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心理大道理
49196200000026

第26章 是什么吸引我们在一起

共同的价值观将我们聚集在一起

你为什么和他们在一起,而不是和其他人在一起?

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会聚在一起,与此同时,共同的价值观约束着一群人。这也就是学校、工作单位等地方,要求遵守工作守则、强调企业文化的原因。

共同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广泛应用的普遍守则,对集体内部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这样的规则的设立可以批评那些违抗的人,还可以帮助集体对抗侵犯者。而且这样的价值观是与其他集体进行比较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了要以何种态度对待别的群体。

美国绝大多数州都有各自的格言,最初组成美国的13个州,在其格言中均表示了对1776年反抗英国的独立战争的伟大声明。例如新罕不什尔州的格言是“自由与独立”,加州的格言是“我已找到它”,宾夕法尼亚州的格言是“美德、自由和独立”。

现在的公司大多也都有自己的文化,比如有的公司将“创新、共享、成长、专注”等当做了自己的格言。而且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也会考虑新加入的员工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文化冲突。冲突的话,在录用的时候就会进行仔细权衡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共同的价值观有利于维护秩序。

想要强大就要和强大的人在一起

不管积极心理学是要教给你积极的思维方式,还是要告诉你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其实都是想要你更有力量、更有价值地生活。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吸引什么样的人在你身边。但是同样地,你也可以通过接触那些能带给你力量的人,让自己变得有力量。当你变成有力量的人时,身边这样的人就会更多。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吸引力法则”。

什么是力量呢?我们先从力量的作用说起,力量可以让你有能力、有自信去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且获得成功。它还可以让你保持生活的激情,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笔者有一个朋友是学日语的。如果告诉你,她自学考上了注册会计师,你可能不会相信。但这是事实,而且她现在正在准备进入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去工作。她就是在周围朋友的鼓励下考上的。

笔者问她:“别人叫你考,你就考啊?”她说:“本来也不打算考,但是看见周围的朋友也不是开玩笑,是真的在激励我考。于是想,考吧,反正也可以顺便学学经济方面的知识。坚持了两年就考上了。”

她坚持两年的时间,并且朋友一直在鼓励支持她。我们可以想想,这是一群怎样的朋友?笔者也带着这个问题问了她,她说:“他们上进、认真、独立、踏实。考试前的两年中他们真的帮了很多忙。”

这样的朋友就是有力量的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感到有经济或者学习的压力,反而会有很多乐趣,会有积极向上的感觉。如果你想要进步,或者开心,那就和具有力量的人在一起吧。

和谁在一起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但是我们反过来应用就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泡菜效应”。它讲的是把同样的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之后,拿出来分开煮,它们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这个效应揭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作用。我们每个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都不相同。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颍州做官的时候,有一位叫做吕公著的人为他做事。

有一天,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过颍州,于是就来到欧阳修府上做客。为了接待他,欧阳修就将吕公著叫来一起接待客人。

吃饭的时候,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够陪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幸运了。你如果能常常向他请教诗文方面的知识,你的诗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没过多久,就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吕公著的诗词水平提高了很多。

和一位擅长写诗词的人在一起,吕公著的诗词水平也得到提高。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如果你想要学习成绩好,那么就和成绩好的人在一起;你想要变得有能力,就要和有能力的人在一起。

我们需要同伴,这样让我们更健康

为什们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支持会让我们更健康呢?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要提出反对意见,说自己不需要别人的支持。如果你是因为内心很强大,足以支撑自己,那就要恭喜你。但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认识自己,满足自己对爱的需要。

心理学家哈罗为了研究同伴的支持对一个人的影响,选取恒河猴作为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他将这些猴子完全隔离起来,一年之内不让它们相互接触。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些猴子进行观察,发现这些猴子和没有参加实验的猴子比起来,会显示出更多的恐惧和退缩反应。这些被隔离的猴子回到现实中后,不能和其他猴子进行正常的接触,出现社会性发展迟滞的现象。

这样的例子在人群中也有很多,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但是这一障碍,并没有被很多人重视起来。有的人觉得这是自己性格的原因,有的人觉得这是环境导致的。但是试着去面对社交的问题,就会发现其实是自己在逃避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哈罗接下来的研究告诉了我们答案,如果将隔离的猴子重新放回正常养育的猴子中生活,让他们获得同伴的支持,恐惧和退缩行为会减少,早期隔离带来的影响会逐渐消退。对人类儿童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所以寻求或者得到别人的支持,是人类或者整个生物群正常的需要,和别人建立关系,相互支撑才能让我们更健康、更有利于我们发展。

团队的支持,可以让我们疯狂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不管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会无意识地寻找和自己相似或者能包容自己的团体,以此来进行身份认同。在这样的团体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致的行为方式、价值观,个体也会因为团体的支持,变得更自信,这就是著名的“团体助长效应”。

但是团体助长效应并不一定会对周围的事物带来好的影响。

如果一个团体是封闭的,那我们就会在这样的团体中变得越来越封闭,团体成员容易变成井底之蛙,只看到头顶的天空,也只看团体成员能看见的天空,却还自鸣得意。

心理学家马克·塞奇曼在研究中发现,群体的效应和回音壁的作用一样,一个人在回音室发出声音以后,这个声音就会充满整个回音室。如果这个人发出的是愤怒和仇恨的声音,那么愤怒和仇恨就会被群体中的每个人接收到。如果是这个人发出偏激的观点,那么这个偏激的观点也会被团体内部的人接收。

