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在科技馆听讲座
49254400000003

第3章 关注环境健康走向低碳生活

杜斌

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也面临着高速经济发展与有限环境容量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关注环境健康尤为必要。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关注环境与健康,走向低碳,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环境问题

1.八大公害事件

工业革命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问题以原生环境问题为主,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大规模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为典型的是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20世纪30~70年代产生的八大公害事件多是由工业污染造成的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和教训,向人类社会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我们称之为沉重的代价。

(1)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厂排放烟尘致使当地几千居民受害。

(2)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美国多诺拉镇工厂和汽车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全镇1/2居民受害。

(3)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地面无风且气压很低,潮湿的空气压在上空,使伦敦一连几天沉浸在浓雾之中,而居民烧煤取暖和工厂烧煤用的成千上万个烟囱喷吐着大量的黑烟,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结果在4天中有4000余人死亡,之后的两个月中又有近8000人死亡。

(4)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1952年,美国洛杉矶由于250多万辆汽车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由于阳光强烈,引起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使数百人死亡,植物大面积受害。

(5)水俣(音同玉)事件

水俣是日本海边的一个小镇,1952~1955年水俣镇附近的一家工厂排放含有甲基汞的废水,人和猫食用了被污染的鱼和贝类就患上极为痛苦的汞中毒病,叫作水俣病,刚开始是猫自杀、狗自杀,最后是居民死亡,共死亡了1573人。患者一般都耳聋眼瞎,精神失常,多发疯致死。日本前后三次发生水俣病,受危害者达2万人。日本政府因此50年来在民众面前抬不起头,赔偿问题至今还没有结束。

(6)富山事件

1931年,日本某地出现一种怪病,患者骨骼疼痛不堪;1952年有些地方河里的鱼奇怪地大量死亡,稻田也减产;从1955年起这种怪病大量地出现,直到1961年才查明原因,原来是日本富山平原神道川河附近工厂排放含镉废水,两岸农民引水灌溉稻田,水稻受到镉污染。农民吃了这种稻米发生中毒,患上骨骼疼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

(7)四日事件

1955年,日本四日市建成第一座炼油厂,1961年因当地工厂废气排放,造成哮喘病大流行,到1972年为止,患者达6000多人。

(8)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爱知县米糠油工厂制作米糠油时混入了多氯联苯。这种食用油被销售到日本各地,受害者达1.3万人,患者眼睑水肿,肌肉疼痛,肝功能下降。用这种油制造的鸡饲料使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

上述八大公害事件集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经济学家把这种没有环保的繁荣比作“推迟执行的灾难”。

2.全球面临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持续上升趋势。1906~2005年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74℃。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最直接威胁是地震、海啸、沙尘暴、雪灾、旱灾、水灾等极端气候灾害增多增强。近期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的百年一遇的干旱,降雨量同比下降了80%,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08年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上升到385.2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自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累积排放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的排放量约占80%。

在我国,黄渤海沿海地区大量沿海城市,包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苏州、杭州等,都面临全球变暖的威胁。我国近百年平均地面温度上升0.6℃~0.7℃,海平面平均上升10~20厘米;近50年北方大部降水量减少10%,干旱加剧;近20年每年气象灾害损失相当GDP的3%~6%。

3.中国面临环境污染高发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环境问题,发生了许多环境污染危害事件。陕西凤翔和湖南武冈的“血铅事件”,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内蒙古赤峰饮用水源污染,奶制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太湖、滇池蓝藻大爆发,云南阳宗海砷污染,松花江水污染,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沱江特大污染,白洋淀死鱼事件,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等,都折射出中国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防治

我国环境污染现状相当严重,面临的环境与人体健康的问题十分突出。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疾病70%~90%与环境污染有关。

1.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1)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为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为工业区,执行三级标准。

我们经常听到的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指数,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等几项。空气质量日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空气污染指数50点以内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值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100点以内对应的是二级标准,二级标准是人们长期在户外活动身体不受伤害的最低标准。200点以内对应的是三级标准,200点以上的空气质量对人体都会造成伤害。

(2)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大气环境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大气颗粒物和光化学烟雾等。

