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粉丝经济
49315400000007

第7章 粉丝的世界粉丝做主(1)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会像现在这样,由“粉丝”自己来做主。而这个时代因为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和发展,更加推动了“粉丝”的主导作用和人群的增加。比如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让个体的“人”在社会中更加主动,更加活跃,更多参与,从而创造出更加多样的世界!

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技术带来的变化

技术,是新媒体时代的催化剂。而信息,则是“人”的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数字化的“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始探讨这个以人为本的新媒体时代之前,还是有必要来简单回顾一下新的技术带来的变化。

互联网的重要性不在此赘述,它是新媒体时代的“前辈”,由计算机和互联网构成的互联网时代,革命性地颠覆了工业化时代的诸多方面。它让一个个小的团体和组织,有机会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或者虚拟组织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经历过打乱之前的大的“合”,就不会有新媒体时代再打乱的个体的“分”。

综观现代社会,万维网络连接了全世界,电子邮件成为个人通讯的重要应用,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个体又有了一个私密的、即时的沟通工具,而电子商务则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进行了数码化和网络化。

智能通讯设备的发展也令人惊讶。移动电话进一步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移动通讯和一对一的短信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必备工具;接着位置的确定也在大跨步地发展,一开始是基站位置,后来是GPS定位位置;还有蓝牙,也可以进行传递和交互,同时进一步又发展成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比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等技术进行非接触式交互;QR码也在快速发展,不仅成为物的标识,也成为信息交互的载体。

随着移动电话进入智能时代,智能手机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进行了融合,在这样一部智能的移动电话上,不仅可以提供常规的电话、短信等服务,还可以访问互联网、进行移动即时聊天、应用各种智能应用程序(APP)以及进行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话语权被交还给个体,我们每个人在微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餐时点评,逛街时签到,看到好玩的就拍下来发出去,在同学朋友网络里面交往着,或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交往着。在这个时代,充分体现出个体的主动和参与,尽力创造着无限的内容和数据。

个体与企业的变化

这是一个个体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参与,开始主动发出声音,开始主导消费和创造,开始主导内容和行为。以前的那种广播式内容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广场式交互,进而是客厅式交互,乃至于卧室式交谈。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创造内容(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

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企业不再是交易的主角,消费者开始自己主动搜索、询问社会化媒体中的其他消费者的建议、体验和口碑,并开始比较价格、选择渠道甚至开始探讨个性化需求的定制。

随着原有的组织关系被打破,以无组织和自组织的形式出现的新的关系群体,几乎很难再有传统的消费者和企业的关系角色,更多的是混杂在一起的新的组织关系、交易关系和社会关系。消费者处在主动和骚动的状态中,企业也在迷失和困惑自己的角色到底在哪里?

草根型消费者是长尾里面的尾巴,海量群体里面的弱势群体,而且是非精英群体。因此,在社会化媒体中,精英群体更适合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而个体则更适合小众的、平等的P2P网络工具,比如QQ、微信、易信等。这些个体,基于社交化的即时聊天工具,形成长尾的尾巴 + 中部,将海量的弱势进行小众的、扁平化的聚合,从而逐渐打造成一部分奇特的“弱精英 + 非精英”。

在沟通上,商务和工作交流更多的是使用电子邮件,因此精英群体的主要沟通渠道也是电子邮件和媒体或精英自媒体;而草根个体更多的是用QQ和微信,因为他们只是在伙伴和好友之间使用,而不用担负媒体的责任。

由于个体的主导在加强,因此营销逐渐转化为交互和沟通,企业开始关注与娱乐和感情相关的潜移默化的营销,开始构建在生活中创造忠诚的客户圈子。营销转化为娱乐和关系,在体验和关系中以娱乐的方式进行传播,开始更多地受制于消费者的口碑推荐。

口碑推荐是一种“病毒性”营销,它的本质是起源于消费者独特的、自发的个人信息的交换,而不是由企业或者专业广告营销制作和设计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口碑营销活动在本质上是非常戏剧化的,它可能由口碑营销人员创建,但是很隐蔽地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发现并有兴趣参与,并愿意传播给他们的朋友和同事。

口碑营销虽然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它的本质和环境。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销售代表能够伪装适当的身份,在社群中寻找目标受众,推销产品和服务;在博客等网站,广告主也在寻找合适的“博客主”进行另外一种数字媒体的口碑营销。而在社交网络时代,个人被关系网络包围着,企业已很难再伪装成为消费者。每个人在不同的网络或群组里面,他们有着相对应的好友名单和人际关系,使内容交付和消息传递更容易量化,更容易产生真正的口碑推荐。

为什么Burberry是奢侈品类公司的“粉丝王”

