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语文(2008C版)
49311100000070

第70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而茫然”(1)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是凡俗的,只包括自我和社群,缺乏自然和宗教两层次。21世纪追求人文、科技的和谐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让科技发展充满了人文的关怀,让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得到道德的、伦理的人文的解决。21世纪的人文精神就更显广阔了:自我身心的整合,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与天道的相辅相成。

走进浙江大学校史陈列室,犹如笼罩着历史长空,群星璀璨,互相辉映,一幅长10米的巨型油画,仿佛使我们穿行于110年的时间隧道,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画家徐方刚完成的力作。画面上充满沧桑感的底色,从晚清到当代99位各具形象的人物,栩栩如生地迎面走来,有的能一眼明辨,他们是:林启、陈独秀、陈布雷、蒋梦麟、竺可桢、马一浮、邵飘萍、李政道、谈家桢、苏步青、王淦昌、钱三强……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与一所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的身后,一条河流贯穿了杭州、建德、泰和、宜山、遵义、湄潭,最后汇入东海,消失在茫茫的天际。油画正中有一块“国立浙江大学”的校碑。碑文中跳出了四个大字——惟学无际。

浙大在杭州,杭州是一个神奇的城市,你走着走着,猛然间一头撞见了历史,这里既有5000年前古城遗址,又有至今2229年(至2008)建城史众多积淀;更多的时候你会眼前一亮:湖光山色迎面扑入,人与大自然居然可如此和谐相处、亲密接触……

杭州为什么以“杭”为名呢?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词源》(东汉·许慎着):“杭者,方舟也。方舟者,并舟也。”

《圣经》故事:上帝用洪水灭绝人类,惟独让诺亚躲在一艘大船里,这条船就称为诺亚方舟。

浙大人谁不把杭州作为生命的方舟呢?西湖水,钱江潮……我们从这里出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而茫然”!

本课要点

苏轼不重得失的豁达乐观的胸怀。

理解《雨巷》中象征意象的意蕴。

触摸杭州,认识浙大。

作家作品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1],七月既望[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4]。

少焉[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8],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9],羽化而登仙[10]。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1]。歌曰:“桂棹兮兰桨[12],击空明兮溯流光[1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15],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16],泣孤舟之嫠妇[17]。

苏子愀然[18],正襟危坐[19],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20],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1],山川相缪[22],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24],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6],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7],寄蜉蝣于天地[28],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9]”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30],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31],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4]”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35],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36],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1]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次壬戌。

[2]既望:农历十六日为“既望”。

[3]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4]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即窈窕。

[5]少焉:一会儿。

[6]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7]“纵一苇”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如:往。凌:越过。

[8]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通“凭”。虚:太空。指天空。

[9]遗世独立:出离尘世,超然独立。

[10]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11]舷:船边。

[12]桂棹(zhào 赵)兰桨:用兰、桂香木制成的船桨。

[13]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14]美人:比喻内心思慕的贤人,或比喻作者的理想。

[15]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16]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

[17]嫠(lí)妇:寡妇。

[18]愀(qiǎo)然:忧愁变色,不愉快的样子。

[19]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20]此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21]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21]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22]缪:通“缭”。

[23]周郎:即周瑜。24岁时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24]舳舻:战船前后相接。

[25]酾(shī)酒:斟酒。槊:长矛。

[26]侣:伴侣,这里用作动词。

[27]匏樽:酒葫芦。

[28]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小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29]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30]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去。

[31]盈虚者如彼:盈,满。虚,缺。彼,指月亮。

[32]曾:语气副词,乃。

[33]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

[34]适:享用。

[35]肴核: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36]枕藉:交错地睡在一起。藉:垫。

文本提示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过着受压抑的谪居生活。元丰五年,他两次游览了黄州赤壁并写了前后《赤壁赋》。

苏轼把黄州赤壁当作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湖北蒲圻),以此借题发挥。本篇抒发了作者不重得失的豁达乐观的胸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不满的心情,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通篇由乐而悲,转悲为喜。

文中所阐述的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作者由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超手法,写景、抒情和说理的高度统一,形象性和哲理性的高度统一,使文章成为唐宋文赋中的一篇优秀作品。

全篇可分三部分:

一由清风明月写超然之乐。

二由历史人物写现实苦闷。

三以主客问答阐明变与不变的哲理,抒豁达乐观的情怀。

思考与练习:

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由情入理生动地抒发的不重得失的豁达乐观的情怀。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小贴士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具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文本提示

《雨巷》写于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诗人以象征之笔,通过对黑暗现实(雨巷)中希望与理想(女郎)的找寻和与她的失之交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失望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绪。

全诗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重意象,重意境的长处和西方现代诗歌重象征、重暗示的功能,以悠长、舒缓的节奏,表达了滞重、愁苦的诗情,体现了作者“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的诗歌创作理想,从而“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思考与练习:

理解本诗中象征意象的意蕴。

经典撷英

春江花月夜[1]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2],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5]。

谁家今夜扁舟子[6]?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8]。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9]。昨夜闲潭梦落花[10],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1]。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属《情商曲辞·吴声歌曲》。后改制成宫廷乐曲。

[2]滟滟:水波闪光的样子。

[3]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霰:小冰粒,俗称雪子。此以形容月照花林。

[4]汀:指水边平滩。

[5]悠悠:遥远。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河上,这里是泛指两地相思之一方。

[6]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7]“玉户”二句:意为思妇无法摆脱月光,难以排遣离愁别恨。

[8]月华:月光。

[9]文:通“纹”,指水波荡漾成纹。

[10]闲潭:幽静的潭水。

[11]碣石潇湘:碣石是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这里代指北方。潇湘是水名,在今湖南,这里代指南方。是说南北相隔,无限遥远。

小贴士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今属江苏)。曾官衮州兵曹。唐中宗神龙间(705-707)时与诗人贺知章、贺朝等同以吴越之士驰名京都。开元初,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文本提示

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张若虚一生仅留下两首诗,这一首诗更被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名作。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五字为背景,写游子思归的离愁,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交织着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探索。诗中虽有伤感但并不颓废,初步涤除了宫体诗浮华艳丽的脂粉气。诗人以写“月”为重点,从月升至月落,角度多变,亦虚亦实,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境界开阔,含蕴深邃。语言清丽流,斑斓多彩;用韵则四句一转,平仄交替,宛转回荡,自有一种既朦胧又浓郁的诗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