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滋养书——青少年心理健康调适辅导
49187400000008

第8章 寄给青春期的心灵包裹(2)

小学毕业那年,学校要开运动会,母亲原本已说好要给他买一双运动鞋的,但妹妹突如其来的一场病,花掉了家中仅有的一点儿积蓄,也打碎了他连续好几天的兴奋。于是,他悄悄跟同学换了比赛项目,去了赛场一角的跳远场地。因为看跳远的观众少并且离得较远,他可以脱掉那双难看的黑布鞋,光着脚往沙坑里跳。

但比赛进行到高潮时,班主任老师动员他去参加长跑比赛,因为他有希望帮助班级获得总分第一。他心里也很想为班级争光,可低头一瞅那双满是泥巴的、黑乎乎的布鞋,他立刻红着脸拒绝了。老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想帮他借一双运动鞋,偏偏身边一时没找到一双合适的。

不知何时,父亲来到了他身旁,不容置疑地对他命令道:“快去跑吧,别光盯着你的脚,你的目标是拿第一。”

他不情愿地站到了起跑线前,目光掠过身旁那一双双运动鞋时,他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眼泪都快要落下来了。然而,发令枪一响,他一踏上跑道,脑子里就什么都不想了,他只一门心思地快跑、快跑、快跑,他的耳朵里已经灌满了响亮的“加油”声,他看到了老师和同学们一张张为他激动的脸,还看到了刚刚出院的妹妹也站在人群中拼命地冲他挥手加油。

骤然,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涌遍全身,他脚下生风,很快便冲到了最前面,脚步稳健地带领大家向前奔跑。

“抬起头来,挺直胸膛,盯着前面跑。”父亲在场外大声地指挥他。

这时,他心里只想着拿“第一”了,脚步还在不断地加快,似乎有一种飞翔的感觉。他全神贯注地向前奔跑着,丝毫没有发觉一只鞋的脚尖处不知何时已裂了一个口子。

在众人的热烈欢呼声中,他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这时,他右脚那只鞋张着一个大口子,像是在邀功似的呼哧呼哧地喘息着。而此时,他完全被兴奋包围,脸上已见不到一丝的难为情了。

“只要你的心里有目标,眼里也有目标,穿什么样的鞋,都不能妨碍你拿第一。赛跑是这样的,学习和做事情也是这样的。”父亲像个哲人似的教诲他。

就是那次比赛和父亲的一席话,让他深深地记住了一个道理——最重要的是盯紧心中的目标,而不是自己的脚。

此后,彻底抛掉了自卑的他,异乎寻常地刻苦学习,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后来又成为全村第一个考到北京读大学、留学美国的人。如今,他已是世界著名的铃木集团中国区副总裁,他的名字叫张仲逊。

天道酬勤——勤奋是成功的最终秘诀

只要我们付出了辛劳和努力,付出了时间和汗水,在你不经意间,成功就会悄悄地来到你的身边。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一开始向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学习,字练到一定程度后,他总想找到一种练字的秘诀,尽快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于是他就问老师练字的秘诀,老师告诉他说:“练字没有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勤奋。”他觉得老师说的这点儿大道理他都懂。但他觉得能写好字肯定有什么秘诀,为了找到这个秘诀,他又拜更著名的书法家张旭为师学习书法。张旭是当时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精通各种字体,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想:“老师肯定有许多写字的窍门,在他的指点下,自己很快就能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儿学习书法的秘诀,而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的特点,让颜真卿仔细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爬山,游游水,甚至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督促颜真卿练字。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就这么天天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他想:“什么时候老师才教练习书法的秘诀呢?”颜真卿心里非常着急,于是,他决定直接请老师讲授学习书法的秘诀。

一天,颜真卿发现老师心情不错,就壮着胆子对老师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张旭一听,觉得他问得有点儿奇怪,就认真地告诉他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诀窍我不是已经多次告诉过你了吗?”颜真卿听了,这不是和褚遂良老师说的一样吗?他想,肯定是老师不愿传授秘诀,于是他又上前一步,向老师鞠躬行礼说:“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还请老师传授我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

张旭看着这个可爱而又有点儿可气的学生,耐心地对他说:“我学习书法,有时是从公主与挑夫争路的过程中觉察了笔法之意,有时是从公孙大娘舞剑的姿态中学到了落笔的神韵,除了观察体悟自然,就是用心苦练,此外,我并没有什么诀窍。”接着他又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学习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颜真卿真正明白了学习的秘诀。从此,他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最终成为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善于总结——获得知识的绝妙方法

晋代的大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有一天,有一个少年前来拜访他,向他请教求知之道,看看能否从陶渊明这里讨得获得知识的绝妙之法。

见到陶渊明,那少年说:“老先生,晚辈十分仰慕您的学识与才华,不知您老在年轻时读书有无妙法?若有,敬请授予晚辈,晚辈定将终生感激!”

陶渊明听后,捋须而笑道:“天底下哪有什么学习的妙法?只有笨法,全凭刻苦用功、持之以恒,勤学则进,怠之则退。”

少年似乎没听明白,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你好好地看,认真地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

少年很是听话,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便起身对陶渊明说:“晚辈没看见它长高。”

陶渊明道:“它不能长高,为何能从一棵秧苗,长到现在这等高度呢?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读书求知以及知识的积累,和稻秧的长高是同一道理!天天勤于苦读,也无法发现今天超出昨天的知识有多少,但天长日久,丰富的知识就装在自己的大脑里了。”

说完这番话,陶渊明又指着河边一块大磨石问少年:“那块磨石为什么会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少年回答:“那是磨刀磨的。”

陶渊明又问:“具体是哪一天磨的呢?”

