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集群演进与企业集群化成长模式之间的匹配模型
8.1.1焦点企业成长与集群演进机理
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临近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关联机构的集合(Porter,1998)。专业化分工带来的规模经济、技术和知识传播扩散过程中的外部经济性以及空间集聚引起的低运输成本,被认为是集群竞争优势的基本来源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集群内企业同质性假设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政界和业界的热衷与模仿,但很多地方努力兴建的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有些集群在经历了短暂的发展后便呈现出成长乏力甚至消亡的迹象。这种实践挫败是不是应该归因于成功集群模式的无法复制?到底应该如何汲取成功经验?对集群经验移植可能性的反思在国内外开始受到重视,但传统的静态分析方法仍无法给出理想的解释。因此,本研究引入焦点企业成长这一动态的新视角,通过切入集群的内在组织结构变化来剖析企业集群演进的一般机理,以及集群演进导致的企业成长模式调整。
(1)焦点企业的含义与特征
集群是由许多独立的企业组成的群体,在空间地域上集聚成复杂的网络系统,各成员企业处于特定的网络节点和特定的产业链环节,企业之间是相互依赖而非独立的,从而构成了集群的组织结构性。这种集群结构反映了集群中资源的占有与分布情况,影响着群内企业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水平,同时,群内企业的行为也会影响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蔡宁,吴结兵,2002)。但目前的大多数集群研究是以如下假设为基础的,即集群内所有企业的角色和任务是同质的、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均等的、协会等公共机构在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比单个企业起着更重要的作用(Boari,2001)。
但对集群演进历史的考察发现,集群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集群内的某种力量会对集群的持续成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据此,有些学者在认同公共机构对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认为集群是大企业技术和知识扩散传播的产物(Schmitz,1995;Lazerson&;Lorenzoni,1999),大企业在集群网络中的角色和任务是异质性和不可互换的(Lipparini,1995),它们有能力设计并运营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更大的网络关系(Lorenzoni&;Baden -Fuller,1995;Dyer,1996;Uzzi,1997)。这种异质性的大企业处于集群网络的关键节点,能够对相关企业及整个集群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故被称作焦点企业。
从企业规模、年龄和国籍维度很难界定焦点企业。虽然焦点企业通常是由小企业快速成长为比集群内其他企业规模更大的大企业,但与国际竞争者相比可能算不上大企业;年龄并不是成为焦点企业的关键,很年轻的企业也可以发挥焦点企业的作用;虽然对于外国企业和本国的非本地企业能否成为焦点企业观点不一,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它们同样可以成为焦点企业(Solvell&;Zander,1998)。从企业核心能力和集群网络嵌入性这两个维度,可以真正把握焦点企业的根本属性与特性。焦点企业必须能够创造出可以共享的商业理念,投资或领导伙伴的发展,倡导企业间彼此信任与互利的文化,具备选择和吸引优秀伙伴的能力(Lorenzoni&;Baden -Fuller,1995)。焦点企业必须嵌入于由企业、公共机构组成的关系网络中,与相关组织的关系是众多的和变化的,涉及了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大量交易活动。
焦点企业与集群外和国外的其他企业、机构同样保持着良好关系,从而形成集群外组织的弱关系和集群内组织的强关系。它们对创造和维持焦点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样关键,有助于企业创造和识别商业机会、摆脱行为惯性以及开展变革(Boari,1999)。
焦点企业对集群演进的作用是重要和特殊的。焦点企业一般是作为市场需求供给者、企业孵化器、创业支持者、成功典范以及变革代理者等角色而存在的,创造并维持着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由于焦点企业拥有丰富的开放性网络关系,可以借此不断找到市场机会,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了许多发展机会。市场环境会对企业创立与发展存在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可能会为开发新产品和发现利基市场提供条件,也可能加速企业的萎缩和消亡。而焦点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个人,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为他们编织个人关系网络提供了便利,因而支持了企业的创立和成长,成为集群的企业孵化器。焦点企业会为相关企业提供自己所拥有的市场信息、设施设备以及人才等资源和能力,还会帮助它们进入其关系网络以获取新的知识和资源,从而成为创业的支持者和发展者。焦点企业的成功成长模式往往成为集群内其他中小企业形竞相模仿的典范,后者通过模仿建立和发展起自己的关系网络,形成自己的商业组织模式,逐渐成长为大企业。在大多数集群内,焦点企业不但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而且会主动实施各种创新活动,如在市场平稳时开拓新的市场和开展技术创新,使自己在获取高额创新利润的同时也帮助其他企业抵御市场变动的风险。当然,焦点企业的存续和成长也得益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焦点企业对集群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明显的和不可替代的。
(2)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演进机理
焦点企业在集群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主导了企业集群的演进方向、速度及绩效,现实中表现为焦点企业与集群的共生共荣和一损俱损现象。如德力西、正泰等焦点企业的快速健康成长极大地支持着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的持续成长,而焦点企业的缺位和功能不足已经使得浙江平阳编织业急速萎缩。焦点企业大多是一种企业家能力主导型成长模式,这些能力包括网络的建立、扩展及创新,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探索性学习和开发性学习能力及其组合(Bjerke &; Hultman,2002)。企业家能力的特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关系网络广度和深度,是一种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决定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增强,进而主导了集群的发展。所以,从焦点企业成长新视角剖析集群演进的一般机理,可以对集群演进的自组织性、路径依赖性和系统开放性等特征给出更合理深刻的解释。
