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A4纸上的奇迹:午后十分钟的人生大改造
49262400000009

第9章 “速成”都是骗人的—— 改变需要一年(5)

更何况,人生不是一场10秒钟的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长跑比赛。这场比赛很残酷,不能间断,不能停止。但这场比赛又很迷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你会看到春花秋月,登上最高的山峰,与相爱的人一起相携而行。但也有可能,你会失足滑下深谷,孤苦伶仃,众叛亲离……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性,但偶然中却又蕴含着必然——在你的人生中,你能够看见怎样的风景,取得怎样的成就,获得怎样的快乐,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而是靠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会因为迷路耽搁了不少时间,也许你会因为某些意外,不得不短暂地放慢脚步,也许你能碰到有助你成长的阳光雨露,但也有可能等着你的是可以摧毁一切的狂风暴雨。但是,无论面对的是幸运之神的眷顾还是莫名的打击,你都不能停下向前的脚步,你都不能以“来不及”“回不去”这样的借口敷衍自己,而放弃努力放弃前进。如果你那样做了,你就会像《龟兔赛跑》里的兔子,《伤仲永》中的仲永,你所有的天资、优势、成绩都会被时间消磨,那些看似不如你、却从未放弃的人很快就会赶上来,很快就会超过你。不知不觉地,一生就这么过去。到临死的时候,再后悔虚度光阴,再懊恼“来不及”,那才是真正的“来不及”。

你必须记住,你的每一个昨天,都会造就你的今天。而你的每一个今天,则会让你到达预定的明天。明天怎样,取决于昨天和今天你付出了多少,成就了多少。

所以,永远别说“来不及”,世界上从来没有“来不及”。永远有人比你出身好,永远有人比你资质高,永远有人走在你的前面。但是别灰心,不要自暴自弃,只要善用对所有人一样公平的时间,善用你的今天,也许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你会发现:虽然你成不了芭蕾舞演员,可是你可以通过舞蹈训练获得自信与优雅;虽然你不能重新上一次大学,可是你可以通过学习,从事相关的工作……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你会渐渐知道,“来不及”真的不存在。终有那么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努力已经使你拉近了你所羡慕的人、你所渴望的东西的距离。

“天才一万小时”理论对你不适用

“天才一万小时”理论是由格拉德韦尔在他的著作《异数》中提出的。在这本书中,作者尝试破解了那些非常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而他得出的主要结论就是练习1万小时。也就是说,用功和勤奋造就天才。这个理论其实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就有研究人员提出,人在任何领域想要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都需要至少10年以上专心致志的练习。所以,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专业的运动员,在十七八岁开始的职业生涯,那么就必须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启蒙训练。包括著名的神童莫扎特,也有研究者估计,在他6岁以前,他的父亲已经指导他进行了3500小时以上的专业训练,他显现出的天才,只是因为他开始得更早一些。

如果这个理论是真的,那就是说任何人在天生的禀赋上都是一样的,这个理论的拥护者们甚至说,天才拥有的细胞类型,我们其他人也都拥有。

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成功人士还是人群中的一小部分,而那些具有超越时代的天才和禀赋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全唐诗》记载了4万多首诗,但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不过是寥寥几首,能记住名字的诗人也不过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最多加上王维、杜牧和李商隐。国外的情况也差不多,莫扎特、达·芬奇那样的人物,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就连那句“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都是有后续的,爱迪生这句话的关键是后半句——“但百分之一的天赋是决定性的”。

天才肯定是存在的,人的禀赋也有差异,上天总会给你一些优势和一些短板,总会关一些门开一些窗。同一棵树结的苹果也一定会有酸有甜,撒下一把种子,总会有些长得快些、壮些,而另一些则不然。但酸苹果或者比较弱的小苗并非没有希望。多晒太阳,合理管理水肥能让苹果更甜,使弱苗也能成材。同理,天资差一些的人后天勤奋努力也并非不能弥补天赋的差距。智力禀赋都好的人,不经过至少1万小时的练习,也很难发挥自己的天赋,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想要学好一门知识,一样手艺,足够多的练习都是必要的条件。

那么,为什么这里要说,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对你不适用呢?很多人喜欢这个理论,因为这带来了希望。也就是说,就算你没有别人聪明,可是只要付出同样的时间,你也可以达到对方的水平。就算你没有达到,你也可以说,是因为你花的时间没有对方多,或者抱怨自己没有机遇,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富有的爹娘。

可惜,这个让人舒服的理论并不会让人成功。

首先你必须搞清楚,1万小时到底意味着多长时间。假设你每天花4个小时进行练习,那么你需要2500天,也就是差不多不间断的7年。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其次,学者们认为,这1万小时的练习并不是普通的、机械性的练习,而应该是刻意的、高难度的、需要动脑子的练习。以运动为例,公园里那些晨练的大妈大爷们也打羽毛球,但是都打的是“和平球”,享受锻炼的感觉,大家都会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最合适的位置打,就算不考虑体力上的问题,这样打上十年八年,对于技术的提高,也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反观职业运动员,他们不会用很长时间进行对抗训练,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训练时间会被分成无数小块,进行体能、技巧等多方面的训练,专注于做得不好、做得不够的地方,完成这种练习需要练习者精力的高度集中,与机械式的、娱乐性质的练习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练习,每天可能只能进行一两个小时而已。

对于你来说,保证这样的训练时间,并且由专业的人进行随时的指导和纠正,这也会非常地难以实现。

再次,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本身就是学者们对成功者进行研究之后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个理论本身并没有考虑那些失败者的状况,也并没有考虑人是否能够完成1万小时的练习。

谈起若干小时,人们总会下意识地觉得时间不算长,就算前面的数字是“1万”,你还是会觉得来得及,能完成。这种心态本身就容易导致拖延——反正1万小时就能完成,明天再开始也来得及。于是明日复明日,一年又一年,最后什么也没有做,时间就过去了,你也老了。

所以,对于你来说,对于大多数不是天才也不是阿甘,天赋能力均在平均水准上下的人来说,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诸如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之类的事上比较好。你要做的应该是脚踏实地,务实地为自己设立目标,并且每天一点一点地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与目标更接近。

以下一些方法,可能比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更适合不是天才却一样可以变得很优秀的你: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渴望获得的事物作为努力的目标。兴趣和欲望都足以让人废寝忘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

2.每天至少花25分钟做这件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如果可能,尽量多做。

3.每天至少花10分钟来记录自己的成绩和失败,总结经验和教训。

4.每周花时间去计划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学习。你的成绩能使你获得成就感和坚持下去的动力,你的失败能使你总结经验,重新开始。

5.跟亲密的家人、信任的朋友或者敬重的师长聊聊你的计划、你的梦想、你取得的成绩和得到的教训。他们的人生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你修正自己,就像职业运动员的教练一样,让你的练习更有效率,成绩上升得更快。

最后,必须强调,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人。用“1万小时以后”如何如何来麻痹自己,让自己不着急地无所事事下去,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逃避。等你混过了一个又一个1万小时,回头去看你的时光与岁月,你会发现,你连记忆都那么浑浑噩噩。那种沮丧和懊恼,将会比任何艰苦的练习和努力更让人难过。因为,那将是无尽的绝望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