(3)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增加了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显示约50%的呼吸道疾病与大气污染有关。我国11个最大城市,燃煤产生的烟尘和细颗粒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空气严重污染地区死于肺癌人数比空气良好地区高4.7~8.8倍。

2)致使现代城市人嗅觉不断下降。大气污染使得现代城市人经常吸入含有氧化铬的空气,这些空气进入呼吸道后沉积在人的鼻黏膜上,久之则开始损害人的鼻黏膜,使人失去嗅觉。

(4)山西省大气环境问题严重

“十五”末期,山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全省1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除五台山外,大气环境质量都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11个省辖城市空气质量,除太原和长治为三级标准外,均劣于三级。从2003年到2005年,临汾、阳泉、大同等三个重点城市连续三年成为全国最污染严重的城市。到目前已经有明显好转,城市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

苯并芘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国际上计算苯并芘一般以微克为单位,1毫克=1000微克,1000毫克=1克,而山西省的苯并芘以千克计,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已有资料表明,我省至少有三种与环境大气污染密切相关的疾病在全国属于高发地区,甚至居于全国的最高水平。

第一种是癌症。2005年的一篇报道透露,我省的癌症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数,甚至在重灾区出现许多难以查明的怪病。

第二种是尘肺病。我省的尘肺病患病人数居全国第四位,与占全国第19位的人口规模形成强烈反差。河津、离石等焦化企业集中区域是呼吸道疾病和肺炎、消化道系统疾病多发地区。

第三种是新生儿出生缺陷。据卫生部监测结果,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9.96‰,位居世界第一;而我省的出生缺陷率则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5)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措施

1)提高民众防范意识:①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提高人自身的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②选择住所要谨慎。选择少污染、空气清洁的地方居住和活动。③避开雾天,在有害气体的浓度受天气和季节影响较大时不在室外活动。

2)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沼气、酒精);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如改革炉灶、采用沸腾炉燃烧等)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

3)发展植物净化:植物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地、连续地净化大气。有计划地、有选择地扩大绿地面积可防治污染。

2.水污染及防治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

(1)水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分为两种: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共分五类:第一类为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第二类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第三类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水产养殖区及游泳区,第四类为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第五类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地下水质量也分为优良、良好、较好、较差、极差五个等级。一、二、三类水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水源,超过四类水只能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

(2)山西省水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山西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8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0.35%,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81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界限;地下水超采造成19个岩溶大泉有3个断流,2个接近断流,12个流量衰减。

全省地表水劣五类水质多。26条主要河流中,有88.4%断面受到污染,约62%的断面失去了使用功能。

山西每采1吨煤,要损失2.48吨地下水资源。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6亿吨,那就是白白损失了14亿吨水资源。山西每年有9亿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利用而外排,相当于耗资百亿建设的引黄工程的引水总量。

(3)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引起人体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人体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俣病)、镉中毒(痛痛病)、砷中毒、铬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铅、钡、氟也可对人体造成危害。

2)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芘和其他的多环芳烃、卤代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

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4)应对措施

1)要注意饮用水水质。在自来水管传递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所以饮用时要煮沸杀菌,而且还要用干净的杯子。

2)适当使用净水器。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家用健康饮水机和使用净水器。净水器要注意经常清洗更换。

3)注意跟人体接触的水的水质(如游泳等)。

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固体废弃物通常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俗地说,就是“垃圾”。未经处理的工厂废物废渣和生活垃圾简单露天堆放,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废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刮风进行空气传播,经过下雨进入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这个过程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

(1)固体废弃物污染存在的问题

1)垃圾成灾。我国许多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露天堆放,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超过60亿吨,占地2万多公顷,年均持续增长4.8%,全国近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日趋严重。生活垃圾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市郊区、江河沿岸,由此引发了水源污染、水质下降和传染病流行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填埋场”未按技术规范设计施工,渗滤液排放超标等不符合标准的现象比较普遍。

2)工业固体废弃物。山西每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1亿吨,而仅煤矸石的产生量就达4000万吨,占地达2万公顷。山西的煤矸石历史堆存量已达10亿吨之多,几乎相当于在山西的山沟里堆筑起100座巨大的黑色金字塔。

3)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万~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科技的发展,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

