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49282100000013

第13章 消息类(11)

省委副书记、省长柴松岳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浙江大学新校区的开工建设表示祝贺。他说,浙江大学为进一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拓宽学校发展空间,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在省和杭州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兴建新校区,这将是浙江大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新校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浙江大学综合办学实力,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增添后劲,开辟道路,进而为浙江大学创建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未来的浙江大学校区应该成为杭州市城市建设的一个新亮点。浙江大学要按照建设一流大学校园的要求,完善整体规划,抓好建筑和景观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省和杭州市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浙江大学新校区建设,把这项工程建设好。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浙江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全力支持浙江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大学要抓住新校区建设的机遇,加快学校发展步伐,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在新世纪迈上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为浙江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代表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620万人民对浙江大学新校区开工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多年来,浙江大学为杭州培养了大批人才,输送了大量科研成果,为杭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浙大是杭州的“名片”,是杭州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知识源”和“人才库”,浙大新校区建设不仅事关浙大在新世纪的发展,同样事关杭州在新世纪的发展。

全市各级部门一定要把支持浙大发展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尽心、尽责、尽力支持浙大新校区建设,支持浙大发展,为浙大师生员工创造一流的学习、工作、创业、生活环境。希望浙大进一步加强与杭州市的合作,为杭州“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大学新校区位于杭州市西北部,在留祥路南、古墩路西,依偎着余杭塘河,占地319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整个工程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按容纳两届本科生约1.5万人的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建筑面积合计约4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以及学生活动用房共3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5万平方米。新校区将规划建设成为兼具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一流校区,同时也将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期工程将于明年9月完工,并招收新生。

2001年10月25日第1版

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全面启动

柴松岳等为工程奠基 科技部教育部发来贺信

本报杭州10月24日讯 (记者金海忠 通讯员徐波)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孵化上,浙江大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天,规划占地1700余亩的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工程在杭州老和山麓全面启动。

省委副书记、省长柴松岳,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副省长鲁松庭出席奠基典礼并为工程奠基。科技部、教育部发来了贺信。

在奠基仪式开始前,柴松岳参加了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他说,兴办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浙大科技园的建设,既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全省“天堂硅谷”的核心区块,对于加强和促进浙江经济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浙大科技园先在有限区块启动,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除政府部分投入和政策扶持外,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创办孵化器和科技企业,这样的思路是对头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省级各有关部门、杭州市要继续全力支持科技园区建设,帮助做好征地拆迁、组织协调等各项工作,尽可能为园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各种服务。浙大科技园及其入驻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样享受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园区要充分发挥浙大人才和科技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引进海内外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高新技术孵化和创新功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产业化,争取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1999年底开始筹建,2001年初正式启动。

今年5月,浙大科技园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和教育部的综合考评,被正式授予“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成为全国首批2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目前,科技园已有注册企业88家,注册资本达4.5亿多元。规划建设中的浙大科技园,总投资近10亿元,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

2001年12月4日第1版

省校携手共谋发展

省政府与浙江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孟建柱张浚生在签字仪式上讲话

黄智权等陪同参观考察

本报讯 (记者黎军 傅云)

浙赣山水相邻,人缘相亲。12月1日,由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校长潘云鹤率领的,旨在科技、教育及经济等领域加强与江西合作的浙江大学代表团抵赣。这是我省实施科教兴赣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意味着我省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翌日,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梓弘,副省长胡振鹏在南昌亲切会见了代表团一行。12月3日,省政府与浙江大学全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举行,黄智权与潘云鹤共同签署了《江西省人民政府 浙江大学全面合作协议》。

孟建柱、黄智权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代表团来赣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合作签字仪式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孟建柱在签字仪式上说,浙江大学是目前国内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闻名国内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江西省能与之进行科技、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是我们多年来的愿望。他说,江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高举科教兴赣的旗帜。新世纪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谁在科技上占据优势,谁就争得了经济综合竞争的主动权。而科技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加强与浙江大学在科技、教育、人才培养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江西整体教育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对江西建设事业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他相信,只要双方本着“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的原则,按照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思路,省校合作水平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提高。

张浚生代表浙江大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这次合作协议的签订是在双方长期合作基础上的巩固与发展,由此翻开了江西省与浙江大学全方位、宽领域合作的新一页。能为江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力,既是浙大的光荣,也是浙大的责任。同时,通过加强与地方的合作,也必将促进浙大各项事业的发展。他希望双方抓好合作项目的落实,并以不断深入的交往推进与江西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友好合作。

仪式后,代表团一行先后在黄智权、钱梓弘、胡振鹏的陪同下,前往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药物研究所、南昌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分院、清华科技园(江西)、国家级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参观考察。