在群体中,个人的行为也会变得更有力量。面对全世界恐怖组织的日益嚣张,心理学家麦考利和西格尔就指出,恐怖组织是由拥有共同的不满情绪的人走到一起产生的,他们每个人的极端行为彼此强化着,并变得越来越极端,在群体不满情绪的滋长中,他们做出了以前绝不敢做的事情。

为什么一个人在沙漠中难以存活,而一个团队就可以活得更久,其实是因为团体的动力。所以当我们在团体中因为一个观点得到大家的支持时,我们也愿意夸大这个观点,以此来获得认同。

在一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不管我们属于哪个群体,和哪个群体在一起,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为我们需要别人的认可,需要社会认可,而团体就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力量。

社会认同是指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而且也明白这个群体带给他的意义和价值。团体意义和价值是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确立的。如果自己的团体价值具有明显的优越感,那么团体成员也会享受这种优越感,并会尽力维持。

希阿迪尼等学者在学院足球支持者身上发现,在学院足球取胜后的几天时间里,这些支持者佩戴学院领带和徽章的时间会增多。这些佩饰的穿戴就象征着因具有学院资格而产生的自豪感。

因此,研究者认为,一个成功的群体更容易产生凝聚力。成功使得成员产生优越感,彼此之间的好感也会增多。而一个失败的团体,其团体成员就容易懈怠,并相互埋怨,最后甚至会导致一个团体的瓦解。但是心理学家泰菲尔认为,失败也具有凝聚作用,关键在于成员是否认同团体价值。

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遭受各种歧视和迫害,他们的族民散落在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都坚守民族的信条,不管是在哪个地方,他们都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他们有着两千多年的苦难史,经历过三次大流亡、四次大屠杀,这一切不仅没有摧毁这个民族,反而使每个犹太人更加坚定了复兴民族、建设国家的愿望。

直到1948年,犹太人终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以色列。

这个地处沙漠地带、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它的人民齐心协力地建设,重视教育和人才,最终在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该国更是以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养活了整个国家。

现在,以色列已经被视为中东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不管是对于成功的团体还是失败的团体,团体能不能继续发展,在于成员是否认同自己团体的社会价值。但是我们在一起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么我们就应该将团体建设好。你所属的团体是怎样的呢?

不幸的人爱扎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有的人追求平等的关系,有的人追求从属的关系。

追求从属关系的人喜欢扎堆,而且在从属关系中,一个人的个性就会被自然而然地忽略掉。里恩·菲斯汀格提出,社会倾向于促使从属关系的产生。

心理学家斯坦利·斯科特为了考证“不幸的人爱扎堆”这样一个现象,招募了一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参加实验,他将学生分成两组,告诉其中一组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会遭遇电击,而不告诉另外一组任何信息。两个组的学生同时参加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有10分钟的等待时间。观察发现,即将面对电击的学生选择和别人站在一起。这样的话,他们的焦虑情绪会因为别人的陪伴而有所减轻。

斯科特为了做更深入的了解,做了进一步探索,他发现:如果给被试一个机会选择,焦虑的人更愿意跟其他同样焦虑的人在一起,即不幸的人喜欢不幸的群体。

因此,他得出结论,并不是不幸吸引了人们在一起,而是这个群体会提供或教会人们一些东西。

然而,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自己的状态和选择和谁在一起有关系。想变成什么样的人,就要去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人多不一定能办好事

“人多力量大”,并不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组织来说,人多了会造成效率下降等问题;对于个人来说,人多了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力。这就是“苛希纳定律”告诉我们的道理。

企业管理中更是如此。如果一个公司人员太多,必定会导致有很多人闲暇,闲暇的人和时间多了,就会发生事端。所以要想一个公司良好地运转,就要将人员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其掌舵者山姆·沃尔顿说:“任何一个管理人员都不希望裁掉自己的员工,但是作为企业管理者,这是一个必须要时常考虑的问题。”

作为一个管理者,沃尔顿明白,如果企业结构太繁杂、人员设置不合理,会使企业运作不良,效率低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沃尔顿想了很多办法,并坚持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

在经营模式上,沃尔玛从一开始就和别的企业不同,它坚持人尽其才这个原则。最后,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其员工都非常卖力和尽责。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沃尔玛已经从一家零售店扩展到在全球拥有2000多家连锁公司。

现代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本、技术、服务的竞争,更是效率和人才的竞争。只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减少资本消耗,增强竞争力。

独立与合作,塑造最佳团队组合

美国连锁巨头全食超市公司将分散的团队作为其经营管理核心,这些团队构成独立的经营单位。一个团队领导一个商店,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领导和经营目标,而且每个地区都有一个统一的团队领导。

公司将运营原则总结为以下三个。

原则一:所有工作以团队形式开展。每个员工都必须将团队工作放在首位。

原则二:对任何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人人共享。公司将每个团队的销售、利润、成本及薪水等信息公开,并且每个员工都可以查询这些信息。

原则三: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该公司非常注重责任感。在公司里工作,压力不是来自上级,而是来自同事,他们的竞争形式主要是内部竞争。比如,团队自己会设置销售目标及成长目标。

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全食公司打造了自己的最佳团队。

该公司通过建立团队,树立共同的目标,用通用的原则约束并激发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让公司的整体运营既独立又合作。

工作人员是独立的一个人,但是大家都在为共同的团队目标努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并分享成果。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带来了高效的成绩,而且这也是使全食成为连锁巨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