珠江三角洲大气中挥发性毒害有机物(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臭氧前体物(非甲烷烃类化合物)的浓度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被公认为毒性最大的二英类化合物在化工产品和三废排放物中检出。在深圳等地的市售奶粉、牛奶中也有发现,甚至在江浙一带的母乳中检出了高含量的二英。

(2)应对措施

1)注意环境清洁卫生。

2)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3)减少污染,少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

4.噪声污染及防治

噪声是指生产、施工、交通、生活中产生的令人烦躁的声音。通常把与人们生活、工作环境不协调或不需要的声音都列入噪声范畴。噪声不仅限于杂乱无章的声音,也包括影响旁人工作、休息、睡眠的歌声、乐器声、谈话声等。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

(1)噪声环境质量

噪声功能区(工业、居住、商业、文教等)是指城市闹市区超过60分贝的声音,就是能引起人们烦躁的声音。居民区环境噪音的标准为,白天应低于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

交通工具中,车速提高1倍,噪声增加3~4分贝;车速低于96千米/时,噪声来源于发动机;车速超过96千米/时,噪声主要是轮胎造成;摩托车的噪声比一般汽车高10分贝。飞机的噪声在交通工具中最强。

(2)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对听觉的损害:强的噪声(80分贝以上)可引起耳部不适,使听觉发生暂时性减退,听觉敏感度降低,甚至可以导致听力损伤,损害听觉器官。

2)对人体系统的损害:人体长时间、反复接触过量噪声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及视觉伤害等。

3)对心理的影响:高噪声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研究发现,超过60分贝的噪声可以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心情烦躁,身体疲倦;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专心地工作。

4)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噪音环境中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低20%。一般情况下,电视机、录音机产生的噪音达60~80分贝。洗衣机产生的噪音为42~70分贝,电冰箱产生的噪音为32~50分贝。据调查,儿童生活环境的噪音高于80分贝,其聋哑儿童可达50%;噪音通过听觉感官,直接影响视觉感官,噪音危害的进一步结果是孩子们眼睛的屈光度和敏感度下降,眼花、眼痛、色觉和视觉下降,患近视眼的儿童数倍增。噪音还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可引起唾液、胃分泌液减少,胃酸减少,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噪音的恶性刺激还会导致儿童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智力发育明显降低,婴幼儿体重下降。

(3)应对措施

1)控制音量。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45~60分贝;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分贝。

2)应选择合理的住址,减少噪声。

3)安装塑钢窗或安装双层隔声通风窗等以减少家庭噪声。4)要避免孕妇和儿童接触噪声。

5.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治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电磁辐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大家不必谈辐色变,因为电磁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是两回事情。但要引起重视,尽量减少电磁辐射影响。

(1)电磁辐射污染源

电磁辐射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广播电视发射塔、卫星地面站、雷达站、高压线、输电网等。在城市里,电视发射天线、调频广播、手机、电脑是主要的污染辐射源。电磁波长越短,对人体危害越大,微波的危害最为突出。表1为部分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量。以手机、吸尘器、微波炉为最。

(2)电磁辐射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危害中枢神经系统。这种影响使人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减退、失眠多梦、多汗心悸、情绪不稳等症状。

2)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这种影响使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心音发生改变,心脏供血不足,多数人心动过缓,少数人心动过速。

3)影响视觉。眼睛容易吸收电磁辐射,在高功率密度的环境下,几分钟的照射,可使眼睛晶状体出现水肿,且几天内不会消失,还可能出现晶状体混浊,严重时造成白内障。

4)影响生殖系统和遗传。电磁辐射在影响遗传功能方面,表现为染色体畸形变化,父母一方如果长期受电磁辐射,其子女中畸形发病率就非常高。

5)改变人体原生质。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力、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诱发癌症以及糖尿病、遗传性疾病等病症,对儿童可诱发白血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辐射作用下,电磁辐射可引起人体的不适症状与危害,但不等于说所有的人在超标的场强辐射环境中一定得病。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影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电磁场强度的大小、环境的温湿度、环境中的其他有害因素、性别与年龄的区别、个体体质差异与个人敏感度的不同。