考察中,张浚生、黄智权一行与有关单位、高校的领导及科技专家进行了座谈。在南昌大学座谈会上,黄智权认真听取了南昌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情况汇报。他指出,江西与浙江大学历来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双方合作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浙大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正朝着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目标前进。而南昌大学也有自身的优势,近几年来各项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次要紧紧抓住浙大前来传经送宝和与该校真诚合作的良好时机,学习浙大先进的办学经验,汲取浙大在高新科技建设等方面的精华,为江西科技事业多出成果,为江西教育事业的腾飞再作贡献。

据了解,我省与浙江大学的合作半年前就开始了积极的酝酿和沟通,这次全面合作协议的顺利签署,得益于双方的高效率与合作的真诚态度。在签字仪式上,还签署了关于教育、科技方面的两个合作备忘录以及《共建“江西浙大网新软件园”框架协议》等三个有关企业项目的合作意向书。

2001年12月14日科教卫新闻版

改善住宿条件 建设寝室文化

浙大后勤改革以学生为本

本报杭州12月13日讯 (通讯员单泠)

走进浙江大学学生公寓,让人感受到的,除了宽敞、整洁,更多的是随处可见的一份关爱。悬挂在学生公寓门楼的小黑板,是学生每天必看的,有通知、有告示,今天,这上面写的是:据气象预报,明天要降温,请同学们注意添衣。

1999年1月,浙江大学成立了后勤集团公司,原浙江大学学生宿舍管理处改制为浙江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承担了浙江大学近3.6万名在校学生的住宿管理和学校2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的日常维护。目前,浙江大学已有一半学生居住在新公寓。

浙江大学公寓管理服务中心针对自己新的工作内涵,确立了“导教、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定位。在服务上,形成了“一点四线”新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将宿舍管理工作划分为教育督导、安全保洁、维修、综合服务四条主线,分专业、分层次、相互配合地开展工作。各楼具体事务的管理工作由楼长负责,“有事找楼长”已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与此同时,公寓管理服务中心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导教”的工作中心,除了日常的文化建设之外,公寓管理服务中心与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将每年的“寝室文化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头戏,组织一系列以寝室为主要参与对象的活动,如寝室足球赛、大型校园文化访谈、寝室吉尼斯等大型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可以以消费者的身份向中心的服务提出自己的意见。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组织了一次“大型寝室文化访谈”网上对话活动,短短两个小时共收到同学留言2000余条,内容小到对一只水龙头、一名值班员的评价,大到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寝室文化以及公寓建设、住宿权益等同学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着公开、平等、坦诚的原则,同学们与有关专家及公寓管理服务中心领导就权利与责任、服务与消费等问题直接对话,消除隔阂,达成共识,共同为高校社会后勤化条件下宿舍管理改革的运行出谋划策。

2001年12月18日第1版

浙大成功开发大容量水稻基因芯片

建立我国首个自行开发的水稻基因数据库

本报杭州12月17日讯 (通讯员娄沂春 记者马瑛瑛)

我国水稻基因研究又获新成果。笔者今天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生物技术研究所已率先在国内独立开发了目前国际上通量较高的生物芯片之一容量为13400点的水稻基因芯片,同时还完成6000余个水稻基因片断的分离、测序和分析,并在国际权威基因库的水稻EST(基因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中发布了20381条EST序列,占总量的19.5%。这是我国第一个自行独立建立和开发的水稻基因片断数据库,其中水稻胚乳特异表达基因片断数据库为国内外首创。此外该所还成功申报了4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专利,建立开发了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分权软件“菩萨蛮”。

“水稻基因芯片开发及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平台建立”,是科技部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课题和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1999年,浙大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该项课题后,通过课题组成员李德葆教授提出的模块表达序列标签技术,加快了水稻基因全长的克隆与鉴定,提高了实验效率并且节省克隆基因所需要的科研投入。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一些重要的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包已实行有偿使用,并开始对工业用户收费。因此,生物信息软件开发以及相应的技术服务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浙大这次独立开发的EST数据库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还为改变我国在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分析系统方面的被动局面作出贡献。而水稻基因芯片的研制成功,将加快新型农产品开发和新型农药除草剂筛选,为优质、高产、多抗作物育种提供有效手段,为研究分析作物性状特性、机理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2002年1月5日第1版

这位原浙大副校长、物理系主任年迈体弱,却退休不退志;没有用国家一分科研经费,仍然潜心“863”攻关

李文铸十年铸成金刚石

本报讯 前浙江大学副校长、物理系主任李文铸,从工作岗位退休后,潜心于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高新科技材料——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膜研究。经近十年的自主研究开发,不仅成功地生产出大口径(110mm)、高厚度(3mm以上)的CVD金刚石膜,而且在应用方面开发出一批工具级CVD金刚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