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届支教队员刘海洋的记忆中,一开始班里40几个孩子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基本听懂普通话,其他的人只能理解个别词语,能够与他们顺利交流的学生非常少;只有一两个学生到过解放沟(第4届支教队员支教点)以外的地方,绝大多数人对外界一无所知。当支教队员给学生们看杭州和北京的照片时,他们第一次看到了没有牛羊,只有高楼林立、汽车穿行的城市,第一次看到了庄严的天安门,美丽的西子湖。他们纯净而兴奋的眼神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这些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他们眼中竟然这样光彩夺目!于是,支教队员们懂得了,山鹰不是没有翅膀,只是需要有人教他们学会如何展翅飞翔。
于是,在课堂上,支教队员给学生们讲外面的世界,给他们画火车、飞机,给他们演示电脑,给他们听世界名曲;在课内外,经常给学生们讲要有追求,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家乡的贫穷落后要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要学好知识,将来做家乡的改造者和建设者……
有一天,一个名叫土比阿牛的学生说:“我想做老师,将来教育学生,传授他们知识,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支教队员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孩子们纯朴的理想,也为自己的劳动获得的回报。
西部的风,锻造新一代大学生
亲身体验了西部的粗犷、厚重和贫穷,支教队员在一年里成熟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学会了用大学生的理性去了解社会,了解贫困,切身体会到了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学会了用对比的心境去理解生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无私地奉献自己所能付出的;学会了去承担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以行动来代替言语……
许多支教队员表示,西部之行带给了他们的是一生也无法忘怀的心灵震撼,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接过接力棒,到西部最贫困的地方,去播撒希望。对于当地的学生,支教带去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希望的火种。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支教队员们经常提起当地的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默默地教书、育人,把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孩子们。他们是那片热土的守望者,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所组成的土壤,孕育了西部的明天和希望。
2003年8月29日第6版
从金庸出任人文学院院长到施泰恩·米勒掌门外语学院,目前浙江大学的21个学院中有11个由“外来人”掌门——外聘院长给浙大带来什么
记者张冬素 通讯员单 泠
今天上午,一枚红色的“浙江大学”校徽别在来自德国的施泰恩·米勒教授胸前。两年内,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将由这位洋院长掌门。他在就职演说中表示,将拓宽外语学院学科领域,加强学术研究。
“虽然聘请洋院长是第一次,但浙大外聘院长由来已久。”浙大人事部部长朱荫湄教授介绍说。自1999年3月,聘请金庸出任人文学院院长后,浙江大学先后请来陈宜张院士、贺贤士院士等出任医学院、理学院等学院的院长。现在,包括施泰恩·米勒教授在内,浙大21个学院中有11个学院由“外来人”掌门。
“这些外聘院长绝非只是挂名,他们都为浙江大学的发展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定位。”浙大有关负责人这样评价外聘院长们带来的变化。据介绍,陈宜张出任医学院院长后,将医学院从过去的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这一转变与浙江大学要建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正好吻合。施泰恩·米勒教授虽然才走马上任,但与他共事已20多天的外语学院常务副院长范捷平教授介绍,自施泰恩·米勒8月初到杭后,每天8时就到紫金港校区上班,整天忙于外语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除了外聘院长外,浙大还利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光彪讲座教授”等形式引进蜚声海内外的着名学者,他们不仅能够高屋建瓴地领导学科的发展,将所在学科引领到国际前沿,同时也给杭州、浙江的发展带来影响。2001年加盟浙大的方肇伦院士,组建了国内首家微分析系统研究中心后,还根据浙江的情况向省里提出建立浙江省生命分析仪器和生命研发中心的建议,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就此进行调研。
此次远聘洋院长,除了相中他是位外语教学法专家外,更看重的是他曾连续10年担任柏林工业大学的副校长、第一副校长,目前还是柏林工大人文科学学院的副院长的背景,希望这位没有中国高校管理框框的洋院长能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希望借鉴国际知名大学的成功管理经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据悉,浙江大学今后将有更多的院长、系主任的职位向全世界优秀的学者、管理者开放。
2003年9月2日第1版
浙大引进外籍院长
本报记者卢小兵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我非常清楚,到目前为止,这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还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决定。这是一个尝试,并且带有一定的冒险性,为使这次尝试取得成功,我需要我的同事的帮助和学校领导的耐心。”
8月29日上午,德国教授乌尔里希·施泰恩米勒从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
这位现年61岁的新任浙大外语学院院长一头银发,银白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得体,他的就职演说也体现了德国人的理性和务实。
在浙大提供的简短资料中,记者发现,施泰恩米勒不仅是一位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论方面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也有着非常丰富的高等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曾连续10年担任柏林工业大学副校长,现任柏林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副院长,语言和交际学研究所所长。他在大学期间主修英语语言文学和日尔曼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开始专攻语言学,1974年被柏林自由大学语言学专业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983年被聘任为柏林工业大学外语和外语教学法专业教授。多年来,施泰恩米勒教授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着,并作为学术带头人领导完成了许多重要科研项目,涉及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专业语言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他掌握并精通英、德、俄、希腊语等多种语言,在外语教学论领域提出了着名的“柏林模式”,具有鲜明的务实派外语教学思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施泰恩米勒的就职演说言辞十分恳切,他表示,能够担任浙大外语学院院长感到非常荣幸,他将尽一切努力来迎接这个挑战,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带领浙大外语学院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这是记者听到的最简短又最务实的就职演说。施泰恩米勒清晰地陈述了自己的施政纲领:“当潘云鹤校长任命我为外国语学院院长的时候,他就将三项重要任务摆在我面前。这些任务是与全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一致的,对于我个人和整个外语学院都是一个挑战。”这三项任务被施泰恩米勒概括为学术发展、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