(3)防治措施

1)穿防护服、用防辐射屏、戴防辐射罩。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气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并穿戴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器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佩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

2)家电摆放不要过于集中。

3)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电,尽量少待机。

4)合理使用家用电器。启动电视、微波炉、电烤箱、电磁炉时,应侧身操作避免面部正面受到电磁辐射,有遥控功能的应尽量用遥控开关。控制看电视时间,老年人和儿童更应节制并保持安全距离。看电视时,人体与电视的距离保持在2~3米为宜。

5)尽量少用手机和无绳电话,身边有固定电话机时应首先使用,尤其青年学生不宜用手机聊天或玩游戏。

6)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新鲜水果、动物瘦肉和肝脏、柿子椒、菜花、西红柿、豆芽、海带等,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多饮绿茶,因为绿茶当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可降低电磁辐射,包括电离辐射的危害。

7)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6.土壤污染及防治

土壤是农产品生产的直接载体,土壤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和有机物质,在农业生产中会被农作物吸收,进入农作物体内。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固体废弃物、白色污染等。

(1)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污染水体后又直接灌溉农田导致土壤受侵。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污水没有处理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据统计,2006年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0.1亿公顷,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公顷。全国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人们在长期食用受有毒有害重金属、有机农药污染的农产品后,重金属、有机农药就会在人体中慢慢地积累,引起人体的慢性重金属中毒或慢性有机农药中毒,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有专家估计,全国大约有20%的粮食、34%的农畜产品和56%的蔬菜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这将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造成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农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造成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此外,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也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2)山西省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据山西省农业环境检测中心的资料显示:全省受到污染的农田面积高达74.7万公顷,其中8万公顷受到严重污染。对全省11个市33个市场销售的3种蔬菜、99个样品抽检结果表明:各市的蔬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部分品种中汞严重超标。

(3)防治措施

1)看商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

2)关心农、畜、禽、蛋、瓜果、蔬菜等产品其产地的环境状况。

3)不买污灌区的萝卜、红薯等根菜类食品。污染物在蔬菜中的残留量依次为:根菜类>叶菜类>果菜类,在粮食作物中的残留量依次为:水稻>玉米>高粱>小麦。

4)会识别被污染的鱼虾。体态变形的鱼虾多是受重金属污染物污染,人食后使人体的肝脏、肾脏功能遭到破坏;食之有异味的鱼虾,则多是受有机污染,这种鱼虾有致癌、致畸作用。

7.居室污染及防治

居室污染来源于室内人们活动和燃料燃烧污染物的污染,各种装修材料和家具释放出的污染物的污染,家用电器的电磁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物的污染等。

(1)主要室内污染物

甲醛: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异常等。高浓度吸入时会出现呼吸道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等,低浓度甲醛可使人产生皮肤过敏、咳嗽、恶心等不适。

苯及苯系物:苯可用于制造洗涤剂、油漆、涂料和黏合剂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轻者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昏迷,长时间接触会引起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慢性苯中毒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引起白血病。

(2)质量标准

我国住宅设计标准规定:室内甲醛的质量浓度要低于0.05毫克/立方米;室内苯的质量浓度要低于0.8毫克/立方米。据调查北京地区一般民居房屋装修的达标率仅50%左右。表2为甲醛浓度与健康效应关系。

(3)居室污染的类型

1)装修污染。化纤地毯、塑料壁纸、塑料地板胶、各种装饰用的黏合剂,涂料、填充剂等都含有各种有机溶剂,都会散发出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油漆中一般都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其中主要有铅、镉等,也成为室内污染源之一。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释放的化学物质也有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建筑及装修材料,其中射线来自房屋建材中的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掺有工业废渣的建筑装饰材料、陶瓷砖等。氡及其子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长期接触氡气可导致癌症,潜伏期为20年左右。

2)厨房油烟。据测定厨房油烟中有220多种化学物质。主要是醛、烃、脂肪酸、醇、内脂、杂环化合物及挥发性致癌物——亚硝酸铵等。油温越高,油烟中的致癌物就越多。菜籽油260℃时最多,豆油次之。