——来源:采编自互联网

导读 Burberry迎合了新媒体时代的变化,通过数字化创新,让奢侈品牌更加接近年轻的和海外的消费者,成为奢侈品公司的粉丝王。

由于担心伤害品牌的高端形象,奢侈品行业一向不愿和高科技走得太近,而那些衣着光鲜的员工,似乎也很难像创业公司的年轻人一样接受新技术。

Burberry显然是个异类,《财富》最近走进了Burberry,讲述了其首席执行官安吉拉·阿伦茨在奢侈品行业史无前例的数字化创新——让优雅、历史悠久的奢侈品牌吸引了更多年轻的和海外的消费者。

从6年前掌管公司以来,安吉拉·阿伦茨就一直在大胆地革新Burberry的形象和业务。目前新政已经取得收效:Burberry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比2007年的水平翻了一番还多。而且自从阿伦茨就任后,股票回升了近300%,而同期英国富时综合股指仅涨了24%。Burberry的经验如下:

1.投资从创意部门转向技术部门

在奢侈品行业,过去人们往往觉得创意是最重要的,这也决定了投资的方向,但Burberry正在改变策略,将投资转移到技术部门。Burberry向科技伙伴开放,正在成为奢侈品行业的研发活动实验室。

例如,Burberry从诺基亚(Nokia)和微软(Microsoft)的Xbox部门挖来了不少技术人才,此外,它在企业内部开发了Salesforce.com的“聊天”平台,加强了企业内部的沟通。销售团队发现某男性顾客的西装不大合身,反馈到“Burberry聊天平台”,设计人员便会立刻做出调整。

目前,SAP技术的全球集成已经快完成了,双方即将合作开发一款应用程序,它会将所有产品和顾客的信息都集成在销售人员的手上,未来只需查找一个顾客的姓名,就可以看见这个顾客的相关信息,包括他的全球交易史,以及他与Burberry相关的社交媒体活动。

2.利用Facebook和Twitter,为“英伦风”留住“80后”粉丝群体

Burberry公司的市场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的高净值客户的平均年龄要比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整整年轻15岁。如何与他们沟通呢?事实上,所有的奢侈品公司都面临相同的困境——拥有历史感的品牌遗产如何吸引新兴消费群体?难道要奢侈品放下身段去迎合消费者?

根据咨询公司Stylophane的数据,现在Burberry在Facebook和Twitter上的粉丝要比任何其他奢侈品牌都多,甚至与匡威、耐克的“粉丝喜爱度”相当。Burberry大概把一半的媒体公关预算都花在了数字媒体上,但它也承认,要计算这些资源带来的回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数字试验存在巨大风险,无法迅速转化为销量

比如Burberry有一个artofthetrench.com平台,可以让人们分享自己的照片,展示自己穿风衣的照片。它甚至在自己的网站上增加了“原声音乐”部分,消费者可以点击观看一些尚未成名的英国音乐人的MV(当然他们都穿着Burberry的衣服),同时也可以观看剪辑精美的活动视频,收看时装秀的实况转播,然后订购他们刚刚在视频里看到的时装。最近,网站上有一段台北门店的开业典礼,这段视频在YouTube上获得了13万次点击量。

当然,这些非交易导向型的网络广告具有风险,无法确定人们究竟是想买衣服还是记住那段视频。但在安吉拉·阿伦茨看来,进行更好的沟通、更加数字化、像科技公司那样快速行动是不容置疑的。

点评 在千变万化的新媒体时代面前,企业是迎难而上还是逃避观望?Burberry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消费者在哪里,企业就应该在哪里!即使是奢侈品公司,也需要更加数字化、更加增强互动和沟通,成为消费者型企业。

个体工具与微博微信

微博、微信与易信

智能手机的数量不断增长,使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它被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变化,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微博、微信、易信、陌陌等。在社交网络时代,个体最常用的工具多是微博和微信。它们体现了沟通的核心功能:即时、可见和私密。而且还可以进行好友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并且可以通过文本消息、语音或者视频的多元化方式来沟通交互。

几年前,无论企业如何对MSN和QQ进行封锁、禁止,或者监控,无论MSN和QQ上的病毒和骚扰多么泛滥,仍然抵挡不住Web2.0时代(内容由用户来创造)人们使用QQ等即时聊天(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的浪潮。不论是个人与家人或者朋友的交流,还是工作的协同,甚至企业的交易等,都越来越多地通过即时聊天工具来进行。而在社交和智能移动时代,MSN和QQ已经换成了微博、微信和易信,已经是经过移动和社交变异的Mobile Social IM(简称MSIM)。如果企业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些工具的作用,并且更好地在营销中发挥MSIM的价值,那么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