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训练书——青少年习惯素养培训辅导
49184900000018

第18章 珍惜你的每一分钟(2)

同学们可能比较奇怪,怎么学习时间还有卫生标准啊?我的学习时间不都是由我自己来支配吗?我爱学多长时间就学多长时间,怎么还有标准呢?其实,对于少年朋友来说,大脑的学习功能还没有完全地开发出来,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所以每天用脑的时间是有一个大致标准的,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大脑就会超负荷运转,就会增加它的疲劳程度,学习效率也会降低,这是一种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学习。

科学家们做过一个有关中学生一天学习时间标准的实验,发现中学生经过上午早自习40分钟和上4节课的学习后,学习能力会明显下降,疲劳和疲倦率超过或接近50%,因此,上午的学习应该到此为止。下午在两节课后学习能力明显下降,疲劳或疲倦率超过或接近50%。而且,我们的晚自习最好以两节课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三节课。最后科学家指出,初中生每天的学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个小时,这样的时间比较符合卫生学的要求,而且在这样的学习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态都属于正常状态。

看来,我们每天的学习最好不要超过7个小时才能保证有效的状态,但是,同学们可能要抱怨了:现在的课程那么紧,老师要求那么高,作业那么多,每天只学7小时怎么可能啊。当然了,7个小时只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也许有的同学有很好的学习方法,每天学6个小时就足够了,也许有的同学觉得要多学几个小时才能完全巩固,可能要学8个或者9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只要是适合自己的身心条件,符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可以进行时间上的伸缩,关键看你自己了。

小惠从来都不喜欢开夜车,尽量把学习任务放在白天完成。早晨她会很早起床,外出锻炼20分钟,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回家进行晨读,她发现在短短的30分钟晨读时间里,可以快速地记下很多英语单词。在学校的时候,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她会及时地把作业写完,其他同学说笑逗乐的时候,她已经早早地完成了当天的任务。晚上学校的自习课上,有的同学会互相抄袭作业,老师不在的时候就吵吵闹闹的,她则排除干扰,开始预习第二天的课程了。所以,每天晚上到家后,她就可以在10点之前休息,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每天的学习时间也不过7个小时。而其他同学在学校里不抓紧时间学习、做作业,晚上开夜车赶作业,往往弄到深更半夜也不能完成,第二天打着哈欠到学校,在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下学习,能有高效率吗?

所以说,在学习时间的利用上,一定要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千万不能被时间牵着鼻子走。争做时间的主人,每天7小时学习,一天天地不断积累,可以让你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收获颇多。

提高学习时间管理效率的四个方法

①今日事今日毕有首诗叫做“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如果我们总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去做,那么,永远也不会做完。因为明天有很多,而今天只有一个,不抓紧今天,明天很快也会消失掉。所以要时刻牢记,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做完,今天的学习任务要今天完成,这样才能不断地攀登学习高峰。否则,我们只能停留在一处徘徊,永远都没有进步。

我们要珍惜每一个“今日”,只争朝夕,不让一日闲过。而要把握住今日,关键是要从现在做起,珍惜今日的分分秒秒。莎士比亚说过:“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大字——现在。”时间只是无数现在的集合体。只有现在才是实实在在、最有价值的时间,真正属于自己。抓住现在,也就抓住了时间,把握住了今日。因此,我们不要在学习上犹豫迟缓、拖拖拉拉,而要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②我有我的“生物钟”在我们的身体里边,有座“生物钟”在起作用,它对人的各种活动和大脑机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其中对学习最有影响的有三种人体节律,它们是:随昼夜节律变化的日周期节律、随月亮盈缺而变化的月周期节律和随季节更迭而变化的年周期节律。我们主要介绍日节律,因为这是和我们每天的学习息息相关的。

我们大脑的功能在一天24小时内是有规律地变化的,其中有两次高峰,一次是上午8~10点,另一次是下午6~9点。因此,要想学得快,记得牢,就必须把学习时间特别是一些难度大的功课的学习安排在一天的两个高峰时区中。另外,早晨刚起,头脑清醒,想象力最丰富,可用于背课文、记公式、念外语单词等;晚上记忆力好,思路清晰,可用于温习、巩固学习内容。当自己的高效时间与利用方式一旦确定,就应努力做到制度化并且坚持不懈,否则会搅乱自己的生物钟。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而言,还要使自己的生物规律和学校的作息时间大致同步,而不能长期挑灯夜战,当“夜猫子”,否则会因为扰乱生物规律而导致头昏眼花、失眠、神经衰弱等不良后果。

③走到哪,学到哪。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长短不一的零星时间,如早起、饭后、路途中、车子上、排队候诊、坐等理发……对于这些可以预料到的零星时间,我们应该早做准备,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对于随机的间隙时间,则要“见缝插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对我们而言,5分钟到半小时这样的零星、片断时间,适合于干各种各样的事情:处理学习和生活杂务,如整理资料、收拾用具等;浏览报刊,做学习卡片,粘贴剪报等;读随身携带的学习卡片,这些卡片上可抄写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单词等资料;背外语单词,实验表明,人一次记忆的最大数值是7,如以7个单词作循环单位,1分钟足可记住;用于读书。美国有一位效率研究专家就提倡“25分钟读书法”,认为人的注意力可以持续集中的时间限度是25分钟。

要珍惜时间,除了要勤于积累零星时间外,还要善于挤压挖掘闲暇和自由时间,将其用于学习。其实我们每天除用于上课、自学、睡眠、就餐的时间以外,还有许多是可以放松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见我们用于学习的时间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适当休息也是时间管理的重要环节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分成感觉、记忆、推理、想象等各种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会执行不同的功能。大脑皮层活动的基本规律是兴奋与抑制两个基本过程。比如我们在听课时,通过听、看和思考,大量信息被传递到大脑皮层中的相应区域使之兴奋,这时与听课无关的各区域就会慢慢被削弱。如果听课时间太长了或脑力强度太大,兴奋区域就会逐渐转入抑制状态,并伴随着产生头昏脑涨、注意力涣散、记不住等一系列保护性反射,这就提醒我们要采取某种方式让疲劳的这部分脑细胞休息一会儿,才能保证学习的持久性和高效率。

有张有弛就是,我们在安排自己的各项任务时,应该有张弛和劳逸之分。我们在学习时不应只着眼于时间使用的长度,而应该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古时候“苏秦刺股”、“孙敬悬梁”是用减少睡眠来延长读书的时间,虽然精神可嘉,但方法却很笨拙,不值得现代生活中的我们进行效仿。因为人脑细胞的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其极限,学习效率就会跌入低谷。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保持学习时间上的弹性安排,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因此,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外,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或大脑已发生疲劳时,应当及时地从事一些像听音乐之类的娱乐活动,或参加一些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至于张弛的时间比例,国外时间专家提出了50/10法,即50分钟内松弛10分钟,其余50分钟效果更佳。

要提高学习效率,还应采用时间上的轮流法,即在利用大块时间学习时,要有弹性地将听、读、写、想等不同性质的活动和不同的学习内容穿插交替进行,以使大脑皮层各相应区域轮流兴奋,保证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轮流包括学习内容的交叉轮作,如转换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思维形式不同的功课;学习方式的交叉轮作,如看书和做笔记的交替;学习与休息、娱乐的交叉进行,如学习和散步、读书和听音乐的穿插进行;学习姿势的交叉变换,如坐、站、踱步的轮换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认真地做好简单和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