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钟嗣成《录鬼簿》划分的不太科学,朱权《太和正音谱》也不尽合理,又分得过细。虽然划分种类可以有多种方法,如按所写事件时代划分,可分为历史剧、传说剧、现代剧。如根据地域把元杂剧的创作分为形成了四个相对集中的作家群,分别为大都作家群、河北作家群、山东作家群、平阳作家群;如按所反映社会矛盾区分,则可分为反映阶级矛盾,揭露当时政治黑暗、官吏腐败和农民起义的作品。当然,还可以按照还可以按照作品题材分为清官断狱剧、忠智豪杰剧、爱情婚姻剧、遭困遇厄剧、伦理道德剧、道佛隐士剧等等,但限于篇幅,也为了论述方便,我们把元代杂剧的作家作品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并撷其要而论述之。
一、前期作家作品
在前期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关汉卿和王实甫。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关于“元曲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周德清《中原音韵》认为是“关、郑、白、马”,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认为是“马、郑、关、白”,王骥德《曲律》认为是“王、关、马、白”,徐复祚《曲论》认为是“马、关、白、郑”。现在,学界虽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我们认为,由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均属于元前期的作家,且王实甫的《西厢记》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认为还是以“关、王、马、白”为恰当。而郑光祖则应该算作是后期元杂剧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是山西解州人,大约生活在金元时期,即公元1210年至1230年间。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二说,目前学术界没有定论。关汉卿据说是关羽的后代,生平事迹不详,根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一些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早年曾任太医院尹,后因“不屑仕进”,遂沦落为下层,与书会才人、倡优艺人为伍,成为了专门的戏曲创作者,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从事杂剧创作,关汉卿经常出入于歌楼酒馆,往来于勾栏瓦肆,不仅为歌妓、艺人撰写曲词和剧本,甚至会“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臧晋叔《元曲选序》)。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由于与下层艺人、歌妓长期生活在一起,关汉卿对他们的生活非常熟悉,从而也就能写出大量既适于舞台演出的杂剧作品,同时也能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贾仲明《录鬼簿续》吊词称关汉卿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并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据相关文献记载,关汉卿有杂剧67部,现存17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其的代表作。
根据现存作品,关汉卿的剧作大致可为三类,一类是现实剧,多侧面反映了元代最基本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统治阶级对下层人民的压迫,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斗争。代表作品有《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另一类是爱情戏,这类杂剧鲜明地表达了作家对封建重压下妇女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赞美妇女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地位所作的斗争。代表作品有《救风尘》、《望江亭》、《诈妮子》。第三类是历史剧,描写历史上的英雄豪杰,赞颂他们的斗争业绩和英武气概,这类杂剧有《西蜀梦》、《哭存孝》,而以《单刀会》最为突出。
关汉卿的杂剧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其剧作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理想色彩融为一体,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在处理时又反映了作者的愿望和理想。剧作主题突出,矛盾集中,情节紧凑,形象鲜明,因此关剧不是仅供阅读的案头文学,而是适于舞台演出的当行之作。语言自然本色,随人随情而变化,做到“雅俗兼收,串合无痕”,这是很不容易的。关剧的体裁、风格也多种多样,喜剧、悲剧、正剧都有,而皆臻完美,《窦娥冤》和《救风尘》分别为我国戏剧中最早出现而又取得巨大成功的悲剧和喜剧。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据天一阁本《录鬼簿》载,王实甫名德信,河北定兴人。钟嗣成《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周德清《中原音韵》在称赞关汉卿、郑光祖和白朴、马致远“一新制作”的同时,也称赞了《西厢记》的曲文,并说“诸公已矣,后学莫及”。由此可以推知,王实甫活动的年代可能与关汉卿等相去不远。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曾作杂剧14种,至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3种,另有《贩茶船》、《芙蓉亭》残折,以及若干散曲。其中,以《西厢记》成就最高。《西厢记》在唐元稹传奇《莺莺传》,宋金时,赵令畸鼓子词《商调蝶恋花》、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金院本《红娘子》等说唱文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主要叙说书生张琪于普救寺中得遇故相国之女莺莺,二情眷恋,弹琴达意,传诗述怀,却无缘结合。恰巧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要抢莺莺为妻,张生见义勇为,驰书白马将军救援。解围后老夫人赖婚,使崔张陷于苦恼之中,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二人终成秦晋。