少年无言以对。陶渊明说:“村里人天天都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个样子,不可能是一天之功啊。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求知也是这样,若不持之以恒,每天都会有所亏欠的!”

少年恍然大悟,陶渊明又兴致极高地送了少年两句话:“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再有营养的一顿大餐,也不能让一个瘦弱的人立竿见影变成大胖子。因为食物需要通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且营养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其作用才能逐渐发挥出来,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质疑,让学习更有趣味

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生活就会与众不同;科学的道路上如果没有求真,也就没有了新的进步。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

就拿洗澡来说,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时,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旋涡。这说明放洗澡水时旋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了论文,认为这旋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则不会产生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认为,北半球的台风都是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旋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旋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l00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格言本身,也是一个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其实发现真理,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你能不能成为真理的发现者,这要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你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看你有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看你能不能从偶然中抓住必然。

洗完澡拔掉澡盆里的塞子,这是很平常的事情,谢皮罗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用敏锐的眼睛看到常人所不注意的细节,用丰富的联想力进行常人所意想不到的深刻的思索,终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偶然之中,其实隐藏着必然。化偶然为必然,那就是把100个问号拉直!

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生活就会与众不同:科学的道路上如果没有求真,也就没有了新的进步。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能稀里糊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有把不懂的问题打上问号,谦虚地向别人请教,才能使我们学得更深入一些,变得更聪明一些。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现在有的孩子,问题都提不出来,那又解决什么呢?所以孔子感叹地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啊!”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提出问题,动脑筋想办法,用孔子在《为政》篇里的说法,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如何让大脑动起来

太阳为什么不会生病?大云彩是小云彩的爸爸吗?下雨的时候降落伞是不是能够遮住更多的人呢?

小孩子的想法总是那么不拘一格。相比之下,我们的头脑总是被太多的规则所束缚住了。因为有A,所以有B,又因为有B,于是就有了C。我们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循着这条逻辑上看似正确的路想下去。

如果说逻辑是大海中清晰的航路,那么“头脑风暴”就是这海洋中偶然刮起的飓风。飓风过后,我们就有可能会找到那远离航线的金银岛。

这就是为什么常有人在事后懊恼地拍着头说:“唉,为什么我当初没想到?”其实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没想到,是因为他们的头脑已经有了太多的预设,这些条条框框制约了人的发挥。

当传统的航路已经不好用的时候,为什么不试试头脑风暴呢?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都不尽相同,有时候别人一个不经意的想法往往会打开你灵感的阀门。

头脑风暴最适合与你有共同兴趣的人一起讨论。当然,讨论要避免空泛,要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主题。同一般的讨论而言,它有四点与众不同:

1. 避免价值判断

任何想法在讨论没结束前都是有价值的。贸然开口说“这不可能”或是“你说得不对”,都是对头脑风暴的一次扼制。新点子或是新想法,不会像打地鼠机里的田鼠那样,虽然挨了槌子却仍然前赴后继,脆弱的新点子常会因为一盆冷水而扼住势头。

2.放任自己胡思乱想

其实我们很难做到放下一切桎梏真正胡思乱想,除了精神病人,一个正常人总是会有一定的束缚,这并不是坏事,完全脱离实际的胡想,例如失业时想到变成外星人来拯救地球,并不可取,但在最大限度内开拓思路,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艺术家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头脑风暴来说是必须且必要的。

3.以数量孕育质量

点子永远不怕多。即使只有10%的点子有价值,100个点子中,也有10个点子有价值,而哪怕只有50%的成功率,10个点子里也有5个有价值。事实上,主意越多,对事情的考虑与构想也就会越全面,从而就更能得到好主意。

4.综合修正各种主意和点子

这是头脑风暴的最终阶段。把各种奇思怪想扩展,综合评价可行性,最后修正或合并。

虽然这种方法在一个小集体中使用效果最好,但这种方式完全可以移植到一个人的思考过程中,开拓思维,在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中,打破束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所谓“考试病”,指的是青少年学生听说考试而表现出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精神紧张等一系列躯体症状,这种病的症状类似于心脏病,当然它并不是真正的心脏病。我们的同龄人患上这种病,是根本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只要考试一结束,病症就会马上消失,整个人顿时变得精神焕发,这种病自然也就不治而愈了。人们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而这种病来得快去得更快,所以让人感到很奇怪。

陈瀚穹是个比较外向的男孩,平时活泼好动,是一个典型的阳光少年。但他有一个很奇怪的毛病,就是一听见“考试”这两个字,他就像受了致命的刺激一样,脸色白得吓人,浑身止不住地颤抖,恨不得找个地缝藏起来。同学们听说了他的这一毛病之后,就想试试他,以为他只是惧怕真正的考试,对“考试”这两个字还不至于怕成那样。于是,大家就在一天课间将“考试”两个字用粉笔写在陈瀚穹的课桌上,结果,上厕所回来的他看见这两个字后马上就浑身颤抖不止,要不是同学及时扶住他,他就晕倒在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