煎、炸、烧、烤时,牛、羊肉不能炸煳(焦)了吃。烤肉时滴下的脂肪,落在炭火上,引起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油烟,含有最强的致癌物,人体吸入后危害最大。炒菜时不要等油冒烟甚至起火再下菜,油温越高,危害越大。应及时清洗抽油烟机、排风扇。

3)室内吸烟。吸烟愈多患心血管疾病和肺痛的危险性就愈大,被动吸烟者也同样遭受损害。被动吸烟对胎儿和儿童健康的危害已为各国学者所公认,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不吸烟妇女肺癌的死亡率与其丈夫吸烟有关,是主动吸烟者的1.5~3倍。

(4)防治措施

1)措施一:环保装修。

第一,严把装修材料环保关。应优先选购无害、环保、安全型建材,应选择符合国家人造板、涂料、壁纸等10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产品。千万不可贪图便宜,使用劣质材料。

第二,在设计上贯彻环保理念,合理搭配装饰材料。因为任何装饰材料都不能无限量使用,环保装饰材料也有一定的释放量,只是其稀释量在国家规定的释放量之内,过量使用同样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第三,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装修必须选择有资质、正规的装饰公司,开放式装修,减少因施工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

第四,进行监测。对室内气味、辐射进行环境监测,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后再行入住。

第五,使用人造大理石、花岗岩的地砖,要检测合格后再用,不可粗心大意。使用一般人工制造的通体砖就很好。有些档次稍高的通体砖,既不失大理石、花岗岩的华美,又价廉安全。凡新装修后的居室应开启房门、窗户通风换气,使建材所含甲醛释放出来,降低其含量。

2)措施二:美化居室。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花卉、盆栽植物很多,大多数阔叶植物都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如君子兰。能吸收有害气体甲醛的植物有:吊兰、虎尾兰、金绿萝、芦荟、鸭跃草。吊兰、常青藤、冷水花能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合物,有防癌作用。芳香又杀菌的有:茉莉、米兰和松、柏类盆景植物。

三氯乙烯是复印机、激光打字机放出的毒气,皱菊、万年青、龙血树能吞噬它。花时芋、垂叶椿、令箭、荷花、蟹爪兰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美化居室的花草最宜选放吊兰。

3)措施三:空气净化。采用物理吸附、催化、化学中和、电离、材料封闭等技术处理措施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可选用无噪声,能产生有益于健康的负氧离子,能过滤尘埃、细菌和有害气体的空气净化器,改善居室空气质量。

一系列家用环保产品进入家庭,诸如空气净化器、加湿器、清洁健康空调机、排油烟机、电视电脑护目网、净水器、饮水机、绿色涂料、绿色食品等,对净化居室环境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8.纺织品、服装与健康

纺织品、服装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其中内衣、短裤、睡衣等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其质量优劣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

(1)纺织品原料

用于服装面料的纤维主要有天然纤维(棉、麻、丝、毛)、再生纤维素纤维(黏胶纤维)、半合成纤维(醋酸纤维)、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氨纶)等。

几种常见纤维吸湿性排序:羊毛>人造丝>麻、丝>棉>尼龙>维纶。天然纤维含有很多亲水性基团,可以让更多的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吸湿性能好,有利于人体健康。

与人体接触感觉最好的是真丝。天然彩棉服装是环保服装。

(2)纺织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都认为洗涤剂和其他清洁剂是引起皮肤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服装面料本身也是引起皮肤病的主要原因。据日本学者的调查研究认为,引起皮肤损害,产生皮炎的服装主要是汗衫、毛衣、紧腰服装、袜子等。其原料主要是合成纤维,以锦纶居首位(43%),其次腈纶(17%),涤纶(11%);在天然纤维中,羊毛占比例最大(17%),棉次之(2%),而真丝几乎为零。

合成纤维容易引起皮肤异常的原因是这类衣料透气和吸湿性差,影响汗液蒸发和皮肤呼吸。有的在衣服互相摩擦或与皮肤摩擦中产生静电。带有正电荷的衣服不仅对皮肤有不良影响,同时还可能使人血压升高,令人有闷热感。尤其对某些心脏病患者,这种感觉尤为明显,不宜穿着。

