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少林五形八法拳
49239200000010

第10章 少林排打功

一、少林“排打功”的姿势和方法

少林“排打功”是一种身体内外兼修的功法。它可增强肌体的力量和对外界的抗击能力,也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强身手段。它不仅使经常锻炼者的肌肉、筋骨健壮,肺活量增加,内脏器官增强,而且可以促进人体经络、血脉顺通,消除疾病,增进健康。

少林“排打功”有单人练与双人练两种。单人练包括沙袋击法、板击法、棍击法、石拍法、撞击法等等。双人练有互击法、排打法等等。“排打功”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人的果敢、不畏艰难和勇于进取的精神,而且能增强肌体(特别是皮肤)的适应性、耐久力和爆发力。在武术实战中,对来自对方(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的袭击,能够具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和抗击能力,同时对迅速、冷静地进入反击状态和树立战略上的信心,都有较好的作用。

这里介绍部分传统少林“排打功”的锻炼内容,供武术爱好者练功时参考。

(一)单人练少林“排打功”

功法练习前,先做准备活动。练功者将所要练习的部位进行按摩,使肌体、关节和韧带放松、舒展。这种适应性的按摩准备活动,是练功前所必需的。随后采取马步桩功(四平桩)的形式站好,双手可做双插腰、双平立掌、双按掌等传统手位进行练习。意守的时间约5~10分钟左右即可,待“气沉丹田”,并感到神清气稳,精神饱满,内气充实后,即可站起。

练习“排打功”的器材可选用帆布(粗布、皮革均可)制做的长筒形沙袋。沙袋一般长约50厘米,直径约8厘米、内装粗沙、锯末或豆类等。也可挑选光滑无痕的木板、鹅卵石、砖、木棒或排棍(几根略短的木棒捆扎在一起)。这些器材的选用,一定要注意质量结实、无裂痕、整洁、重量和长短适宜。

正式练习时,可采用站立式(两腿开立,两脚间距离同肩宽,)或马步桩姿势进行。站好后,用单手或双手持沙袋(或木棒等其它器材),根据自己锻炼的目的和需要,将身体头颈部、肩臂部、胸肋部、腰背部、腹胯部、腿膝部、胫踝部、足背部等位置依次进行有意识的抡拍、抽打、撞击(一般在击到身体薄弱部位如头颈部、腰肋部、裆部及骨骼关节部位时,用力要适当。局部和全身部位抡拍的次数,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和体质情况灵活掌握)。击打、抡拍的顺序应由上至下进行,也可进行局部的专门练习。但要注意,用力轻重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锻炼的程度具体掌握。着力点要均匀、密集,待感到该部位击拍后产生的热、胀、酸、麻等感觉时为宜。沙袋练习由于制作的材料和装料、质地都较柔软,因此比较安全。如感觉适应,准备进一步加强功法的深度,即可采用木板、木棒、砖石、排棍的击打练习。具体程度和方法均与上同。由于这些器材接触身体部位面积较小,质地较硬,单位力量相应加大,因而也就提高了锻炼的效果(具体训练时要慎重,击在骨骼易受伤及要害部位时尤其应注意)。

(二)双人练少林排打功

1.互击:

准备活动后,双方以同样站立的姿势和方法相互轮换用拳、掌、臂、肩、胯、腿、手沙袋、砖石、木棒、木板等,按照相同的技击方式向对方身体的规定部位同时互击,进行固定桩功和自由活步的互击训练。这可锻炼筋骨、肌体的坚韧。练功者要体会在撞击时的瞬间感觉,逐步培养练武时的直横、刚柔、虚实等不同劲力的发挥。

2.排打:

在功法练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进行“排打”的练习。准备活动后,以站立或马步桩的姿势,让一名助手手持略重些的手沙袋、木板、排棍向练功者的身体“受击”部位(与助手预先规定好部位)准确有节律地抡击,并逐步加大击打的力量。同时,练功者也应朝抡击的反方向,用自己“受击”部位有意识地“迎击”。在具体练习时,可采取“固定脚位”和“左右转体”的方法、姿势、交替互练。练功者在“受击”的一瞬间,借助“丹田”的整体力量发声、呼气,以声助力。此功练习时,要遵循由轻至重、由慢至快的原则进行。初学者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注意不要轻易击打身体易受伤的部位。

