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曼茹是名刚读高一的学生,乍一看,她绝对是标准的“新新人类”:戴着最流行的“超女”眼镜,穿着最新潮的服饰,单肩背着个大书包,脖子上挂着MP4,浑身上下散发着潮流的气息;她说话很有个性,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偏偏满嘴港台腔,顺便飘出两句英语;如果问起她的兴趣和爱好,她会很有兴致地跟你讲她喜欢的歌星、她常听的音乐、她对某本新书的看法等。从她的谈吐可以看出,她是个兴趣广泛的女孩,时下流行的事物几乎都是她关注的对象,因此,她总能引领班里的潮流。她喜欢的东西更新得很快——班里的其他同学总是跟她的风,而她又不愿意和她们“撞车”,所以她总是喜欢标新立异。比如,今天她戴了这一款发卡,两天后班里大部分女生都会戴上同样款式的,这时候大家就会发现,许曼茹又换了头饰——她已经不用发卡了,而是用一块彩色的纱巾松松地拢住了头发。
标新立异是我们青少年时期的一种心理追求,许曼茹正是我们这类青少年的典型代表。我们正处于形成自己的性格和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标新立异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以便获得自我肯定。尽管社会对我们做出了一定的约束,可是为了让更多的目光关注我们,我们会想尽办法来表现自己、展现自我,以吸引别人的眼球,而我们会从别人的目光中得到我们需要的社会肯定。但是,我们采取的方式往往有失稳妥——我们不是表现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而是盲目地将追潮流、赶时髦当成了自己标新立异的资本,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不会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适时地调整自己:
(1)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之所以会把一些消极的东西当成时尚,是自己追求标新立异和自我肯定的资本,以至于对它们趋之若鹜,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不到那些消极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只是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要被一些新鲜事物所迷惑,也许它们真的很刺激,但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价值或意义。我们这个年龄段最需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用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来净化、美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成长之路上能够走得轻松、顺畅。
(2)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有时候,一看到新鲜事物,我们就会一窝蜂地跟上去,根本不去考虑它们有什么价值,更不会考虑它们会不会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在新鲜劲儿过去后,我们总会感到很空虚。因此,我们要学着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冷静审慎地看待新鲜事物——如果它们的确是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帮助的事物,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它,反之,我们就应该远离它。这样,我们就不会因标新立异而感到空虚,当然也不会受到那些不良影响了。
无谓的冒险叫愚蠢
小雨刚上初中二年级,最近看了《蜘蛛侠》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很胆小的他现在忽然变得特别大胆,而且还总喜欢寻找刺激,例如做一些比较危险的动作等。前几天,他就在家里把父母吓了一大跳,晚上睡觉前,妈妈习惯到小雨的房间看看他睡着了没有,那天晚上,妈妈习惯性地推开小雨房间的门,却发现床上空空的,心急如焚地喊来爸爸,两个人把小房间翻了个底儿朝天也没有找到。那么晚了,小雨能去哪儿呢?联系小雨这几天的怪异表现,妈妈感到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两个人准备到外边去寻找小雨。这时,小雨妈妈抱着侥幸的心理喊了小雨的名字,谁知居然听见小雨在窗外答应呢,爸爸妈妈慌忙推开窗户,只见小雨正趴在自家的窗户上要往上爬——原来他正穿着蜘蛛侠的战袍,在模仿蜘蛛侠飞檐走壁呢。幸好小雨家住一楼,爸爸妈妈又发现得及时,这才避免了一场灾祸的发生。
生活中,像小雨这样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因为年龄的问题,我们思考问题不全面,而且知识面不够,无法辨识事物的真假;此外,由于好奇心很重,再加上我们的反叛心理——宁愿相信传媒,也不信任父母和老师——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尤其是看了某些子虚乌有的影视剧之后,让我们觉得做一个平凡人真是太无用了,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太失败了,梦想着做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因此,我们就动了模仿危险动作的心思,把冒险当成一种快乐,将自己想象成了影视剧中的某些万能的超人,也想试试飞檐走壁,殊不知危险也正在一步步地靠近我们,我们的冒险之举迟早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杜绝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是完全有必要的。
首先,不要模仿影视剧中的危险动作。我们必须清楚,影视剧中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超难度动作和危险动作基本上都是通过特技展现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动作,尤其是那些飞檐走壁、飞天入地的动作更是不现实的。现实中的人不凭借任何器具是不可能完成的,就连宇航员升空还需要航天飞机等各种设备呢,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中学生?
