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要想让梦想不只是梦想,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相应的努力,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时刻更新自己,反思自己,激励自己,又不能太过乐观,疏忽了对风险的预测。另外,在追求理想的时候,不能太急功近利,追求违背客观规律的速成,也不能让不好的习惯拖后腿。
为大目标努力,不为小事情烦恼
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让人心烦的小事。这些事情往往会把我们搞得心烦意乱,寝食不安。其实,扰乱我们心绪的不是事情本身,只是我们的情绪而已。事实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我们的人生目标比起来,根本就不值一提。可惜,有很多不理智的人,却将自己的精力完全倾注到了这些小事上,为这些小事伤心,苦恼。有时候还会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傻事。结果,不但没有将小事妥善地解决,反而还影响了整个大目标的实现。
能够让我们生气烦恼的小事有很多,比如上司的刁难、孩子的顽皮、同事的伤害或者侮辱。桩桩件件,都是我们想不到的,也都有可能会点燃我们的怒火。不过,在我们想生气的时候,应该这样告诉自己:“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为了这一点小事生气完全不值。”以此来遏制心头的怒火,让自己做到心平气和。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样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根本就不值得效仿和提倡。实际上,用大目标来激励自己,不为小事生气绝不是毫无血性、窝囊无用的阿Q表现,而是智者应有的处世方式。毕竟,我们需要为了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如果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大动肝火,我们的人生就可能会变轨,我们的生活也就毫无幸福和欢乐可言了。
为一些小事生气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尽管,我们有着充足的理由去生气,但是生气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还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从而影响整个人生的格局。一旦严重的后果成了既定的事实,你就要为此而付出代价。如果事情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那么,无论再后悔也是没有用的。
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著名的将领。有一天,前方战局出现了不利,他感到非常郁闷,就到九十三军后方的医院散心。当他来到病房的时候,发现一个身上没有任何伤口的士兵也住在医院里,他的脸色就变得很难看。
现在战况不利,前方吃紧,正是用人的时候,这个士兵却悠闲地躺在医院里。巴顿越想越生气,就对着他大声地骂道:“你这个胆小鬼!狗娘养的!美利坚民族的败类!前方将士正在流血,你却躲在这里装病号,简直就是懦夫!畜生!王八蛋!”
那个士兵见到他怒气冲冲的样子,心里感到非常害怕,就结结巴巴地告诉巴顿说自己真的有病。原来他患有一种名叫“炮弹休克症”的疾病——能听到炮弹飞过,却听不到它爆炸。这种病状在士兵中出现是很正常的。谁知道巴顿听了之后,非但不知道向他道歉,反而更加愤怒了,他伸手给了这个士兵几记响亮的耳光,又怒气冲冲地骂着:“你是盟军的耻辱!更是我的耻辱!现在你必须马上回去参加战斗,不能躺在这里……”巴顿一边说一边拔出手枪,那个士兵看了之后,顿时吓得晕了过去。
可能是因为最近几天战事不利的原因,巴顿的火气越来越大。他看到那个士兵晕倒之后,非但不知收敛,反而大声地向医生叫喊,让他们赶紧把那个士兵送出医院。
巴顿打人的消息很快就在他所领导的第七集团军内部传开了,许多将士就开始慢慢地冷落他,疏远他。巴顿在军中的影响力一日日地降低,他对此感到很苦恼,但也无可奈何。到了后来,事情越闹越大,美国国内的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被打士兵的家人向总统罗斯福发出抗议,强烈要求巴顿向他们道歉。罗斯福尽管想将这件事淡化处理,但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好下令让巴顿向被打的士兵及其家人道歉,同时还要在整个第七集团军内做出检讨。
巴顿这才知道闯了大祸,只好听从罗斯福的安排,希望能够挽回一些损失。但是,国内还有很多人不肯原谅他的粗暴行为,强烈要求将他送到军事法庭审判。后来,在艾森豪威尔的保护下,巴顿没有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但是,他在军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却越来越低了。