(三)内功配合

少林“排打功”的锻炼,由于击打身体的感觉和反应都较强烈,因此必须配合以“内功”,这样,才能加强身体的内外功锻炼。如上面介绍的单人与双人的功法练习不是无规范的随意乱打,而是在由慢到快、由轻到重、由点到面的原则下,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方法的练功,使之做到发力完整,劲力透达。如做“互击”练习时,双方定步和活步的相互击打要尽量做到:“劲力之源,起于涌泉,发于胯膝,运之丹田,透于腰脊,活于肩背,通达臂肘,形于腕手。”使之做到精神、气力、功法相合,用力适当,击点准确。确切地讲内功的配合,也就是常讲的“拳法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因此,在练功之前,要先练“站桩”,使其“丹田”充实,精神、气力饱满。这样在“击打”的瞬间,才能全神贯注于受击部位,同时应用于发声、发劲。

在长期的锻炼实践中,人们总结了多种不同的发声种类和相应的不同功法锻炼。其中包括“呣、呐、噫、哈、嗨、嘿……等”。这些不同的发音在配合具体动作练习时,不仅可以使人体神、气、力融为一体,而且对增强筋骨、肌肉的健壮,对提高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及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等功能均有直接帮助。以上这六种不同的发声形式,在其功法练习中,均有不同的功用。如:“呣”声有助于发整劲,“呐”声有助于发崩劲,“噫”声有助于发靠劲,“哈”声有助于发斩、推之劲,“嗨”声有助于发劈劲,“嘿”声有助于发撞、击之劲。因此,在练习“排打功”时,可参考以上不同的发声,来配合功法锻炼。在发声助力时,一定要注意“气从丹田出”的原则,以发自腹腔的力量自然短促喊出,切不可光靠用咽喉空发其声(注意:发声决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健身、用劲的辅助手段)。在练功中,务必要做到:意到,气到,声到,劲到,势到,内外合一,五者同时并行。

二、功法要求

初学少林“排打功”一定要遵守下列要求:

1.要选择环境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室内或室外练功,这对呼吸卫生及“全神贯注”最为有益。

2.空腹、饥饿或刚吃过饭时,精神紧张或身体不适时,均不宜练功,以免影响肠胃消化以及练功后的效果。

3.练功者锻炼时,最好穿薄的衣服或背心(赤裸上身的腿部,只穿运动短裤也可),如果穿得很厚,不仅影响练功效果,也易损坏衣服。

4.气温寒湿时,练功者要注意风寒,避免感冒。练功出汗时,注意不要让寒风直吹。练功后,迅速用干毛巾擦去身上的汗水,穿上干衣服,不宜马上用冷水洗身。初学的人在练功后,可将:“受击”的部位适当揉擦一些舒筋活血的正骨药水。药水洗擦的部位,在五个小时内,要禁止接触冷水,以免受寒气,影响健康。

5.练功者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可先用自己的拳、掌将身体预备锻炼的部位,进行有节律的适当击拍,逐步提高皮肤的感觉和适应能力,为进行“排打功”的练习做好准备。练功后,要配合功法做全身或局部肌体的按摩,这对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有很好的作用。

6.练功者初学时,对选择的锻炼部位,应取慎重及科学的态度,这是提高“排打功”的锻炼成效、保障练功安全地关键。练功者可先选择身体肌肉较丰满的部位,由轻至重地进行练习,待局部功法锻炼适应后再逐步地扩展到全身的的其它部位。在进行头部及身体薄弱部位练习时,打击要慎重、小心,切不可蛮练,同时使用的器材也要选择较轻软一些的。尤其易出偏差的颈功、阴功的锻炼,一定要遵从有经验的老师的正确指导。如果有困难,上述部位也可以暂且不练,待条件成熟时再练,以保障功法锻炼的安全。

7.少林“排打功”的练习,应采用“逆呼吸法”配合发声的锻炼。在击打的同时,要注意呼气,此时不仅“丹田”部位,而且受击的部位均要适当“充实、紧撑”,使之达到“内外一体,气力合一,以声助力”。在击打的间隙,随着动作、速度的频率,配合相应的吸气。在吸气时,要注意口齿相合,尽量做到深、满,用鼻吸入。由于打击时动作快,运动量较大,因此吸气时不必强求意念的传导,只要做到“顺乎自然”即可。锻炼有素的武术家在这点上,是可以保持“意于丹田、气至鼓荡”状态的,就是说,只要功法练习纯熟,力求自然,互为表里,劲力顺达,无论采用何种呼吸方法,均会取得“异曲同工”之效。至于功法练习时发声的大小,要根据周围的环境,运动量的大小,发力的强弱以及每个人的具体条件而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