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中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与模式研究
49319100000034

第34章 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综合匹配机制的案例研究(4)

但由于低压电器生产的进入门槛较低,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低成本优势所带来的成长空间逐渐在缩小。一些低压电器企业凭借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与检测设备、一流的质量控制手段以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这一策略反映了在稳定的产业环境中,低压电器企业通过提升企业内部制造能力以突破社会网络的约束,进而与高档次合作伙伴构建商业网络以实现企业成长的典型模式。所以,在稳定的产业环境中,随着内部制造能力的提升,低压电器企业必须调整自身的网络模式以实现企业成长。

除了依托高质量产品实现企业成长之外,更多的电器企业开始向产品的研发环节进军。与电器生产环节相比,产品的研发环节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一环境中表现出两种典型的网络化成长模式。一是研发实力较弱的企业,这些电器企业通常通过长期的客户以“反向工程”的方式通过模仿来了解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二是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这些电器企业往往通过多元化的渠道获得产业的最新动态,从而有效把握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而开发出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可以看出,前者表明在动荡的产业环境以及较弱的吸收能力的条件下,电器业企业会利用社会网络来间接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的信息,即模仿创新;后者表明在动荡的产业环境以及较强的吸收能力的条件下,电器业企业会利用多元化的渠道来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实现自主创新。

因此,柳市低压电器集群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四种网络化成长模式反映了企业网络的构建决策必须与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能力状态相匹配的思想。

6.4三个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

嵊州领带产业集群、海宁皮革产业集群以及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都是浙江省典型的产业集群。虽然这三个产业集群在总体规模、发展时间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但是整个产业集群都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目前都还处于产业的转型升级期。在这一过程中,集群企业都表现出了四种典型的网络化成长模式。

第一种网络化成长模式的特点是在相对稳定的产业环境中,依托社会网络通过量的扩张实现企业成长,即模式Ⅰ。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集群企业通常都选择进入门槛比较低、环境风险相对较小的加工制造环节(浙江省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往往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依托低成本优势,集群企业会通过社会网络来构建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网络以进入低端市场。所以,集群企业的社会网络越复杂,范围越大,企业成长的机会也就越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虽然很多集群企业都跳出了这种网络化成长模式,但是一批数量不在少数的规模较小的集群企业仍然采用这种网络化成长模式实现企业成长。

第二种网络化成长模式的特点是在相对稳定的产业环境中,利用制造能力优势,依托商业性的小范围网络通过质的提升实现企业成长,即模式Ⅱ。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削弱集群企业的低成本优势,为此,很多集群企业开始通过设备、工艺与材料的改进来提升企业的制造能力,从而生产出高质量与高档次的产品。依托较高的制造能力,集群企业逐步突破原有社会网络的约束,开始与高档次的合作伙伴建立起稳定的商业合作网络以实现企业成长。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中的巴贝集团所提出的“三新”战略,海宁皮革产业集群中卡森的产品升级战略,以及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中的电器企业所强调的“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战略的背后都蕴含着企业制造能力提升的思想。随着制造能力的提升,凭借高品质的产品,集群企业开始与国际的高端品牌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嵌入了全球的价值链之中。但是,这种合作往往都是采用贴牌的方式进行,所以在与国际品牌的合作中,浙江的集群企业还相对处于劣势的位置。由于制造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依托设备、工艺与原材料的改进,所以集群企业与外部的非企业机构,包括管理咨询公司、大学与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就相对比较少,因此,集群企业的网络范围也就比较小。所以,在稳定的产业环境中,依托制造能力优势,集群企业往往与国际知名品牌构建小范围的商业网络以实现共同成长。

第三种网络化成长模式的特点是在相对动荡的产业环境中,由于吸收能力不足,依托社会性的小范围网络基于跟随战略通过模仿实现企业成长,即模式Ⅲ。为了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上获取主动,一批集群企业开始进入高附加值环节。嵊州领带集群企业进入花型设计环节、海宁皮革企业进入皮装设计环节以及柳市低压电器企业进入产品研发环节的举措都是这一战略的体现。与加工制造环节不同,高附加值环节通常面临着更大的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由于吸收能力不足,一部分集群企业往往基于跟随战略通过模仿创新实现企业成长。由于其他企业都会对自己的新产品与新技术保密以使新产品开发的收益最大化,所以这类集群企业往往只能通过社会网络来获得市场与技术发展的相关信息。由于间接获得产业的发展趋势,所以维持大范围的网络只能为企业带来成本。所以,在相对动荡的产业环境中,由于吸收能力的限制,集群企业往往依托以社会性的小范围网络并通过模仿来应对环境变动以实现企业成长。

第四种网络化成长模式的特点是在相对动荡的产业环境中,利用吸收能力优势,依托大范围网络基于先行战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企业成长,即模式Ⅳ。为了在动荡的产业环境中获得企业发展的主动权,一些实力较强的集群企业开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配备相应的硬件措施,从而提升了企业把握产业中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并快速实现自主创新的能力,即吸收能力。

伴随着吸收能力的提升,这些集群企业也开始从被动的跟随战略转向主动的先行战略,逐渐构建了大范围的网络来直接获得外部的多元化信息,包括主动地同管理与技术咨询公司、大学与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合作,积极地参加国内外的会展等。在上文的案例中,嵊州的巴贝集团、柳市的华通机电集团都在积极地实践着这种网络化成长模式。所以,在相对动荡的产业环境中,当具备了较强的吸收能力之后,集群企业开始依托大范围的网络实现企业成长。

这四种网络化成长模式背后体现了“产业环境-网络模式-能力状态”的综合匹配机制。可以看出,这四种网络化成长模式表明在不同的产业环境特征以及内部能力状态下,集群企业选择了不同的网络模式来实现企业成长。

但是总体来说,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所以模式Ⅰ和模式Ⅲ 还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目前正在向模式Ⅱ和模式Ⅳ 转型。实现这种转型的根本就是不断提升企业的内部能力,同时只有多数的集群企业都能够实现这种转型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5本章小结

为了进一步说明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的综合匹配机制,我们在本章对嵊州领带产业集群、海宁皮革产业集群以及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中的集群企业的网络化成长实践进行了案例剖析。研究表明,这三个产业集群中存在四种典型的网络化成长模式,而这四种网络化成长模式背后则反映了“产业环境-网络模式-能力状态”的综合匹配思想。在第7章,我们将进一步结合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的结果总结本书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