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49299700000085

第85章 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6)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压力

从国内外各方面的发展看,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压力:一是农业结构集中,继续产业升级的压力。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早,凭借人无我有、人少我多的优势,我们的农产品率先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较大空间。但随着经济的增速,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周边省份,凭借后发优势很快在高起点上构建了很具特色和优势的结构布局,从而对山东省农产品的市场份额造成越来越大的挤压。从发展势头看,河南省农业综合实力已与山东省基本接近,2006年两省农业增长值相差不足90亿元,山东省是2138亿元;山西的苹果、黑龙江的粮食也将很快超过山东。二是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创新局面的压力。山东省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和先期创造者,这几年正是得益于产业化经营和一大批农村企业的强力带动,山东省农业不断跃到新的水平。但是随着产业化经营成为重要决策,其他省、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力度明显加大,许多省份在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山东省,山东的产业化经营如何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水平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三是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打破在全国的名次徘徊不前的压力。尽管山东省农民纯收入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但在全国仅排第八名,并且从绝对数来看,山东省与先进省份的差距仍在不断加大,2002年分别比浙江省、江苏省少了1986元和1041元,而2006年与两省的差距就扩大到2967元和1445元。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感到推动农民快速增收的渠道不宽、手段不多、思路不活。四是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压力。我省是个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的省份。土地资源紧缺,加上工业规模较大,农田的使用量居高不下,这就对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很大压力。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就有着比我们优越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不仅土地资源丰富,而且环境容量大,污染来源少。从国家人口的绿色食品数量就能看出,山东省的人均数量在全国仅名列第四。

三、努力构建八大体系,加快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

以上情况说明,山东省农业尽管目前还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在许多方面还保持领先优势,但是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开拓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应对挑战,争取工作主动,最近我们也正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重要讲话精神和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全省农业系统也正在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特色发展。总的想法是在推进农业科学发展上,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效益与速度的关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在推进农业和谐发展上,努力做到四个“适应”:一是适应生产经营者的意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

加强可再生能源建设,走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四是适应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布局合理、产业比例协调。在推进特色发展上,要立足山东省的特点和优势,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大格局中选准发展的方向和突破口,确保山东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构建八大体系,这八大体系也是我们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基本框架。

1.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培育高素质的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立足山东省现有的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五大产业体系。一是通过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产业工程,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巩固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二是重点发展园艺产业和畜牧产业,加快建设“园艺长城”和“畜牧长城”。三是逐步发展有一定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尽快把山东省建设成为食品加工大省。四是现代物流对于推进现代农业意义重大,要把培植发育农产品的现代物流业作为重点继续予以推进。

2.加快构建生产规范、监管有力的农产品安全体系。在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的生命。要加快农业标准的制定,尽快制定科学合理、覆盖各类农产品的生态标准、形式标准和安全标准等三大标准,要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向农业法规转变,对涉及人体健康、动物安全、资源和环境保护等的重要标准要上升为技术法规强制执行。要广泛开展质量安全认证,在农产品上着重推行三品认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

在生产管理上,着重开展国际上通行的四大认证,即种植业的GEP认证、动物卫生质量管理体系的GAP认证、兽药生产的GMP认证和食品加工方面的HACCP 认证。同时要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推行地理标志、产地厂标等农产品标签化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加快构建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营大户作为支撑现代农业的三大经营主体予以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要扩大规模、增强带动力,继续引导他们向优势产品和优势产区转移,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群。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链条。要本着自愿鼓励的原则,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多形式的合作,并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共同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村经营大户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最现实、最有效和最直接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对这些大户要集中培育、集中扶持,使其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通过他们的发育壮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4.加快构建功能齐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制度保障。按照农村低保、劳保和五保等“三保”的重要内容,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围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环保、体育等五大领域完善农村社会事业。要通过加强路、水、电、气等四个方面的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二是要强化基层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对直接服务于农村的农技推广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农业执法机构要强化机构、充实人员,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三是要重点搞好四大服务。信息服务。加快改造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网,完善县、乡两级信息服务站,推广电视、电话、互联网三线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实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科技服务。要帮助各类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技人员和农业技术直接到户到田,实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有机连接,使服务更方便、更有效、更到位。构建农村公共危机应急服务体制。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体系,编制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农业转基因植物安全、农业环境污染、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农民集中培训服务。立足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把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让广大农民尽快适应现代生产的发展。

5.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快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现代农业运用科技进步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导的农业公共研究机构为主体,以企业和民间研究机构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开发体系,利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手段把科研资源集中到事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新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农业实际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同时作为连接科研与生产的纽带,还要建立起以公有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农技推广网络,不断培育新的技术转化主体,创新科技推广模式,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6.加快构建节本高效、环境友好的生态保护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努力探索建设以节本生产、清洁生产、现代生产经营模式。水、肥、药、种是农业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四大要素,要重点围绕节水涵作、化肥农药控制、精良播种等技术,建立起一套节本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清洁生产是保护农村环境的关键。要树立减量化、再利用、多循环的经营理念,在农村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疾病防治新技术开展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农村沼气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广植被遗弃等生产管理模式,要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对采取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的农户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

7.加快构建设施先进、配置合理的物质装备体系。现代物质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抓住国家把基础建设的重点转入农村的机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在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的同时,处处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形成相对稳定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推进劳动密集型园艺产品及工厂化生产,创造畜禽的小型化培养。继续调整优化农机配置结构,优先发展大型玉米收割机械,力争在玉米联合收获上有大的突破。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在机械化程度比较低的花生收获、薯类收获和牧草收获以及涵作节水机械等发面有创新型的进展。

8.加快构建健全有力、行之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在立法与财政投入、涉农支持、风险化解和政策防御保证等为主要内容的支持保护体系,对于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为了向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研究如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起保证农业稳步增长的创造机制,做好“多予”这篇文章。二是为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研究和全面推行农业如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做好“放活”这篇文章。三是为了防止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研究如何建立起社会性保险与政策性保险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体系,加快农业立法步伐,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对农业农民实施有效保护的法规体系,做好“保障”这篇文章。

江苏省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发展因素与对策思路

王永作 孟德海

摘要:本文针对江苏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现代农业在江苏省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路。以精准农业为基础,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提高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水平,协调区域平衡发展。苏北要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农村工业和城镇化对农业的反哺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发展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和全新的目标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发展将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致富工程,涉及政策、经济、科技、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总的要求是: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资本生产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农民收入水平高。同时还要求生产机械化,农业标准化,信息网络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生态良性化,营销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这五高八化既包括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也包括资本对劳动的代替,更要求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现代农业发展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与农业两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1.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提高,就谈不上建设新农村。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应该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所以,要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率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