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种产业演进的概念性描述,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领域的知名学者史蒂文· 克莱派(Steven Klepper,1996)从产业技术变迁视角通过引入了随机成长过程构建了产业演进分析模型,模型以时间和企业数目作为两个基本维度,考察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的企业数目及其市场份额和创新率的变化情况,从而总结出了产业演进的六条规律,包括:
①在产业出现之初,进入者的数量可能不断增加,或是一开始就达到顶峰,而后进入者数量减少。但无论哪种情况,进入者数量最终会变得很少。
②进入者数量初始增长,然后达到一个顶峰,以后尽管产业的总产出持续增长,但其数量却稳定下降。
③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率下降,产业领导者趋于稳定。
④在生产者数目增长的同时,产品创新的数目和产品多元化增大并达到一个顶峰,然后就会下降。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者更加愿意进行生产过程创新,而不是产品创新。
⑥在生产者数目不断扩大的期间内,最先的进入者应具有更多的产品创新优势。
从斯密、贝恩、施蒂格勒及以后的产业经济学学者的理论建构中可以梳理出一条有关产业演进与企业数目变化的规律,即产业内企业的数目是随着产业的演进而呈现出倒U型分布,而当市场容量假说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产业内企业数目的增加和减少就意味着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对应减少和增加。所以,一些产业经济学家通常将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视作产业演进阶段的判定标准之一,原因还在于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而产业组织的优化被公认为产业成长的基本特征。
市场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是用于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产业或市场的份额。它是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一般产业或市场都是用卖方集中度来反映产业的演进阶段和组织化程度。市场集中度的计算公式是:
CRn=ΣXj / ΣXi
式中,ΣXj ——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产业集中度;
Xi——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产值、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数值;
n——产业内的企业数。
其中从贝恩最早开始使用市场集中度指标来判定产业的垄断与竞争、产业的组织化程度等,n的取值通常为4或8。当然,由于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时期的特点不同,需要以不同的数值为基础来测度市场集中度,但是销售额还是最为常用的指标。
根据贝恩(1981)和植早益(1982)等人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值对特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进行总体的判断。在国际上,当产业内前四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值一般在30%以上时,就可以基本认定该产业的市场结构为寡占型,而且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较高。因为对于大多数产业而言,在产业生存期,企业的数目相对较多,企业的规模相差不大,此时市场集中度较低;而随着一些优势企业的逐渐成长,市场竞争也导致一些企业退出市场,此时企业的规模差别逐渐扩大,市场集中度变得较大。所以,学者们一般认为产业初期的市场集中度要低于成熟期的集中度。产业演进主要是核心技术和工艺变化的结果,其市场集中度会因为技术和工艺的扩散程度发生从高到低再到高的倒U型变化,可以将特定产业的成长过程分为自然垄断阶段、全面竞争阶段、产业重组阶段和蜕变创新阶段。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数值只是参考性的,处于相同产业成长阶段的不同产业的集中度值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
此外,为了更好地反映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和不同企业市场规模之间的变动关系,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被发展出来,同时,诸如企业技术进步、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导向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被认为是影响市场集中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我们可以从焦点企业视角出发将集群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即准纵向一体化阶段、纵向依赖关系阶段、纵横双向依赖关系阶段和网络层级关系阶段。事实上,基于市场集中度的方法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即集群演进是产业组织化程度变化的过程。所以,本研究采用该方法对样本集群进行演进阶段的判定。
(1)慈溪家电产业演进阶段的判定
慈溪家电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母体是20世纪70年代所创办的当地一家国营无线电工厂,这家工厂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和市场的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和国有集体经济效应不佳,这些人才纷纷出来创办一些模具工厂,主要为当时的国有家电企业加工模具。随着他们在国内市场的闯荡,敏锐地发现家电产品销路很好,于是有些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始为上海等外地大企业加工家电零配件。同时期,以惠康为代表的少数几家本地家电企业开始起步,但还不足以带动本地零配件企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家电产品还处于高档消费品,一般只在城市市场销售,市场需求虽然每年都有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外家电企业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国内部分家电企业经受不住激烈的竞争而退出市场,慈溪的不少家电配套企业一下子没有了业务来源。