术;城镇建设改成城市规划;风能与动力工程改成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3)系改院
例如:中文系改成文学与传媒学院;教育系改成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系改成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系改成电子信息学院;化学系改成化学与材料学院;地理系改成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英语系改成外国语学院;生物系改成生命科学学院;无线电系改成通信工程学院;音乐系和美术系改成艺术学院。
2.最容易误解的专业
(1)信息与计算科学
又是信息,又是计算,肯定是搞计算机研究的。谁不知道,在信息化时代,不懂计算机的人就是一个现代“文盲”。可是等你进入大学以后才发现,这个专业怎么设在数学系?
这个专业本来就是属于数学类的一个专业。与纯数学不同的是,它研究的是如何算得更快,讲究的是计算技巧,注重的是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既然属于数学系,它开设的课程当然也多与数学有关,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泛函分析、复变函数、数学模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当然,计算机课程也是有的,像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不过,这些课程都是学习计算机的最基本知识,几乎所有的理科专业都要学习这些课程,它跟计算机一类的专业,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从人才“出口”方面来说,这个专业除了有很高的保研和考研概率之外,在人才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竞争潜力。毕业生可以在科学计算、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应用、工业、经济、金融、保险及政府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处理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科学计算及实际应用研究等工作。当然了,如果你愿意“为人师表”的话,许多新升格的本专科院校的数学系也在等待着你“传道解惑受业”。
相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统计学、数学基地班、数理试点班。
(2)生物医学工程
是生物科学?还是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抑或是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给人治病的吧?毕业以后肯定是到医院工作,当一名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了。
先肯定地告诉你,这个专业既不属于生物科学类,也不属于医学技术类,而是属于工学里的电气信息类。该专业是随着电子学、材料学、工程力学、信息科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以应用基础性研究为主,其领域十分广泛,并在不断扩展。现阶段它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治疗与康复的工程方法等,而微创伤手术、老年医学、家庭健康监护和远程医疗等技术,也正在成为该专业新的研究领域。
学生毕业后大多到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研究等工作。不过,如果是从医学院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到医院和医学研究部门从事医用工程方法设计、解决临床医学问题的研究工作,或从事临床医学工程的管理工作,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
(3)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这个专业名称让人想起人力资源管理。现在好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都是实权部门,专门负责人员招聘、职业培训和工资调整,那学习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将来毕业后一定是专门负责计算机网络管理了。
其实,这个专业跟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管理两个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而跟你永远也想不到的图书馆学专业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说是亲密无间。
南京大学是我国高校中最早设有图书馆学专业的大学之一,1988年该校率先将图书馆学系更名为文献情报学系,1992年又更名为信息管理系。自此,全国各高校中凡是设有图书馆学专业的院系,都陆续与“信息管理”挂上了钩,并纷纷增设新的专业方向,如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等。不过,无论何种专业,各校在颁布招生计划时,大多冠以“信息资源管理”之名。
既然改了名,课程结构也必然会有适当调整。除了压缩传统的课程外,以下课程成为该专业的新宠:管理学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信息资源组织、信息分析与预测、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资源服务、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管理技术、数字图书馆技术、图书营销学等。
相近专业:信息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编辑出版学。
(4)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
这个专业的名字虽然比较新,实际上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专业。它的前身是地理系,属于地理科学类专业。在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农林类大学里几乎都设有此专业。
名字虽然改了,但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上还是原来的内容: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测量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普通生态学、植物学、土地资源学、城乡规划与设计、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土地评价与管理、遥感技术、区域分析与规划、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管理学原理、城镇工程绿化技术、建筑工程制图、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等。
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各级政府和农业、交通、土地、环境、城建等管理、规划和科研部门输送从事土地、环境、城乡区域规划管理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人才。另外,跨专业考研深造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近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等。
(5)地球物理学专业
看见“地球”二字,就想起了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天文学及航空航天科学;再加上“物理”二字,更是令人感到高深莫测,用物理学研究地球,这得需要多大的学问呀!