作为一名将军,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运用各种战略战术来打败对方,取得战争的胜利。根本没有必要为一个士兵伤情的真假而费心和烦恼。巴顿将军却忘记了这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对着错误的对象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情。最后,不但激起了众怒,也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尽管他有着天才般的军事才能,但是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最终也只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失败的英雄。
在生活中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每一个不如意都能够成为我们生气的理由。但是,每一个理智的人都明白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他们绝不会让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影响整个人生目标。
明代有一个叫陆绍珩的人曾经说过:“敢于世上放开眼,不向人间浪皱眉。”“放开眼”就是说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不为一些小事而动怒,“浪皱眉”则是指以悲观的心态去看待人生,频繁地皱起眉头。我们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应该“放开眼”,而不是“浪皱眉”。要想做到“放开眼”,就应该时刻谨记人生的大目标,用大目标来提醒自己,绝不能为了一点小事儿锁紧眉头、郁郁寡欢、烦恼不堪,做出让人扼腕的愚蠢举动来。
反思一下自己的固定模式是否合理
许多职场中人都比较喜欢稳定而又有规律的生活。他们习惯上班时按部就班地工作,下班后去参加聚会或者静静地待在自己营造的空间里。这种生活很平淡,也很朴实,也容易让人感到满足和幸福。不过,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模式,看看这种模式是否合理。毕竟,社会在改变,容不得我们“以不变应万变”。
千篇一律,今日拷贝昨日的生活模式并不是什么错误,但却有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如果我们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永远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就会变成一汪死水,毫无生气可言。时间久了,人就容易变得古板而没有灵性。固守一个模式,不但容易逐渐和别人拉开差距,还有可能会遭到社会、职场或者生活的淘汰。因此,我们应该随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转换思维模式,反思一下自己的固定模式是否合理。
肖玲是刚入职场的小职员。她不愿意和别人勾心斗角,也不愿意为了一点利益而和同事们争得头破血流,更不愿意被上司呼来喝去,颐指气使。她只想做一个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员工,拿一份稳定的薪水。她对工作的理解就是,每天按时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不违背自己的工作原则。这种与世无争的日子陪伴了她两年。有一天,老板给了肖玲一项任务——帮公司做一份年度规划,这不但关系到公司下一年的业务量和绩效,同样也关系到肖玲的前途,因为老板说了,只要肖玲能按时交给他一份完美的年度规划,不但会给她涨薪水,还会让她升职。
尽管肖玲对加薪提职的事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工作终归要做,于是,她就接下了这个任务。接过任务之后,她就像往常一样趴在桌子上慢慢地想,不急不躁地查资料,按部就班地规划。但是,这项任务又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用她固有的做事模式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果不其然,半个多月之后,眼看着就到了老板交代的时间,肖玲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就在这时候,单位上一直暗恋肖玲的一位男同事对她说:“你可以换一种思维,不要老是局限在自己以前的固定模式里,像这样的规划,你必须到市场上先了解现在的业务行情,然后根据现在的业务量和以前的业务量,以及现在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进行综合评估,这样才可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呀!”