对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集群演进历程的回顾发现,由于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国际竞争格局以及政策规范的变化,焦点企业在集群中的角色和任务随之发生转变,集群演进依次经历了如下四个典型的成长阶段,即准纵向一体化阶段、纵向依赖关系阶段、纵横双向依赖关系阶段以及网络层级关系阶段。同时,焦点企业的企业家能力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即由第一阶段的社会网络能力逐步向业务集聚能力和战略网络能力演进。
(1)准纵向一体化阶段。集群的形成条件和机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原材料和关键生产要素的可得性、与大城市间便捷的网络路线、特殊的历史事件、本地或邻近地区存在支持性的相关产业、本地存在一两家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技术转移或溢出、出现紧迫的非经常性需求、地方政策以及其他偶然事件,往往被认为是集群形成的关键驱动要素(Porter,1990,1998;Krugman,1991;Hideki Yamawaki,2001)。在集群形成阶段,那一两家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发挥着一定的焦点企业功能,企业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扩大社会关系网络以发现业务机会。它们会在自己无法完成生产任务时将一些操作简单的业务分包给其他中小企业,但绝对控制着关键部件的生产,分包被当作应对市场短期繁荣的短期策略,因此这些中小供应商(分包商)被当作弥补生产能力不足的被动行为者(passive doers)。如图8‐1所示,焦点企业与各供应商之间是一种单向关系,偶尔的业务分包完全是基于市场变化即时进行的,而不是基于市场预测的计划分配,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太密切,大多数企业遵循着纵向一体化运营模式,故总体上称作准纵向一体化阶段。
(2)纵向依赖关系阶段。随着企业家不断识别出市场机会,焦点企业的生产任务持续增加并日益超过自身的生产能力,于是就努力培育企业的业务聚焦能力,将比较复杂的业务有计划地分包给供应商。这样,大量小企业由原来的单一零件专业生产者演变成复杂部件的专业生产者,并同时向不同客户提供产品。重复性的业务分包活动使得焦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变得较为稳定,合作和信任关系逐渐建立起来,彼此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但焦点企业一般不会对供应商进行融资方面的支持,供应商仍是独立的企业。在该阶段,供应商开始注重在密切与焦点企业联系、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投资,以维持和增强与焦点企业的业务关系;焦点企业倾向于培育与多家供应商的信任关系,向它们提供有关市场变化趋势、现有客户需求、发展战略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以赢得供应商的配合与支持。据此,焦点企业在业务聚焦过程中形成了与供应商的纵向依赖关系,集群发展的内在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市场空间不断扩展,焦点企业和供应商都得到了发展。
(3)纵横双向依赖关系阶段。随着集群组织能力的增强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出现,大多数焦点企业改变原来的发展战略,将自身的核心能力定位在设计和装配方面,与有经验的供应商合作开发整个产品,外购绝大多数的产品零部件,焦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依赖关系便持续增强。企业家的重要任务在于正确识别和培育那些能够设计和交付某一系统部件的供应商,并对合作开发进行战略性投资。这种合作是以双方对未来利润的共同期望和对转换成本的认知为基础的,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关系的价值。在该阶段,供应商不再是焦点企业的被动行为者,而是新产品开发的战略伙伴。
由于焦点企业业务聚焦程度持续加大,供应商的生产任务便不断增加,为了实现与焦点企业的共同期望,供应商在焦点企业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向其他供应商进行业务分包,供应商之间的依赖关系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增强。
这样,集群内的组织关系由第一阶段的由焦点企业绝对控制,第二阶段的焦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依赖互利关系演进到了焦点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之间的依赖互利关系,焦点企业部分丧失了网络中心地位,集群内的网络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和密切,集群发展的组织基础更为坚实。
(4)网络层级关系阶段。在意大利等集群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和地区,集群已经演进到了新的阶段。焦点企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供应商的能力定义、再定义自己的企业边界(Barney,1999),供应商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升级使得它们可以只关注自己所认定的战略性能力(Lorenzoni&;Lipparini,1999),大多数焦点企业已经实现了向研发和信息中心的转变。一些供应商的集群地位随之不断提高,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主要配件或最终产品专家。这些供应商因不断向其他供应商分包业务而成为焦点企业的一级供应商,协调着焦点企业与二级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担任着帮助二级供应商发展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义务。一级供应商同客户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致力于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和知识创造,构建与二级供应商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了快速成长。这是典型的模仿焦点企业的成长模式。该成长阶段,集群内形成了网络层级关系,焦点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之间的依赖关系更为紧密,信息交流十分频繁,组织惯例逐渐形成和共享,管理和技术知识的传播更为便捷,集群的组织能力十分强大。但这要求焦点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网络设计与控制、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以及伙伴识别与培育等能力,集群内在的信任与合作文化起着不可低估的黏性作用(stickiness)。成长壮大起来的供应商很可能不愿意嵌入这种网络层级关系而希望独立成为新的焦点企业,焦点企业的更替和多元化符合企业成长和集群演进的规律和要求,但愿望的实现是以其强大的核心能力和战略性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否则真正发挥焦点企业的作用,不利于集群经济的持续发展。
可见,企业集群演进和焦点企业成长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企业家能力特质和水平不断改变和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焦点企业的角色和任务是不断变化的,但对集群发展的作用是持续强化和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