面对生存危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慈溪企业家们毅然决定直接面对市场,从专为外地企业做配套转向整机生产。由于当时还缺乏必要的研发能力,这些企业大多采取低成本的模仿策略,从市场买来国内外家电产品,回家拆分开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就这样在不断的摸索中开始了电源插座、电风扇、电熨斗等小家电整机的生产历程。进入新世纪,家电市场虽然竞争日益白热化,但是主要以农村和西北为主市场的慈溪家电产业却得到了快速成长,并打造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家电企业。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有些具有潜力的慈溪家电企业逐步调整成长战略,选择专攻中高端家电市场,方太、惠康、先锋、奇迪等等知名品牌脱颖而出,慈溪家电产业也逐步技术水平,开始与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直接对话。
经过20多年的酝酿与发展,慈溪家电企业实现了几大转型:一是从专为外地企业做零部件配套转变为自己进行整机生产;二是从完全仿制国内外家电产品转变为自己独立研发与创新,并开始为外地企业进行设计生产;三是从最早的电风扇生产转变为电风扇、饮水机、电熨斗、电吹风、洗衣机、电源插座、吸油烟机等20多个产品系列;四是从初始的家庭作坊转变为现代化的企业,企业管理水平已经达到较高层次。到2002年底,慈溪有家电整机企业1800余家,配套企业近万家,各类整机产品产量将超过6000万台、产值逾250亿元、自营出口4亿美元,慈溪成为全国最大的饮水机、电吹风、双缸洗衣机、电源插座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熨斗生产基地,有16家家电企业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方太”、“先锋”、“奇迪”、“沁园”、“惠康”等一大批品牌企业迅速在国内市场崛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慈溪家电产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根据2002年销售额位居前四位和前八位企业的销售额,如惠康、方太、奇迪、卓力、华裕、先锋等,可以测算出2002年慈溪家电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CR4=(6.10+5.50+4.80+4.80)/250=0.0848
CR8=(6.10+5.50+4.80+4.80+4.00+3.50+3.50+2.88)/250=0.1403
根据贝恩和植草益等着名经济学家的观点,CR4值在0.30以下、CR8值在0.20以下的产业属于分散竞争型产业,也就是慈溪家电产业由自然垄断阶段演进到了全面竞争阶段,而离CR4值在0.30至0.35、CR8值在0.20至0.45之间的产业重组阶段尚有很大差距。
(2)海宁皮革产业演进阶段的判定
海宁皮革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926年,一位海宁籍海外留学生出于产业报国的宏伟志向回海宁创办用于制革的轮筒厂,多年发展之后于20世纪60年代演化为海宁皮革厂和海宁制革厂,这两家企业作为母体奠定了海宁皮革产业发展的基础。海宁制革厂后被国有化,此后成为海宁上元制革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海宁经济强镇的海宁皮革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出口加工业务,后凭借姐弟关系创立了雪豹公司,成为当时国内第一皮革皮衣品牌,海宁皮革产业的知名度快速上升。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这两家国有集体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市场人员和管理人员创办了许多乡镇和个体皮件企业,海宁皮革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产业的区域特色初步形成。其中,当时“雪豹”、“富邦”、“卡森”等一大批乡镇皮革企业的崛起,不但自身成为国内皮革行业的知名企业,而且也为当地皮革产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为海宁皮革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当地政府顺应时代特征,提出国有、集体、乡镇、个体经济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思想,大力发展海宁皮革产业。一些重大事件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强烈的推动作用,如1994年海宁中国皮革城建成,通过皮革城衔接产销、扩大影响、提升品位、培育品牌,大大加速了海宁皮革产业的发展,海宁皮革工业产值由1993年的20亿元快速增长到了2002年的132亿元,年均递增25%,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30%,一举成为支柱产业。
经过了1994年至1997年间的高速增长后,由于产品质量和价格等问题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国内产品主要由城市市场转向农村市场,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但是经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如海宁提出实施皮革业二次创业口号,创办了中国皮都科技工业园,对皮革工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应对当前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经过近80年的发展,海宁皮革产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产业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由2002年产值居于前四位和前八位的企业,如卡森、蒙努、富邦、雪豹、长虹、三星兄弟、白领氏等,可以测算出2002年海宁皮革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CR4=(22.3+7.2+5.3+5.0)/132=0.3015
CR8=(22.3+7.2+5.3+5.0+4.2+3.1+1.5+1.3)/132=0.3780
根据贝恩和植草益等着名经济学家的观点,CR4值在0.30至0.35、CR8值在0.20至0.45之间的产业属于低集中竞争型产业,也就是海宁皮革产业由20世纪20年代的自然垄断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的全面竞争阶段演进到了产业重组阶段。