听了男同事的劝说,肖玲才茅塞顿开,心想:“是呀,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电脑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而自己却忘了现在任务不同,环境不同,自己原来的固定模式也不适应现在的情况。”之后肖玲便按照男同事的话,亲自到市场中做研究,然后结合以往的资料完满地完成了任务。
自那之后,肖玲就改变了自己的固定思维和工作模式,开始变得“与时俱进”起来。她已不再满足于当初那种天真的想法,而是变得非常积极。她会不时地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固定模式在当时的环境中是否合理,而且她也一直把这一法则当做她职场的成功秘诀。
如果肖玲当初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原来的固定模式进行思考,就不可能完成任务,也不可能获得升职机会。固守一个模式,只会得到被淘汰的结局。作为一名职场中人,我们应该每天不断地审视自己,经常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进入了一种固定模式的怪圈当中。如果发现了这种情况或者征兆,就应该转变思维,及时地加以改正。只有如此,你才能笑傲职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
经常反思自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当然这就包括认识自己的优点、潜力,也包括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挖掘这种潜力,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憾才能及时设法补救,不至于亡羊补牢。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如此,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地反思才可以不断地前进。
有很多人对事业却总是很迟钝,有时候自己长时间地在一种环境中做同一种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种固定模式,而当自己突然面对一份新工作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用原来的固定模式来思考,来工作,这样就只会事与愿违,所以我们要学会不断地反思。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没有多少人是根据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来设计职业生涯的,所以请你试着每天给自我鉴定一支烟、一罐可乐的时间吧。只有经常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及时地发现自己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
或许,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不是你的理想,但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为了经营你的幸福,你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固定模式,学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转换一下思维。唯有如此,你才能够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将座右铭写在方便看到的地方,每天激励自己
在漫长的人生当中,我们有时会变得迷茫,有时会变得灰心丧气,有时还会变得麻木,那么此时我们要做什么呢?自然不能让这种状态持续下去,这样会影响我们的事业和心理健康。为了避免成为一个毫无目的的游荡者,我们应该制订一个目标,激励自己。对于许多低调行事的人来说,目标只能让自己知道,不能拿出来给别人看。这种观点固然有着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一直低调下去的话,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就会将目标遗忘,以至于又成为了一个迷茫麻木的人。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就不妨把目标以座右铭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其放在显眼的地方,每天激励自己。
将座右铭放在比较显眼的地方,很容易就会让别人看到。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就有些不适应,因此,许多人就不好意思,也不愿意如此高调地强调自己的目标,展示个人的座右铭。他们害怕别人的评论,更害怕有朝一日如果无法完成目标就会遭到耻笑和嘲讽。不过,我们应该反过来想:把座右铭写在显眼的地方,让别人知道之后,尽管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却也提供了一种动力。这样一来,别人的眼光对你来说就会形成一种督促性的力量,当你出现懈怠情绪的时候,当你心灰意冷的时候,你就会考虑一下别人的评价,也会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而不断努力。另外,将座右铭写在比较显眼的地方,也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每天早晨起来,你看到醒目的座右铭,就会考虑你距离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还有多远,了解到差距之后,你也就能够以极大的激情投入奋斗中去。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将座右铭写在比较显眼的地方,都是有好处的。
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父母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布鲁斯·李。他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在他18岁那年,李小龙的父母决定将他送到美国留学。他进入大学之后,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把精力都放在了研习武术上。
有一天,他在和一位朋友谈到梦想的时候,就随手在一张便签上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与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幸福的生活。”写完之后,他又怕自己会忘掉这一目标,于是,就将这张便签放到了床边的书桌上,以便于每天早晨起床之后能够看到。
当时的李小龙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他却并没有因为贫困而放弃对明天的规划。为实现梦想,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无数个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1971年,他终于获得了命运女神的垂青。他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一次次打破了香港的票房记录。1972年,在香港嘉禾公司和美国华纳公司的邀请下,他又主演了《龙争虎斗》,这部电影让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人们都称他为“功夫之王”。