在施泰恩米勒看来,外语学院的学术发展意味着要加强现有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强其同国内外院校竞争的能力。同时还意味着外语学院总体学术水平的提高。他认为,要提高竞争力不仅要加强现有领域的科研工作,还要拓宽研究领域。“我们不仅要在传统的外语教学和科研方面赶上并超过其他大学的外语学院,而且还要开辟新的独一无二的研究领域。在这些新的领域里,我们要强调学术研究的实用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我们学院的科研成果树立特有的品牌,从而吸引国内外的学者和学科带头人。这样,又进一步加强了学院的学术研究。”
施泰恩米勒提出,要提高外语学院的总体水平和科研能力,就要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来评估教师和科研人员,改善并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为了使教师在教学方法、大纲设置、课堂教学研究方面能与国际接轨,同时能够很好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一定要特别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要提高教师对先进技术和设施的运用能力。施泰恩米勒特别强调,外语学院的教学目标不仅由学术标准决定,也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他认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浙大外语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也要面向国际市场,这意味着外语学院必须考虑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作出相应调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举足轻重,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一句话,要使学生符合高标准,首先要对教师高要求。
对如何实现国际化的目标,施泰恩米勒提出要从两方面加强学者的国际交流,一方面要派浙大外语学院的学者到国外去宣传浙大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要邀请国际上的学者到外语学院来做科研、来讲学。外语学院不仅要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为他们出国深造创造机会,还要向国际学生开放,让他们来参加暑期班等学习,甚至让他们来接受浙大的普通高等教育。施泰恩米勒透露,浙大外语学院目前正在与奥地利一所大学商谈合作创办一所国际交流学院的事宜。
按照施泰恩米勒的观点,外语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外语教学,这就意味着要将多种语言教授给来自于浙江大学各个学院的学生。在施泰恩米勒看来,“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外语或者更好地掌握中学时期学过的外语”,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突出成就。国际化的一切努力都要以熟练掌握外语为基础,因为它是各个领域里国际合作的交际手段。对于那些要在各自工作领域中成为专家的毕业生来说,仅仅用他们的母语开展工作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以外语开展工作。这是知识技术转化、一切国际商务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基础。而传统的语言课程很少能满足这些要求。他们往往以日常语言为主,而不是专业性的外语。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外语学院必须调整公共外语课程。要重新设置大纲,改编教材,改变教学方法,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并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从这一点来讲,对科研的重视,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全院教师总体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外语学院现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能够为浙江大学的所有学生提供更好的语言课程和更有效的语言培训。
施泰恩米勒非常有信心地表示,浙大外国语学院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成为为浙江大学提高国际知名度,走向世界一流的主要学院之一。
外籍院长带来了什么?
今年3月,施泰恩米勒教授已就到浙江大学工作事宜与浙大达成了协议。
根据协议,施泰恩米勒教授自2003年4月起任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首期任期为两年。在此期间仍保留其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教职不变,每年来浙大工作两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合计来浙大工作时间三个月,同时利用少量其他时间。
8月初,施泰恩米勒正式开始了浙大外语学院院长的工作。“他的工作是从8月中旬开始的,到现在他已经组织我们开过不下10次会议了。”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施泰恩米勒的学生范捷平告诉记者。由于外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都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国外学习的背景,与施泰恩米勒的交流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短短一个月,施泰恩米勒的两个特点还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范捷平告诉记者,施泰恩米勒对我们打扫卫生的方法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清洁员用抹布擦桌子,擦完这张再去擦那张是移动垃圾而不是清洁,这样怎么算干净?“我们认为基本可以算干净了,他却认为不干净。”范捷平说,德国人要更认真。
施泰恩米勒开会的方式也让范捷平深有感触:“他开会,每一次都有明确的主题,和主题无关的事情决不讨论。每一次会议后,讨论的问题都要有详尽的措施和落实方案,绝不开空头会议。”范捷平说,施泰恩米勒是个非常理性的人,他就事论事,不会掺杂个人感情,处理问题很客观,这也许是德国人的特点。他认为,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施泰恩米勒认真的工作方法和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已给外语学院的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施泰恩米勒在浙大一个月来,每天的工作都是满负荷的,早上8点到下午5:30甚至更晚,中午不休息。施泰恩米勒对外语学院的领导班子也有了进一步了解,认为外语学院现有领导班子是非常有创见的,工作效率也很高,施泰恩米勒希望在他们的帮助下,共同完成自己的三项任务,将想法变成现实。
记者问范捷平,施泰恩米勒每年在浙大只有三个月,而且还是柏林工业大学的全职教授,怎么能够全程参与学院的决策,怎么在工作上随时和他保持良好的沟通?范捷平说这不成问题,有互联网,一切都很方便。范捷平告诉记者,柏林工大对施泰恩米勒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浙大任职非常支持,施泰恩米勒也基本是利用自己的假期和学术假来浙大工作的,与柏林工业大学的工作并无冲突。
外籍院长的薪酬是多少?
继前年清华大学百万年薪聘请美国普渡大学教授萨文迪担任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系主任以来,外籍教授的薪酬始终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浙大主管人事的副校长倪明江,但未得到明确的数字。倪明江说,浙江大学按照国际惯例为施泰恩米勒提供月薪,并提供每年1万元人民币的院长活动经费,用以支付国内出差及通讯等费用。学校还为其提供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房,租金由施泰恩米勒本人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