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给新闻下过一个简要的定义:“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媒体浙大》顾名思义就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对浙江大学的报道,也就是媒体眼中浙大的人和事。它既是现在新的、活的浙江大学的写真,也是已经发生的浙江大学历史的一个记录。作为“百年求是”丛书的一本,《媒体浙大》选编了从1998年到2006年浙江大学并校以来8年间的社会媒体对浙江大学的300多篇各类报道作品,这些作品发表在中央和地方的60余家新闻媒体上。
本书所选编的这些新闻报道作品以浙大为焦点,运用大量形象生动、具体鲜活的典型事例和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追踪报道了这些年来浙江大学并校改革的丰富多彩的新闻事件。这些作品中记述和报道的也许仅仅是一个人物、一个学科、一个成果或者一个事件的某些侧面……然而正如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这一篇篇作品,汇成了波澜壮阔的浙大并校改革的大潮,奏响了浙大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成为广大读者了解浙江大学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窗口。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浙大》是一部浙江大学并校改革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浙大学人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艰苦奋斗的“人物志”。
《媒体浙大》记录了变革中的浙江大学。上世纪末,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一次重大举措,也是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战线一件举国瞩目的大事”。四所同根同源的兄弟院校经过各自近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终于又走到了一起,其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自然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新浙大如何组建”,“学科如何重组”,“合并后的路怎样走”,以及学校改革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等等,这些话题都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本书选编的作品中,有很多的篇幅记述了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当年亲自参加筹建新浙大的学校领导人的访谈,这便于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认识并校改革的整个过程和它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重大举措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长远影响,理解其中之艰辛与不易。《人民日报》的背景新闻“浙江四校合并动因何在?”一文,深入剖析了新浙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时报》的特稿“新浙大‘航母’起航”和《中国教育报》的长篇文章“9·15:历史翻开新篇章”,则以通讯形式对四校合并的内在缘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香港《文汇报》“浙江大学四校合并工程启动”的报道,同样记述了四校合并筹建过程中的事情;《浙江日报》的新闻特写“浙大历史上的新篇章”,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新浙江大学成立这一历史时刻;《光明日报》的通讯“发挥综合优势 创建一流大学——写在浙江四所大学合并之际”,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新浙江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殷切希望。
为了追踪报道并校以后的发展情况,在新浙大组建两周年的时候,一批中央和地方媒体记者又深入浙江大学进行实地采访,本书也选编了这次采访后在各家媒体上发表的很多作品。《人民日报》“浙江大学并校开拓高校改革之路”、《光明日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抉择”、《新华每日电讯》“为组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探索道路”等等,生动详细记述了浙大并校融合取得的巨大进步。今天我们重读这些作品时,一个很深的感受是,这些年来浙江大学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如时任校长潘云鹤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的,浙大发展靠的是“变革的精神,创新的精神”(见《人民日报》长篇通讯“变革精神是最大的财富”)。
《媒体浙大》关注着前进中的浙江大学。大学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之所以四校合并是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新浙江大学在成立后短短的几年间,学校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从本书这次选编的各类媒体的作品上亦能看到浙江大学在推动教学科研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由此取得的骄人成绩。《文汇报》“新浙大教育有序,科研活跃”、《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实施‘985’工程有巨变”、《浙江日报》“浙大:生机勃勃的创新源思想库”、《钱江晚报》“浙大启动‘超常规培育IT人才计划’”、《人民日报·海外版》“浙大寻求跨越之路”、《中国教育报》“浙大瞄准世界一流 改革教授评聘”、《人民日报》的“报考不用填专业 打牢基础选方向”、《光明日报》“浙江大学支持高水平创新性研究”等作品,多层面地反映了近年来浙江大学在教育科研上陆续推出的一些创新举措。《科技日报》“转基因三系杂交棉研究首获重大突破”、《新华社》“世界首颗厘米级碳六十分子单晶在我国问世”、《浙江日报》“浙江大学‘211工程’获突破性进展”、《文汇报》“马里诺-瓦发猜想破解”、《科技日报》“我科学家在纳米热电材料上获重大突破”等报道,在多个学科方向展示了浙江大学在科研上取得的令人瞩目成就。《钱江晚报》“浙大六个参赛队全获一等奖”、《新华社》“国际数学建模 浙江学子三连冠”、《中国青年报》“着力培养未来科技产业创新与创业人才”、《浙江日报》“浙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精彩亮丽”等作品,则是浙江大学这几年来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活动的真实反映和生动记录。
《媒体浙大》展示了浙大学人献身科学、教书育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人物作品是这些年来新闻媒体报道浙江大学的“重头戏”,每年有许多浙大教师走上平面媒体的版面,走进电视媒体的镜头。社会的巨大进步,使我们的媒体从过去只关注虚拟主体,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市场主体,关注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人。本书选编的70余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作品,刻画出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浙大学人形象。他们中间既有办学领导人、院士、教授和学者专家,也有普通的教师和学生。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浙大学人,他们的奉献以及他们对“求是精神”的力行垂范。例如《光明日报》“站在西医外科手术前沿的中国人”、《钱江晚报》“岑可法:让生命充分燃烧”、《浙江日报》“浙江敦煌学之路”、《神州学人》的“从瑞典到西子湖畔——何赛灵独白”、《钱江晚报》的“教书先生唐孝威”、《浙江日报》的“一个方程解了二十年”等等,这些众多的活跃在各个学科岗位的教师形象,构成浙江大学教师一幅群体像,揭示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求是”精神和浙江大学之所以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媒体浙大》同样也深深印记了新闻界朋友的辛勤劳动和付出的心血。本书中的许多作者既有与我们共事十多年的老朋友,也有近年来进入新闻界的新朋友。他们不仅是这些文章的作者,更是浙江大学这些年来发展的见证人。他们亲眼目睹了浙江大学的每一点进步,用他们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了浙江大学发展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绚丽多彩的历史记忆,也给浙江大学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浙江大学有今天这样的社会声誉,有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我们曾经与媒体的朋友说起过,如果有可能,我们想再出一本“《媒体浙大》背后的故事”,请记者朋友们讲述他们长年累月在浙江大学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
是为序。
编 者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