不错,在北京大学这样一流的高校里,地球物理学专业确实跟航空航天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有关系,但是在其他综合性大学和地矿石油类大学里,该专业基本上跟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没多大区别。
这个专业原来就叫地质系,后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急剧膨胀和招生人数的几何状增加,多数高校都改成了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在学院里面设若干个系,如地球科学系、油气资源系、信息工程系等,然后再在每一个系下面设若干个专业,如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等。
由于该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型比较强,学生毕业后大多在资源能源勘察、近地表工程勘察、地震分析预报、冶金矿产资源及石油勘测等领域就业,工作单位基本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国字号”或“省字号”,其薪酬待遇也令其他行业难望其项背。不过,因为这个专业一般都在野外作业,与在写字楼里的白领阶层不可同日而语,尽管生活条件不一定比城市差,但劳动强度要比一般专业大得多,所以,如果你是个女生的话,就要慎重报考了。
相近专业: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3.最容易混淆的专业
(1)动物医学VS动物药学
同学们对动物都不陌生,除了电视上的“动物世界”以外,我们身旁养宠物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是,要说起跟动物有关的医学专业,你就不太熟悉了。而且这个专业还是个“双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这两个专业都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它是生物医学及社会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兽医”,学习的课程也多与“兽医”有关,如兽医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兽医传染病学等。而动物药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工程师”,即将来能胜任动物药品及添加剂的研究和生产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学课程主要有:动物药理学、动物毒理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动物免疫学、兽医生物制品学等。
另外,动物医学专业由于沾上了“医学”二字,所以有的院校学制是5年。也就是说,有一年的时间安排你下去见习和实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有的院校甚至还开设了7年制本硕连读专业。而动物药学专业则与普通的理工科专业一样,学制是4年。
这两个专业都不是热门专业,给动物当“医生”或“工程师”也不是多数人心目中理想的职业。然而,动物也是有情感的生物,当你真正走进这两个专业之后,面对一个个鲜活可爱的生命时,就会明白它们的真谛了。
(2)电子信息工程VS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一般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指的是早年的“无线电”专业,研究的主要是无线电波、电路与系统,如今,这个专业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偏重于生产实践的专业。
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指的是物理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等专业,研究的主要是微观领域中的电现象、电性质及其制成器件后能够实现的功能,偏重于理论研究。当然,由于名字还带有“技术”二字,所以它也不是纯理论性的专业,学习中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操作中去。
两个专业本科毕业时授予的学士学位也不一样,电子信息工程一般授予工学学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授予的则是理学学位。
面对一个带有“电子”、“信息”这些字眼的专业,恐怕没人会怀疑它们将来的前途。这两个专业招生时都是热门专业,大学毕业时,人才市场上招收该专业人才的单位也比比皆是,既有赫赫有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作坊,不同的院校“出身”,不同的公司企业,不同的大中小城市,就业环境和薪水待遇会有天壤之别。也就是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不是非常挑剔的话,找一个专业对口的“饭碗”还是绰绰有余的。
(3)生物科学VS生物技术
这两个专业都属于生物学,两者的基础学科极为相似,比如都要学习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等课程。不同之处是,生物科学专业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掌握,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而生物技术专业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在试验中的应用,其闪光点在于充分发挥生物科学的优势,将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
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先导学科,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其中,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
尽管这两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还比较滞后,尤其是生物技术产业还只是初级孕育阶段。长期以来,这两个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很多人选择了考研和出国,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大多到中小企业就业,而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则只能到中小学去应聘。
除了这两个专业之外,生物学还衍生出了许多更“细致”或更“前沿”的专业,如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生物系统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这些“多黄蛋”的产生,一起推动着生物学界向前发展。
(3)金融学VS金融工程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学是经济学的分支,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金融领域中的扩展与应用,但是,由于金融产品、金融运作的技术性与风险性,使得对金融学的研究,不仅运用了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也引用了社会学、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使金融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在大学里,金融学专业主要是学习和研究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银行计划、信贷、结算、证券交易等业务知识和技能,懂得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金融工程是近年才在国内兴起的一门学科,是金融学、信息学、工程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领域中涌现的一门最尖端的学科。它将复杂的数理分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系统工程等导入金融领域,使金融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出现了更广阔的外延与内涵。
金融工程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性,就是在现有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打个简单的比喻,假如把几卷布匹放在我们面前,金融学会利用布匹的转让、出售等手段实现其最大价值,而金融工程则会将布匹制成衣服或其他布艺产品,从而实现其新的价值。
这两个专业都是和财富打交道的学科。人们普遍认为,学这个专业将来肯定工资高,待遇好。用许多考生家长的话说,“能进银行,还怕缺钱吗?”其实,金融单位不仅仅指的是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都是这两个专业毕业生的用武之地。
如同一枚硬币总有其正反两方面一样,金融单位的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并肩战斗”的,君不见,古往今来,无数人在金融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折戟沉沙。2008年以来刮起国际金融风暴,更使金融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遭遇不小的冲击,但是,金融学这个“金光闪闪”的招牌仍然吸引着“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
(4)艺术设计VS艺术设计学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艺术,属于美术的范畴。以前只有美术学院才开设这个专业,而今几乎所有叫“大学”的院校都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增添了它的身影,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专业方向也名目繁多。比较常见的有:建筑艺术设计、服装与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电脑设计、装潢设计、广告设计、陶瓷设计、影像艺术、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信息设计、多媒体设计等。根据不同的名称,同学们就能大致判断出它的培养目标。但是,不论叫什么名字,其学习的基础专业课程都是一样的,即素描、色彩、图案、构成、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
而艺术设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也是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它的主干学科是艺术学、历史学、哲学,而不是同学们想象的色彩、图案等各种美术技法。它培养的目标是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规律,掌握对艺术设计作品的分析方法和评价原则,具备艺术设计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它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美学、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艺术设计基础等。
报考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同学,会有两种考试方法:一种是与艺术设计专业完全相同,但录取时文化分比例提高;另一种是不参加各省招办组织的美术联考,也不参加招生院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只需参加全国统一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