后来,李小龙被称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迄今为止,他仍然是世界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明星。
1989年,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李小龙遗物拍卖会”上,李小龙写的那张便签被一位收藏家以2.9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同时,这张便签的2000份复印件也被抢购一空。人们购买这些东西的原因,并不只是出于对李小龙的热爱,而是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染。
李小龙成为全球著名的功夫巨星,《大英词典》也将他的“功夫”一词收入其中。这一切,都是李小龙在当初做出了正确选择的结果。在贫困潦倒的情况下,李小龙没有自甘堕落,也没有放弃对明天的追求,而是发誓要通过努力来赢取明天,最终,他取得了成功。如果当时他选择了别的道路,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了。
将目标以座右铭的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够给自己建造一座精神上的加油站。当我们安于现状、变得有些麻木或者迷茫的时候,当我们没有干劲的时候,看到座右铭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在强烈的危机感之下,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每天看一眼座右铭,就能够多做一些努力。到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当初给自己制订的目标,终于实现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除了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外,还会由衷地感谢座右铭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年轻的朋友,如果你对现在的状况不满意,就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个远大的目标,如果你害怕岁月会将你的目标冲击得支离破碎,害怕自己会忘记奋斗,就要大胆地将目标以座右铭的形式写下来,放在显眼的位置,每天激励自己,更新自己,给自己灌输强大的动力支持。
不能盲目乐观,做好受挫折的准备
悲观是成功的大敌,但是悲观却并非一无是处。有了悲观的心理,人们就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一个比较周全的考虑,也能够做好未雨绸缪的打算,这种心态对工作和事业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英国著名的赛马师纳特就是一个悲观的人,他说:“如果你认为自己每次都会赢,那你只会失望。如果你小心翼翼,并且做了该做的事情,就会意外地获得正面结果。”心理学家们也对人们提出忠告说,在职场生活中,乐观是必要的,但是还应该保持一定的悲观心理。
乐观是成功的前提,但是盲目的乐观却会为失败埋下伏笔。盲目乐观的人,总喜欢带着浪漫主义的思想去看问题,想事情,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困难从来不会做准备。他们觉得那样做是庸人自扰,是在自己咒自己。结果,当挫折和灾难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心慌意乱,不知所措。而悲观主义者,因为事先做好了准备,当挫折到来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惊慌,而是用事先准备好的方法去一一应对和化解。这样一来,就能够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极度的悲观主义是不可取的,毕竟,这种心态会让人产生退缩和恐惧。但是,适当的悲观还是有必要的。适当的悲观要比盲目的乐观更具有适应性,也更现实一些。曾经有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在对类似于赌博实验的成功率进行预测的时候,悲观主义者预测的数据要比乐观主义者准确得多。因此,持适度悲观主义的人可以说是最现实的人,也是最成熟、最理智的人。
于洋是一家主营外贸的公司的老板,在公司刚起步的时候,一切都还算顺利,每个月都能够有一定的利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了。这场经济危机,让很多以外贸为主的公司都破产了。
早在一年之前,就有人预测了今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企业家们都不以为然。生性有些悲观的于洋尽管也不愿意相信这些事情,但觉得还是未雨绸缪要好一些。因此,他就做好了积极的准备,一方面开拓外部市场,另一方面又努力地打开国内的销售渠道。
2008年秋,经济危机如期而至,很多还没有闹清楚怎么回事的企业家们纷纷成了穷光蛋,他们的公司也一个个都关门大吉了。还有一些企业家对此次经济危机的持续时间和所产生的影响力产生了悲观的情绪,虽然他们的企业还能支撑,但是他们却被金融风暴吓破了胆,纷纷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公司。
在这场金融风暴之中,于洋的公司也受到了重创。好在,他事先做好了准备,公司利润虽然降低不少,但总算没有倾家荡产。那些在危机中破产的乐观主义者此刻都成了惊弓之鸟,见到于洋的公司还能勉强维持,就劝说他将所剩不多的资金取出来,以防倾家荡产。不过,于洋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而是选择了坚持下去。因为,他事先对这次经济危机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现在还不至于走投无路。另外,他认为,虽然这次危机看上去十分凶猛,可是也不一定像大家想象得那般恐怖,就好像它来的也不像自己想象得那般简单一样。
于洋一直苦撑着没有倒闭,尽管公司盈利不多,但是相对于那些破产的企业家来说,这已经属于万幸了。在2008年,于洋做好了和金融危机做长期斗争的准备。他一方面尽力地维持着公司的经营,另一方面又不断地研究新产品,提高新产品的质量。他认为,尽管经济危机迟早会过去,但是,危机过后,产业结构必定会出现新的情况,如果不对以后的事情做好准备,即使能坚持眼下也未必能够坚持到将来。
2008年于洋撑得很苦,可他的辛苦没有白费,2009年的形势慢慢开始好转,因为他对自己的产品结构做了有效的调整,再加上竞争对手们一个又一个地破产,于洋的生意就逐渐红火了起来。
