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49256700000002

第2章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持续升温,成渝经济区合作与发展也逐步升温并上升到国家战略。2001年底,成都市主要领导赴渝签订了《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了要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2003年11月10日,成都市在首次推出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宣告:“今后成都将携手重庆,构筑成渝城市群,成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群”;同年12月10日,由四川省社科院和重庆市社科院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申请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中标了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研究课题;2004年2月3日,川渝两省市人民政府又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关于加强川渝两省市旅游合作的协议》等在内的“1+6合作协议”;2006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包括成渝经济区在内的重点经济区;2007年4月,川渝两地政府签署《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将成渝经济区规划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进入国家区域经济宏观战略层面。

开展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符合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符合我国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成渝经济区由于其较好的发展基础、紧密的经济联系、深厚的文化相承底蕴,正逐步以城市群、产业群等为支撑形成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经济区,是西部地区最有条件和优势率先开发的区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统筹区域发展,对打造成渝经济高地成为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在对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区发展实践研究基础上,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产业发展与布局、城市群发展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总体研究,为国家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借鉴。

在针对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研究中,重点对成渝经济区范围进行了新的研究和界定。结合目前已有的对成渝经济区范围界定说法,研究提出新的范围包括:四川的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资阳、内江、自贡、宜宾、泸州、遂宁、南充、广安、达州14个地级市,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涪陵、江津、合川、永川、南川、长寿、万盛、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23个区县以及渝东北地区的万州、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和渝东南地区的石柱县等12个区县。以此为研究空间,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

前言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成渝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条件,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成渝经济区具有区位及资源优势、经济实力雄厚且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形成、产业集中度高且互补性强、城市群雏形基本形成、人文历史和经济联系紧密、具有较为广阔的经济腹地支撑等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成渝经济区也面临着全球化及产业转移带来的良好发展环境、纳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战略提升、重庆及成都同时获得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川渝合作的实质性推进等机遇。但是,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也面临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加剧、腹地支撑力度不够、区域合作机制尚待完善等挑战。

提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设计。在发展思路上,突出强调实施“成—渝双核”带动战略、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式发展战略、大通道战略和市场一体化战略。在发展定位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城乡统筹配套改革先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中西部全面小康建设示范区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五大总体功能定位。

在发展的总体布局框架方面,提出依托交通干线及城市,形成“一带两轴”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同时提出建设以“两圈三群”为主体的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两圈”即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经济圈。“三群”即南部、北部和东北部城市群。通过两大都市圈的扩张与三个城市群实现融合发展。

提出重点产业发展和布局设想。打造六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即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军民结合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优势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加工业等,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及现代农业。结合城市群建设,提出发展1小时经济圈产业区、成都经济圈产业区、南部资源加工产业区及北部轻工建材化工产业区的总体产业布局。

最后,研究提出建立统一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区域市场体系;提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设想;提出建设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资源环境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体制机制创新与保障措施,重点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及项目支撑、争取国家支持等。

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由于时间及课题组研究水平的局限,在区域人口布局导向、不同行政区间合理分工协作模式、区域内协调发展等方面还有待深入和细化,在随后的研究中,我们要进一步努力,以便使本研究成果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