后来张生被迫赴试,莺莺长亭送别,经过一番曲折,终于金榜题名,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剧作通过崔张爱情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的压迫,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以及他们斗争的胜利,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的主张,这是对合理爱情婚姻的向往和呼唤,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全剧事件单纯,矛盾集中,作者紧紧围绕崔张爱情的产生、受阻和取得胜利的中心情节,展开矛盾冲突,特别注意揭示人物的内心思绪,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语言华美,宛若“花间美人”、“出水芙蓉”,白描尚本色,也极有特点。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对杂剧体制也有革新的意义。
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由于适逢乱世,白朴与家人失散,后经元好问收养并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白朴本身就聪明颖悟,所以为后来杂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其中以《梧桐雨》最为著名。
《梧桐雨》所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本于唐代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和宋代有关李杨故事,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由于明皇宠信安禄山,被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谋反,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其意义与《汉宫秋》类同。白朴的另一作品《墙头马上》则是元代四大爱情戏之一(另外三个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其主角李千金热切追求自由,为了爱情,敢于无媒自聘,弃家私奔,与一切阻止她实现理想的势力斗争,较之其他杂剧出身大家的闺秀具有更强烈的斗争精神。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大都人,另一说为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大约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其中《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马致远以诗词之法作剧,曲词清新俊逸白朴则注意心理描写,曲词华美雅隽。《汉宫秋》根据汉代昭君和番故事写成。昭君和番,正史里有记载,后来被编成诗歌小说在民间流传,马致远根据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原来故事的人物关系、情节结构作了根本性的改动和细致的艺术加工,他把汉朝国力强于匈奴改为弱于匈奴,把汉王将宫女赐予藩国改为被迫送妃子和番,还虚构了毛延寿叛国投敌和昭君界河投江等情节,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卖国奸逆和庸碌臣子,热情歌颂昭君对汉朝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这些描写,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家和元代人民对亡灭家国的怀念与哀思,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高文秀,生卒年不详,约元宪宗蒙哥时代人,东平府(今山东东平县)人,早卒,都下人称“小汉卿”。《录鬼得》记载他是“东平府学生员”。有人据“府学生”这一点考证,认为他生活的年代比关汉卿稍晚。他是一位早熟多产的青年作家,一生共写杂剧34本。从题目内容上看大多是历史剧和英雄传奇剧,其中有8本写黑旋风李逵,一本写行者武松。故而有人说他是水济戏专家。他的杂剧,流传至今的有《黑旋风双献功》、《好酒赵元遇上皇》、《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顺贾大夫谇范叔》、《保成公径赴渑池会》5种。后二者因为戏剧性强而长期在舞台上流传演出,还多次被不同时期的剧作家改编。另有《周瑜调鲁肃》仅存第二折曲文。
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简名《双献功》,又作《双献头》。剧写李逵奉宋江之命保护孙荣赴泰安进香。孙荣之妻郭念儿与白衙内有私情,白衙内遂将孙荣陷害入狱。李逵入监探视,巧救孙荣出,并放走满牢囚犯。最后李逵杀死白衙内、郭念儿,携人头回梁山献功。此剧不但成功塑造了李逵这个粗粗豪莽撞的人物形象,例如他杀了白衙内之后,蘸着鲜血在墙上大书“是宋江手下第十三个头领黑旋风李逵杀了白衙内来”的草莽气息,而且还以浓彩重墨突出刻划了李逵性格中细心机敏的一面,如他装傻扮痴,捉弄牢卒,巧妙地用蒙汗药将其麻翻,结果无须动刀动枪,成功地救出了孙荣和满牢囚人。此剧关目紧凑,曲白质朴自然,切合人物身份又富有生活气息。高文秀显然是位熟谙舞台演出三昧的当行作家。他被时人称为“小汉卿”,并非过誉。
康进之同样是以水浒戏闻名于世的山东作家。康进之所作杂剧两种:《梁山泊黑旋风负荆》、《黑旋风老收心》,均为水浒戏,今存前一种《梁山泊黑旋风负荆》,与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堪称元代水浒戏的双璧。
《李逵负荆》写杏花村酒店东主王林之女满堂娇,被假冒宋江、鲁智深的贼人宋刚、鲁智恩抢走。李逵闻知后怒不可遏,上山寨严斥宋、鲁二人,大闹聚义堂。宋江偕鲁智深、李逵下山对质,真相大白。李逵深悔鲁莽,向宋江负荆请罪,最后擒住贼人,使王林父女团圆。此剧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农民英雄的生动形象。他对梁山事业的无比热爱,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他最敬重的宋江哥哥玷污梁山这片净土。因此,当他得知宋江、鲁智深做了有违梁山事业宗旨的事情,便本能地冲上山去,怒斥宋、鲁二人,并欲砍倒象征正义的杏黄旗。这一举动,充分展示了李逵视梁山事业为生命,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同时又颇粗鲁莽撞的性格,极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