有了悲观心态的存在,人们就不会将前途想象得那样美好,而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期待,有所预测,也能够积极地去应对。同时,悲观主义者还能够对过去的痛苦和失败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回忆,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他们就会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因此,悲观者就比较容易从挫折中获得经验教训。而盲目的乐观者却相反,在灾难到来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悔青了肠子,一旦灾难过后,他们就会认为一切都成为过去,万事大吉了。那么,接下来,他们必定还会吃亏。因此,无论是工作也好,还是生活也罢,我们都应该保持适当的悲观心理,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想象得过于美好,而是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理智的分析,同时也要做好受挫折的准备。
步步为营,不妨把目标时程化
对于不少的年轻朋友们来说,他们志存高远,有着较高的人生目标,并且也能选择为之而奋斗。但是,由于实现目标的道路非常漫长,在奋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当这些困难和挫折来临的时候,我们难免就会产生不好的情绪和恐惧疑惑的心理,有些心理脆弱者还可能为此而选择放弃和沉沦。当一时还达不到目标的时候,有些人就会觉得自己的理想过于遥远,过于不现实,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自量力的年少气盛者。这样一来,目标非但不能给我们的人生提供帮助,反而还成为了累赘。
奋斗这个美好的词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理想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每一个人生理想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的朋友们在漫长的奋斗过程中往往会感觉目标过于遥远而力不从心,无法坚持。那么在这个时候,崇高的人生目标就不会给他们的人生提供任何的帮助了。
面对奋斗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那些空洞的口号和华而不实的语言已经起不到任何的鼓舞作用,那么就不如换一种方式来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美国哈佛大学的行为艺术家对此就提出了一个“小目标成功学”的理论。他认为,有些人总想一步登天,一下子功成名就。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第一是因为一个人目前的能力无法达到,第二是因为大的事业需要经过长久的磨炼才能获得成功。因此,不妨把大的目标“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来实现大目标。
有一个人在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他做的第一份工作是整理文件,这和他的理想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做到尽善尽美。不久,他就成为办公室里有史以来最好的文件整理者。公司的领导看到之后,就交给了他更重要的任务,他一如既往地尽心尽力去完成。他的付出没有白费,最终他等来了一个高薪的职位。
他说:“我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当前的理想,一个是未来的理想。我从没有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从来没有忽视过眼下的工作。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对未来的追求,我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是,如果完不成今天的工作,那么明天的理想就会失去实现的基础,一切美好的事物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现实是变化的,我的具体理想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我的前脚没有站稳之前,绝对不会莽撞地迈出自己的后脚。”
荀子在《劝学篇》中这样说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意思是告诫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量的积累。其实,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也需要一定数量小目标的积累才能实现人生的大理想。大成功是由小目标累积而成,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在达成无数的小目标之后,才实现他们的伟大梦想的。
奋斗的过程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短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和忍耐。但是,忍耐也好,坚持也罢,都是一些空洞的词语,用这些词语来支撑自己前进,未免显得太过夸张。为此,我们就应该理智一些,选择正确的方法。把大目标分割为几个小目标,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最终实现大目标。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获得了世界冠军。后来,当记者问他是怎样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时,他回答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夺取最终的胜利。记者听了,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因为,马拉松比赛并没有包含太多的智力因素,而取决于运动员的耐力和体力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虽然能表现出一个人反应灵敏等因素,却无法和智慧挂钩。
十年之后,山田本一出了一本自传。人们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了他所说的“凭智慧取胜”绝非搪塞的回答,而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山田本一在书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将比赛路线仔细地勘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轻松地跑完。起初,我并不是这样做的,而是把目标一下子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就觉得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在我们确定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朝着目标前进。但是,在短时间内就实现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选择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追求目标和上楼一样,如果不用楼梯,是很难从一楼走到十楼的,如果你急不可耐,想一下子蹦上去,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蹦得越高,摔得就越惨。只有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下去,才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踏踏实实地走着,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让人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感觉”会强化和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并且推动他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不追求违背客观规律的速成
