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典型的美国式思维,也是一种粗放思维,我们不习惯于深究太多问题,只希望自己能够把握一个大概的脉络,至于细枝末节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很多时候,这种做法使我们丧失了更多的机会,毕竟机遇或者灵感都是隐藏在细微处的,它们不会堂而皇之、大摇大摆地在最明显的地方出现,谁更加细心一些,谁就更能够寻找和把握住机会。而当你将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好了,那么成功自然也就不远了。
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的构思多么巧妙,而是因为他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所以我们循着细节去走,一定能够走向成功。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关键不在于他对于电灯原理的理解,说实话在那个年代,精通电灯原理的人绝对不下100人,但是爱迪生是唯一一个成功发明电灯的人,就因为他抓住了细节,他细心且耐心地考量了从灯泡到灯丝的材料,经过了数千次的实验,才做成了灯泡。如果仅仅是一个理论大师,那么爱迪生“发明大王”的称号将就此除去。
实践或者说是执行力最终决定了我们所能达到的高度,而执行的关键就在于你对于细节的把握。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他的执行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因为他不会轻易浪费一个机会,也不会轻易遗漏任何一个失误。这样一来,成功就相对更容易一些,我们实践梦想的机会也会更大一些。严格说来,细节就是一种态度,而且是一种成功的态度,不注重细节的人往往难以获得成功,因为他会失去成功的敏锐性,他对机会的把握、对于失误和风险的预知能力会相对减弱。
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错失细节的人,同时也解构了自己的成功。”校长艾略特曾经教导学生:“你们应当记住,你们所有伟大的梦想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但是这梦想不是根植于你们的智慧之中,而是根植于你们每一天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根植于每一件事的细节,因此你们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做好这些事情。”这些话同样适用于年轻人,因为我们同样需要注重细节,我们同样需要将梦想寄托在所有的生活细节当中,当我们摆好了这些小石头,那么大石头自然就安安稳稳地立起来了。
细节就是工作方式的精细化
把工作细分之后,每一个细节就得到了严格的控制。
—哈佛法则
自从泰勒提出了现代管理的理论之后,工作分工已经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明确,我们对于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于其他合作者的依赖会越来越高,相互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这就导致了我们会寻求最优的生产方式和合作模式,我们千方百计地将资源配置和技术配置做到最优局面。
美国的经济学家凯迪认为现如今的社会就是一个细节社会,越是注重精细化的企业,他们的生产效率往往越高,产品质量越好,竞争力也就越强大。最明显的就是苹果公司,乔布斯本人就是一个细节狂,他容不得自己的产品有一丝的瑕疵,所以他会将工作尽量细化,直到最小的单位,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产品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进步,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法,也是自我改正和完善的一种重要方式。这迫使我们需要更加专注、更加负责,因为粗放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只会让我们失去竞争力。
哈佛大学曾经只有几门大课程,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他们意识到这种大而粗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科的精细化分类,所以最后主动求变,慢慢分化出越来越多的科类,到现在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上学科最丰富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的校长昆西曾经说过:“当我们将教育的改革推向细化时,我们对于真理的了解将会更加丰富。”
在学习方面,哈佛的学生通常也会采取细分法,尽量将知识划分成小节,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避免那些不够重要的知识点被忽略,从而减少知识的盲区,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点,确保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管理学教授达蒙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企业管理的课程细分为员工管理、机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库存管理、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然后各个方面再次进行细分,最后直到各个工作任务的细节管理。虽然这种细分法会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有所提升。
乔纳德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他在IBM公司工作5年之后,决定自己创业,于是他和朋友在南加州开了一家小型的电子加工厂。正因为电子产品注重准确性和精度,所以乔纳德一直以来都强烈要求自己的员工认真对待工作。为此他推行了一套很特别的工作模式,那就是三分法,将任何一个工作细分成3个部分,哪怕是一个螺丝工,也会承担检查测试螺丝、安装螺丝、事后维修螺丝这三部分工作。正因为这样,乔纳德公司里的产品质量始终是最出色的,包括三星、苹果和IBM公司这样的巨头也愿意与之合作。
精细化并不是为了单纯地多做一些事情,而是尽量将细节性的东西展示出来,就像生产手机的厂家一样,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都不可能单独完成一个伟大的手机,因为你不可能具备所有的生产加工技术,而且能够确保这些技术都是一流的,你无法保证在现有的资金和技术范围内,能够将每一个部件都做到完美。最成功的方式就是细化手机,将其拆解为每一个部件,然后将每一个部件的生产和加工任务派分到那些技术最成熟的公司或者部门,这样就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手机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我们在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时候,也需要采用这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要懂得将工作细分,而不是像刻模子一样重复着做事,每一次的划分都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专注于那些细微的东西,我们需要去接触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这样一来,我们反而能够做好这件事,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这件事。
这实际上是有助于我们更好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当然大部分人因为它烦琐,觉得不值得去做而选择放弃,大部分人喜欢速战速决,喜欢追求速度。将一件工作一次性做完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如果一层层地划分开来,这显然会很费力。不得不说,要求精细化的人通常都很让人讨厌,尤其是那些领导者,他们通常都和严苛挂钩,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你越是把工作分得细,就越是会受到重用。尽管你不想为这样的人工作,但这样的人能够带给你成功的机会。
我们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需要从更细微的地方来解构工作和生活,只有当你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内容时,才能够想办法把握好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有一天我们需要做到这样的程度,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进行分类,然后列成一个单子,并且按照单子上的每一个要求去完成。
事实上,成功不是一个捆绑式的东西,我们平时所说的成功,只是某一个大的概念,但是细分之下,就能够发现成功实际上携带诸多细微的因素。就像车子一样,一辆成功的车子,包括先进的发动机和引擎,包括出色的外形设计,包括耐磨的轮子,也包括各种各样优质的零部件,只有这些零部件都很优质,整辆车子才会有所突破。因此在制造车子的时候,并不是按部就班地模仿别的车子的工艺,而是要懂得拆解车子,然后认真研发每一个零件,最后进行组装测试,这就是精细化的生产模式,可以说车子的成功是零部件和细节的整体成功。
年轻人需要更加明确成功的模式,需要了解和掌握精细化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将成功当成某一件事去完成,那么自然难以获得什么成就;如果你愿意将其当成某一些事来对待,那么实际上就可以更快获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