现代服装面料大都要经过染色,而有些染料是能致癌的。对那些染色牢度极差的服装,染料通过汗液被皮肤吸收,时间长了将对人的健康带来危害。衣服染料中许多物质也都可能引起皮肤异常。

人体的分泌物会被衣服纤维吸收,若放置不作处理,则会分解而产生臭气,成为霉菌、细菌繁殖的适宜场所,结果会诱发皮肤病和传染病。内衣受污染后,其保温性、吸湿性、吸水性均会下降。

(3)防治措施

1)选服装,看标识。

第一,产品的面料成分。根据面料的成分可考虑是否适合需要,如儿童服装、内衣最好选用天然纤维织物(棉、羊毛、丝等),其含量最好是100%。

第二,标注免烫。意味此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了甲醛的整理剂,不适合儿童穿着,且穿前最好先漂洗。

第三,产地。可以了解是否属正规厂家,国内还是国外产品,欧盟国家对纺织品面料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产品的安全性更可靠。

第四,买外贸产品时要小心,不要买回因环保原因被退货的产品。买衣服时不妨闻一下,有发霉的味道、煤油的气味、鱼腥味、苯类气味等异味的服装不要买。

第五,外衣要求的吸水性小,而内衣要求吸水性大。本着此原则,外衣的材料结构以合成纤维的梭织物为宜,内衣的材料结构以针织品的精编材料较好。

2)科学保存衣物

第一,新买的衣服要漂洗后再穿。第二,干洗衣服后要晾晒。

第三,在存放衣服时,尽量不要放樟脑丸。樟脑丸主要成分是萘,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长期与衣服接触,人体会受到污染,导致疾病。

第四,贴身的内衣、被褥不要放入用人造板制作的衣柜内。

3)科学购衣、穿衣

不用粗、硬纤维织物做衬衣;不买有臭味的含化学物质的衣袜;有过敏症的不贴身穿化纤衣服;新衬衣、内衣最好用热水冲洗一次再穿;用漂白剂加工的特白衣服要洗过后再穿;皮肤发痒或起疹,除考虑食物过敏外,还要考虑化纤衣料的反应。

走向低碳生活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因此,“低碳”势在必行。

低碳生活是指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健康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生活理念,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并不是要降低生活水平,而是要从节约做起,从生活习惯做起。

1.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据统计,工业国家人均碳足迹为11000千克;全球人均碳足迹为4300千克,中国人均碳足迹为3900千克。而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人均目标碳足迹为2000千克。尽管中国人均碳足迹不高,但距离防治气候变化要求还相去甚远。

网络上的“碳排放计算器”能让人们轻松计算出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日常生活做起,可以计算个人能够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在此列举一些例子:

开空调1小时排放二氧化碳0.621千克,看电视1小时排放0.096千克,用笔记本电脑1小时排放0.013千克;

开节能灯1小时排放二氧化碳0.011千克,开钨丝灯泡1小时排放0.041千克;

开车1千米排放二氧化碳0.22千克,搭高速列车1千米排放0.05千克,搭公交车1千米排放0.08千克。

低碳生活包括低碳饮食、低碳家居、低碳交通、低碳穿着。在低碳饮食方面,长途运输的食品比本地农产品碳排放高,返季食物比本季食物碳排放高,肉类比蔬菜水果碳排放高,尤其是牛肉更高,因此要注意减少碳排放;在低碳家居方面,要注意节能节电,注意节能灯、节能洗衣机、节能冰箱等节能电器的使用,夏季空调保持26℃,减少冰箱开合次数,避免电器通电待机状态等;在低碳交通方面,提倡环保节能的自行车,交通出行方式上要优选公共交通,减少个人驾车,长途出行火车最低碳,其次是汽车,最高是飞机;在低碳穿着方面,要尽量选择天然纤维而非化工原料衣物,尽量选择本色衣物少用印染衣物,减少干洗次数,选择合理的机洗强度等。

2.碳中和

碳中和是一个很流行的低碳用语,是指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就得通过种植植物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根据计算,如果1年用电3000千瓦,就等于排放了2.36吨二氧化碳,那么需要种22棵树才能得到补偿。不妨试试多种些树,一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抵消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低碳排放、低碳生活。

为营造健康、舒适、温馨的人类生活和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