每一个胸有大志的人都渴望成功,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不过,成功需要一个储备的过程,单靠凭空想象和急切的盼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一个有志于成功和幸福的人来说,我们除了要选择好自己的方向之外,还要注意时间上的储备,既要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一个心理准备,还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打算。毕竟,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自己的事业基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追求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心浮气躁的话就容易自暴自弃。为了避免这种心态给自己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要盯准目标,不轻易动摇。要想盯准目标不轻易动摇,就应该对“长远的快乐”和“暂时的快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比如说,如果我们不喜欢种树的辛苦,只喜欢享受果子的甘甜,那么,吃完手里的果子之后,下一步就是对着空空的树杈发呆了。因此,要想获得成功的人生,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步调。诚然,创业需要激情,同时还需要打牢基础的耐性。
有一个小老板,口才非常好,在演讲圈子中小有名气。后来,他自己投资创办了一个图书公司,公司在起步阶段,每个月都能创造一定的效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这个小老板并没有满足,他认为这样的赚钱方式过于缓慢,和他把事业做大做强的理想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于是,他就想利用自己的演讲才能来增加公司的利润。他决定办一个企业员工培训班,他认为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又能增加收入来源。当他把这个打算告诉他的助手的时候,那位头脑冷静的助手对他说:“做事业要根据它的客观规律来行事,我们现在正处在原始积累阶段,只有将基础打好了才能够让公司有更大的发展。等到我们的公司做大了,才有可能做到财源广进。你现在就急于求成,很可能就会造成公司的倒闭。”
但是,那个小老板却不以为然,他反驳说:“我做演讲也能赚到钱。很多公司不是也开展多种业务吗?”
“那是因为那些公司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再者,那些公司都是人才济济的大公司,所以才做得这么好。你看看我们现在的情况,公司的全体员工就那么十几个人,实力根本算不上强,如果再分心做其他事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小老板却听不进去助手的劝说,最终还是把演讲培训班办了起来。办演讲培训班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从而减少了对图书市场的研究,从而导致了决策的失误。图书公司决策的失误分散了他做演讲培训的精力,最终,正如助手预言的那样,小老板输得很惨。
一个人的梦想无论有多么高远,都不要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如果在行动的过程中过于莽撞,采用揠苗助长的方式来求得早日的成功,最终将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灾难。其实,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了解在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追求速成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他们的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遵循规律的过程。
有人这样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只需要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够将他们区分开来。假如给他们同样分量的一袋小麦,有耐心的人就会留下来一部分用于播种,然后再考虑其他的问题;而另一种人却急于求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小麦磨成面粉,然后再做成馒头吃掉。既然我们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功的人,就不能在馒头的引诱之下失去了耐心。成功是需要一定的储备作为条件的。仓库里面的东西准备得越多,我们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成功的道路非常遥远,成功的过程也充满了艰辛,口袋中的馒头固然可以让我们获得一定的能量,可以支撑我们再走上一段路程,但是,馒头吃完之后就没有了种子作为储备,那么恐怕就无法再指望下一顿了。馒头中的能量终究有一天会消耗殆尽,没有播种我们就没有支持,没有粮食的保证,我们将过早地凋谢。我们的事业也会夭折。
有两个学法律的大学生,一个毕业以后就去了律师事务所工作,而另外一个则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他们毕业的时候,才23岁。转眼10年过去了,那个参加工作的同学已经成了鼎鼎有名的大律师,而继续深造的另一个同学也结束了学习生涯,跨入了律师行业。当他们都是35岁的时候,这位33岁才成为律师的同学已经和做了12年律师的另一位同学做得一样好,一样有名。可是到了43岁,也就是他们毕业20年的时候,后者由于10年深造积累的知识不断地派上用场,生意越做越好;而前者却由于自己的知识所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日渐沉寂下来。
无论是追求事业的成功还是求学,道理都是一样的。欲速则不达,如果心态过于急躁,就很难把基础做扎实,也很难把事业做好。诚然,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日暴富、一夜成名的事例也有,但毕竟是少数,根本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一日暴富、一夜成名之所以被称为神话,是因为世上这样的事情太少了。对于绝大多数成功者来说,他们的成长道路是非常平淡的,他们不相信神话,只相信自己扎扎实实的努力,正因为此,最终才取得了令人赞叹和瞩目的成就。