其次,拥有一颗平常心。我们之所以会萌发出模仿危险动作的念头,是因为我们不能正视自己是平凡人。我们认为,和那些超人比起来,自己真的太平庸、太无能了,我们不甘心于自己的普通,就想模仿他们,以期自己也能成为可以掌控一切、惩恶扬善的大英雄。我们这样做,实际上是我们没有用一种正常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不能以一种平常心来审视自身,所以,拥有一颗平常心很重要。
再次,做一个虚心、谨慎的人。很多青少年朋友都喜欢冒险,喜欢尝试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情,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喜欢表现自己,想让周围所有人都用一种羡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于是,我们总爱逞能,喜欢做高难度的动作,以此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但是我们这样做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虚心、谨慎的人,不要一味地想着去冒险、去吸引别人的目光。
读懂你的父母
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一瞬间屋里变得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句话,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洁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过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没日没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个世界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面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弄脏的衣服……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你像一匹顽皮的小马驹,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不起作用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地询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力度,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深刻。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丝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你的幸福与那么多人息息相关
(一)
父亲已经老了,这变化很奇怪,仿佛昨天,他还是那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父亲,可以在我回家的时候,坐在小院的石桌旁与我掰手腕的父亲。但是现在,他却在我的感觉中,突然老了。
回到家的时候,父亲正在与别人聊天,言辞间,对我还颇为赞赏。
他还不知道,单位领导一早把我喊过去,递给我一张下岗人员的名单,里面有我的名字,而我,一个40岁的男人,马上要面临和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一起挤在人才市场里面找工作的情形。
第一个知道消息的是妻子,她叮嘱我先不要告诉父亲。父亲头一天还在巷口对邻居说,儿子正当年,看着儿子天天工作,才发现自己老了。
父亲确实老了,口齿有些不清:一件事情,能唠叨半天的时间,语序颠三倒四,用词含糊不清。说起我,他记得的仿佛总是我年少时的顽劣,而他总是作势吓唬我,最多的时候,也只是扬起手打我一下,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做了一辈子行政秘书工作的父亲,没有真正打过我。
而我的父亲,如多数人的父亲那样,不如母亲亲近,但又不如老师严厉。他自然而有威严,还好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我也算得上是一个乖儿子。
可就是这个乖儿子,在不惑之年,却意外地受到了这种打击。
吃饭时,我默不做声,父亲的兴致颇高,每一次都试图与我把酒论史,但今天我却意兴阑珊。越老越小,他有点儿着急,在吃完了几颗花生米之后,终于问我,是不是工作上遇到什么麻烦了。
我想起妻子的话,微笑着说,没什么事,只是身体不太舒服。
“哦,是不是拉肚子了,你小时候就这样,一拉肚子身体就不舒服,还记得那年我背你去医院吗?你一急……”
“我当然记得。”但是此刻的我却显得很不耐烦,我打断他的话,“我又不是小孩子,干吗拿我小时候的事情穷开心。”
我用了“穷开心”三个字,这让老父亲搛菜的手无缘无故地抖动了一下,再后来,他叹了口气,再也没说什么。
父亲已经老了,他连让我开心的方式,也只剩下回忆了。
(二)
我不得不强打精神去“上班”,每天早早起来,在父母期待的眼光中去完成自己所谓的“工作”,但是很快,我就受不了了。我不能忍受一个40岁的男人,在街头无所依靠的感觉。尤其是街上人流匆匆,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可是我一出门,却是手足无措,就似一个迷茫的少年,在街头回不了自己的家。
妻子还在骗父亲。
她告诉父亲,我近来工作不是太忙,她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不至于我回家太早而让父亲发现端倪,而且近来父亲的精神很好,尤其是我一到家,他就拉着我讲一些往事,母亲也烦,妻子不好意思不去听,而我只好勉强打起精神听他讲述往事。
父亲常说,养儿防老啊,还是应该和儿子多交流。
听到这话,我的鼻头一酸,我的老父亲,他并不知道儿子现在遇到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他不知道。他只顾自己兴高采烈地讲一些陈年旧事,一遍一遍,我就如他手里的那只小茶壶一样,圆润而没有棱角,被他的回忆摩挲。
而近来,我发现父亲迷上了名人传记。
他找来厚厚的杂志、传记书,一个人躲起来,在小院的天井里面看,还不时做一些笔记,而且每天晚上我回到家里,他必然要与我交换心得。老了老了,他还会发这样的感叹,真是不如你们年轻人啊。
若是以往,我还有兴趣,但是如今,我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心思再去想那些事情。
但是我又不得不一次次地按时出去,按时回来。找朋友喝茶,在别人家里赖着不走,或者是找朋友下棋。但朋友总有限,况且别人又不是我这样的全职闲人,次数多了,别人难免不悦。
我也曾打起精神找工作,在人才交流市场,一次次站在那些比我年龄小很多的所谓考官面前,收起的自尊像是一把弹性不好但又被强行收起的雨伞那样,刺得我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