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每一样事情都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对于成功来说,它的规律就是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一规律,犯下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就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将来的目标,也不能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放弃人生的理想。
逐渐养成好习惯,幸福就这样慢慢走来
习惯是在生活中长期养成的,下意识的,带有规律性和持久性的行为。一个人的习惯,会通过举手投足和处理事情等方面体现出来。行为科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习惯就会成为每个人本能的一部分。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不仅控制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认真与否、办事的成败,智力因素只占到了20%的比例,而非智力因素则占到了80%。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是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有什么追求,要想得到圆满的结果,就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喜欢强调自己“习惯了如何如何”,他们所说的,多是一些恶性而又消极的习惯。比如,起床晚、脾气暴、依赖心强等。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并不属于真正的习惯,只不过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一种生活恶习罢了。毕竟,二十几岁的人尚处于可以塑造的阶段,一切都还没有定型。因此,我们无论是做事也好,工作也罢,千万不能把那些坏的东西当成开脱的借口。同时,为了让个人拥有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就要从现在做起,摒弃学生时代养成的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为人处事习惯,这将使你终身受益。
袁了凡是明代著名的学者。他年轻的时候,有许多坏习惯。有一次,他到栖霞山拜会云谷禅师,聆听禅师的教诲。
在谈到习惯的时候,云谷禅师说:“要想改掉不良习惯,就要从内心做起。当然,在下决心之前,就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不良习惯到底是什么。”
袁了凡略加思索,说:“我这个人,缺少忍耐心和责任心;我性情暴躁,面对别人的伤害和错误,很难包容;有时候我还显得自高自大,又很任性,喜欢高谈阔论,对待很多事情,总是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另外,我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经常通宵达旦地喝酒,最终伤了元气……”
他讲出了自己的一大堆缺点,最后长叹一声说:“有这么多不良习惯的人,想把这些坏习惯改掉,谈何容易呢?”
云谷禅师笑了,说:“所谓‘难者不知,知者不难’,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缺点、不足,那么改起来就不是什么难题了。你不妨把自己每天做的好事和坏事一一记录下来,这样就有利于了解哪些方面可以改进。时间长了,就能慢慢地改掉这些坏习惯。”
于是,袁了凡就按照云谷禅师的教诲,痛下决心,竭力戒掉种种不良习惯,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学者。他创作了多部著作,其中《了凡四训》对后世影响很大。
由此可见,要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只要做好三步就可以了。首先要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然后逐渐地改掉这些坏习惯,最后再慢慢养成好习惯。
职场中的不少朋友还都年轻,都有着充足的时间去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应该要求自己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但是,有一些人却拒绝改变,安于现状,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凌乱不堪,痛苦不堪。须知,如果拒绝改变,坚持原地踏步,你的事业就绝无成功的可能,你只能成为一个看着别人成功的看客,无论你对眼下的生活有多么不满,你都要忍受这些不如意带给你的折磨。因此,我们要想过上理想的幸福生活,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应该行动起来,保持好的习惯,逐步改掉坏习惯,再悉心培养一些还不具备的好习惯。
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1.培养自制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习惯是下意识的东西,但是培养习惯就要做出意志上的努力。特别是在形成良好作息习惯的过程中,你更要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和下意识的懒惰行为作斗争。这就需要你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作息制度,然后强迫自己按照自己制订的章程去做事。坚持上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能够将你的有意识转化为下意识,到了那个时候,就大功告成了。
2.有意识地提高抗干扰能力
我们制订的每一份计划都可以说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却会受到主观或者客观因素的干扰。如果你缺乏抗干扰的能力,那么,你的计划就会夭折,你理想中的好习惯也只能作为理想而存在。因此,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你要有意识地提高抗干扰的能力,绝不能向那些阻挠你的因素妥协退让。
3.在自我鼓励中寻找自信
无论对人还是对己,也无论是做什么事,最佳的方式莫过于“严格约束+奖励”。奖励自己就是鼓励自己,它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更能激发人的激情。因此,你一方面要督促自己按章程办事,另一方面还要给自己一定的“奖励”,比如,完成某个目标之后,你可以买一本好书或者一件好衣服来奖励自己。这样一来,你就能够产生形成自制力的原动力,久而久之,你的不自觉也会逐渐地转化为自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